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

寿春四门陆续落入汉军掌控,城池的陷落,并不代表战乱的结束,兵荒马乱,在长达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兵荒马乱,仍旧是城池内外的真实写照。

北汉屯师城下近三月,三军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上下将士心中或多或少,都憋着一股怒气,终于破城,不少士卒都将这个怒气,发泄在城中守卒与士民身上。

城破之际,往往是一切规制被打破的时刻,秩序的紊乱,带来的往往是灾难,而这灾难注定只能由寿春城中的数万军民来承受。再加进城的汉军太多,人员太杂,诸军之中,因前故,争功的情况也在发生,使得城中的混乱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虽然汉军军纪严苛,但在这种破城立国的战争之中,想要完全约束住,也是不切实际的,毕竟趁乱之际,还有个“法不责众”的说法。

得知城中的情况,刘承祐又补下一道严令,着诸军指挥,严厉约束士卒,不得扰民,又以陶谷权寿春府事,进城张示皇榜,安抚百姓,乱象方才缓解。

随着寿春城内局势渐稳,除了让龙栖、护圣、小底三军,各留一部士卒,守备城池及关防要地之外,剩下的汉军悉数撤除,仍驻城外。而唐军约以一万三千余俘虏,也都缴了械,押赴城外军营,羁押看守。

“陛下,寿春城内已肃清结束,士民已安,陶舍人遣人报,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可移驾了!”御帐内,刘承祐一封一封,批示着奏章,潘美前来禀报。

刘承祐直接吩咐着:“传令李继勋,率奉宸营护卫进城即可!”

“是!”

“仲询!”潘美转身即去传令,被刘承祐唤住了。

“陛下有何吩咐?”潘美又转过身来。

刘承祐抬指说道:“寿春既下,接下来便是我汉军攻城略地,席卷淮南州县的时候了!张永德已先行夺取了合肥,显然连败之后,伪唐在江北,已无多少余力,可挡我大军,缨我兵锋!”

从刘承祐之言,潘美意识到了什么,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对于潘美这清慎气度下的机敏,刘承祐向来欣赏,直接吩咐道:“朕自奉国军中调遣五营士卒,再兼怀德军中抽调一千人,与你统领,先行南下合肥。抵达合肥后,继续南进,张永德攻和州,你带军略舒州!”

“陛下,末将资历尚浅,此前也未有单独领军的经验,更无尺寸之功,何以独领一军,恐难服人心!”面对刘承祐委以重任,潘美未见惊喜,反显谨慎地问道。

见状,刘承祐说道:“你潘美的才能,朕难道还看不出来吗?无功,所以才给你立功的机会!大丈夫在世,何以如此瞻前顾后,岂非让人小视?朕且问你,有无信心,替朕拿下舒州?”

“谢陛下信任!必不负使命!”皇帝都这般说了,潘美又岂无意气,当即单膝跪倒在地,十分感动地应道。对于天子的提携与信重之恩,潘美是发自肺腑地感激。

若仅以资历、功劳论,潘美当然是不够格的,行营之中,有太多老将。但是,仰赖皇帝信任,喜欢提拔青年,并且,就冲其在刘承祐身边的宿卫履历,便有那个资格了。

王汉伦、赵匡胤、高怀德、赵延进、张永德等人,这些年轻将校,可都有殿前宿卫的经历,这些人,或外放一州,或独领一军,总之,挂着“御前班直”这块金字招牌,就足以抵挡一大部分非议。剩下的,就看各自的表现。

而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宿卫之将,无庸人。

“朕寻后,率大军南下,而你们当作为三军前哨,席卷州县,震动两江!”刘承祐直视着潘美,平淡而不失霸气:“将马仁瑀也带上吧,朕与他一营指挥,部卒就从怀德军中挑拣!”

“是!”潘美短短的一个字,铿锵有力。

傍晚时分,寿春北城,吊桥落下,搭在瓮城前几乎已填平的护城河上。城垣上下的尸身,早已被分开清理,比起汉卒与汉民的收容、记录、火葬,作为战败者,唐卒只是在城左挖了个大坑,乱葬之。

在前些日子,突袭挣扎失败后,做好死守准备,何敬洙干脆将寿春四门,用砂石、木料堵死。倒是给善后的汉军造成了些麻烦,费了不少时间,随着最后一点沙土被民夫清理干净,换上军容整齐的龙栖军士。

一切都像模像样后,在王峻、慕容延钊、陶谷三人的率领下,恭迎御驾。初占之城,轻慢不得,刘承祐选择搭乘车驾,在大内侍卫以及奉宸军卒密不透风的护卫下,从容进城。

整座城池,是难以在半日的时间内便清理干净了,沿途所过,战火的疮痍,随处可见。銮驾所行路线,尽是汉卒岗哨,所过街坊,有不少城中百姓,只能听到点街道上马车行进的动静,紧闭门窗,连一丝缝隙都不敢留出。汉军已沿途宣告,门窗敢有不闭者,以刺驾论处。

寿州节度衙门前,刘承祐下得銮驾,正式以一个征服者与胜利者的身份,踏上这座阻他近三个月的淮南坚城的地面。要说有多激动,那是不可能的,除了稍稍放松之外,刘承祐心里几无波动。

“你叫韩重赟吧!”刘承祐看着守在衙前的龙栖营指挥。

“正是末将!”迎着天子的目光,韩重赟有些惊喜,下意识地应道。

“登城之战,打得不错!”刘承祐并没有多说什么,露出一抹矜持的笑容,当先朝衙内而去。

虽然只是简单地夸奖了一句,但对于韩重赟而言,却不啻嘉音,对战后,有了更多的期待。

进堂,当中正坐,接受文武之朝拜。

“陛下,寿州诸署、仓廪,都已派兵驻守,城中职吏悉数投诚,户籍图册,亦俱接收。”陶谷则起身,汇报着城中的情况:“寿春城内,原有军民近七万,不过经此战后,除却俘虏之军卒、役夫,预计已不足四万。臣安民之时,发现人皆有饥色,脚步虚浮。

围城之后,粮道断绝,城中米粟经不起阖城军民之消耗,何敬洙又搜刮黎民家蓄以充军用,导致冬季以来,城中冻饿而亡尤多。

寿春官廪之中,经臣清点,钱粮军械,也未有多少米粟余存。自古孤城难守,而况粮绝,事实上,用不了半月的时间,寿春便将粮尽,不攻自破!”

听完陶谷的汇报,刘承祐脸上没有多少动容,略作考虑,朝陶谷吩咐道:“将寿春府库中余粮、布匹,全部拿出来,设寮搭篷,周济寿春士民!”

“遵命!”

刘承祐这是慷寿春之慨,看起来倒是大方,传出去也是“汉帝破城,尽发府库以济民”,而事实上,几乎不需动用大营之粮。而招抚安民的效果,绝对不会差。

“陛下,臣查看寿春囹圄,发现有囚犯上千人,其中大部都是反对何敬洙穷兵黩武,而被无辜下狱者,其中有不少州衙职吏及富贾名望!”陶谷又道:“以臣之见,或可尽释之,以昭陛下仁慈,彼辈出狱之后,也可传颂陛下恩威!”

对于陶谷的建议,刘承祐眉头皱了下,先是勉励了一番陶谷接手州治之完备,然后说道:“上千囚犯中,总不至于尽是无辜者吧,难保没有犯法触律之徒。当依《刑统》,先行区分臧否,斟酌善恶之后,无罪者释放,有罪者加刑!此事,就有陶卿处置!”

说句腹黑的话,陶谷口中被何敬洙监押起来的人,什么时候,都是祸乱分子,入大汉一样。若是汉城被围,这些人又当如何反对穷兵黩武。是故。对于这些人,刘承祐并不会有什么好感。

“是!”见天子反应,陶谷当即应道:“陛下考虑完备,是臣所思不周了!”

“那何敬洙呢?”刘承祐想到,问。

闻问,孙立嘿嘿一笑,献宝似的取出何敬洙首级,敬拜道:“那老贼的宁死不降,自刎而亡,臣斩其首级而献!”

刘承祐扫了两眼,血淋淋的,有些残忍。不过残忍的人事,他可见多了,可谓习以为常。须发皓白,染着血污,面孔甚丑,竟至可怖。

高怀德在下,忍不住起身道:“陛下,末将询得,何敬洙早已疾病缠身,是带病顽抗,城破之日,面南而自刎。其有亲随数十人,卫护其尸身,拼杀至死。末将以为,老将虽则愚顽,然不失为英雄,请全其尸!”

“彼之英雄,我之仇雠!”刘承祐一句话,让高怀德脸色变了变。

“然而,藏用有此仁道之心,殊为难得!”刘承祐起身,说道:“破城之前,朕对何敬洙,可谓恨之入骨,直欲将之挫骨扬灰。然破城以后,闻其事迹,也不免为之惋叹,老将难得啊。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罢了,死者为大,将何敬洙尸首收容,葬于城郊,为其立一英雄冢,酬其忠勇。护卫其尸身的那几十名唐卒,与之合葬,千百年后,若有后人传唱此事,也算一段佳话了。

另,待朕尽取淮南,其后人归治,地方官府,当善待之!”

“陛下仁慈!”堂上文武,顿时齐拜。

刘承祐这番安排,不只是为了恩遇何敬洙后事,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宣扬他这个大汉天子的仁德。这等作秀,还是很有必要。

就如他此前和陶谷所说的,他已然在考虑战后事宜。大汉南征,给淮南生民带来的,自然是战乱与杀戮,也不用渴望,淮南百姓会对汉军有多欢迎。

战争期间,都无所谓,但是战后,千里土地、州镇,百万户民,都将归治,如何将淮民,纳为汉民,便是刘承祐不得不考虑的。

人心的收拾,并不难,略施仁政,用不了几年,便可使黔首忘记这战争的创伤。

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52章 听政3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92章 刘铢案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75章 敖莱小城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章 乾祐灭佛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83章 敞开谈第452章 皇孙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331章 泰来楼第322章 针锋相对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7章 武德司第25章 李史合谋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118章 商贾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331章 泰来楼第5章 春闱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694章 盐州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365章 看衰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10章 坦白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1675章 血战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274章 厚葬之第71章 北齐镇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459章 挫折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33章 西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7章 附议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401章 老郭威第110章 坦白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286章 宗室第477章 孝敬皇后
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52章 听政3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92章 刘铢案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75章 敖莱小城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章 乾祐灭佛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83章 敞开谈第452章 皇孙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331章 泰来楼第322章 针锋相对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7章 武德司第25章 李史合谋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118章 商贾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331章 泰来楼第5章 春闱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694章 盐州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365章 看衰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10章 坦白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1675章 血战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274章 厚葬之第71章 北齐镇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459章 挫折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33章 西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7章 附议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401章 老郭威第110章 坦白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286章 宗室第477章 孝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