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

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

“眼下,大汉最紧迫的问题,还在榆林之乱,朝廷的精力,也大半牵扯在此事上,天下人的目光也都盯着西北。”赵匡义谈及正事,有些严肃道:“关于榆林之乱,还请二哥指教!”

迎着赵匡义的目光,赵匡胤显得很平静,有些慢条斯理地道:“我能给你什么指教?对叛乱的来龙去脉,症结起因,不是已经探究清楚了吗?朝廷的平叛事宜,也已全面铺开,调兵遣将,所托是人,剿贼策略,更是大气磅礴,贼军一时猖獗,终究是螳臂挡车,不足为道。”

赵匡义摇了摇头,道:“对平叛之事,我自然满怀信心。然可虑者,不在榆林,而在朝内,辉煌的开宝盛世,竟生出如此大的叛乱,必载于青史,思来不觉可笑?

陛下神武之姿,断不会出错,那谁当其责?赵普已经去职了,我们这些开宝宰臣呢?如今平叛事急,也就罢了,待乱事勘定,陛下会不会再做清算?”

看赵匡义竟有些患得患失,赵匡胤呵呵一笑,指着他,道:“你也是读书读史的人,怎会为此事困扰,古来盛世,又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做到真正的太平无事、波澜不惊的?

所谓盛世,看的是国势,看的是大局,看的是朝廷的力量,纵然鬼魅作祟,朝廷也有铲除消灭的底气与实力。

陛下坐朝三十余载,海内归附,人心安定,以当今之时局,小小榆林,岂能乱得了天下。且看陛下平贼之志,何曾为榆林之乱而忧愁,他想的是籍此彻底消除榆林隐患,还西北一个长治久安,如此格局气度,你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至于赵普罢相,虽揽责榆林之乱,但以你的见识,难道看不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榆林之乱,还影响不了朝廷中枢的格局!”

闻言,赵匡义微微点头,脸色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若有所思。考虑少许,赵匡义叹道:“榆林平叛,陛下欲行非常之事,这等决策,也只有陛下能做得出来了!”

“朝中又有异议了?”赵匡胤听出了话外之音。

赵匡义淡淡一笑,露出点嘲弄之意:“怎会没有,然而,并没有敢向陛下提出的,但那些学士、翰林、郎官,那些饱学鸿儒,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多少能窥探一二!”

赵匡胤思索一阵,抬眼冲赵匡义认真道:“我知道你与那些文人学士素来亲近,府上也养了一些幕佐,但陛下一向重实务,轻空谈,在此事上,可不要行差踏错。陛下真正看重的,是经世致用之才,这是经国之道,朝廷养那些儒臣,也只是邀其名罢了!”

“我明白!”赵匡义很干脆地点着头,倒也不因此而觉厌烦。

赵匡义是一个地道的文人,亲近那些饱学儒士是自然的,但,如今大汉国情如此,在刘皇帝的近乎蛮横的推动之下,实务重于学问,已然成为官方主流论调。

大汉的官僚们,需要儒学思想作为武装,但随着一批批实干之才脱颖而出,并逐渐走向高位,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后继者就更不缺引路之人了。实才与学问并不冲突,只是在官吏选拔上,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偏向。

当然,自古难全,万事难尽美,刘皇帝也从不奢望真正能做到用人唯才,他提拔任用的一些人,都难免有亲疏远近的考虑,何况他人,人性本能的好恶以及上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观念,也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刘皇帝做的,只是给大汉的官吏选拔,注入一道唯才是举的基因,并尽力保持下去,形成惯性。如此,即便避免不了一些充满了阶级利益交换的腐臭现象,但大方向不差,已足矣。矛盾始终存在,只要有利的一方面,能够保持即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赵匡义虽然对文人友好,却也不会想着去改变氛围,提升文人的地位。他首先就没有做这件事的动力,他如今不是宋太宗,更不需要通过以文驭武的政策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这是根本上的区别,屁股决定大脑,实在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但是作为一个官僚,一个有志于相权的官僚,也需要一个基本盘,需要一批可用之人,需要一些为其摇旗呐喊之人。

而在这一方面,掌握笔杆子的文人学士,是能起到不小作用的,但是,与实际的权力比起来,这些又显得格外不足了。

赵普为何能稳稳地掌握相权那么多年而不倒,刘皇帝的支持固然重要,赵普自己的手段也同样不凡,有的人,就是给他舞台,请来观众,他也表演不好。

赵普则不然,过去他手下有一大批得到刘皇帝认可的实干之臣,一人之才,终究难与一众之才相比,有那么多拥趸支持,地位焉能不稳。

于赵匡义而言,自然免不了培养提拔自己人,而在自己人的考虑上,他当然也更倾向那些具备实际理政办事能力的人。

个中道理,即便市井小民,尚能以最通俗的话语去解读,何况赵匡义这样的人上之人,只不过,作为政治人物,更多的会从利益、立场的角度去看问题,所做的决策,在旁人看来,就显得愚不可及了。

聪明人办蠢事,笑其愚蠢的,或许本身就不够聪明。

“榆林平叛之后,也不知陛下会如何安排赵王!”赵匡义又就榆林之乱,展开话题。

对此,即便是赵匡胤,又如何能给出一个答案呢?想了想,道:“这就不是你我需要担忧的,太子地位稳固,陛下信任,皇后健在.”

听赵匡胤这么说,赵匡义声音下意识地压低了些,道:“据闻,皇后前些日子,又病倒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倘有不测”

“这等事,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赵匡胤眉头紧锁。

赵匡义摊手道:“倒不是我刻意打探,只是这宫禁之中,何来不传之秘,出入禁宫,只要不闭塞耳目,总能得到些消息。”

赵匡胤想了想,缓缓道:“二十余载太子,已不只靠母族支撑,且以太子之资,也扛得住这些是非,我们不需做杞人之忧!”

赵匡义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感慨道:“这些个皇子啊,个个如龙如虎,是天家之幸,也是太子之不幸,于国而言,也不知幸也不幸”

“罢了,今日聊得够多了,我累了,不说了!”看赵匡义那副模样,赵匡胤舒出一口气,扬扬手,一副赶人的模样。

赵匡义也识趣地准备告辞,但想到了什么,拱手道:“二哥,如今西北不太平,匡美在那边,怕是难保完全,是否可想办法召回!”

当初,因为滑州案的牵扯,赵匡美被流放西北,如今,已是多年过去了。这说流放,还真不是做做样子,赵家兄弟虽然顾念兄弟之情,却也始终不敢就此事上表求情。

赵匡胤是十分爱护弟弟的,此时,听赵匡义提起,几乎不假思索,叹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匡美也吃足了苦头,该让他回来了,我可不想兄弟俩今后只能再见于九泉之下。陛下,应当会给我一个面子吧”

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73章 道府之争第43章 事毕第73章 西北隐患第82章 瓦桥关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3章 杨业述职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90章 老将可用第71章 北齐镇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84章 夏州降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64章 沉默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39章 百年大计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370章 刘鋹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6章 赐死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9章 武夫第38章 赏第68章 湖南乱第59章 不知死第8章 琼林宴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32章 天子上门第3章 新皇诏制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100章 城战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00章 御敌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章 柩前继位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89章 谈话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30章 “宽刑简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8章 教诲第90章 安东国王?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55章 拉开序幕第75章 按*不动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49章 求援第3章 不宜扩大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141章 纳降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51章 诏令西进第80章 春夜第21章 西巡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177章 小贤王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76章 玉如意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80章 “新对策”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707章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64章 过韩府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2章 王、郑二公第345章 剥削者第83章 抉择
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73章 道府之争第43章 事毕第73章 西北隐患第82章 瓦桥关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3章 杨业述职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90章 老将可用第71章 北齐镇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84章 夏州降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364章 沉默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39章 百年大计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370章 刘鋹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6章 赐死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9章 武夫第38章 赏第68章 湖南乱第59章 不知死第8章 琼林宴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32章 天子上门第3章 新皇诏制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100章 城战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00章 御敌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章 柩前继位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89章 谈话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30章 “宽刑简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8章 教诲第90章 安东国王?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55章 拉开序幕第75章 按*不动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49章 求援第3章 不宜扩大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141章 纳降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51章 诏令西进第80章 春夜第21章 西巡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177章 小贤王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76章 玉如意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80章 “新对策”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707章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64章 过韩府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2章 王、郑二公第345章 剥削者第83章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