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

使唐北归后,王溥以出使之功,再加前番谏言河工,王溥被拜为崇政殿学士、给事中,随侍御前,谏言进策,具备应答。

虽然实际上与此前在刘承祐身边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终究有了个正式的官职,从“观政进士”的身份摆脱,算是通过了考核。并且在崇政后殿,得赐一方小案办公。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至于陶谷,加崇政殿大学士,仍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另赏赐钱帛,还是天子近臣。虽然在出使南唐的过程中,陶谷有不检点的地方,但是,刘承祐并不是太在意。

至少其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不管陶谷个人品行有多少问题,但一直以来,刘承祐都觉得此人用得很顺手,他不期望其对自己有多忠诚,只要有用能创造价值,便足够了。

甚至于,刘承祐还真在考虑,是否将陶谷提相,只是有些犹豫,不为其他,只是犹豫换谁。

自刘承祐继位以来,大汉朝堂在刘承祐不经意的调整间,形成了七宰并立的局面,分管六部诸司寺监事务,虽权力有大小,地位有尊卑,关系有亲疏,但在两年时间的磨合下来,已成为一种默认的政治格局,渐成定制。

在分军权,掌控军队方面,刘承祐是抽丝剥茧般小心翼翼,穷两年之功,平叛以树君威,施恩以收人心,乃稍有建树。而在分相权上,没有费太多心思,初时只想着削杨邠之权,结果反倒在权力制衡上,走上了正轨。

而今政事堂的七名宰相,杨邠、王章、苏禹珪、冯道、李涛、赵莹、范质,这是经过刘承祐不断因时因势调整而成的。

最初元臣权重,秉执国政,政悉出彼受,刘承祐深惮之。先分杨邠之权,又拿下任意妄为的苏逢吉,补以前朝宰相赵莹,以冯道等人制衡杨、王、苏。

后来发觉,窦贞固、李涛、赵莹有合流党同的迹象,今岁在许州解决皇叔刘信的时候,留其于许州处理后续事务,事毕顺势以其知许州,又以范质这个心腹之臣拜相。

如此一来,政事堂的势力由原本清晰的“两党”,变得更加模糊化。旧臣之中,老狐狸威望虽高,有抚人心之效,但凡事皆念自身,用得虽顺手,但于锐意进取的刘承祐而言,总差点劲儿,然朝堂之上,又少不了这种“润滑剂”。

李涛,治政经验还算丰富,办事能力也是有的,也有一定见识,只是格局不高,心眼不大,私心也稍重,勉强还能用。

赵莹,这个前朝的宰相,才德俱佳,老成持重,不形于色,只是仕汉,平日里显得比较矜持。未得刘承祐信任,更像是一个摆给前朝臣子们看的吉祥物。毕竟接收的后晋遗产,还是比较丰富的,人才不少,需要认真经营。

而从龙开国的元臣中,苏禹珪,这个人虽为文士,然才能有限,德操也不足,得以位居相位,只是因为跟对人,侥天之幸。但是此人,聪明的地方在于,识时务,并且似乎也有些趋利避害的嗅觉。如今在大汉朝堂上的作用,嗯,实则没什么大作用,基本上,只是领着刘承祐养在翰林两院、三馆及诸殿的文士,编书著史作学问。

杨邠与王章,自不用多说。

杨邠始终对刘承祐抱有戒心,刘承祐亦然,常生歹意,只是克制住了,在理政,弹压朝堂,打击犯罪,清查贪官恶吏方面,杨邠还是很有作用。但再大的作用,不能尽心侍奉君主,从来都是取祸之道。刘承祐的耐性虽足,但对其又能忍受多久?

王章此前提过许多次,此人能力算不得顶尖,只是州郡之才,但办事果断,作风强硬,意志坚决,亦有公心,在天下变乱为治的关键时期,由这样一个人掌控大汉的财政,并且干得还不错。

虽然有的手段过于苛烈,但劳心劳力,结果上是很有效果的。

以大汉拮据的财政状况,使之维持运转,又岂是容易的。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将心比心之下,刘承祐慢慢地放下了对其猜忌之心。

至少在初期的时候,以其与杨邠有同乡之谊,往从甚密,刘承祐将之打为一党,心中格外警惕。不过,在后来,因为朝局的变动,与刘承祐的作为,王章与杨邠之间,关系也慢慢疏远了,在政见之上,渐行渐远。故眼下,杨邠虽仍为首辅,但在刘承祐心中,王章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个,便是范质了,其才学自不必多提,年纪也够,经验也足,亦有功劳,最重要的是,他算是政事堂中,真正的“帝党”,为天子刘承祐一手发掘出来。

对于政事堂中的诸宰,从刘承祐心里,显然还是不够满意的。不说其他,至少还得换上一个帝党,那宰堂之内,才算“正常”。

因此,刘承祐才会想到陶谷。个人品行如何,在政治上,当真不是硬伤,虽可作为政敌攻讦借口,但也要有效才行。关于政事堂内的情况,刘承祐近来也不时会考虑,七个名字写在纸上,删删减减,不论怎么减,只剩下三个名字,苏禹珪、赵莹,以及,杨邠!

......

百忙之中抽得点闲暇,刘承祐关注起南方的情况。来自湖南楚王马希广的奏报,言已经于上月十八,击破其兄马希萼的朗州叛军。

自信地阅读完毕,刘承祐以一种局外人的清醒语气,发表感慨:“这二马争槽,还真是没完没了了!”

王溥侍候在下边,听其感慨,轻声指正道:“陛下,时下应当是三马争槽,若算上马希声、马希范,则是五马了!”

“哦?齐物对湖南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刘承祐来了兴趣,看向王溥。

“楚王马希广的使者,臣与之相谈,结合逸闻,故有所得!”王溥回答道。

刘承祐“嗯”一声,坐姿更加安稳了,眼神瞟着他。

刘承祐目光中隐含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示意王溥细述自己的看法。

王溥也不矫情,微施一礼,便从容叙来:“楚王马殷,共有生子三十余人,其晚年,次子马希声掌权,长子怯懦。未免其薨后,同室操戈,诸子相残,争夺王位,故留下遗命,马楚权力传承,兄弟相继,兄终弟及......”

шшш ▲тTk an ▲c o

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32章 做媒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17章 轻狂第139章 众臣拾柴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51章 以镒称铢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1689章 高规格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19章 难审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7章 隰州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1章 祭关公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4章 巡游第141章 祭关公第187章 琐屑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708章 格局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91章 酬功第187章 琐屑第327章 派系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95章 效果已显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410章 克制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96章 杨邠案(4)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27章 父子座谈第90章 安东国王?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23章 夜宴第82章 瓦桥关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62章 难得迟疑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1章 动心第45章 治安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36章 迎奉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52章 六谷土豪第2章 登闻鼓响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
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32章 做媒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17章 轻狂第139章 众臣拾柴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51章 以镒称铢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1689章 高规格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19章 难审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7章 隰州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1章 祭关公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4章 巡游第141章 祭关公第187章 琐屑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708章 格局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91章 酬功第187章 琐屑第327章 派系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95章 效果已显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410章 克制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46章 郭荣奏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96章 杨邠案(4)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27章 父子座谈第90章 安东国王?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23章 夜宴第82章 瓦桥关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62章 难得迟疑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1章 动心第45章 治安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36章 迎奉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52章 六谷土豪第2章 登闻鼓响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