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上京叛乱

耶律璟从迟疑到决绝的转变,让在座的几名重臣都心下一紧,这等时候,不会又出现什么波折了吧。而从其表现来看,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几人面面相觑。

虽然欣喜于辽帝冷静决定,不与汉军硬拼决战,但造成他这样转变的原因,还是要搞清楚的。耶律屋质佝身向他请示道:“陛下,国中出了何事?”

耶律璟的脸皮几乎都在颤动,强忍的怒意几乎喷薄而出,将手中的紧急密报递与他看。萧海漓的汇报,言简意赅,字数不多,但情况重大。赵王耶律喜隐,伙同一干不得志的宗室贵族,在上京发动叛乱了。

而耶律屋质接过密报,粗略一览,也是勃然色变,惊呼一声:“他们怎敢!”

连素以持重冷静著称的北院大王都这般失态,可见事情的严重性,其他三人,也具投以好奇而警惕的目光。在耶律璟的首肯之下,传示警情,而萧海漓的使者,也在引导下入内。

来使显然是经过长途赶路的,满身的疲敝狼狈,耶律璟死死地盯着他,凶狠的目光似刀子一般落在他身上,仿佛将他当作了叛贼:“你说,上京是如今是什么情况?叛贼如何了?”

来使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不敢怠慢,赶忙将上京的情况叙述一遍。原来,早在去岁入冬以后,随着汉辽战争的进展情况,传入北方后,辽国内部就已经有所不稳了。

虽然耶律璟极力地隐藏消息,但并不能阻止有心人的刺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南面加征部卒,派输粮械牛羊的动静是瞒不住人的,国内稍有见识者,都知道战争进展得很不顺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给了内部异心份子的可趁之机,他们在国内部卒中散播作战不力的消息,表达反对战争的政治态度。长期的鏖战大动兵,战争体制下,契丹诸部对于南面的战事,也确实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而这种情绪,也被利用起来了。

整个冬季,南面汉辽在对峙,在休养,辽国国内的阴谋份子也在酝酿叛乱,积攒实力。终于在七日前,得知汉军大举进攻,发动春季攻势的消息后,以赵王耶律喜隐为首的一批人,在上京聚集了一批部卒、私兵发动叛乱。

叛乱起于突然之间,当时作为上京留守的萧海漓,正在费心筹措兵马、军需,以供应前线,对于内部的危机,虽有所警觉,却也难以随时防备。幸运的是,叛臣人多口杂,组织不密,在动兵之前,有人迟疑生畏,把消息提前通报给了萧海漓。

萧海漓得到示警,是惊坐而起,他并非庸碌之人,当即采取果断措施,派兵保卫宫室殿帐,戒严临潢府,并差人捉拿耶律喜隐。城中的动静,也同时引起了叛乱份子的警觉,眼见事泄,耶律喜隐等人也是华山一条道,坚持走到黑,果断集众,准备攻占宫室、官署。

然而,为了对抗大汉的进攻,耶律璟虽然是全师南下,使得内部空虚,但对于上京的安定是没有一点放松的,不论是留守还是兵力,都有充足的安排。其中精锐的宫卫士卒,就有近万。是以,在萧海漓提前警备,率先下手的情况下,耶律喜隐的图谋自然落了空。混战一场,在城内的叛众被迅速杀散,耶律喜隐本人带着一部分人逃出了上京。

然而城内的叛乱虽然在萧海漓的果断措施下,得到镇压,但叛乱并未因此而告终。逃出城的耶律喜隐,迅速地召集了一批早已联合好的部卒,在临潢府西面六十余里的扶余城举旗叛乱,很快聚众上万。耶律喜隐大肆派人散播流言,说大军被汉军击败,精锐尽失,皇帝也被汉军生擒。同时,耶律喜隐打出旗号,说要遵奉应天皇太后(述律平)的遗命,要匡扶契丹国祚,承继大辽基业......

赵王耶律喜隐,乃是耶律璟的堂兄弟,太祖阿保机幼子耶律李胡的儿子,人虽有勇力,但为人轻浮狂傲,骄矜自得。一直不甘寂寞,看不清形势,行事也急躁,不顾吃相。

然而,即便如此,他打出述律平的旗号,还是让他鼓动了一波人心,契丹内部,很多不服耶律璟统治的人,都跟着跳了出来。

事实上,辽国的帝位承袭,一直是个大问题,是其内部纷乱的痼疾,始终没有痊愈,最早能追溯到耶律倍与耶律德光这两兄弟的储位之争。一直到耶律阮、耶律璟先后继位,更使其复杂化。而耶律李胡这一脉,同样是太祖的嫡传子孙,再加上耶律德光死在栾城后,有述律平的支持,也有继位的正统资格,使得契丹皇室内部的斗争更加错综复杂。

是以,即便以耶律喜隐之鄙薄,也能发动起一场致命的叛乱。而因为南征,兵役过甚,终究只是个表面,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内部斗争。

从耶律喜隐叛军的构成便可知,除了一部分被蛊惑的部卒之外,都是契丹内四部宗亲,而契丹内四部,可都是皇族与后族出身,是辽国真正的统治核心。其叛众多来源于此,还有绝大部分耶律璟上台后力,打压的臣僚,包括耶律倍、耶律阮这一系的大臣。

同时,叛军之中,还有一部分被解散消化的原属珊军将士,也参与其中。属珊军,早年可是由述律皇太后打造的宿卫精兵,深深地烙刻着其印记,是当年支持耶律李胡与耶律阮争帝位的主要力量,后来被耶律璟给拆分了,连军名都没有保留下来。

经过来使的汇报,耶律璟是愤怒之间,也不由神伤。他知道皇族、后族内部,有不少人都反对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竟有这么多人跳出来,还在如此敏感的时候。

而在座的重臣们,也都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从来使带来的消息而言,耶律喜隐叛军的规模还不算大,但对辽国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却是一点都不能小瞧的。一定程度上,比步步紧逼的三十万汉军威胁还要大。

最气愤的,要属耶律屋质了,当年横渡之约,耶律李胡一系放弃皇位的争夺,还是在他的牵头下达成的共识。如今,耶律喜隐又打其述律皇太后的旗号,兴风作浪,还是在前方战事紧要,二十万大军安危不定的情况下。怎能不气,怎能不怒。

“萧海漓为什么不派兵把耶律喜隐那叛贼剿灭了,反而纵其离城?”耶律璟向来使质问道。

来使描述许久的情况,状态已然十分差,声音都显得微弱,面对喝问,禀道:“留守让末将向陛下解释,如今上京,人心浮动,宗亲以下,仍不知有多少人同叛军有联系,为了保证上京的稳定与安全,实不敢轻动。如今事态紧急,谣言纷传,唯望陛下早日还京,以安人心,则叛军可不攻自破......”

说完,“砰”得一声,来使直接倒下了,倒让耶律璟一愣。韩匡美上前察看了一番,抬眼向耶律璟道:“陛下,此人已气绝!”

却是这名来使,受命来报急情,不到五日夜的时间内,连奔一千四百里,换马不换人,一直坚持到汇报完,力竭而亡。

耶律璟等人也猜到了些情况,不由感慨道:“此忠勇之士,厚葬之,朕当重赏其子嗣!”

“陛下,萧海漓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上京实不能乱!”耶律屋质看向耶律璟,格外严肃地说道:“如今国内生变,部卒沸腾,为消叛乱,安抚人心,还请陛下早归上京维稳!”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没有耶律璟选择的余地了,否则也不会在收到急报的第一时间就表示要撤军。他再是不甘,也不敢冒着内部叛乱的同时,再与汉军打一场胜算不大的苦战。同时,如果论对国家元气的损害,还有比内部叛乱更严重的事情吗?

同时,耶律喜隐为什么能发动起这么一场叛变,他远在云中,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耶律璟坐镇上京,那么即便那些人有心谋乱,也断然难以闹出这么大的声势。

而经此一乱,上京的情况,想来也不妙。在叛乱当日,有不少辽国的达官贵族受到牵连,比如尚书令韩延徽,就在兵乱中被杀了。

韩延徽,可是太祖时期的老臣了,提出“胡汉分治”的功臣,辽国各项制度的奠基者。

深吸了一口气,耶律璟环视一圈:“直接议一议吧,如何撤军!”

虽然国内紧急,但是汉军的威胁,可是在眼皮子底下的,撤军,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缜密的讨论与安排。

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64章 监国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195章 杨邠案(3)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4章 腹黑之谋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67章 遗表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31章 进军令第83章 抉择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92章 大调整第61章 南北之争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00章 梁山泺第194章 杨邠案(2)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85章 善后争议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77章 吓人第4章 西南事务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无题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2章 河东之患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375章 少林寺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268章 机遇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146章 黄羊平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9章 劝谏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95章 难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1章 柩前继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98章 封禅之议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79章 父子问对第75章 敖莱小城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65章 决议南征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345章 剥削者第276章 玉如意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91章 王峻骄狂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
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64章 监国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195章 杨邠案(3)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4章 腹黑之谋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67章 遗表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31章 进军令第83章 抉择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92章 大调整第61章 南北之争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00章 梁山泺第194章 杨邠案(2)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85章 善后争议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77章 吓人第4章 西南事务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无题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2章 河东之患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375章 少林寺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268章 机遇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146章 黄羊平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9章 劝谏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95章 难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1章 柩前继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98章 封禅之议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79章 父子问对第75章 敖莱小城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65章 决议南征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345章 剥削者第276章 玉如意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91章 王峻骄狂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