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威逼(3)

余额不足

法国准备在慕尼黑会议上不惜任何代价来获得苏台德问题的解决。美国政府这时也积极协助张伯伦策划慕尼黑阴谋。美国驻柏林大使向国内报告说,英国驻德大使对英国国内反张伯伦势力的发展十分不安,并提醒美国政府注意,张伯伦的倒台就意味着战争。他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支持张伯伦,以巩固他的地位。

美国驻英和驻法大使也向本国政府发出了同样的呼吁。美国总统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也发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国务卿赫尔则给张伯伦和达拉第发出两封同样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谈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的问题";。

美国总统又给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当晚,罗斯福又单独给希特勒去信,建议在欧洲某一中立地区立即举行会议,由对于捷克斯洛伐克争端直接有关的各国参加。这个建议说:";继续谈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眼前的问题可以在持久的基础上得到解决。";

林威虽然又回到了边境,不过柏林方面消息一直源源不断的通过盖世太保传到他的耳朵里,听道了英国等几个国家妥协的消息,林威不吹觉追起了口哨,宣泄着自己的兴奋,他们的妥协说明捷克斯洛伐克在强硬也必须吞下苏台德脱离的苦果。

果然,希特勒马上来电报,叫林威回去,陪同他参加慕尼黑会议,随着希特勒命令的下达,陈兵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几十万军队,立刻烟消云散了。

短短几天林威就在边境和柏林跑了两个来回,饶是林威这年轻的身体也有些受不了,不过这都是值得的,出点力气就讹诈了苏台德地区,这好事上哪找去。

不过这次林威没有回到柏林,而是到了此次会议的举办点,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市。

在这里,林威结识了希特勒。

在这里林威加入了国社党,在这里林威目睹了希特勒一点一点朝着德国元首的目标前进。慕尼黑留给了林威太多的回忆。这个巴伐利亚王国的首府见证者一个被成为战争狂人的人物诞生。

现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林威定了定心神,马上找到了希特勒,见了面之后,林威半认真半恭维的道“元首,您离您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现在英法已经迫不及待的摇尾乞怜的,得到苏台德,我们随时可以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哦不……”说到这,林威停了一下叫道“我们也许可以在接受苏台德地区的时候,顺便解决了捷克,让他们不在对我们构成威胁”。

林威的恭维虽然让希特勒很高兴,不过他还是说道“兰帕德,不要高兴地太早了,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小心,不是么?”

此时的希特勒像一只狡诈的老狐狸,虽然是个人就能看得出来,他这个时候十分高兴。不过正像他所说的,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越要小心。

会议尚未开始,林威已经知道希特勒对此次的会谈绝对十拿九稳。因为希特勒已经找好了同盟者,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早在前一天就赶到了慕尼黑。而且是希特勒亲自前往德奥边境去迎接的墨索里尼,并且为在会议上采取共同行动而打下了基础。

在到慕尼黑的火车上,希特勒怀着好斗的情绪,指着地图向那位意大利的领袖解释,他打算怎样清算捷克斯洛伐克。他说,要是那天开始的谈判不能立刻取得结果,他就要诉诸武力。据当时在场的意大利外交部长、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引用希特勒的,";终有一日我们要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墨索里尼对此表示同意。

当张伯伦来到慕尼黑之后,也没见得有所动作,他没有去找自己的天然同盟者法国人。当张伯伦和达拉第的专机在慕尼黑降落的时候,两人也没有沟通过,更别提会共进退了。更别提和来同两个独裁者对垒。事实上,张伯伦到慕尼黑来的时候,已经打定主意不让任何一个人,当然不让捷克人,甚至也不让法国人,阻碍他同希特勒迅速达成协议。至于达拉第,他整整一天都像是晕头转向地那样跟着跑,根本不需要提防他。

7月30日下午1点,柯尼斯广场的元首府里,英法德意四个欧洲大国的首脑,第一次聚集在了一起。张伯伦穿着黑色的西服和穿着灰色外套的法国总理达拉第来到了会场,事实上这次的会谈从一开始气氛就很轻松,谁都知道,此次会谈的目的就是本来希特勒所要的东西,交到她的手里而已,既然英法的首脑都已经来了,就说明英法两国已经对德国的条件表示了认可。

会谈一开始就有一种";普遍亲善的气氛";。没有人当主席。整个进程都是很随便的。张伯伦和达拉第还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四个人,好像就是几个好朋友,在一场舞会中聊天。仅此而已。

会议在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了实质问题。他是第三个发言的。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其实,意大利领袖当作他自己的折中方案拿出的骗人东西,原来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草拟出来的。戈林把它拿去给希特勒看,希特勒说可以。于是马上就由施密特博士译成法文送给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它全文用电话传到罗马,那位意大利独裁者,在要上火车赴慕尼黑之前刚刚收到。这样,所谓";意大利建议";不但成为这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唯一议程,而且成为后来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国建议。

建议的措词同希特勒被拒绝的戈德斯堡要求极为相似,因此上述事实本来似乎应当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达拉第和张伯伦或者现在随他们来开会的英法驻德大使来说,却并不是如此。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且宣称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至于汉德逊大使,他认为墨索里尼";巧妙地结合了希特勒的建议和英法建议而作为他自己的建议提了出来";;弗朗索瓦-庞赛大使的印象是,与会者是根据由霍拉斯·威尔逊起草的一项英国备忘录在进行工作。这些不惜一切代价一心只想姑息的英法政治家与外交家竟然如此愚蠢,容易上当受骗!

既然";意大利建议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

这个时候,过去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曾任过财政大臣的张伯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我想知道想知道在苏台德区的公有财产转交给德国以后,由谁来赔偿捷克政府。”

“根本不给什么赔偿,这么多年以前,捷克人压榨着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留下来的东西理应留给那些日耳曼人作为补偿,捷克人迁出苏台德地区,连一个牲畜都不能带走”希特勒蛮横的说道。

听了希特勒蛮横的话,就算脾气再好,张伯伦也忍不住了乐,反问道“难道这是说,农民要被逐出,而他们的牲畜倒要被留下吗?”

眼见双方有吵起来的架势,坐在希特勒后面的林威站起来打圆场道“诸位先生,你们在各自的国家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

张伯伦一听,马上借坡下驴,不再提这件事。

张伯伦开头确也曾坚持应当有一个捷克代表出席,或者至少用他的话来说,";随叫随到";。但是希特勒寸步不让。他不允许有任何捷克人在他面前。最后,张伯伦还是赢得了一个小小的让步。大家同意,像首相所建议的那样,可以有一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间里,随叫随到。

既然大家对这份协议都没有意见,剩下的事情就是签约了。在那天下午会议上,果然来了两个捷克代表,一个是捷克驻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马斯特尼,一个是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马萨里克博士,他们被带进隔壁一个房间里。

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大家把酒言欢的时候,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两位捷克代表才被张伯伦想起来。这两个郁郁不乐的捷克人给带去见首相忠实的顾问霍拉斯·威尔逊爵士。霍拉斯·威尔逊爵士这两个捷克人,不禁心中升起一股同情,如果可能的话,霍拉斯·威尔逊爵士真不想干这种伤人的活,不过在国家利益面前,霍拉斯·威尔逊爵士还是硬下心肠说道“英法德意四国已经就苏台德地区的所有权,作出了决断,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撤出苏台德地区”,说着交给他们一张捷克人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

当两个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议的时候,那位英国外交官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就走了。两个捷克人继续向跟他们在一起的阿希东-格瓦特金表示抗议,然而一点用处都没有。

阿希东-格瓦特金抬腿刚要走,有停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要是不接受的话,就得完全单独去同德国人打交道。也许法国人同你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讲得客气一点,不过你们可以相信我,他们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不想管你们的事!”虽然这话必然使两位捷克使者十分伤心,但说的却是老实话。

7月30日凌晨刚敲过一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就按这个次序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国军队将如希特勒过去一再预言的那样,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8月10日完成对苏台德区的占领。希特勒已经得到他在戈德斯堡所想得到的东西了。

与此同时,德国人与意大利人则在元首大楼用香槟酒和各种佳肴欢庆胜利。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是彻底的获得了胜利。

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从希特勒的要求,并把人民的情绪引向指定的方向,就是宣称苏联不遵守它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相互援助协定。事实上,这倒还真是冤枉了苏联人,虽然苏德在一战后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但是当德国真正开始强大的时候,苏联人立马感到芒刺在背,遏制还来不及,怎么会配合。要不是中间还隔着波兰人,这两个国家共同的仇敌,早就先干起来了。当时苏联政府都明确表达了苏联决心履行盟国义务的坚定意志。法国政府于7月初询问,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袭击,苏联将如何对待。苏联政府在答复中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第一,发表苏、英、法三国联合声明,宣布如果德国无故袭击捷克斯洛伐克,它们将援助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敦促国际联盟讨论防卫手段与途径;

第三,苏、法、英三国举行全面会谈,以讨论技术问题。

苏联政府不止一次地声明:只要法国履行自己的义务,苏联就立即给予援助。后来斯大林曾委托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转告捷政府,即使法国不出兵,只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坚决抵抗法西斯侵略,并向苏联提出请求,苏联也准备给予军事援助。

当波兰政府准备参与瓜分从捷克斯洛伐克分割来的战利品,并在捷克斯洛伐克边界集结军队时,苏联政府在华沙提出了抗议。苏联政府声明,它将把波兰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视为无端入侵,并将立即废除波苏互不侵犯条约。

不过在林威看来,苏联人在这个时候冒出来,绝对帮不上什么忙,帮忙也是帮倒忙。英法本来就对苏联疑虑重重。这个时候苏联人蹦出来,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一点好处都没有。反倒对德国有好处。

果然,英法两国的BOOS虽然在慕尼黑,不过他们本国的媒体可没闲着,马上用大篇幅的版块报道了,苏联人对波兰的威胁,并把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同盟条约抖落了出来,一时间慕尼黑协定的影响反倒消失了,苏联人的威胁倒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

顿时,在欧洲的注视下,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敢提和苏联人的同盟条约。就在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第二天,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称“我们宁愿希特勒攻进来,而不愿靠伏洛希罗夫来保卫我们。”

其实在林威看来,捷克斯洛伐克人还不算太傻,从历史上俄罗斯帝国的扩张来看。俄罗斯人好像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贪欲,虽然英国扩张的巅峰时期,远远比俄罗斯帝国广大,不过从后来的结果看,无疑是俄罗斯式的扩张更具威胁。

也就是说,捷克斯洛伐克有两条路,一是让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二是把苏联人请进来,不过到时候恐怕苏联人呆习惯了不想走,捷克人也没有办法。所以捷克人宁愿选择相信德国,用苏台德地区换取和平的心思就可以理解了。

慕尼黑协定签署完毕之后,希特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和平大使’张伯伦再次的要求和希特勒见面,鉴于刚刚从英国默许下取得苏台德地区的控制权,希特勒对张伯伦的态度还是很有好的。

张伯伦来的时候,希特勒正在和戈林、林威等国社党的高官进行庆祝,见到张伯伦来了之后,林威首先说道“尊敬的英国首相,你是来参加我们的会餐的么?”

“兰帕德,我找希特勒元首谈点事情”张伯伦缓缓地说道。

“尊敬的首相,请跟我来”说着,林威不失礼节的吧张伯伦带到了希特勒休息的房间。并临时客串起了书记员。

张伯伦首先说道“相信元首会在实施慕尼黑协定方面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然后又说道“如果捷克人得知消息之后,做出来了什么过激的反应,希望元首不要轰炸布拉格,以免在平民中造成可怕的损失。”

“首相,请你放心,只要捷克人不会对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有生命安全,我会保持克制”得到了苏台德地区的希特勒其实已经占很大的便宜,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和捷克人过不去,况且他也知道此次苏台德事件中的危险,毕竟,仅仅几天之前,南斯拉夫,苏联……这些国家还和德国差点起了冲突。捷克的战争潜力虽然得到了削弱,但现在还不是一巴掌拍死他的时候,所以希特勒对张伯伦还是很客气的。

没想到这些话仅仅是个开始,马上。张伯伦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说道“元首,你什么时候来到伦敦去走走”。

希特勒没想到张伯伦竟然说出这么一句话,只好哭笑不得的说道“那接待我的,准是反对我的示威游行!”

“嗯——那也不一定吧?毕竟我们已经确保了欧洲的和平!”张伯伦微笑的说道。

希特勒端起了茶杯,既然没搞清张伯伦的底牌,希特勒也不介意和他扯皮,说道“有你这位首相的邀请,有时间我一定要去伦敦看看”。

“我想国王陛下一定会很欢迎元首的”张伯伦富有绅士涵养的说道。

接下来的时间,张伯伦还向希特勒建议,英德两国进一步合作,建议促进裁军,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加强欧洲政治和平,甚至还建议解决俄国问题。然后,首相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已经写好了他希望两个人能在上面签字并且立即发表的东西。

尤其是促进经济繁荣,如果苏联人是因为国家的模式和别的国家不匹配,趁机躲过了经济危机,那么德国绝对欧洲国家最先从经济危机中苏醒过来,特别是德国国内的容克地主,不但没有因为金融危机得到削弱,而且还利用这次机会变得更加强大。

这位英国首相在这点上还是负责的,起码知道为英国民众的生活着想,但是德国这种靠军工带动经济的方法,一般国家还真学不来。张伯伦也许当财政大臣会成为一个对英国有益的好大臣,不过他真的是不适合做一把手。

我们,德国元首兼总理和英国首相,今天再次举行了会议,一致认为英德关系的问题对两国对欧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们把昨夜签字的协定和英德海军的协定看成是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愿望的象征。

我们决心以协商的办法作为处理任何其他涉及我们两国的问题的办法,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从而有助于确保欧洲的和平。

希特勒看了一下这个宣言,很快就在上面签了字,使张伯伦大为满意。这位蒙在鼓里的英国首相当然不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这次慕尼黑会议中已经商量好,时候一到,他们就";并肩";对英国作战。

张伯伦";胜利";地回到了伦敦,达拉第也同样地回到了巴黎。得意洋洋的张伯伦挥舞着他同希特勒签署的宣言来迎接拥到唐宁街来的人群。他们向他高喊";好样的尼维尔!";还对他高唱";因为他是一个刮刮叫的好人";。张伯伦笑逐颜开,站在唐宁街十号三楼的阳台上向他们讲了几句话。

";我的好朋友们,";他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挥舞着《英德宣言》,在阳台上高呼:";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泰晤士报》宣称,";没有一个征服者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的时候曾带着比这更高贵的桂冠。";居然有一个自发的运动来筹集一笔";全国感恩基金";来向张伯伦致敬,不过,他谦虚地拒绝了。只有海军大臣达夫·古柏一个人因此辞职。在继之而来的下院辩论中,当时仍然在野的温斯顿·丘吉尔在那篇值得纪念的发言中说:";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十足的失败。";然而,据他自己后来回忆,他被迫停了下来,一直等到暴风雨般的抗议声平息以后才能接着讲下去。

шшш▪ Tтka n▪ C○ 布拉格的情绪当然大相径庭。7月30日清晨6点20分,德国代办把捷克外交部长克罗夫塔博士从床上叫起来,交给他慕尼黑协定的文本和一份要捷克斯洛伐克派两名代表参加";国际委员会";下午5点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会议的邀请书。这个国际委员会是负责监督协议的执行的。

贝奈斯总统整个上午都在赫拉德欣宫中同政界与军界的领袖们会商捷克的前途。英国和法国不但抛弃了他的国家,而且如果他拒绝慕尼黑条件的话,它们还将支持希特勒使用武力。下午12点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为此发表的官方公报说,它是带着";对全世界提出抗议";投降的。新任总理西罗维将军在下午5点向捷克人民所作的广播中愤懑地解释说:";我们被抛弃了,我们是孤独的。";

也许,现在的贝奈斯总统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的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奥地利被吞并的时候,周围的国家,当时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都选择了袖手旁观,只是贝奈斯总统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的国家。

捷克虽然让人同情,不过这个世界只有利益才能让政客们心动,别的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英国和法国一直对捷克斯洛伐克之家压力,让这一天,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公使见了克罗夫塔博士,想确实弄清楚捷克人会不会在最后一分钟起而反对投降。克罗夫塔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被迫落到这种地步的;现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轮到的是我们,明天轮到的就是别人了。";

也许他说得对,德国的报复迟早会到英国和法国的身上,但是至少在短时间内,欧洲已经像张伯伦所希望的那样,获得了和平。很快,德国早已经联络好的国家,波兰人和匈牙利人在扬言要对孤立无援的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之后,就像食尸的饿鹰一样,乘虚而入,各分得了一块土地。

今天暂时就这么一章了,抱歉。

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72章 西班牙内战(2)第48章 古德里安第87章 马德里攻防战(4)第51章 觐见第124章 走向战争第127章 开战第34章 骷髅会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163章 苏芬战争(25)第158章 苏芬战争(20)第182章 西线!西线!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256章 劝降第102章 德奥合并(2)第130章 闪击波兰(3)第201章 战争开始(2)第5章 战后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14章 回家第224章 天下第一师的登场第214章 强渡马斯河第218章 强渡索姆河第253章 不同以往的海战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4章 战败第356章 出访苏联(2)第173章 提前出现的欧根亲王师第110章 威逼(3)第26章 德意志式哲学第135章 闪击波兰(8)第287章 直布罗陀之战(10)第426章 攻击莫斯科(12)第449章 攻击莫斯科(35)第288章 直布罗陀之战(11)第280章 直布罗陀之战(3)第101章 德奥合并第240章 敦刻尔克战役(6)第202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第246章 英德大决战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157章 苏芬战争(19)第163章 苏芬战争(25)第349章 和平的曙光(2)第234章 突破里斯河防线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117章 对决(2)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322章 维也纳仲裁(3)第216章 混乱的法兰西第299章 掉线了!第379章 林威的新想法第333章 北非的战争(4)第420章 攻击莫斯科(6)第166章 威廉二世(2)第261章 盛大的阅兵式第96章 莱因哈特上校(2)第286章 直布罗陀之战(9)第189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4)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201章 战争开始(2)第99章 捷克第112章 苏台德(2)第16章 发展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134章 闪击波兰(7)第364章 终于开始了第七十八 掌初战卡塞雷斯4第12章 探监第二百八十亿章 直布罗陀之战4第70章 柏林奥运会第407章 打破僵局第232章 办法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143章 苏芬战争(5)第193章 火速进军第279章 直布罗陀之战(2)第450章 攻击莫斯科(36)第177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330章 北非的战争第345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2)第327章 大岛浩第220章 强渡索姆河(3)第280章 直布罗陀之战(3)第367章 基辅会战(16)第52章 整编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361章 最后的准备第312章 莫洛托夫来访第150章 苏芬战争(12)第173章 提前出现的欧根亲王师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109章 威逼(2)第61章 下水仪式第94章 回国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263章 躲不过去的暗杀
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72章 西班牙内战(2)第48章 古德里安第87章 马德里攻防战(4)第51章 觐见第124章 走向战争第127章 开战第34章 骷髅会第225章 激战在阿布维尔第163章 苏芬战争(25)第158章 苏芬战争(20)第182章 西线!西线!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256章 劝降第102章 德奥合并(2)第130章 闪击波兰(3)第201章 战争开始(2)第5章 战后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14章 回家第224章 天下第一师的登场第214章 强渡马斯河第218章 强渡索姆河第253章 不同以往的海战第425章 攻击莫斯科(11)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4章 战败第356章 出访苏联(2)第173章 提前出现的欧根亲王师第110章 威逼(3)第26章 德意志式哲学第135章 闪击波兰(8)第287章 直布罗陀之战(10)第426章 攻击莫斯科(12)第449章 攻击莫斯科(35)第288章 直布罗陀之战(11)第280章 直布罗陀之战(3)第101章 德奥合并第240章 敦刻尔克战役(6)第202章 埃本·埃马耳要塞攻防战第246章 英德大决战第272章 直布罗陀要塞第157章 苏芬战争(19)第163章 苏芬战争(25)第349章 和平的曙光(2)第234章 突破里斯河防线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117章 对决(2)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322章 维也纳仲裁(3)第216章 混乱的法兰西第299章 掉线了!第379章 林威的新想法第333章 北非的战争(4)第420章 攻击莫斯科(6)第166章 威廉二世(2)第261章 盛大的阅兵式第96章 莱因哈特上校(2)第286章 直布罗陀之战(9)第189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4)第141章 苏芬战争(3)第201章 战争开始(2)第99章 捷克第112章 苏台德(2)第16章 发展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134章 闪击波兰(7)第364章 终于开始了第七十八 掌初战卡塞雷斯4第12章 探监第二百八十亿章 直布罗陀之战4第70章 柏林奥运会第407章 打破僵局第232章 办法第419章 攻击莫斯科(5)第143章 苏芬战争(5)第193章 火速进军第279章 直布罗陀之战(2)第450章 攻击莫斯科(36)第177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330章 北非的战争第345章 法有贝当,英有张伯伦(2)第327章 大岛浩第220章 强渡索姆河(3)第280章 直布罗陀之战(3)第367章 基辅会战(16)第52章 整编第371章 西方方面军的覆灭第361章 最后的准备第312章 莫洛托夫来访第150章 苏芬战争(12)第173章 提前出现的欧根亲王师第75章 初战卡塞雷斯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109章 威逼(2)第61章 下水仪式第94章 回国第133章 闪击波兰(6)第263章 躲不过去的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