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节

除夕夜。

晋阳城银妆素裹,爆竹声声,热闹非凡。

这座北方大城在历经二十多年的建设后,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城中居民有几十万之众,商贾更是云集而来,楼宇相连,行人如织,车马如龙,气势恢宏。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今年情况特殊,很多官僚士人因为参加新年大典和长公主的大婚,纷纷冒着严寒从各地赶来,无法和家人团聚。长公主为此特意下旨在晋阳宫举行盛筵,和臣僚士人们共度除夕。

年夜饭要慢慢吃,要从入暮时分吃到深夜,也叫守岁。守岁既是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也是对新的一年寄予美好希望。

天黑后,晋阳宫***通明,前殿广场上点燃了九堆篝火,熊熊烈焰照亮了夜空。

戌时(晚七点),钟鸣,盛筵开始,食举之乐同时奏响,丝竹之声悠扬动听。

坐在富丽堂皇的大殿内,听着优雅的乐曲,望着食案上的美肴,柯比熊有些晕头转向。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宫廷盛筵,豪华的场面让他在好奇之余又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因为不懂礼节而惹人耻笑,丢了鲜卑人的脸面,更让大将军难堪。

风雪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她和李弘因为身份的原因都不能和他坐在一起,特意安排辅国将军燕无畏坐在他身边,妥为照顾。

燕无畏看到柯比熊局促不安,不禁微微一笑,用鲜卑话低声说道:“在大汉,饮食礼俗很多,尤其是这种场合,礼仪规定更为严格,不能有丝毫的僭越。一般来说,天子由膳宰代尝饮食,然后才举筷品尝。天子开始进食了,臣僚们才能开始吃,在天子没有进主食之前,臣僚们不能先进主食,只能啜饮等候。当天子请臣僚用菜的时候,臣僚们先把食案上的菜每个都尝一点,然后才依自己的喜好来选食。如果你想吃远处的东西,必须先从近处开始,否则就是贪吃贪多了。”

柯比熊本想去拿食案上的筷子,听到这话急忙把手缩了回去。此刻上座的长公主正在和坐在右侧第一席的不其侯伏完说话,一个膳宰正跪在食案一侧品尝饮食,还没有开始进食的意思。

“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柯比熊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地问道。

燕无畏指了指面前的食案,“食案上菜盘的多少是有讲究的。天子的食案上是二十六盘菜。宗室外戚身份的列侯和丞相的食案上是十六盘菜,普通列侯、三公、大将军、九卿大臣的食案上是十二盘菜。秩俸两千石、两千石大臣的食案上是八盘菜,而秩俸千石以下的大臣只能享受六盘菜的礼。”

柯比熊迅速扫了一眼食案上的菜盘。

炸烹天鹅,红焖野鸡,卤汗油鸡,红烧甲鱼,挂炉羊羔,马(专以马鞭肉制成的特殊菜肴),蹇膊庸脯(蹇膊,驴肉干和狗肉脯),羔(,煮得熟烂的羊羔肉),铁扒肥雁配着鲜腻的酸浆,牛腿筋闪着黄油软滑芳香,狗豚韭卵(枸杞子炖小猪肉),羊腌鸡寒(腌羊肉和凉酱鸡合拼的菜点)。

左手方的小几上摆着豆饧(即饴糖豆酱一类的甜食品),又粘又酥的蜜馅饼,还有大米、小米、二麦、黄粱等主食。右手方的小几上摆着玉色的果子浆,雁羹(,带汤的炖嫩雀),大雁肉羹和糯米酒。这米酒透着澄黄,味醇清凉,让人垂涎欲滴。

“怎么会这么多?”柯比熊疑惑地问道。

“主食、甜点、汤羹、酒浆都不算。”燕无畏笑道,“你是东部鲜卑王,位同诸卿,所以食案上是十二个菜盘。”

“这吃得完吗?”柯比熊不由地低声惊呼。他虽然在大漠上贵为部落王,但生活也没有奢侈到这种地步。

燕无畏吓了一跳,四下看看,生怕别人听到了,“你千万不要全吃了,后面还有很多菜肴酒羹。”

“还有?”柯比熊不由得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菜要上九道,每道菜都是十二盘,另外甜点、汤羹、美酒也要不停地撤换。你浅尝即止,即使好吃也要忍着,免得早早填饱了,只能看,不能吃,让人笑话。”

柯比熊叹服。大汉就是大汉,泱泱大国,连吃饭都这么豪华、奢侈,让人叹为观止。

“进食的时候也有规矩。”燕无畏继续说道,“要用手而不是筷子取食黍米饭,不要用手搓饭,不要落得满桌是饭,不要流得满桌是汤,不要吃得啧啧有声,不要啃骨头,不要将咬过的鱼肉放回鱼盘,不要只吃一种菜肴,不要翻来覆去地挑菜,不要大口喝汤,不要搅和菜汤,不要喝咸肉酱,不要当众剔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纵酒无度……勺柄要向南方,湿肉要用牙咬,干肉要用手劈,吃烤肉不要一次嚼得太多……”

柯比熊几乎晕倒。大汉乃礼仪之邦,但这规矩也未免太多了。

燕无畏很严肃,压低嗓门滔滔不绝,而柯比熊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哭丧着脸说道:“我能不能出去透口气……”

“不能……”燕无畏断然说道,“饮宴之时,不得擅自离席,更不能中途无故离去。”

两人正说着,谒者(主宾赞受事)站了起来,大声叫道:“殿下祭……”

“跪下,跪下……殿下要说话了……”燕无畏拉了柯比熊一把,两人面朝北方,双双跪下。

长公主说了几句祝福的话,然后躬请众臣归席。

谒者再呼:“臣祭……”

大臣们回礼。丞相李玮代表百官,感谢天子和殿下的隆情厚谊,躬请殿下入席。双方谦让了一番。长公主先行就坐,举筷浅尝,然后请臣僚们用菜。

燕无畏拿起筷子,看到柯比熊还在左顾右盼,急忙咳嗽了一声。柯比熊这才反应过来,随即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虽然饥肠辘辘,但他还是强自忍着,战战兢兢地在每个菜上点了一下。柯比熊暗暗叹气,这饭真难吃啊,比受刑还难受。他还没吃上几口,燕无畏又咳嗽了。柯比熊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失礼了,吓得忙不迭地放下筷子。

“老弟,筵席有两个多时辰,你这么吃会把肚子吃撑了。”燕无畏笑着说道,“浅尝即止,浅尝即止……”

柯比熊左右看看,果然大家都放下了筷子,正兴致勃勃地望着殿堂中央的一群艳丽舞伎。

丝竹声起,舞伎们手持双耳鼓,合着乐曲,弄鼓击拍,轻歌曼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人唱,众人和,歌声优美动听,舞姿雍容典雅。

燕无畏看到柯比熊如醉如痴,不禁得意洋洋地介绍道:“这是大汉的相合歌,这乐曲就是相和大曲里最有名的《江南》,好听吗?”

柯比熊连连点头。

“这还不够好听,缺乏阳刚威猛之气。”燕无畏笑道,“等一下你再听听鼓吹乐,那才是大汉真正的乐舞。”

“还有比这更好的?”柯比熊惊讶地问道,“比上午祭祀大典的《大风歌》还好听吗?”

“当然……”燕无畏举起了酒爵,“来,喝酒,有机会,我亲自给你唱一曲。”

“你也能唱……”柯比熊失声轻笑。

“大汉男儿,有几人不会吟唱《大风歌》,有几人不会高歌《战城南》?”燕无畏捋须而笑,豪气勃发。

丞相李玮执弟子礼,敬酒于不其侯伏完。

伏完略略谦让,坦然受之。

伏家是大汉四百年来历史悠久,声势显赫的以经学闻名于世的大门阀。伏氏一族尚《诗》、《书》,有“伏氏学”之美誉,一门曾出了十二位经学博士,可谓人材济济。

据传伏家是伏羲后裔,先祖伏胜是大秦朝博士,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济南伏生。孝武皇帝时,伏孺客授东武。其后有伏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孝成皇帝,为高密太傅。伏理的儿子伏湛承继父荫,补为博士弟子员,王莽时为绣衣执法,刘玄入关拜其为平原太守,光武帝即位,闻伏湛之名,征拜为尚书令,修订旧制,后拜三公行大司徒事。伏湛之后,又有其弟伏黯、弟弟的儿子伏恭和其四世孙伏晨、五世孙伏无忌等人名扬天下,其中伏恭曾官至司空。伏完就是伏无忌的孙子。伏晨娶高平公主,孙女是孝顺皇帝的贵人。伏完娶了阳安长公主,伏完的女儿是孝献皇帝的皇后,所以伏家又是世代的皇亲国戚。

放眼当今天下,传承四百年而不衰的高门大族所剩无几,而伏家就是其中最显赫的代表。伏家是徐州琅琊国东武人,而以琅琊国为中心的青兖徐一带又是经学世家的聚集地,这个地方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出现了很多显赫门阀,琅琊因此名扬史册。

自从郑玄大师到河北后,青兖士人实力骤增,在朝中有以蔡邕、张邈、孔融为首的大儒,在州郡有以臧霸、祢衡为首的名士,在朝野内外更有郑玄、伏完这样的当世鸿儒,青兖士人因此轻轻松松地控制了朝政。四年前的长安兵谏,就是以北疆系为首的朝堂势力联手合作,重创了青兖士人,把青兖系的势力赶出了朝堂。

但青兖士人的力量依旧很庞大,尤其这次骠骑大将军赵云主掌国事后,青兖士人纷纷再入朝堂,大有卷土重来之势。郑玄大师去世后,青兖士人的最大支撑就是不其侯伏完。

“伏氏学”承继四百多年,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一直保持着正统的儒学精髓。

伏氏学起于伏胜。伏胜长寿,死于孝文皇帝三年(公元前6年),享年99岁,弟子数千之众。孝文皇帝当年为求《尚书》,曾遣太常事史掌故晁错前往求教,得29篇《尚书》,传世至今。伏胜撰有《尚书大传》,是经文学派的开山祖师。后世人极为推崇尊拜。

伏氏经学远远早于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孝武皇帝独尊儒术后,伏氏经学虽然为了仕途不得不研习谶纬,但并不屈从于董仲舒的新儒术,依旧牢牢固守着自己的正统儒学地位。因此当扬雄鼓吹儒学改良,复兴正统儒学时,伏家极力支持,摇旗呐喊。当刘向、刘歆父子推出古文经学的时候,伏家也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当伏湛出任光武皇帝尚书令受命重修旧制的时候,伏家也不失时机地提议设立古文经学博士,试图改良儒学。

伏氏学一直想复兴正统儒学,这是伏家历代儒士的最大心愿。所以当伏完听说张燕、襄楷、许劭等人正在晋阳清谈援道入儒之事时,立即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复兴正统儒学的机会,所以他当即让自己的儿子伏典日夜兼程赶到晋阳,参加了悬瓮山这场即将震动天下的论辩。

让他惊喜的是,伏典离开长安不久,长公主的书信就到了。他因此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长安,可以在不对长安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参加“援道入儒”的商讨。

这两天他和襄楷、许劭、王剪、王真等道儒两家大师在悬瓮山仔细谈了一次,基本上认同两家大师提出的“取道家之长补经学之短,复兴正统儒学,重建道家学说”的主张。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正统儒学复兴后,就是新儒学,就要和当今的新经学和今、古文经学三家学派,以及大有东山再起之势的道家学派产生激烈冲突,如果没有天子、殿下和北疆系势力的支持,这个儒学改良肯定失败。

伏完把李玮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闲聊几句后,突然问道:“仲渊,这个时候你到晋阳来,到底想得到什么?”

李玮愣了一下,蓦然间灵光一闪,困扰自己的难题迎刃而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年一次次的血腥杀戮似乎就是为了今天,为了诞生一个新儒学,为了开创一个崭新的中兴大局。

李玮脸上的笑意渐渐化开,“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伏完也愣住了,他手抚白须,两眼望着李玮,沉吟良久,“你有这样的决心?”

李玮抬手指天,淡然一笑,“天地为鉴。”

以下不计字数。

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街陌谣讴的民歌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朝会、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称为大曲或称相和大曲,它最能反映当时艺术的水平。

汉代杂舞。

汉代乐舞有雅乐舞蹈和杂舞之分。雅乐舞蹈主要用于郊庙、朝飨等庄重场合,比如巴渝舞和灵星带舞。杂舞一般是在宴会场合使用,它往往起源于民间舞蹈,经过宫廷音乐家的加工、创作,成为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舞蹈形式。其风格比较典雅,也有娱乐性的一面。汉代杂舞主要包括舞、铎舞、巾舞、拂舞、剑舞。

舞得名于舞人所持的舞具――鼓。是一种带柄的扁形小鼓。

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三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九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五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七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六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七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一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四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三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六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四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上)
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三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九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五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七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六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七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一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四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三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六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四节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官制等级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