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

天启年由于是从891年十月份开始的,所以在除夕夜过完之后就进入天启二年了。实际上这才是大唐帝国新的开始。不过李玄清在忙完新年的年会之后就接到了玄影卫江南分部发来的紧急情报,南平王钟传那边已经在筹划归顺一事了。

“钟传可是前朝御封的南平王啊。手下实力不弱,而且钟传其人在江州一代治理百姓也是很有心思,原本江州、洪州一代位处山地,多贫瘠,但是他入主之后励精图治,鼓励农桑倒是做出了一番不错的成绩了,而且他在江西对于文教很重视。”岑天时点点头道:“早些年我和宇文礼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如果他是有心想投靠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信度很高。”

“李继鹏传讯的时候还让信使带来一句口信,他本人已经亲自前往江州了,打算亲自去查探虚实,为军队渡江前导。”胡小四复述完信使的话之后继续道:“咱们马上召开联席会议不妨让天翔他们修改一下目标,首先考虑钟传。”

“也好,玄影卫继续查探钟传的消息吧,告诉李继鹏必要的时候可以自主行事,避免消息走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李玄清点点头道:“你马上将情报送到天策府,让天翔紧急进行兵棋推演。”

“钟传其人我不太了解,总参那边之前的攻击方向也不在江州附近,而是集中精力拿下金陵,所以骤然改变作战目标难度太大,而且海军处目前的兵力也难以保证同时进行两次渡江作战。”胡小四走后,李玄清对于钟传的投诚不太看好,而且就算是投诚,也不能改变战略目标。

“皇上,我看不如交给天翔他们自行考虑,钟传能够投诚最好,不能的话也不能够轻易改变目标。毕竟江州附近钟传还有一支很不错的水师队伍,如果海军处不能够分兵那就不要节外生枝。”岑天时摇头道。

“说的也是。这件事就让玄影卫自己去策动吧。”李玄清换了个话题道:“如今天下近半都在咱们手上,先生的内阁新年的主要工作计划都拟定好了没?”

“皇上放心,内阁现在可是做足了计划,不会耽误皇上统一天下的步伐的。”岑天时笑道。

李玄清点点头,等到岑天时走后,他也在考虑这么庞大地域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北方人口经过历次战乱之后人口和经济基础已经没有南方好了,事实上从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帝国的经济中心难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扬州和益州为代表的长江沿岸城市崛起成为引领大唐经济发展的潮流。而扬州等地在之前的战争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反而是四川的成都等地因为偏居一隅而保存下来。

随着李玄清思绪的打开,眼前硕大的地图上李玄清的笔也开始勾画出帝国发展新的思路,为此他设计出了几个经济中心,并以此辐射周边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玄清在地图上勾勒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大哥哥这个思路不错啊。”在李玄清沉迷于自己的思路之中的时候巧兮走了进来,见到李玄清在地图上不断的圈圈画画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这和后世的手法很像啊。”

“看出来了?”李玄清放下笔笑道:“我这设计的和后世还是差不多的。你看以长安为大本营经略大西北,成为西北经济发展的中心;以洛阳或者汴州为中原经济发展中心,依靠中原地区的产矿资源和区域位置我想很快就能够发展起来,剩下的北方经济中心就以天津为中心,以海路运输为依托,我想发展出后世的环渤海经济圈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三点咱们已经拿下了,可以说只要措施得当很快就能够发展起来。其中长安这边已经开始了,洛阳和汴州我猜内阁那边也会有计划的,依靠运河勾连南北,工商业发展都会很快的。北线天津咱们布置的也不错,只是这南线,大哥哥你圈的地点是不是不对啊?扬州已经废弃再发展起来难度很大,可以不作为优先发展目标,但是圈占金陵是不是和后世经验不一样啊?要不咱们直接发展上海吧?这时候长江口还是一片荒地呢,要堆砌出一个城市难度也不大吧?”巧兮对于李玄清勾连出来的东南经济圈有点不大赞同。

“巧兮,你想错了,后世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是因为上海有基础。但是时过境迁,咱们现在是金陵有基础。那么自然要以金陵为中心城市。”李玄清摇头笑道:“而且你放心,等到时间到了上海也会和后世一样拔地而起的,因为他的位置太好了,只要海运能够发展起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既然这样的话,要不回头我让造船厂提前去占个位置圈块地去建造造船厂吧。”巧兮微微一笑道:“而且咱们现在就一座造船厂其实也没办法推广造船业,渤海湾的造船厂限制性太多,还是南方建造造船厂条件好。”

对于巧兮的想法李玄清无所谓的点了点头,东南确定了之后就剩下西南和南方两个经济圈了。西南没有任何疑义就是成都了,现在的成都要轮经济基础连长安都比不上,而且在王建成为四川布政使之后也在大力按照新式办法发展经济,成都的地域中心位置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南方经济圈就放到了广州或者福州了,不过这两个地方恐怕要等打下来之后才能够确定了。而且事实上因为黄巢当年在广州的暴行,李玄清现在都不确定广州这些年到底恢复了几分元气。

确定好位置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玄清和巧兮除了出去参加一些慰问活动和劳军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完善这个计划,在巧兮参与进来之后两人规划出来的细节也更加详细,包括各个城市圈的基础职能和支柱产业都开始仔细的描述出来,比如中原地区的城市圈就是依靠大型重工行业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带动周边其他资源城市形成合力,产成品则依托即将规划出来的铁路网和运河输送出去。在李玄清和巧兮的设想里,这里将真正变成帝国的心脏,成为帝国崛起提供最大的动力。而围绕中原经济圈的四个经济圈则基本上都是吸收周边的资源精华,偏重一个方面。比如长安和天津为首的北方经济圈就需要兼顾西北和北方草原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满足军方需要,很多军工企业也开始布置在他们周边。而且长安还是政治中心,不仅仅是政治需要,甚至还需要兼顾环境治理的标本作用。

这种繁杂而精细的工作耗费了夫妻俩大量的时间,以至于一个新年两人都躲在长庆殿里写写画画,直道临近已经改名为帝国年度会议召开时间,才匆忙完成这项工作。

公元892年正月十六,也就是大唐帝国天启二年正月十六,大唐帝国召开了自帝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会议,史称帝国天启第一次会议。会议中岑天时、杜让能和徐天翔代表帝国三大最高权力机关向李玄清做了年度工作计划。在内阁的工作计划中,岑天时的团队首次提出区域区别化发展的概念,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而帝国中央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时候也会在不同时期有所针对,差别对待。这种概念和后世有点类似。而在岑天时公布的优先发展计划中,新区的发展应该首先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保证百姓温饱,将工商业在两年之内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先集中精力解决温饱,然后再考虑扶贫。这个计划也得到了李玄清的赞同,中原地区在经历土地改革之后百姓对于发展农业积极性非常高,此时必须扶助农业发展。

不过和政府计划相反,以工商部为首牵头组建的工商业发展其实并没有落下,只是不再是政府的工作重点,而变成了民间自发的发展。

内阁在老区的发展上基本遵循了之前的发展轨迹,但是提出来一个新目标,那就是依靠区域优势,讲究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可能完善行业种类,并且圈划出来五大城市作为新的发展目标。

在岑天时汇报完毕之后李玄清也拿出了自己和巧兮花费了十几天才完成的大唐帝国经济发展全图。等于是在内阁计划的基础上提前公布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版图。在一片惊诧之中李玄清也重新解读了经济圈和中心城市的概念。李玄清要求内阁在制定经济计划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份全图来布置,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出中心城市和经济圈,以此带动周边发展。

这份图随后也被岑天时带回内阁,成为指导内阁发展帝国经济的原始依据,在其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岑天时领导的大唐帝国第一届内阁全体成员将全部精力都花在了这份全图之上。

“岑先生这个图你可不能拿走啊,这上面还有军工企业分布图啊。”不过此时在会上,当岑天时眼睛放光准备将地图拿回去的时候左天成却马上阻止道:“你拿回去了我后勤部和装备处怎么办?”

“老左你放心,回头我拓印一份给你们天策府。”岑天时笑道。

“主公这份规划图真是以江山为棋盘,纵横腾挪格局非凡。”慕容瀚海笑道:“这等于画出了我们未来十年的工作计划啊,我怀疑咱们这一届内阁是完不成了。”

“没事,完不成那就交给下一届嘛。只要咱们完成了这个目标那就是千秋万代永载史册的奇迹啊。”慕容瀚海的感慨让杜让能点头笑道:“你们内阁的计划这么大,我也来说说我们律法院的规划了。其实律法院的大唐帝国宪法大纲已经整理出来了,会后会送到你们一阁一府和皇上那里,等皇上修改完毕之后择日发放出去。以此作为我们修订律法和新增律法的依据。”

“其次律法院除了日常的布点让新区都能够完成和布政使衙门同时开张之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事情要宣布,那就是律法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实现同级监督。”杜让能的话让大家的脸上都浮现出凝重之色,也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随着大唐帝国的诞生,自己这些开国元勋一个个上位,必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发生。此时就必须严格执行律法,维护正义,否则必然让大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慢慢腐化。

岑天时和徐天翔对视一眼,同时站起身来对着杜让能和李玄清施了一礼,肃然道:“请皇上和院正大人放心,我等必会严格约束下属和家属,如有违背帝国律法,必不袒护不庇护,让律法的公平和正义从我等做起,维护律法威严,维护帝国威严。”

“律法独立,人人平等。只要我们的律法公布出去没有问题,只要我们的法官队伍没有问题,那么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敢于律法院执行律法,维护大唐帝国的尊严,就是我本人也不会例外。”李玄清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来肃然道:“从我们这一代人都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今天起不再是一句口号。要将它变成事实,变成所有百姓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实。这件事我们所有人一起共勉。”

“请皇上放心,让能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唐律法工作竭尽全力。”杜让能起身抱拳朝李玄清深施一礼。

“好了,这件事需要律法院去实践,也需要大家全体努力,持之以恒。”李玄清点点头道:“律法工作需要坚持。”

“好了,我来代表天策府汇报军方在天启二年的工作计划。”徐天翔见到李玄清说完站起身来代表军方发布自己的计划。

徐天翔的话一说完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军方这几个人,毕竟在天下未统一之时,军方就代表了所有人的努力。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八十章 重骑营首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争夺(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厂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十七章 灵州军营(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龙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六百零一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并乱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帜(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六十五章 一战定西北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为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路动脉(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压东南(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三十二章 清缴叛逆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铁血手腕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战惊天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战(一)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内部发展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九十九章 趁乱打劫(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鹘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八十章 重骑营首秀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争夺(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厂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十七章 灵州军营(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机的落幕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龙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东迁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二十一章 突击强化(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六百零一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并乱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帜(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六十五章 一战定西北第一百零二章 关中发展(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为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路动脉(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国(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关外的炮声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压东南(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转战安集延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五百九十二章 怂恿大食开凿运河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三十二章 清缴叛逆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铁血手腕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战惊天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战(一)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丝绸铁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战(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内部发展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线布局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七十二章 平地惊雷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一章 欢迎你们回家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九十九章 趁乱打劫(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鹘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七章 坩埚炼铁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