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和议达成

随着刘承祐一封诏令,汉军如约停止了对唐军的攻伐,让长江沿岸苦苦支撑戍防唐军终于喘了一口气,开春一个多月,江北烽火,头一次告息。

而金陵这边,李德明匆匆而带归和书,大抵也知此封和书的份量,李德明第一时间便进宫,面呈唐主。对于这丧国三条,李璟看起来,倒也没有过于激动的样子。

毕竟,江北十四州都可尽献,其他的,也不算什么了。只是,李璟这边,心头极不是滋味,有些感伤道:“皇考帝业肇基,难道就朕而终了吗?”

“陛下!”李德明不禁宽慰道:“天无二日,如欲称臣于汉,岂与并称,降尊号也是不得已之事。此乃非常之举,待两国和议达成,汉军北撤,外患消除,陛下仍可照用天子鸾仪。”

“如此,不是自欺欺人吗?”李璟自嘲道。

李德明有那么一丝尴尬,继续忽悠着:“古有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二十载,得以复仇灭吴。臣观汉帝,年少气盛,实好大喜功之流,此番得胜,必然骄狂难抑,迟早自取其祸,自乱其国。陛下只需含羞吞耻,励精图治,异日必有还复河山之日!”

“只能如此了,冀望先帝,能够原宥我这个不孝臣子!”李璟长叹一声。

又盯着和书内容审阅一遍,李璟又道:“岁贡之资,是否过多了,能否削减一些?”

闻言,李德明心头暗道,若是少了,北汉那边,如何交代得过去。不假思索,李德明小心地回道:“陛下,北汉贪欲之盛,远超想象,这已是臣,据理力争,方才谈下的数目!”

“哎......”李璟默然一叹:“让朕再想想!”

见状,李德明只是小声地提醒了一句:“陛下,初拟此议,汉军已然暂止攻伐。若拖得太久,待汉军休整完毕,再度动兵,只怕更加难挡。臣南归之时,偶然闻之,汉帝已下令,让淮水之北汉水师,尽数南调,欲入大江......”

听李德明这么说,李璟神情果然变了变。

告退出宫后,李德明马不停蹄地,开始于金陵朝野串连起来,拜访其亲友、同僚、门生以及各路议和派,欲联合起来,推动和议达成。

李德明也不傻,知道此议,必然再度引起南唐朝堂风波,仅靠他一个人,可谓势单力薄,容易再受李征古那等匹夫的羞辱。

而不出意料,当和约的具体内容传开之后,又是一场激烈风波。金陵朝野,针对这份和议,基本分为两派,互相驳斥、谩骂、攻讦,使得南唐朝廷竟成一派乌烟瘴气。

不过比起之前,此番有异议的,反而是和约的具体内容,大部分人,觉得北汉贪欲过甚。纵使淮南失陷,划江而治,不可避免,称臣也只是丢了面子,但岁贡之利,太过沉重了。

以南唐如今的情况,孙兵折将,失淮南半壁之后,再每年承担如此大一笔岁贡,对于南唐而言,将是一笔极其沉重的财政负担。

然而,就在这场波澜之中,李璟反而彻底坚定了和议之心。只是就一些细节问题,再遣李德明渡江,面见汉帝,进行了一番补充。

对此,刘承祐这边自无不可,好好磋商即是。

南唐提出,被俘的唐军将士百姓,希望汉军能够放还。对此,刘承祐怎么可能轻易同意,前前后后,淮南各州,被汉军所俘之军民,有近十万,这可是十万青壮。人口重要性,刘承祐岂能不知,尤其是能上得了战场的青壮,那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综合考虑了一番,刘承祐同意把江南籍贯的俘虏放回,但俘虏之中,有数千唐军将校投诚于大汉,已编在汉军作战序列,那些将士的父母妻小,得由南唐送到淮南。

李璟得悉,也没有阻拦的必要,同意了。又向刘承祐提出,每岁请易淮盐二十万石,要知道,此前南唐的食盐供应,基本都来自于淮南。对此,刘承祐也没设置障碍的意思,只要拿得出等价的钱货交易即可。

其后,两方又约定罢战之后,沿江驻兵数量,这些都是可以谈的。

如此这般,两方之间,来回交往近五日,终于达成和约。

北汉乾祐五年二月十二,唐国主李璟,率后宫、宗室及公卿大臣,告罪于宗庙,泣泪而告“汉唐和约”。

其后,以宰臣冯延巳等人北渡,将最终和约面呈汉帝,随着刘承祐的首肯,双方之约,算是正式缔结。当夜,刘承祐设御宴,招待冯延巳一干唐臣。

席间,对于冯延巳,刘承祐可谓另眼相看,态度和善。总得来说,冯延巳在北汉征淮大略中,前后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属“功臣”。

只是,在汉帝那怪异而玩味的目光下,冯延巳颇不自在,讪讪而应。吃佳酿如饮苦水,面色沉重,竟有悲态。

冯延巳在南唐朝廷,更似弄权奸臣,却也不似李德明那般,存卖国之心。虽然也同意和议,但南唐当真签下这么一份祸国殃民、屈辱至极的媾和条约之时,仍旧不免心生哀恸。

而消息传到金陵之后,朝野之间,哀鸿一片。不管之前是何等态度,但和议达成之时,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悲痛与屈辱感。

至于唐主李璟,则直接病倒了,几不能理事,再度以皇太弟李景遂监国,让文武辅弼,同北汉进行和议后的善后交接事宜。

和州境内,当涂对岸,梁山军寨,一片凄冷春风中,“唐”、“林”字旗飘扬。军寨周边,仍旧残留不少攻防的战火痕迹。

寨内,三千余唐卒,收拾好粮食、军甲,在一片肃重的气氛中,登船,准备撤往南岸的当涂。

而在寨外,两千余汉军入驻此寨,有序接收寨防。张永德亲自来了,只因为此寨,便是唐将林仁肇的驻敌。对于这个给自己履历上,添了一笔败绩的南唐将领,张永德还是很有兴趣的。

登上寨楼,临高而望,望着驶向江南的唐军,张永德不由感叹道:“那林仁肇,也算一名将了,这梁山寨,被其打造得如此牢固,我军连攻三日,竟不得下,足见其能。只可惜啊,有其才,不得其时,不遇其主,焉能不败!”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而在逐渐远去的唐军战船之上,林仁肇站在后舷,同样远眺着梁山寨,其间人影幢幢,望着那高高竖起,迎风飘扬的汉旗,林仁肇哈哈大笑了几声。

笑声中,带着很明显的嘲弄:“将士浴血而守,敌不能下,朝廷一纸诏令,便将江防拱手相让......”

类似梁山寨的情况,在沿江地区上演了很多,长江北岸,数十座大小城邑、堡寨,唐军悉数撤出,退往南岸,将江北彻底放弃,交给汉军。然后,除了少部分城寨,大部分北御壁垒,全部被毁。

当然,大部分唐军的态度,还是比较庆幸的。沿岸戍防唐军之中,这段时间下来,基本也都被汉军打怕了,这般“体面”地结束战争,退回江南,已算不错的。

像林仁肇那般愤慨不平者,也不是没有,只是在唐军之中,终究是少数。可以说,不到半年的攻防之中,北汉大军已将南唐军队的脊梁给打断了。

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93章 班师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84章 虚了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29章 向南!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755章 良平岛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1761章 新问题第1773章 质问第336章 橐相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7章 郭威病了第93章 噩耗连连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90章 安东国王?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353章 信使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64章 监国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474章 立场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13章 晋王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92章 万岁殿宴第89章 破财赎罪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488章 真实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53章 信使第1707章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7章 诱其北上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68章 湖南乱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14章 百姓苦第83章 抉择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60章 皇后进言第75章 高贵妃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397章 指点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17章 附议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22章 燕王请战
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93章 班师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84章 虚了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29章 向南!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755章 良平岛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1761章 新问题第1773章 质问第336章 橐相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7章 郭威病了第93章 噩耗连连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90章 安东国王?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353章 信使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64章 监国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474章 立场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13章 晋王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92章 万岁殿宴第89章 破财赎罪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488章 真实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53章 信使第1707章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7章 诱其北上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68章 湖南乱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14章 百姓苦第83章 抉择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60章 皇后进言第75章 高贵妃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397章 指点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17章 附议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22章 燕王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