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离心

“皇上,瓜州那边可真的很富裕啊,这钱庄才开设不到半个月,瓜州钱庄已经回笼黄金十余万两,白银五十多万两,这哪是一个边陲小城?都赶上当初中原一个省了。”长安皇宫内岑天时举着拓跋思谏发回来的报告哈哈大笑,这还是大部分商家都没接受唐币,如果唐币全面铺开那么这里面恐怕还有更多的金银可挖。这对于已经打算建立一个更大的唐币使用圈而言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我听说,这次耶律家这次做得不错,那个耶律齐看样子是个可造之材啊。”李玄清看了看西北发过来的政情汇报笑道:“不过这一次瓜州那边对付宗教的办法已经全部发回来了,你们内阁要仔细研究,为将来在内地本土开展类似的行动提供可供借鉴的对象。”

“皇上放心,我已经安排内阁专员进行研究,然后过完年在关中地区进行推广试点,关中地区是京畿重地,有中央警卫部队强力镇压,更重要的是皇上坐镇长安,必然能够让各大宗教分子不敢有异动。”岑天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玄清打断了,“岑先生也开始学会吹嘘奉承了?”

“听说小四那边已经准备行动了?这马上就要到年底了,他不会还打算去西域吧?”岑天时将手中从西北送回来的资料收了回去,笑道:“今年过年我可是打算让他跟我一起给天成他们做媒的,他可不能跑了,我听说那个侯勇这臭小子也找到对象了。”

这件事倒是让李玄清很意外,笑道:“这件事是好事,小四是不会去西北的,但是西北那边在年前估计是要分出胜负了,咱们在那边布置了那么长时间如果还不能完成这任务,玄影卫的脸只怕都要丢尽了。”

岑天时点了点头,对于西北那边的事情他也知道不少,玄影卫给归义军安排了一个完整的葬礼,只不过这支西北汉民政权到了最后的时刻,但是能不能完美的退出历史舞台还要看沙洲那边的选择。有些人有些事没有身处其中是没有办法站在旁观者的身份上做出决断的。

不过在长安李玄清和岑天时讨论归义军的时候,身在沙洲归义军中心的赵四也完成了最后一环,之前他通知苏小虎暂缓前往沙洲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之前的初衷,采用的策略也开始改变。

“去通知下去,让玄影卫立即行动,咱们也该给皇上送上一份新年礼物了,给归义军一个合适的葬礼。”赵四挥手让身后待命的龙组立即出动,沙洲的天也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不过沙洲此时的局势确实到了最微妙的时刻,在李一常的劝说之下,张朝奉放了曹仁贵一家,但是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曹家的监视却加强了,虽然曹仁贵的职务尽数恢复,但是李一常却发现这两人自从这件事出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状态了。张朝奉这边的动作李一常自然清楚,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张朝奉为何要这么做,天策军大军压境,自己虽然朝着瓜州派出了大批的探子,但是这些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要不是微不足道,要不就是消息抵达沙洲的时候瓜州那边已经走在前面,瓜州那边实施的新式的户籍计划对于外来人员的甄别实在是太方便了,根本没有任何的死角。甚至被沙洲探子带回来的消息李一常都认为这是故意放给自己的。

不过李一常如今的精力都不在瓜州那边了,自从知道瓜州改革的大致行动之后就明白对方的心思,这是在动软刀子割肉,瓜州的各种政策只怕现在已经延伸到沙洲这边了,对方的情报组织现在肯定已经在沙洲各地建立了无数的据点,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沙洲的民心。此时归义军内部上下猜忌只怕破门之祸就在眼前。想到这一点之后李一常想了想曹仁贵出来之后做的事情,顿时让他大吃一惊。曹仁贵出来之后对于自己的家族被监视不管不顾,一心一意的开始拉拢周边的回鹘和吐蕃人准备让他们出兵协助归义军一起对付天策军的紧逼。但是这些事情如果在正常时期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曹仁贵之前在做的就是这些事情,但是此时如果曹仁贵和张朝奉不和,那么曹仁贵此举对于张朝奉的威胁就实在是太大了,这等于将归义军最大的援军握在了曹仁贵手里。

这个让李一常这段时间几乎是坐立不安,但是他没有办法将这件事给张朝奉点破,如果张朝奉再次对于曹仁贵有这种心思,那么归义军只怕是顷刻之间就会分崩离析。只不过李一常不知道的是这些事情不止他一个人看到了,还有一群人也在盯着这一点,甚至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还是他们在操控,一张无形的网被赵四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成功的布在了沙洲,而且随着苏小虎的飞鹰旅全军进入,收网的时间也快到了。苏小虎抵达沙洲的时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挑动张朝奉的神经,帮助张朝奉了解曹仁贵这段时间来到底做了什么。

其实对于曹仁贵赵四挺好奇的,这是典型的乱世枭雄的人物,有手段有心计,如果说还缺什么的话那就是军事才能比较差,不太会打仗。不过这也要分和谁打,和天策军那群几乎已经有了完整的军事培养体系的兵痞子打的话自然是打不过,但是对付张朝奉和归义军的其他将领来说却没有多大问题。不过赵四最好奇的就是曹仁贵对于沙洲周边的大小部族几乎都有来往,之前的高昌回鹘也是曹仁贵出动才请来对付天策军的。而这一次归义军在瓜州受挫,曹仁贵出狱之后就再次联系了高昌和安西两支回鹘人,按照玄影卫安插在他们使团内部的暗卫探听到的消息,之前没有动静的安西回鹘这一次也被说服了。只不过按照暗卫的说法,安西回鹘只怕不是被说服前来给归义军助阵这么简单,甚至还有参与干涉归义军内政的消息。而赵四此时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件事捅到张朝奉那里。

赵四的计划基本上一环接一环,苏小虎那边接到计划开始在大屯城布置泄露消息给张朝奉的人之后,赵四这边就在安排飞鹰旅的其他人在沙洲城内布置了一个严密无比的大网,并且顺着这张大网,赵四甚至传讯瓜州那边,命令安西营秘密潜伏在两州边境,随时接应,并且让拓跋思谏和万毅做好沙洲政变的准备,这也是万毅在瓜州宗教事件被平息之后秘密返回的原因所在。

不过赵四对于李一常的处置却没什么好办法,他明白曹仁贵的异动,但是却没有告诉张朝奉自然是为了归义军的前途着想,但是在赵四的计划里,这却成了他的致命软肋,依照张朝奉如今的心态,除了张氏族人之外最信任的就是李一常这位恩师了,如果他知道自己这位恩师知道自己的臣子有不臣的勾当却没有向自己汇报,那么这其中的道理依照张朝奉的思维恐怕会立即和李一常翻脸。

这才是赵四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所在,在赵四看来李一常其实还是很有能力的,沙洲目前的这种严峻的局势与其说是张朝奉在掌舵还不如说是李一常在苦心经营,归义军在瓜州失利之后,就大规模征兆青壮年从军,还征收重税,民不聊生,其实沙洲现在就是一个紧绷的弦,这根弦也就是李一常在努力维持了。如果一旦李一常出了意外或者说没有如赵四那样归顺大唐的话,那么想要收拾这沙洲的民心只怕需要下大力气。

不过随着苏小虎的到位和大屯城那边安排的暗卫将消息泄露给了张朝奉的人,赵四这边已经没有了犹豫的时间,所以几乎就在赵四这边让龙组的人去将这件事通知给张朝奉的同时,大屯城那边张朝奉的眼线也星夜兼程赶回沙洲将这个消息传递回来。

不过赵四这个人属于和胡小四差不多类型的人,一旦下达命令之后就会心无旁骛,所以两边消息放出去之后立即第三步跟上,曹仁贵那边安排的眼线也适时的出现在他的视线当中。之所以曹仁贵这边的消息要稍早,那是因为曹仁贵目前的家族尚在张朝奉的监控当中,如果不给他时间的话那么他根本无法和掌握着归义军大权的张朝奉相抗衡,这不符合赵四的计划。

可以说赵四的这个计划目的是挑动归义军三大掌权人物的内斗和相互猜忌,从人心的角度出发设计,根本没有办法破解,甚至此刻赵四主动将这个计划送到张朝奉面前,只怕张朝奉也不会相信曹仁贵和李一常,很多时候人就算是看清了形势也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猜忌一旦在心里形成,那么久再也挥之不去。这才是赵四这么多年从胡小四那里学到的最厉害的一招。从人的内心下手,那么不论是阴谋阳谋那么都没有了用处。

只不过赵四有可能没有发现,沙洲如今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在瓜州改革的那一瞬间就开始朝着大唐偏移了,在归义军横征暴敛和抢抓壮丁的时候瓜州那边大量的百姓分到了田地和牲畜,就算是没有这些,那些城中的商家大户也都被刺史府的各项政策点名,在强制之下大量底层的奴仆杂役成为了自由人并在刺史府的监督之下和他们签订了全新的雇佣合同,各项福利待遇也强制性的按照大唐的劳工用法来制定。只是区区这一项,这些人的待遇就一跃而上成为了能够自食其力并且养活家人。这种全新的生活的希望让这些人不仅仅自己成了大唐帝国的忠实拥护者,而且还将消息四处传递给自己的周边的人,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消息甚至就连沙洲这边都是到处都是。

这些已经让底层庞大百姓的心早就心向大唐帝国了,而且他们甚至时刻盼望着一旁的瓜州那边早点打过来。这些事赵四没有考虑到的,虽然他们玄影卫也负责在日常向这里的百姓宣传大唐帝国的好处,但是常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玄影卫如果没有正式的命令他们基本上没有考虑过这一块。

不过目前虽然赵四没有注意到这一块,但是已经不影响大局了,随着赵四这边的一声令下,曹仁贵那边得知消息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开始部署保护家人的计划,与此同时曹仁贵开始飞速传讯给安西回鹘,让他们早日出兵,甚至如果可能的话以最快的速度派遣轻骑前来接应。

曹仁贵这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开始布置反制措施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张朝奉其实猜的也没错,曹仁贵那里确实是早有准备,原本心向他的军方将领也开始陆续接到曹仁贵的指示,暗中戒备随时准备和张朝奉决裂。而等到曹仁贵这边已经做完准备张朝奉那边也收到了消息,果不其然张朝奉对于曹仁贵叛变的消息怒不可遏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犹疑,他本来就猜忌曹仁贵,此番的情报只不过是印证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已,但是接下来内卫送过来的这份情报就让他再也忍不住了,关于李一常的情报。

接下来不管张朝奉如何反应,这一切都已经全部落入了赵四的计划当中,归义军三大巨头在天启三年十一月初一这天注定反目。张朝奉直接下令将李一常打入天牢,并且将李一常的所有家人尽数抓捕,与此同时派人前往曹家府邸准备抓捕曹氏家人,而且给归义军下达了戒严令。

李一常被抓让张朝奉毫无怀疑,但是曹仁贵以及曹氏家人却意外漏网,这让沙洲的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而此时赵四也发出了最后一份命令,玄影卫在城内的所有布置也全部开启,而安西营也顺利从两州附近潜入沙洲城下。

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来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变故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下)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四百零七章 请君入瓮(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运河(二)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广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阗国灭(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烧不尽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国之殇(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动作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葬礼(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卫运河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云级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择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袭(下)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岛统一进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二十七章 战前整编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烧不尽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一百零九章 军政联席会议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五百五十九章 贩卖人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五百一十五章 疯狂的教徒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五百六十六章 观战团回国第三百一十章 追击胡敬璋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复河西(三)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战(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后腿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
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来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变故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下)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战(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四百零七章 请君入瓮(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运河(二)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广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葬礼(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钱庄(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阗国灭(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烧不尽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国之殇(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动作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葬礼(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扩张(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五十四章 龟兹霞光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卫运河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云级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击战第四百零五章 请君入瓮(上)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五百一十二章 决死一战(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择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袭(下)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战起(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岛统一进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难干(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战(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汉金山国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二十七章 战前整编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战术第二百四十二章 两线战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并州事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战回鹘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击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复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五百章 西北工业的春天(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烧不尽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一百零九章 军政联席会议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一百零五章 两世缘定第五百五十九章 贩卖人口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业扩张(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六百零八章 东西对进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军东征(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第二十六章 联军大营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五百一十五章 疯狂的教徒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五百六十六章 观战团回国第三百一十章 追击胡敬璋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复河西(三)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战(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后腿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围曹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