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

或许连刘皇帝自己都不清自己是抱有怎样的心态与目的,问刘晞这个问题,不过于刘晞而言,心中却是压力感拉满,微低着头,顿了顿,答道:“臣在等候陛下意旨!”

这个回答,多少有些出乎刘皇帝的意料,默默地注视了刘晞一会儿,见其始终波澜不惊的模样,方才说回了目光,嘴里发出一道无声的叹息。

过去,刘皇帝是恨不能皇子们人人如龙,个个是英才,但那更多是从父亲的身份出发。然而,作为一个皇帝,到如今,刘皇帝却真正开始为儿子们太优秀而烦恼。

皇室之中,英才辈出,这于天家是好事,于国家却未必,如何安置,总是让人头疼的。而在家人子嗣的问题上,刘皇帝又向来求全,哪怕心里知道只是奢望。

把皇子们赶去封国,这是刘皇帝纠结了半生,最终想出的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早年的四大皇子,刘煦、刘昉都有安排了,不可能单单剩下一个刘晞。

而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刘皇帝一系列的动作,已经从他自身开始,确立了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毕竟,至少从表面来看,已经不留“备胎”了。

这也是刘皇帝的分封之议,搞得上下非议,但始终有一些人在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太子及其臣属们,他们是最能体会到其中好处的。

不是当了三十年太子,这地位就稳固了的,说到底,还得看老皇帝的心思。而至对太子那一系人而言,目前的形势是真正明朗了,圣意已定。有些事情,刘皇帝是真的折腾不动了,尤其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甚至有些不敢。

然而,有的时候,刘皇帝又不禁想,如果太子换个人,如果是刘煦、刘晞乃至刘昉将来继承大汉帝国,又会是怎样的结果,会不会比刘旸更适合,做得更好?

其他人且不论,经过这么多年的悉心观察,至少在刘皇帝眼里,刘煦以及刘晞,都是具备足够能力的,或者说二人都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了极类刘皇帝的特质,而这一点是格外吸引人,也容易影响刘皇帝对其评价的。

相较而言,太子刘旸就显得过于中庸了,乃至被人认为是平庸。当然,这样的对比,于太子刘旸而言,是不大公平的,倘若是刘煦、刘晞为太子,刘皇帝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感触了。追根究底,这还是皇帝看太子造成的,而非单纯的父亲看儿子。

此时,面对着这个自己从未看清楚的儿子,刘皇帝心中再度升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稍作酝酿,刘皇帝悠悠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再给你安排一个任务!”

闻言,刘晞再拜:“请陛下示训!”

注视着刘晞平静的模样,刘皇帝道:“吐蕃大会已经开了两次了,今年是第三次,朕有意让你代表朝廷,前往逻些城,主持召开大会!”

吐蕃大会,是自吐蕃诸部向大汉臣服之后,在刘皇帝的授意下,由朝廷派遣大员前往逻些,组织召开一场朝廷与吐蕃诸部之间的盟会,招抚诸部,同时协调诸部利益纠纷与矛盾。

自从当年几个吐蕃部族“代表”联合进京,表示对朝廷的臣服后,朝廷便名正言顺地将雪域高原纳入大汉治下。当然,想要施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有些难度的,即便骄狂如当年的刘皇帝,也没有强求,而是在获得了对吐蕃诸部名义上的统治权后,选择招抚,继续维持部落头人们的利益,保证他们的治权及各项利益。

这些年朝廷对高原政策,基本围绕着三点展开,政治上拉拢,经济上收买,军事上威慑,简单地讲,就是又打又拉,大棒与枣子结合。

吐蕃部族并不是那么容易就驯服的,早年之时,也不是所有部落都愿意臣服朝廷。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之中,意图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状态,甚至还有野心勃勃之徒,妄图结束吐蕃一百多年分裂,重新统一高原。

当然,那些不臣的,反对的,终是在长时间的对抗中,一一被消灭,成为历史。对于高原,朝廷或者说刘皇帝,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针对不臣,也很少主动派兵,而是通过政治经济利益收买那些亲向朝廷的部落,通过扶持这些势力,去打击那些顽固分子。

朝廷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钱粮、布匹、盐茶等物资罢了,这些东西,在高原属于稀缺资源,但于大汉,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在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没有多少吐蕃部族能够抵抗得住,不服的,要么赶到不毛之地,逃到神明都厌弃的绝域,要么身死族灭,领地、部民、牲畜尽数被瓜分。

因此当初只不到十年的时间,不管是否信心服,雪域高原上大部分的吐蕃部落都接受了朝廷的赐封,成为大汉的土司。

那之后,朝廷便开始以中央的名义组织起“吐蕃大会”,这是这么多年,朝廷直接干预高原事务的一项举措,并且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

吐蕃大会的召开,是大汉以仲裁者的身份,具体干涉吐蕃诸部关系与事务,是不断强化统治关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朝廷与吐蕃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

五年一届,到开宝二十六年,正好是第三届,而这一届,刘皇帝显然要玩些新花样。要知道,前两届代表中枢赴会的虽然都是朝廷大员,规格虽高,却怎么也不可能比晋王刘晞这个亲王更高。

由此可见,刘皇帝对此次大会的重视,以及在高原事务及对诸部吐蕃态度的转变。如果从乾右时期的逐步渗透开始算起,大汉对吐蕃诸部的渗透影响已经有足足三十年了,这刘皇帝下得最耐心的一盘棋,如今,也该到收尾的时候了。

过去,那些吐蕃部落酋长们,之所以投靠朝廷,接受朝廷的封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保证他们的统治权。

在此基础上,还能得到不菲的利益,充分享受到茶马经济交流的好处,而作为朝廷的“在编人员”,既受朝廷保护,还能在对那些“乱臣贼子”的征讨中获取掠夺式红利。总而言之,除了名分上成为大汉臣民,不能再以吐蕃国自称之外,他们享受一切自治权力。

过去,朝廷在吐蕃的事务上,除吐蕃大会之外,能够直接参与进去的,只有设立的几处榷场,通过边市贸易影响,以及邻近的州县,会涉及到吐蕃部民的管理。

逻些城内,倒是有理藩院的派遣官吏,但也仅仅是占个名义,常驻职吏,更多是作为联络员而存在,并不能起到应有的调解、仲裁、管理的作用。

说起高原,大臣们的印象,便是远且阻,环境恶劣,统治不便。但即便如此,以刘皇帝那旺盛的掌控欲,终究还是不容许大汉在高原之上统治,永远停留在这种初级的、散漫的自治状态。

直辖或许难度依旧大,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影响,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件差事,刘皇帝打算交给刘晞来做。

在刘晞沉凝的目光中,刘皇帝缓缓道:“今次大会之后,你留驻逻些城,为驻吐蕃大臣、同平章事,全权处置吐蕃事务!”

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94章 杨邠案(2)第54章 聘纳郭女第396章 天花板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41章 祭关公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329章 游市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66章 陷河阳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384章 反响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59章 病榻陈情第283章 降将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53章 遁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264章 孺魏王第138章 破寨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77章 安阳之殇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11章 李沆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1690章 拼图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86章 戍卒之心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56章 腹心之谈第95章 效果已显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334章 交待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76章 处置决议第218章 进兵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61章 “龙宫”第133章 面圣第78章 火油弹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60章 家事、国事第66章 请辞?不许!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364章 过韩府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406章 调任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50章 下定决心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8章 琼林宴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75章 调整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85章 家务事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09章 太后崩逝
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94章 杨邠案(2)第54章 聘纳郭女第396章 天花板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41章 祭关公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329章 游市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66章 陷河阳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384章 反响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59章 病榻陈情第283章 降将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53章 遁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264章 孺魏王第138章 破寨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77章 安阳之殇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11章 李沆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1690章 拼图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86章 戍卒之心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56章 腹心之谈第95章 效果已显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334章 交待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76章 处置决议第218章 进兵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61章 “龙宫”第133章 面圣第78章 火油弹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60章 家事、国事第66章 请辞?不许!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364章 过韩府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406章 调任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50章 下定决心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8章 琼林宴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75章 调整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85章 家务事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09章 太后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