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阴谋诡计

间依然还是觥筹交错,但周学熙一直想着李维格刚才心思早就飘到了九天云外,即便面对最负盛名的武昌鱼,他提起筷子也迟迟不下箸。

这李维格看来是个有胆有识的人物,解决汉厂问题的突破口应该在他这里,可这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贸然行事,会不会引起湖北方面的反弹?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这个契机倒是有些难以把握,周学熙迟疑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到什么绝妙的招数,而眼前总浮现起动身来湖北之前皇帝单独召见的场景:

“汉冶萍公司极其要紧,张南皮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唯有他才有魄力和毅力开风气之先,朕之所以不愿意翻旧账,就是念着他这份功劳。”

“皇上明鉴。”周学熙对这份胸襟气度一直都非常钦佩,“就臣所知,汉冶萍公司投资远较开要大,亏空亦严重的多,颇有积重难返之势,湖北方面已数次来电要求工商部和财政部迅即拨款维系,否则倒闭云云,信心既然不足,臣只怕继续让其经营太过勉强。”

“地方既然管理不善,便不要再勉为其难,由朝廷直接控制便可。你去后要务必弄清楚还要追加多少资本,购买多少设备,生产需作何改进,一并写成条陈报于朕。但有一条,不管湖北方面怎么辩解,汉冶萍都不准招收洋股,也不准再将矿石售于他国,现已出售的合同要逐步予以缩减。”这一条林广宇说的是斩钉截铁,丝毫不容置疑。

周学熙嘴角动了一下。强忍着没问出口。但问号明显挂在他地脸上。

林广宇笑着解释:“钢铁为国家实业振兴之基础,朕从来不曾听说有哪国是将本国兴旺产业建设在他国煤铁兴旺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兴起煤铁,德国有鲁尔煤铁工业区。美国有钢铁城、钢铁大王,即便日本、比利时这样地小国其钢铁产量亦胜过我国多亦。海关每年进口诸多钢铁制品,汉冶萍犹要出口矿石,是拱手将利权让之他人……”

一想起这一番谆谆告诫,周学熙感觉身上压力重大,回下榻地后。左思右想,越想越觉得事情的棘手,便准备连夜去找岑春煊请教。

哪知刚刚见到岑春煊,对方就大笑:“辑之,你来得正好,你要是不来,我也要使人来唤你了。”

一边说,一边指着地上跪着的一人告诉他:“喏。此人自称知晓汉阳铁厂内幕,特来检举。”

“哦?”周学熙仔细打量了地上那人一眼,不是李维格,便有些好奇。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一脸谄媚之色。恭恭敬敬地磕了头后说道:“小人是陈大人手下。”

“哪位陈大人?”周学熙奇了,陈夔龙要检举不过就是知会一声地事情,哪用得着如此隆重?

“铁厂会办陈念礽。”

“陈念礽?”周学熙一边念叨着这个名字,一边疑惑地说道,“这名字我怎么有些熟悉。”

“辑之,他是张南皮的女婿。”岑春煊被这么一提醒,想起来了。

“原来如此。”周学熙冷冷地问道,“汝夜行至此作甚?”

“小人斗胆,是来检举汉阳铁厂总办李维格的……”

“啊?”周学熙大惊,眼里布满了疑惑,急忙问道,“他有何劣迹?”

岑春煊虽并不清楚两人间处境如何,但看周学熙反应如此之大,顿时一激灵,稳稳地说道,“你且给本钦差一样样说来。

“第一条,目无尊长、怠慢钦差。李维格自恃搞过几年洋务,自视甚高,并不将他人放在眼里,陈大人接任鄂督后,因铁厂经营不善,屡次要求他压缩规模、减轻亏损,他就是不听,用各种手法和言语搪塞。钦差前来视察,他原本也是知情的,故意避走,到现在踪迹不知,倘若心中无鬼,避走作甚?

第二条,勾结奸党,横行不法。李维格原系盛逆宣怀心腹,一直唯盛贼之命是从,常与人前夸耀盛贼对其夸奖。朝廷查办盛贼后,他非但不予拥护,反口出怨言,说‘朝堂又行倾轧之事,郑观应背主’等言,怀恨在心,可见怨望颇深。

第三条,崇洋媚外,中饱私囊。汉阳铁厂兴建本为完全国造,替代进口,但李维格一直置若罔闻,举凡生产有何事必推说洋人如何如何。铁厂炼就好钢,各方均赞不绝口,偏他还要千里迢迢请英国公估局前来审验,其谄媚程度,令人发指。前次去日本考察、赴欧洲采购设备,在设备款上侵吞甚多,靡费不知凡几。

第四条,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李维格原系翻译出身,并无工科专业出身,更非钢铁技师,但其人凭借这通识几句洋文,总将洋人书上之言拿来卖弄,今日曰兴建化验室,明日曰地质勘察,后日曰建筑整饬,再后日曰铁中成分如何如何,大奸如巧,骗了浩大一批人。

第五条,屡言商办,化公为私。汉阳厂是张文恭公用两湖数百万银钱,耗尽20年心血积建而成,创业何其艰辛?但李维格每次不合,要么说官办弊病,‘商办’二字整日挂在口上,汉冶萍公司合营后号称商办,结果实收资本不到200,他诡言商办,实欲私办。

第六条,大权独揽,刚愎自用。铁厂经营没有挫折,他必言主办之人事权零落,不堪大用,要求独揽大权。陈大人对其稍有牵制,好言规劝,他屡屡大动肝火,言辞汹汹。从前张文恭公因为铁厂经营不善,过问频繁,结果李维格就撂了挑子,避走他处,以此示威,

贼经不起他巧舌如簧,又将他弄了回来。”

不多不少。恰好也是六条。而且滔滔不绝,毫无停滞之感,说到愤怒处。情绪颇为激动,周学熙越听越觉得心惊——这李维格到底是人是鬼?他都已经有些糊涂了。

岑春煊不动声色:“汝所说之事本钦差知道了,会勘察的,你且退下,不必再啰嗦。”

“是。”那人随即又换上一副笑脸,“两位大人。方才小人之言,入得大人之耳即可,万不敢让李维格知晓。”

“知道,知道。”岑春不耐烦地挥挥手,“不要出去乱嚼舌头。”

“就是再借小人一个胆子也不敢!”望着来人消逝在黑夜中的背影,周学熙只觉一团乱麻缠绕在自己心头,根本理不出头绪。听着周学熙说起李维格求见一节,岑春煊地眉头越皱越深。这潭水看来还真地有些深不可测。

“岑大人,学熙总感觉里面有人在捣鼓阴谋诡计,试图想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也有所怀疑。李维格如何我没有见面,不能妄下结论。但起码眼前之人疑点甚多。”

“如何?”周学熙没看出破绽,连忙追问道。

“他地言语……”

“言语?”周学熙想了半天。还是抓不住线索,为难地说道,“我实在看不出来,他的话听上去似乎句句在理,不过真假倒未必?可何以您就知道是假话呢?”

“我没说是假话,我只是说可疑。机制,”岑春煊拍拍周学熙的肩膀,“你想,我们前来此处不过也是一两天的事情,他何以探听地这么清楚?此疑点之一;李维格诸多罪状,真伪姑且不论,但此人居然说得如此顺溜,足见是精心准备过了,说明早有预谋,此疑点之二;此人托名陈念礽手下,但陈念礽与我有过数面之缘,并非不熟,为何不亲来?此疑点之三。”

周学熙拜服:“听大人一席话,学熙顿时犹如茅塞顿开。既如此,是否将陈念礽当面召集过来,质询一二,岂非真相大白?”

“不可。”岑春连连摆手,“如果这样做,正好中了奸人之计。”

“这却是为何?”

“你想,此人既敢托名陈念礽,即便不是亲信,也是熟识之人,我们召唤陈念礽前来,必定逃不过他的监视,他出去一声张——‘陈会办弹劾李总办,现正接受钦差大人质询’,汉厂岂非大乱?另外,我琢磨着刚才地言语,总觉得有几句该是陈念礽的真话,如果来质询之时他承认了你打算怎么办?到底谁在诡辩?”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辑之,你虽然能力出众,但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时间毕竟太少,以前又有父亲关照,奸人未必敢对你下手,故而对人心险恶提防不足。我原本和你一样耿直,这些年来陆续吃了好几个亏,也算是有所顿悟,看事、想问题总爱琢磨再三。”岑春比周学熙大了没几岁,但他全靠个人奋斗,从底层一步步攀爬上来,艰辛异常,对世间百态感触颇深,周学熙已算是佼佼者,但比起岑春煊还有一些距离。

“辑之,我告诉你一句话。这世上最难提防地不是真话,也不是假话。真话就是事实,地方也没用,还不如实在点面对,假话容易戳穿,总有蛛丝马迹,提防起来相对简单。唯独那些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的言语最难提防,一不小心就要着了它地道。

黑夜,总是阴谋的天然掩护。

武昌城里的一处秘密场所,方才向岑春煊、周学熙高密之人已赫然出现,并恭恭敬敬地向一人禀告:“先生,我已经按您的吩咐去做了,不过这两人十分狡猾,没有轻易表态。”

“当然不会,一品大员哪能如此轻浮?他们脸色有什么异样?”

“岑春煊还好,周学熙脸上阴晴不定,像有什么重大心事。”

“果然不出我所料,周学熙骤居高位,其实实力未逮。”

“先生,我有个疑问,不知当说不该说?”

“说罢。”

“如果陈念礽和李维格一对质,我们岂不是……”

“哈哈哈!不会地,那样的话我们的计划已先成了一半了,再说了,我们本来就是要让两人相互猜忌而失和,若是对质,恐怕这辈子永远都谈不拢了。”

那人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换上了招牌式的谄媚:“先生高见,高见!”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另一个阴谋却在另一处隐秘场所进行。

“同志们,刚刚接到消息,清廷派了大批官员前来武昌勘察。为了昭示我们反抗满清统治,唤醒民族觉醒地意志,本会打算举行一次重大行动。”

“什么行动?”声音虽然极力保持镇静,但仍然听得出来十分紧张。

“兵变!”主事人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钦差使团前来,据说还负有查勘湖北新军革命党渗透情况地任务,与其束手就擒,不如鱼死网破。”

“真的?”

“真的。你看,连禁卫军都南下了,说明清廷为了清洗我们已经做好了武力准备。”

“那我们怎么办?”

“先发动弟兄们,五天后子时,趁乱发动,部队先夺取军械库,控制湖北兵工厂,然后攻击省垣和钦差驻地,希冀一举而克,拿下武昌。然后振臂高呼,引领全国响应!”“好,我们分头去准备……”

第35章 作茧自缚第51章 釜底抽薪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章 试点湖北第20章 咬牙坚持第65章 心有灵犀第76章 校阅大典第93章 真相大白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35章 额外插曲第50章 废两改元第85章 事有反复第26章 应对之策第73章 革新兵器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4章 走出阴影第49章 本位之辩第23章 人才荟萃第5章 果断决策第76章 校阅大典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7章 外交折冲第78章 步步为营第95章 循序渐进第51章 釜底抽薪第70章 饭馆说书第66章 以权制权第52章 狗急跳墙第93章 步步紧逼第32章 新的方案第27章 相互妥协第25章 山穷水尽第91章 祸水旁引第3章 决不退让第88章 控制局面第36章 自求多福第47章 针锋相对第76章 校阅大典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1章 积极稳妥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7章 御案九件第42章 五体投地第28章 体察圣意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3章 商讨对策第35章 以华制华第31章 中日博弈第61章 近代要素第14章 谋定后动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3章 明修栈道第18章 防御歼敌第24章 走出阴影第64章 大惊失色第4章 阴谋诡计第57章 御案九件第68章 规划编成第12章 快速炮击第92章 善后处理第50章 众矢之的第22章 势在必然第23章 深明大义第67章 纷至沓来第24章 两全其美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1章 出动新锐第29章 左右为难第25章 煽风点火第16章 夜袭得手第97章 图穷匕见第98章 国内建设第2章 浴雷重生第56章 中外同理第18章 防御歼敌第9章 进退失据第36章 大义凛然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7章 瞒天过海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0章 革故鼎新第39章 分道扬镳第39章 生死一线第76章 校阅大典第28章 深谋远虑第7章 多事之秋第43章 风云际会第13章 伪托神迹第43章 日新月异第29章 左右为难第26章 应对之策第7章 身陷雷区第60章 投机倒把第13章 转危为安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0章 语重心长第28章 体察圣意第72章 校场展示
第35章 作茧自缚第51章 釜底抽薪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章 试点湖北第20章 咬牙坚持第65章 心有灵犀第76章 校阅大典第93章 真相大白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35章 额外插曲第50章 废两改元第85章 事有反复第26章 应对之策第73章 革新兵器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4章 走出阴影第49章 本位之辩第23章 人才荟萃第5章 果断决策第76章 校阅大典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7章 外交折冲第78章 步步为营第95章 循序渐进第51章 釜底抽薪第70章 饭馆说书第66章 以权制权第52章 狗急跳墙第93章 步步紧逼第32章 新的方案第27章 相互妥协第25章 山穷水尽第91章 祸水旁引第3章 决不退让第88章 控制局面第36章 自求多福第47章 针锋相对第76章 校阅大典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1章 积极稳妥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7章 御案九件第42章 五体投地第28章 体察圣意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3章 商讨对策第35章 以华制华第31章 中日博弈第61章 近代要素第14章 谋定后动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3章 明修栈道第18章 防御歼敌第24章 走出阴影第64章 大惊失色第4章 阴谋诡计第57章 御案九件第68章 规划编成第12章 快速炮击第92章 善后处理第50章 众矢之的第22章 势在必然第23章 深明大义第67章 纷至沓来第24章 两全其美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1章 出动新锐第29章 左右为难第25章 煽风点火第16章 夜袭得手第97章 图穷匕见第98章 国内建设第2章 浴雷重生第56章 中外同理第18章 防御歼敌第9章 进退失据第36章 大义凛然第83章 煞费苦心第27章 瞒天过海第29章 深不可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0章 革故鼎新第39章 分道扬镳第39章 生死一线第76章 校阅大典第28章 深谋远虑第7章 多事之秋第43章 风云际会第13章 伪托神迹第43章 日新月异第29章 左右为难第26章 应对之策第7章 身陷雷区第60章 投机倒把第13章 转危为安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0章 语重心长第28章 体察圣意第72章 校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