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五节

将作大匠朱俊、前光禄勋刘博、前荡寇将军周慎匆匆走进太傅府。

三人惊惶不安,不知道洛阳出了什么惊天大事,但看到袁隗神色平静,泰然自若地站在回廊下迎接他们,心里顿时大定。一切都还在太傅大人的掌控之中。

“太傅大人,皇宫为何起火?出了什么大事?”朱俊急切地问道。

“奸阉杀了大将军。”袁隗淡淡地说道,“大将军府的人在激怒之下纵火烧了朱雀门,冲进皇宫肆意杀戮奸阉,现在袁术正带着虎贲羽林在捕杀叛乱逆贼。”

“陛下和太后呢?”

“陛下已经被奸阉胁持到了北宫,太后被卢植卢大人救下,已经回到长秋宫。”

袁隗一边把他们迎进大堂,一边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已经拜袁绍为司隶校尉,带人围住了北宫,但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不敢发动攻击。”随即他把发生的事情稍微说了一下,“请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立即出城控制北军。”

朱俊三人惊骇不已,一个个瞠目结舌,站在大堂上半天没有说话。

“昨天晚上,大将军刚刚把五营西园军并入北军,大营里混乱不堪。”袁隗焦急地说道,“现在曹操、鲍鸿和几十名西园军的军司马、假司马都在平乐观,北军的屯骑校尉段煨、越骑校尉伍孚、北军中侯张辽、都尉张扬、毋丘毅也在平乐观。一旦他们知道洛阳大乱,奸阉把大将军杀了,愤怒的北军将士可能会趁机大肆杀戮西园军将士,北军大营可能在瞬间崩溃,其后果非常可怕。所以你们马上动身,立即出城赶到平乐观。”

“朱大人曾经统领北军平定了南阳的黄巾之乱。刘大人先是在北军任职,后来戍守边疆多年,是我大汉国的度辽将军。周大人曾经统领北军在西疆平叛。你们三人在军中无论是声望还是威信都非常高。”袁隗看看三人,微微笑道,“相信你们三人到了平乐观后,一定能迅速稳定军心,把北军五万将士牢牢控制住。”

此时,朱俊、刘博和周慎三人对京城的形势已经了然于心。如今奸阉和大将军同归于尽,只要控制北军,铲除奸阉和大将军的残余势力,这京城就稳如磐石,再也没有祸乱的根源了。

“奉天子旨,拜刘大人为光禄勋,拜周大人为中坚将军。北军各部归周将军节制。”袁隗说道,“你们稍等片刻,我已经派人去奏明太后了,圣旨和符节马上就到。”

袁绍、何颙、韩馥飞身下马,急速奔进太傅府。

“大人,事情麻烦了。”何颙满头大汗,神色惊慌地说道,“张让不但胁持了天子和陈留王,还把传国玉玺和六颗皇帝印玺全部带走了。”

袁隗和朱俊等人大吃一惊。现在天子和陈留王都在张让和段珪等人手上,太后又被救下来了,谁还敢自作主张攻打北宫?但没有印玺,圣旨就没有用。袁绍可以带着兵马在洛阳城内假传圣旨诛杀许相、樊陵和奸阉的宗族门生子弟,但到了北军大营,谁还敢假传圣旨?北军的校尉、北军中侯是要核验印玺和符节的,一旦发现印玺有假,立即就是血光之灾。毕竟这北军更换统帅也就意味着大将军何进出事了,北军中那些何进的心腹怎能不谨慎小心?这不仅仅关系到将领们的身家性命,更关系到京城和国家社稷的安危。

“城门校尉伍琼可有消息?骠骑将军何苗可曾出城?”何颙焦急地问道,“太后说,张让写了一份圣旨派人送给了骠骑将军,是让骠骑将军立即出城统领北军的,我们必须要把这份圣旨截下来。”

袁隗转头看向袁绍。袁绍对他点点头,然后急忙走出大堂,命令几个手下立即把河南尹王允和奉车都尉董旻请到太傅府来。

“伍琼那边没有消息给我,说明何苗没有出城。”袁隗问道,“杀进南宫的叛逆是否已经肃清?太后怎么样?”

“许谅伍宕吴匡张璋和三千多名叛逆已经伏诛,袁术袁大人和尚书郑泰郑大人已经带着虎贲羽林到大将军府捕杀余孽了。”韩馥气喘吁吁地说道,“太后受到惊吓,已经卧床安歇,尚书许靖、周毖正带着部分羽林卫士守在长秋宫外。太后说,一切国事暂由太傅大人处理。”

“印玺都没有了,我怎么处理?”袁隗冷笑道,“难道我的手令比陛下的圣旨还有用吗?”

“来人,请朝中大臣立即到太傅府议事。还有,把张温、崔烈、马日磾、丁宫、刘弘和袁滂等老臣也请到府内来。”

深夜,皇宫方向的大火已经渐渐熄灭,但洛阳城内的血雨腥风还在继续。虎贲中郎将袁术、司隶校尉袁绍和河南尹王允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卒对奸阉和外戚的余党展开了血腥清洗。同一时间,太傅府内的争论也非常激烈。

奸阉死了,大将军死了,骠骑将军何苗也死了,士人们多年的心愿一日得偿,大家无不欣喜若狂,甚至还有喜极而泣的。但相互庆贺之后,洛阳的残酷现实又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远虑近忧就象两把血淋淋的屠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远虑天子和太后,近忧城外平乐观的五万北军。

看看大堂上的朝中大臣,现在这里缺少了大将军,骠骑将军,三个九卿重臣,中常侍,还有二十多个二千石的大员,他们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乱中消失了。无论将来理由多么充分,都掩盖不了以太傅大人袁隗为首的士人借洛阳大乱之机铲除中官和外戚势力的事实。也就是说,士人虽然得偿心愿控制了朝堂。但只要还是何太后临朝主政,还是当今天子高居帝座,这些坐在太傅府里的大臣们将来就要为今天的杀戮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天子没有成年之前,太后肯定要执掌朝政。这是祖制,大臣们无力改变,变革皇权和大汉律不是这些士族大臣们力所能及的。只要太后临朝主政,宦官就会出现。太后不可能违反祖制天天和大臣们坐在一起商讨国事,更不可能走出长秋官公然坐上朝堂,所以她必须再找宦官入宫随侍。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而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的宦官也会再一次出现在朝堂上。同样,只要太后临朝主政,外戚就会当权,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有几个太后懂得治理国家?有几个太后不担心自己大权旁落受制于人?大权旁落的直接危害就是幼帝和太后自己的性命,所以太后只能信任自己的亲戚。今天何进和何苗死了,不代表外戚就没有了。何太后没有哥哥了,但她还有舅舅,还有堂伯堂兄,还有多如牛毛的亲戚。只要何太后愿意,外戚随时可以出现在朝堂上。

何太后有了新宦官,有了新外戚,可以帮助天子渐渐控制内廷。等天子主政之后,该算帐的就要算帐,该夺回来的权力也要夺回去了,那么今天士人们的所有努力将尽数付诸东流。所以,要想抑制困扰大汉国几十年来严重的外戚、宦官专权之弊,要想彻底铲除外戚、宦官赖以滋生繁衍的土壤,就必须要让何太后归政。但士人们能做到吗?显然这种离经叛道的事情士人们无法做到,这关系到大汉律,关系到皇权的无上地位,关系到家族的声望和性命。

平乐观的五万北军因为何进和何苗的先后死去,因为天子和印玺的陷落,成了一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没有盖有印玺的圣旨,谁去都没有用,除非天子亲自去。拿着太后的懿旨和符节去,只会适得其反,反而有可能让北军将领产生误会。西园军和北军刚刚合并,人心惶惶,只要有个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大乱。大军如果无人指挥,诸部将领各自为政,一路杀进洛阳城,那就彻底完了。

袁隗和大臣们都清楚目前的形势,现在车骑大将军已经远征大漠,洛阳无论如何不能乱。为了国家社稷,当前最重要的是迅速稳定洛阳局势,将来的事只有将来再说了。大臣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先控制北军还是先救天子上。

如果能先救出天子,北军的事也就迎刃而解了,但问题是太后顾及到天子安全,不会允许以武力杀进北宫。既然不能用武力,那只好派人到北宫和奸阉商谈了。奸阉已经走投无路,张让不会轻易放出天子,商谈短期内不会有结果。

韩馥说:“洛阳的事能瞒得了几天?北军正在合并西园军,他们天天都要到大将军府向大将军禀报情况,最迟明天早上他们就能知道洛阳出事了。”

何颙说:“北军肯定已经知道洛阳出事了。下午我们突然关闭城门,他们近在咫尺,怎么会不知道?如果明天早上他们没有接到大将军的消息,也许就要兵围洛阳城了。”

有的大臣认为北军如果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绝对不敢出营。北军诸将不会冒着谋反的危险出兵洛阳城。他们坚持要先救天子。

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认为还是先解决北军的威胁为上策。难道张让还敢弑杀天子?

袁隗不想浪费时间,随即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董卓率军进入函谷关,和丁原、王匡等人兵围平乐观,以应对目前的危机。袁隗说:“我们先解决北军的问题。把北军围住之后,我们再派朱俊等三位大人带着太后的懿旨到平乐观宣旨,稳定北军将士的军心。北军的危机解决之后,我们就接着解决张让段珪劫持天子的事。不过,我们现在就可以派人到北宫和张让谈谈。”

卢植说,我去吧,我去和他谈谈。

大臣们虽然也对兵围平乐观一事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但现在要担心的事太多了,大臣们已经无暇顾及了。现在天子被胁持,太后惊吓过度不能主政,大将军也没了,太尉大人在幽州,司徒和司空空缺无人,九卿也只有六卿在座,整个大汉国就太傅袁隗说了算。他既然决定了,其他人也不愿多说什么,浪费时间而已。

“袁滂袁大人继续主掌大司农府。”袁隗疲惫不堪地站起来说道,“记住,务必想尽一切办法给远征军提供粮草辎重,切切不可有一日断绝。”

“大家散了吧,明天各司其职,该干什么干什么。”

袁隗、丁宫、刘弘、卢植四人坐在书房内,神色凝重地望着昏暗的烛火,相视无语。

“大人决定了?”丁宫小声问道。

“我怎能辜负先帝之托?”袁隗苦笑道,“当日我们四人仔细商量过,废黜之事我们只有借助他人之手,凭我们自己根本无力完成。虽然大臣们都知道如果不废黜少帝,将来等待我们的结果是什么,但真要说到废黜,朝堂之上有几人能答应?张温、崔烈、马日磾、皇甫嵩、朱俊、杨彪等等,试问他们有几人愿意承担这万世骂名?”

“逼迫何太后归政,废黜少帝,重立新君,这对大汉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最起码十年内不会再有奸阉和外戚之祸,大汉国因此可以得到十年的休养生息。”卢植感叹道,“所以,为了这十年,我们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目前最关键的是北军。只要北军在手,我们就能控制洛阳的局势。新帝继位之后,我们可以和河东的李玮、长安的皇甫嵩联手把他逼出京城。只是没想到张让如此阴毒,竟然在这个时候把印玺劫走。现在我们束手无策,洛阳变数大增。”

“洛阳的变数的确很大,我看,是不是让皇甫嵩和李玮早一点到洛阳?”丁宫说道。

“不行。”袁隗摇手道,“洛阳如果没有机会,他不会上当的。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牺牲一部分西园军。”

“如果将来的形势不在我们控制之中,我们怎么办?”刘弘忧心忡忡地问道。

“先帝早有安排。”袁隗轻声叹道,“先帝什么都看到了,什么都想到了,他会帮助我们的。”

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二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中)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下)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一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转贴东汉和帝后盐铁不再官府专卖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上)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三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三节第24章 猛将的传承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强敌显踪迹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四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二节
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二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中)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下)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一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转贴东汉和帝后盐铁不再官府专卖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上)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三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三节第24章 猛将的传承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强敌显踪迹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四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四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