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幸灾乐祸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求见!”内侍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立刻来了精神,伸手示意:“快请!”

“莫非是辽国那边有新消息了?”李业下意识地说了句废话。

回程这么赶的原因,随驾的大臣们当然也是知道的,而在赶路的过程中,来自北方尤其是辽上京的消息也陆续传来,但始终没有确凿的情况。但也正是如此,对于刘皇帝而言,那种不寻常的气息也越发浓厚了,东归也越发地匆忙。

很快,李崇矩入内,向皇帝与太子行礼毕,平复了下呼吸,干练地禀道:“启禀陛下,情况已然探明,辽主遇刺身亡了!”

此言一落,满堂皆惊,刘旸的城府还不够,诧异之情都写在脸上,不由脱口问道:“辽国异状,根由竟在于此,消息确凿吗?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辽主身边护卫重重,谁人能刺杀之!”

“辽上京那边,已然正式举哀治丧了,消息确凿无疑!据闻,刺辽主者,乃是其贴身侍从......”李崇矩禀道。

闻之,几个人还是感到意外,此事也确实带有一定戏剧与荒诞,一时让人不敢相信。倒是刘皇帝面色如常,消化这个消息后,略显感慨地道:“果然是这样!”

见状,李业惊奇地问:“莫非陛下早就料到了?”

“有所预感罢了!”刘皇帝悠悠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最难预防的,还是爆发这等肘腋之患。耶律璟对身边的内侍,过于苛暴了,当初,朕就说过,长此以往,必然生乱,如今辽主遇刺身亡,虽属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陛下明睿,洞若观火,臣拜服!”闻言,李业当即对刘皇帝大唱赞歌。

刘皇帝摇了摇头,以一种惋惜的语气说道:“耶律璟执掌辽国近二十载,虽然面对大汉,屡遭挫折,但也不失一代帝王风采,就这么稀里糊涂,死于内侍之手......”

“陛下,辽主遇弑,辽国突逢巨变,定生板荡,大汉的机会或许来了!”赵匡胤也在场,冷静下来之后,立即提醒道。

点了点头,刘皇帝瞧向李崇矩:“临潢府如今是什么形势?”

对此,李崇矩脸上闪过一抹迟疑,禀道:“回陛下,如前报,生此变,辽国似乎并没产生多少动荡,上京戒严依旧,没有出现任何骚动,一切仿佛都在控制之内,以越王耶律必摄、北府宰相耶律贤适、北枢密萧护思为首的一干大臣,主持着大局!”

听此言,刘皇帝当即道:“不可能!”

停顿了一下,抬指自信铿锵地说道:“辽国不乏能臣,当此剧变关头,或许能够做到维持局面,但辽帝这等死法,以其过去的军政态势,若能毫无波澜,我不信!

最重要的,耶律璟无子,生前又未定下储君,如今暴亡,辽国帝位由何人继承?辽国帝位之争,由来已久,屡发政变,此番定然难以平稳度过!”

对于刘皇帝的判断,在场众人也都觉有理,赵匡胤道:“陛下说得是!或许,辽上京如今的平静,只是假象,为了帝位,或许已是明争暗斗了!”

“还有没有其他迹象?”刘皇帝盯着李崇矩,问。

李崇矩稍作思吟,严肃回道:“陛下,有一点或许值得思量。据报,在辽帝遇弑的一日之内,率先进入行营,把持军队,率众还都,主持局面的,乃是南府宰相耶律贤适,另外,齐王耶律贤以及侍中萧思温也参与其中。”

闻报,刘皇帝露出了点笑容:“这就对了!依照辽国上层情况,出了此等大事,纵然要收拾残局,也还轮不到耶律贤适吧,不提耶律必摄,那萧护思都比他更合适!”

“这其中,必然还有缘故,甚至于,辽主之死,都没有那么简单!”刘旸听了这些消息,思忖过后,向刘皇帝道。

摸着自己稠密的胡须,刘皇帝陷入了认真的思考,突然道:“宣王昭远!”

作为大汉对辽事务的“专家”,这有了新的进展,刘皇帝怎能不听听他的想法与意见。

很快,王昭远奉诏觐见,刘皇帝也干脆,让李崇矩把情况给他讲了讲。而后,直接问他:“王卿,如今辽主暴亡,以你之见,谁能成为继位者?”

虽然已是仲春,天气已不那么地冷了,但得知消息,王昭远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沉吟良久,王昭远表情郑重地说道:“陛下,以臣浅见,若是寻常情况,辽国帝崩,继位者当在其三个兄兄弟之中。

而那三王之中,最有可能的,便是越王耶律必摄,为何,此人性情宽厚,有容人之量,人望不俗,并且受到辽主重视,委以辅政大权,由他继位,于情于理,都是没有问题!”

紧接着,转折来了,王昭远继续道:“然而,听李公所述,那齐王耶律贤,只怕也有机会了!”

“两个人?”刘皇帝眉毛微挑,有点幸灾乐祸地说道:“两个人好啊!若只一人众望所归,辽国此番危机得以顺利度过,朝局恢复稳定,这对大汉可就不是好事了!”

没有人对刘皇帝这包藏祸心的想法表示反对,也不敢,国与国之间,自然是利益当先的,两强并立的局面,平衡尚未完全打破,辽国自身先出了问题,对大汉自然是利好消息,甚至地盼望其越乱越好,推波助澜都是必要的。

“这二者,孰优孰劣?”略加思索,刘皇帝问道。

对此,王昭远侃侃道来:“以臣之见,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摄占优。他既是辽主之弟,又辅政多年,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唯有他能够安抚人心。

相较之下,那耶律贤不过弱冠之年,养于深宫,此前虽有些贤名,但终究少不更事,这等紧要时刻,也是难以服众,难以支撑大局,更遑论执掌国家了!”

听其言,刘皇帝笑了笑,笑容显得有些玩味,别的事情刘皇帝或许忘得差不多了,但耶律贤此人,他多少还是有些印象的。正史上,此人算是辽国的中兴之主了,辽国对大宋的全面压制,似乎也正是从他开始的。

虽然这些年,在对辽的情报刺探中,刘皇帝并没有专门关注耶律贤,毕竟汉辽的国情国势都有了根本上的变化。

但是,历史进展到如今这个关头,耶律贤也正式冒头了,有走上这个大舞台的可能,哪怕冲着那飘渺的名声,刘皇帝就不会小瞧他。

“你们也是这个看法?”刘皇帝问李业与赵匡胤。

李业虽然有些看不上王昭远这个降臣,但还是点着头:“王学士所言,臣觉得有理!”

赵匡胤显然更机灵一些,主动问道:“莫非陛下觉得,那耶律贤有什么奇异之处?”

“奇异之处谈不上!”刘皇帝摆了摆手:“但是,倘若此人真能够与耶律必摄争一争,对大汉,自然更好!”

闻之,王昭远当即道:“倘若如此,辽国两脉帝系之争,必然复起,因之而生出内乱,也不是没有可能!”

“彼若生乱,朕自然期待,不过,却也不能仅仅拭目以待!”刘皇帝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阴险的意味,对李崇矩吩咐道:“把辽国内的密探都发动起来,散播流言,就说有人为夺帝位,串谋暗害辽帝!不必明确指出是谁,给足辽国朝野想象的余地!”

“是!”李崇矩当即应道。

“辽国若生内乱,大汉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只要加把火,还有添盆油!”刘皇帝这么道:“持续关注辽国局势,不得遗漏任何消息!”

“是!”

随着辽帝耶律璟身亡的消息传来,刘皇帝那颗逐渐沉寂的心再度躁动起来,那股火热,有许久没有感受过了。

幸灾乐祸,只是一种态度,但针对辽国此番变局,除了那些阴谋乱辽,大汉还当有什么应对,刘皇帝已然在构思了......

第395章 大商人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34章 崇元殿中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36章 怪圈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5章 堂议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84章 示警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20章 威临荆南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134章 回府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21章 矛盾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62章 祸福之间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417章 轻狂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31章 边公在任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40章 封王第11章 请教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295章 难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465章 “教匪”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45章 中秋第15章 荆南来使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321章 瑶女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340章 定论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2章 荆南既定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227章 延州事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1769章 影响力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241章 “戏言”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482章 李氏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361章 “龙宫”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59章 不知死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370章 刘鋹第106章 倒赵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99章 御帐议战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
第395章 大商人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34章 崇元殿中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36章 怪圈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5章 堂议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84章 示警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20章 威临荆南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134章 回府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21章 矛盾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62章 祸福之间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417章 轻狂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31章 边公在任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40章 封王第11章 请教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295章 难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465章 “教匪”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45章 中秋第15章 荆南来使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321章 瑶女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340章 定论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2章 荆南既定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227章 延州事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1769章 影响力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241章 “戏言”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482章 李氏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361章 “龙宫”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59章 不知死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370章 刘鋹第106章 倒赵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99章 御帐议战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