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巡游

三月中,大规模的春耕活动已然结束,中原大地上,连片的山林田亩,已被绿意所覆盖,勃勃生机,昂扬姿态,就仿佛在诉说着迈入新时代的大汉一般。

静极思动,在宫中待久了,刘承祐也就离开皇宫,走出开封,巡察一番。不过,这只是一次郊游性质的出巡,就在开封近畿,不曾大张旗鼓,既为散心,也为巡视一下京郊的农事。

重农,是刘皇帝秉持了十多年的国策,民以食为天,这是再朴实不过的道理了。哪怕生活在开封这个商业气息愈加浓厚的都市里,却也没被迷惑,帝国的基础,永远在民与农。

每年春耕,只要在京,刘皇帝都要亲自下地,挥一挥锄头,翻一翻地,纵然不在,也会有宰相带头。今岁例外,刘皇帝没去,却有太子刘旸带头,下地干活。

早年,有御史上奏,为表重视农桑之意,于汉宫之中设观稼、亲蚕二殿,当时刘皇帝同意了。不过没有几年,就被刘皇帝废除了,并直言,如欲观稼亲蚕,何须止步宫中,重视农桑,需要的也不是这些形式化的东西,然后便以身体力行、国策大政来显示他对农事的重视。

当然,那也是刘承祐“被害妄想”在作祟,觉得是有人想把他束缚在皇城之内。事实上,哪怕不废观稼、亲蚕二殿,该做的事同样可以照做。

平坦的蔡河,就如一匹白练,蜿蜒南下,清波荡漾,水上同样不乏南来北往的船只,目的地也是直通开封。开封如今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漕运的终点,东南漕运以汴、泗为主要输送通道,南方则以蔡河通漕。

策马轻驰,顺着蔡河河道南下,刘承祐对跟在身边的王溥道:“齐物,朕犹记得,当年奉先帝梓宫赴许州睿陵,北返之时,就是沿此道还京,当时朕还听你讲了一番此河的来历,从而萌生出重开蔡河的想法!”

回到朝廷后,王溥还是最受皇帝信任的大臣之一,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其威仪气度也越发沉着。此时闻言,王溥笑应道:“整整十四载过去了,陛下之明睿,犹不减当年啊!臣犹记得,当初的蔡水故道,干涸湮废,融于荒野,御驾所行,几乎重新开道,然而如今,已是百里通波,复为南北漕运要渠啊!”

谈及许州、睿陵,就不得不提一下,被监禁在睿陵替刘知远守了整整十四年墓的皇叔刘信,终于熬不住,于开宝元年二月十九死了。

当许州官府上报之时,刘皇帝情绪表现似乎十分复杂,隐隐有种感伤,哪怕刘信这种结局,是属于他规划好的。当然,以刘信当年的罪行,将其处死也不为过。

时间,真的是厉害的东西,十多年过去,当初罪大恶极的刘皇叔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同情,而再问及当年那些受害的许州百姓,除了少量被迫害得家破人亡的人之外,大部分人也都遗忘了,毕竟,万事还得向前看,还得生活,怨恨也不能当饭吃......

若不是刘皇帝的性格与心理作怪,或许在里外那么多人的劝谏下,他还真就下诏赦免释放刘信了。如今,人既已死,一了百了,刘皇帝也就可以少去忧虑一件事了。

对活人,或许显得苛刻且无情,但对已经作古的刘信,刘皇帝终于仁慈宽容了些,下令许州官府厚葬,并让宗正卿刘承赟前往主持葬礼。

“还需感谢王卿当治河之功啊!”当然,此时的刘承祐已经彻底遗忘刘信那回事,看着夹岸绿树掩映,清波荡漾的蔡河河,喟然而叹。

刘承祐嘴里的“王卿”,自然不是王溥,而是王朴。蔡河的重新开通,是在王朴主持的对汴、泗运河改造期间的其中一个工程,当时只是为了重新打通与南边陈、蔡二州的水上通道。后来,随着对此河道使用的加重,又经过了一次疏浚,同时引开封西面的郑河为源,由此,开封南边漕运大通,南方的财税、物产通过蔡河入京,最为省时省力。

“兖公之丧,对大汉确是一大损失啊!”二王之间的关系不错,王溥此前也受王朴的提点与帮助,此时,也感慨着。

摆了摆手,刘承祐问王溥:“有人建议朕大启河工,对中原各水系进行一次全面的治理疏浚,既能防治水患,更可全面通达漕运,你以为如何?”

闻此言,王溥眉头稍微紧了下,略作考虑,禀道:“臣以为,河工水务,息关国计民生,朝廷更需通过漕运,使得八方财货,供馈京师,如果能够大治,于国于民,自有益处。只是,天下初定,朝廷需要调整的事务太多,还当循序渐进.....”

王溥这张嘴,刘皇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当即笑道:“卿且放心,朕不学隋炀帝,不贪大求快!”

“陛下英明!”

“前面是什么地方?”指着南面,比临蔡河的一处镇甸,刘承祐问道。

“回陛下,自东京由蔡水南达陈州,沿岸共设有三处市镇,此为第一镇,名通许,乃乾祐七年所设,户两千余!”闻问,跟在另一边的石熙载回答道。

皇帝出巡,作为近臣,在了解基本去向的基础上,石熙载可备足了功课,因此,刘皇帝一问,就立刻解释一番。闻之,刘皇帝果然很满意,又问道:“这些年,开封境内一共增设了多少像这样的镇子?”

石熙载又道:“开封境内,新旧市镇,共计十五座,其中新增七处,皆依水而设!”

“这些水网水道,恰如一条条血脉,而开封就是心脏所在!”闻言,刘承祐叹道:“对于这些生命线,朕又岂能不加以重视,予以疏通扩展?”

“陛下此比,却也分外形象!”王溥轻笑道。

“今夜就不回京了!就下榻通许镇!”虽然天色早,但刘皇帝已经决定不回宫了。

说完,马鞭扬起,只抽了下,骏马嘶鸣一声,沿着土道,向南奔去。随行的侍从、护卫们见状,也赶忙跟上。

纵驰之间,树林、土岗、河流飞掠而过,当然,除了这些景致之外,还有大量土地。在开封近畿的平原上,田亩、农舍,也是密集成片,基本都已种上了早苗,绿意一片,有农人料理于其间,放眼望去,心旷神怡。

在进入通许镇前,刘皇帝忽然问起:“方才经过的那一片农田,那般规整,可知是何人的田土?”

与洛阳那边不同,开封这边,土地也算肥沃,但是广置土地的人却不多,毕竟是天子脚下,搞兼并也不敢那么大胆地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当然,只是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还是有些人,家田百顷的。不过,石熙载的回答,却让刘承祐略感讶异,那是官田,是陈留县属的职田。

在大汉,田地也是分属性的,大体为官田、民田,而官田之中,就有职田。自上到下,基本每个衙门,都配有一定的职田份额,雇农或以罪犯耕种,这些职田的产出,用来分担一部分俸禄以及对官吏们的福利。

开封府下辖十四县,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一府,辖地扩大到这个地步,既是充实京城人口,也为了增加官田的数量。

面对石熙载的回答,刘皇帝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众臣上议中,就有一条继续扩大职田的奏疏,对此,他当然是倾向于拒绝的。

原因也很简单,扩田容易,但造成的影响却未必有利。朝廷保有一定的官田,是应该的,别的不提,就分担财政的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若是过多,那么耕农的问题,就很严重。目前的大汉,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同时,也因为人口压力不大,在北方的土地矛盾并不突出。

百姓基本各有其田,劳力有限,官田过多,从哪里找人来种地?

如今的刘皇帝,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出宫一趟,说是巡游散心,但所闻所见,都会与他的治国大略相联系起来......

而前前后后经过这么长时间,刘皇帝酝酿已久的新政,也将出台了。

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17章 机会第1740章 农民苦第146章 黄羊平第80章 京观第313章 日常第20章 屯务废改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83章 敞开谈第69章 祸事了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75章 在滑州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50章 《桃兰赋》第41章 西域战况第133章 捷报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7章 西京风波第18章 权谋手段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39章 长沙第186章 赐死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102章 绝境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63章 武德奏事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21章 西巡浅谈两点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84章 夏州降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397章 指点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374章 善待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98章 温柔乡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48章 西撤!第347章 谈话第33章 豪强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08章 井陉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119章 幸西京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
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17章 机会第1740章 农民苦第146章 黄羊平第80章 京观第313章 日常第20章 屯务废改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83章 敞开谈第69章 祸事了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75章 在滑州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50章 《桃兰赋》第41章 西域战况第133章 捷报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7章 西京风波第18章 权谋手段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39章 长沙第186章 赐死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102章 绝境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63章 武德奏事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21章 西巡浅谈两点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84章 夏州降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397章 指点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374章 善待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98章 温柔乡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48章 西撤!第347章 谈话第33章 豪强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08章 井陉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119章 幸西京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