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

“西北之地,朝廷既有重兵,又委派了那么多能臣名将,对这盗匪之祸,竟束手无策!”良久,刘旸的语气中不由带上了几分愤懑。

见状,刘煦倒是为西北的军政大员们开脱解释:“非西北文武不尽力,而是有其苦衷与困难呐!拿杨都帅来说,他坐镇榆林这几年,境内还算安定,有匪即剿,有乱即平,至于匪患,乃是整个西北的问题。

上下也不是没人提出根治解决的办法,比如灵州将军康再遇,就曾提出,对那些有通匪之嫌的部族,进行一次全面的打击清理,只是遭到了吴廷祚、王祐等官员的反对!”

“既然根源在那些心怀贰心的部族,正当施以打击,此为釜底抽薪之策,抽源断根之法,何以相阻?”刘旸提出疑问。

“还是甄别的困难啊!”刘煦解释道:“毕竟,西部胡虏,一部分算是死心塌地归顺效忠朝廷,大部分不偏不倚,勉强接受朝廷的统治,如为针对少部分人,而扩大打击范围,只恐引得整个西北的动荡。如河西、榆林,归顺朝廷的时间终究短暂,不宜贸然大动啊”

听其言,刘旸下意识地点点头,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心情的不爽。这么多年的,他也被刘皇帝灌输了不少思想。

“不过,我大汉朝廷,岂能为这一干匪盗,投鼠忌器,长此以往,朝廷权威何在,官府威严何在?”刘旸冷冷道,两眼之中,隐约流露出几分杀气:“既然有些部族,心怀异心,又岂能容之逍遥,否则长此以往,仍会生大乱!”

看刘旸义愤难平,刘煦温和地说道:“如今的匪患,比起前几年,已然得到极大的抑制,只要假以时日,官府再加大打击,今后只会越来越太平,只要控制好胡虏问题,西北终将趋于安宁!”

闻之,刘旸却摇了摇头。

“你仍觉气愤?”见其状,刘煦不由问。

抬眼,迎着大哥的目光,刘旸却缓缓地摇了摇头:“气愤固然有,但我更觉忧心啊!”

注意到刘煦眼中的少许疑惑,刘旸也开口解释道:“些许散布的马匪,劫掠抢夺,不过搅扰治安,影响商道,然而朝廷竟不能制之。

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朝廷与官府的威严减弱。更可虑的是,倘若有人啸聚为乱,扯旗造反呢?若同样是此等情况,又当如何?”

见刘旸联想到这方面,刘煦先是一惊,随即也摇头道:“当不至于此吧!匪盗之徒,尚属治安,若敢造反叛乱,正面对抗朝廷,那必然迎来官府不遗余力的镇压,两者之间的区别,哪怕是那些胡虏,也应该明白的!”

“既然西北胡虏,对朝廷并未彻底臣服,不乏仇视者,难保不会有胆大包天之辈!”刘旸说道:“倘若真有那种情况,又何以治之?”

对此问,刘煦认真地想了想,终于默然,一张俊秀的面庞间,也流露出沉思之状。良久,刘煦抬眼道:“如此看来,西北匪患,还是不能小视之啊!”

“不论如何,西北文武,必需对此情况,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不能容其猖獗!”刘旸坚决地道:“那些心怀贰心的部族,该镇压,该剿灭,断不容手软。

朝廷统治之下,也容不得此等奸贼!胡虏,既要邀之以利,更当慑之威,否则,他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不加收敛,以为朝廷必需得仰仗他们方能统治西北。

瞻前顾后,为一时之安,只会将后患遗留更深,等爆发出来,或许朝廷将耗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代价去解决!”

刘旸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刘煦见了,都不由愣了愣。心中暗叹,自家这个二弟,大汉的太子殿下,似乎已有刘皇帝的几分风采了......

沉吟几许,刘煦忽然拱手,郑重地道:“殿下所言有理!”

见状,刘旸微微一愣,旋即露出笑容,轻拍了下刘煦的手,道:“大哥不必如此!我这也是和爹学的,他若闻悉西北情势,只怕也不会容忍!”

脑海中浮现中刘皇帝的威仪身姿,刘煦也不得不承认,说道:“是啊!对那些勾结匪盗、居心不良的胡虏,爹自然不会犹豫以铁腕治之!”

“该进奏一份表章了!”刘煦道。

看着刘煦,刘旸说:“大哥可将我的想法,一并上奏!”

闻言,瞥了刘旸一眼,刘煦摇摇头:“此事,我已向你汇报了,就由你奏述吧!”

“另外,还有一事,不可不虑!”刘煦又说道,表情也显得多了几分慎重:“最近从各种迹象表明,西北的匪患背后,恐怕还有塞北契丹的手脚!”

对此,刘旸反倒显得淡定了许多,道:“想来,契丹人结束了在西域的战事,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大汉身上了。”

西域的局面,终究朝刘皇帝不乐意的方向发展了,黑汗国与辽国之间,停战了,据说还签订了一份和议,辽国把龟兹及其以西的土地,给了黑汗。

这对辽国而言,不得不说是件好事,摆脱了战争的泥潭,还留下了一片本来打算舍弃的沃土。同时,撤回了耶律斜轸以及两万多军队,同时又遣心腹大臣耶律伊赖哈以及南府宰相耶律沙镇守,一副要好好经营西域的样子。

对这样的情况,刘皇帝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西域事务,牵扯到河西局势,大汉在旁边看了这么多年戏,也该下场试试这滩浑水的深浅。

直接开战,刘皇帝暂时没那个想法,也没那么冲动,于是在不久前,第三次接见原回鹘使者、现大汉军官仆勒,赐他一个伊州刺史的职位,助他回国。

当然,伊州还在契丹人的手里,仆勒这个刺史,就是光杆司令。刘皇帝给他的,除了一个名号,还有大量的钱粮,并准他在河陇召集各族壮士,到西域去闯一闯。

那里,毕竟还剩下几十万的各族百姓,不乏想要复国的回鹘余孽,契丹人想要求得一段安定回复的时间,刘皇帝偏偏不许。

另一方面,辽国没有放弃西域,从那边撤离,对大汉来说,也未必是坏事。辽国把摊子铺开些,力量也就分散些,也方便大汉抓机会,虽然这也是相对的,不过在关河要塞在守的情况下,从战略上,大汉已然全面占据上风了。

“这些年,边军北出劫掠的情况鲜有发生,但塞外的马匪,也不乏汉人,契丹毕竟与大汉接壤,于暗中施些手段,并不足奇!”刘旸继续道。

“不过,倘若契丹人都掺和进来了,那朝廷对西北的形势,还当更加小心重视!”刘煦说。

“嗯!”刘旸颔首,看着刘煦:“大哥是先回府看看嫂嫂与侄儿,还是先进宫!”

“自然先回宫,觐见父母!”刘煦不假思索。

“那我们就联袂觐见!”刘旸道。

车驾向东行驶,路过洛阳西市,忽然闻得一阵特殊的喧闹,其中有人在高呼:“杀人了!”

刘旸兄弟自然也听到了,互相看了眼,都注意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这些年,大汉全国各地的治安情况已然算良好了,这从每年处决的犯人数量就可知了,开宝五年,全国报经刑部,处决的犯人,只有一百三十五人。

杀人案件,虽然性质严重,却也还不至于令兄弟俩惊讶,他们惊讶的,是在京城发生杀人案件。总得来说,京城的犯罪案件,尤其是杀人案件是比较少的。

掀开车帘,朝外探出头,骑马在外的刘昉见有热闹看,已经忍不住要去凑一凑,不过被刘旸给喝止了。刘昉自然不乐意,不过在面对刘旸坚决的眼神时,还是忍下来了。

“你去看看怎么回事?”刘旸对慕容德丰吩咐道。

“是!”慕容德丰应命打马而去。

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44章 揣测者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48章 耿崇美第79章 势孤危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96章 反响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53章 交代后事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7章 贵戚解权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3章 接见第1章 何谓开宝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浅谈两点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36章 迎奉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3章 不宜扩大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19章 武夫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3章 相敬如宾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6章 遗奏十条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47章 谈话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178章 会猎第13章 考校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83章 抉择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296章 反响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85章 善后争议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6章 异见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91章 王峻骄狂第62章 二代勋贵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2200章 仁宗篇17 党争伊始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379章 萧思温第1765章 三郡公第15章 襄阳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50章 落幕第40章 开拓之志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37章 特权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
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44章 揣测者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48章 耿崇美第79章 势孤危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96章 反响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53章 交代后事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7章 贵戚解权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3章 接见第1章 何谓开宝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浅谈两点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36章 迎奉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3章 不宜扩大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19章 武夫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3章 相敬如宾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6章 遗奏十条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47章 谈话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178章 会猎第13章 考校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83章 抉择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296章 反响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85章 善后争议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6章 异见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91章 王峻骄狂第62章 二代勋贵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2200章 仁宗篇17 党争伊始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379章 萧思温第1765章 三郡公第15章 襄阳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50章 落幕第40章 开拓之志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37章 特权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