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

刘皇帝又睡懒觉了,不只懒得起,甚至懒得醒。窗棂虽然极力阻止着阳光,但渗入的光线仍旧将寝殿照得亮堂。

这里是坤明殿,刘皇帝昨夜再度驾临此殿。这也是一种习惯了,每当刘皇帝遇到什么难以开解的难题抑或心情不畅时,都会来找皇后, 寻求安慰。

虽然近来后宫中刘皇帝最宠爱的是小周宜妃,但皇后这里,才是刘皇帝心中最为柔软的港湾,聊以寄托的地方,这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相提并论的。

大概是被那明亮的光芒撩拨得受不了,刘皇帝终是睁开了双眼,脑袋还有些昏沉,两眼有些难受, 抹了两下眼垢, 又揉了揉额头,方才有所清晰,入目所及,能看到一些光晕,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醒了?”皇后熟悉的声音响在耳畔。

眼帘中,符后正坐在榻边,穿着一身单薄夏裙,没有任何妖艳诱惑,头发虽只简单地盘起,但一举一动,都透着端庄。

到了刘皇帝与符后这个年纪, 这个状态,这個阶段,两者之间早已没了肉体上的激情交流, 更加注重精神的和鸣。当然,很现实的是,皇后也确实韶华不再, 容颜逝去, 刘皇帝真有那个冲动时,宫里有太多更吸引他的美人。

“什么时辰了?”刘皇帝晃着脑袋,醒醒神问道。

“不算晚,还未到巳时。”符后轻声道。

“你这是在取笑我了。”闻言,刘皇帝苦笑道,打了个呵欠:“比起当初,我真是越来越懒惰懈怠了,若不是有刘旸与赵普等臣僚帮衬着,只怕那纷繁的国务、如山的奏件就要把我压垮了!”

再度打了个长呵欠,刘皇帝嘴里絮絮叨叨的:“近来,时感困倦,长睡不醒,你说,我这身体是不是出现什么毛病了?”

“又胡说了!”听其言,符后顿时一瞪眼,道:“我也问过孙太医了,据他所言, 你是忧思过度, 劳神伤体, 近来又多疲累, 只是需要休息静养。”

“太医的话不可全信!”刘皇帝一副我很懂自己身体的模样,道:“从泰山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也歇了这阵子,似乎并没有什么缓解。我看这些太医,还是心存顾忌,不敢往坏了说,更不敢大胆究治......”

听刘皇帝这么说,符后一双眼眸注视着他,悠悠说道:“以我之见,你这不是身体有疾,而是有了心病!”

刘皇帝顿时笑了笑,淡淡地一摆手:“何来的那么多心病!”

符后也不与之争辩,招来两名端盆捧盥的宫娥,说:“先洗漱一下吧!”

自觉嘴里的难受,刘皇帝也不推辞,在宫娥的伺候下,刷牙漱口。符后则亲自挤着面巾,递给刘皇帝,擦完脸,刘皇帝的精神才好了些。

毛巾有人挤,鞋有人穿,头发有些梳,衣服有人穿,这便是刘皇帝朴实的帝王日常习惯了。大概也就用膳吃饭,需要刘皇帝自己动筷子,毕竟还没老到要人喂到嘴边的程度。

夫妻二人用食之时,倒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符后也终于开口问了:“官家又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啊?”刘皇帝手中的筷子顿了下,夹着的一小片笋片都差点落到食案上,抬眼看向符后,故作茫然地说:“如今天下承平,朝政稳定,内外无事,我垂拱而治,哪里来的烦心事?”

“内外无事?登闻鼓案闹的沸沸扬扬,我安居深宫,都听说了!”符后玩味地看着刘皇帝:“再者,你若是心里没事,怎会想到来坤明殿?”

一听此言,刘皇帝立刻道:“这是哪里话?我是皇帝,你是皇后,没事就不能来坤明殿看看你吗?”

大概觉得说服力不足,刘皇帝又补充了一句:“今后,我会常来的......”

符后的关注点自然不在刘皇帝这显得吝啬的保证上,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问:“睡了一晚,心情可曾好转几分?”

“差不多了!”李皇帝脱口而出,随后反应过来,有些“恼羞成怒”地道:“你不用多心了,我能有什么事,一切都好得很!”

说完,便埋头去解决那碗多包粥了。见其状,符后轻轻一笑,平和地道:“我也不多问,你调整过来便好!”

“嗯......”刘皇帝囫囵地应付一声。

关于皇子夺嫡的事情,刘皇帝当然不可能与皇后讲明的,夫妻之间再是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也不可能。

毕竟,这牵涉到国本,更重要的是,她是皇后,是太子的母亲,在这一点上,刘皇帝心中也免不了多留几分心思。

谈太子,谈刘旸,夫妻俩可以无话不说,但皇子之间争斗的话题,实在不便言讲。而刘皇帝之所以来坤明殿,还真就是苦思许久,心情不畅,下意识要找一个心安的地方,好好睡一觉。

效果自然还是有几分的,离开坤明殿时,刘皇帝脚步是从容的,表情是平静,嘴角甚至还能瞧见点细微的笑意。

虽然到目前为止,刘皇帝仍旧没有想好,仍旧难以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在他心中,也还没有一个定论,接下来在这方面的尺度分寸如何把握,对诸皇子如何安排,如何保证帝位的平稳过渡继承。

但是,这都不足真正让刘皇帝长时间困囿其中,只要他刘皇帝还在,那一切都还在控制之内。

重要的也是这一点,不能脱离自己的控制,眼下,既然已经冒出了皇子相争的苗头,那他也要做出些应对来,至少,不能放任,不能继续给刘煦等皇子以错觉。

尤其是,使出类似在登闻鼓风波中的这种手段,这是断然不容许的。当有一日,能够为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之时,那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以刘皇帝的性格,显然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不容许。要是为此,而引起朝廷党争,影响到国家利益,损害到江山社稷,那就更该打击了。

刘皇帝的忧患意识,或者干脆地说就是多疑,也使得他总是不免往最坏的方向去考虑,而在次前提下,也就能多些警惕与防备。

刘煦的事,已经被刘皇帝压下了,本就暗中调查的,他能坐视民间非议李昉,甚至允许登闻鼓案成为市井民间的谈资,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皇室相争、诸子夺嫡”之类的流言传出。

不过,事情是被压下,但对刘煦,还是该有所处置的,至少,要给一个警告。哪怕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孩子犯了错,也要教育一番。

这是,来自刘皇帝的板子,或许不会那么好受罢了,也不是简简单单地说教一番。

回到崇政殿后,刘皇帝便问起刘煦的行踪情况,原本是准备宣进宫中暗示一番,却听说,刘煦前去祭奠已故耿宸妃了。

得知此事,刘皇帝也就暂时放弃了召见刘煦的想法,在当日稍晚些,他也亲自去耿宸妃的墓前,赏赐了一些阴礼,说了一些话。

回宫之中,并没有再纠结于刘煦,而叫来专门询问张德钧,事情收尾如何,张德钧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具体如何,只知道包括皇城司下属的一些职吏在内,所涉的那些看起来牵扯不上什么关系人,什么士子啊、商贾啊,全都消失在京城内。

一直到四月底,在西京的朝廷衙司机构人员陆续填补东京,朝廷事实上回到开封,并彻底安稳展开运转之后,刘皇帝诏令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乃是内阁大学士。李昉去职后,总要有人接替,这可是联通刘皇帝与政事堂的要职,虽然实权属性低些,但地位高,权威也不弱,盯着的人也很多。

结果,倒也不例外,开封府尹吕胤,成功晋位,并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这也是第一个加平章事的内阁大学士。

事实上,如果不是吕胤当年因为父丧耽搁了一下前程,错过了一些机会,他是能更早几年入相的,毕竟,不到四十岁他就已经是道司大吏了。

当然,现在也不算晚,对于还不满五十岁的吕胤而言,这迈入仕途巅峰的脚步,已经足够稳,也足够快了。

而在这次的诸多人事调整中,对秦王的调动,终究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理藩院的差事,被刘皇帝剥夺了,改由东平王赵匡赞接替,这是他老本行了,至于刘煦下一步去向,刘皇帝态度是,留待观察。

对此,刘煦坦然接受,并没有不满、不甘等情绪的表现,相反,没了理藩院的差事后,安居王府,把心思放在教育儿女上。

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104章 在真定第92章 万岁殿宴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91章 王峻骄狂第97章 扩*整顿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97章 再临井陉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98章 秋猎第53章 交代后事第4章 君臣同心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3章 取士不公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82章 矛盾第297章 心虚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56章 是非第92章 万岁殿宴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14章 大朝会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400章 柴荣死了世宗篇47 封禅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章 台怀之事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48章 教诲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41章 西域战况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47章 诱其北上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693章 安西王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73 王晏镇洛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70章 城上城下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7章 恩赏问题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66章 朕要亲征第7章 风波第270章 立场第53章 遁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7章 风波第2章 父母兄弟第3章 田畔问对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73章 西北隐患第346章 底层第145章 中秋
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104章 在真定第92章 万岁殿宴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91章 王峻骄狂第97章 扩*整顿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97章 再临井陉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98章 秋猎第53章 交代后事第4章 君臣同心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3章 取士不公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82章 矛盾第297章 心虚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56章 是非第92章 万岁殿宴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14章 大朝会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400章 柴荣死了世宗篇47 封禅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章 台怀之事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48章 教诲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41章 西域战况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47章 诱其北上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693章 安西王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73 王晏镇洛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70章 城上城下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7章 恩赏问题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66章 朕要亲征第7章 风波第270章 立场第53章 遁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7章 风波第2章 父母兄弟第3章 田畔问对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73章 西北隐患第346章 底层第145章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