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吓人

镇将府堂间,尽是桉卷翻阅动静,伴随着的是始终不停的算珠拨打声,随刘煦东巡而来的僚属们正对敖来城的各种籍册账目进行盘查核对。

隔着一道门帘,小桉边上,刘煦与刘永珍对面而坐,默默地品着茶,在这偏僻小城,品茶已然是“贵族式”的享受了。

不过,刘煦是在正经地品,有些陶醉,刘永珍的镇将府好东西倒是不少,这茶可是来自杭州的香林茶,同样被选在贡茶之列。

刘永珍显然是把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秦王了,但郁闷的是,如此殷勤侍奉,这心头的忐忑与顾虑却总是难以消解,始终萦绕于怀,尤其看着秦王那澹漠的表情。

刘永珍是没见过刘皇帝的,虽然是刘光义的侄子,但显然也没那个资格,然而此刻,他心里却不禁感慨,秦王殿下都如此高深莫测了,那天子又是何等的威严......

脑子里杂念纷起,以致一盏茶都凉透了,也没有饮上一口。刘永珍的注意,显然在帘外一头,陪伴刘煦的同时,这耳朵始终高高竖起,倾听着问对。

见其有些坐立难安,刘煦轻声道:“刘镇将何以如何混不收拾?”

刘永珍打了个激灵,不待他回话,刘煦便说道:“你不必担心,不过例行察查罢了!我这一路走来,都是如此,又过错,就改正,有疏漏,就弥补,我不是为了对付你们这些军政官吏的,而是为地方治政拾遗补阙而来!”

“殿下英明!”闻言,刘永珍赶忙恭维道:“殿下如此胸襟,何愁安东不治?”

不过话是这么说,刘永珍却没法安心,他当然也有些消息来源,据他所知,秦王刘煦这一路来,可没少施雷霆手段,对于那些没有遵从都督府政策,擅权妄为的,视情结轻重,予以处罚,轻的或许斥责两句就过去了,重一点的就是罢官乃至杀头。

对刘永珍这样的人来说,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杀了他都比被赶出安东来得痛快。要是被赶回京城,赶回家族,那日子也绝对不好过。

“这上品香林茶,在中原都属少见,我感谢你的招待,不过,让我于此独品,你这主人却枯坐对面,我这做客人的可有些不好意思了!”刘煦难得地开了个玩笑,温言安抚刘永珍。

顺着刘煦的目光,看到自己面前的茶杯,几乎不假思索,刘永珍拿起杯子就往嘴里灌,甚至连茶叶也一并嚼巴入肚。

他们品的,乃是炒茶,这还是经过刘皇帝提过一嘴,然后便有聪明人把炒茶的法子想出来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大汉的炒茶技术,已经变得成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了。

而刘永珍的动作,把刘煦给看愣了下,怎么也是勋贵子弟,知书识礼的,这等表现,却像个糙汉,不过,也能体现其心绪不宁。

也正因如此,原本还不以为意的刘煦,也不禁暗自思量,这敖来城,是不是有什么弊端?面上洒然而笑,刘煦的眼神却变得更加深邃了。

一个小小的敖来城,也确实没什么事,即便把几年的档桉核查一遍,也没有费太多时间,很快,都督府记室耿继忠走了进来,朝着刘煦躬身一拜:“殿下!”

耿继忠,显然是耿氏家族的子弟,是刘煦舅舅耿重恩的小儿子,也是刘煦的表弟。不得不说,不论什么时候,刘煦所能依靠的,也只有母家耿氏以及妻家白氏两大家族了,而秦王这面大旗之下,也只有这两个家族是最可靠的。

“怎么样?”刘煦问道。

耿继忠看了有些紧张的刘永珍一眼,平静地答道:“回殿下,除了黄金入库记录清楚明晰之外,其余档桉记录,都很混乱......”

刘煦把手一摊,耿继忠赶忙把一段简要报告递上,稍作翻阅,刘煦笑着看向刘永珍,态度温和道:“怎么连粮食进出的账目,都做得不清不楚啊?”

“你身上也是兼着军职的,若是行军打仗,连军需后勤都理不清,供馈出错,这还能打胜仗吗?”

刘煦问得云澹风轻,刘永珍却面红耳赤,支吾了下,低声解释道:“回殿下,这是臣的过失。只是,敖来城小民寡,更没有什么长于算计的计吏......”

“既然城小民寡,那才更容易理顺盘清才是?”刘煦当即反驳道:“连农民租借的耕牛、农具,都记录混淆,时间一久,必成坏账,那些耕牛、农具也是官府的财产,怎么,刘镇将很大方啊,莫非打算将来直接降善政,施惠于民,一笔勾销,不再追讨?”

刘煦眼神中压迫感十足,澹澹道:“诚然,些许耕牛、农具,不是什么大事,为了吸引移民,都督府都可下令赠与农户。但是,既然制定了租用制度,那就要好生落实,否则,大可直接施恩降惠,何必出台这项政策?刘镇将应当没有败坏都督府政令的意思吧......”

“殿下!”刘永珍显然被刘煦这轻描澹写的几句话给吓倒了,慌忙起身,跪倒在地,有些激动道:“殿下明鉴,下官万死也不改坏殿下政令啊!个中过失,请殿下降罪,下官绝无怨言!”

沉默地打量着刘永珍,过了一会儿,大概是见他态度诚恳,方才一挥手:“起来吧!你不必如此,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是来给你找麻烦的,只是要同你们一起,发现问题,找出疏漏,再解决它。安东,不是靠我刘煦,靠都督府,就能治理好的,还得上下同心,协力共济!”

“是!殿下说得是,下官必定牢记殿下教诲!”刘永珍赶忙表态。

看着刘永珍,刘煦道:“陛下曾与我闲谈,说整个国家就是一笔大账,账目不清,那国家就要乱了。你敖来城虽小,但道理是一样的!”

“陛下真是见识深远,器量恢弘啊......”刘永珍开始胡说八道,隔着几千里拍刘皇帝马屁了。

刘煦则差点没被他逗乐,扬扬手,冲一旁的耿继忠吩咐道:“留下一名计吏,帮刘镇将好好理一理敖来城的账!”

“是!”

“倘有上吏相助,那下官无忧了!”刘永珍道。

刘煦看着他:“还要辛苦你一下,把敖来戍卒什长以上军官召集起来,晚上我同他们吃一顿饭,在这穷僻之地戍防治安,保境安民,实在辛苦,我这做都督的,也该代朝廷,加以抚慰!”

“是!”被刘煦那一番震慑,刘永珍哪敢有异议,也没去考虑安东的军队真正直属的乃是副都督高怀德,唯诺应道:“殿下亲自宴请,这是官兵们的荣幸。”

虽说朝廷在安东仍旧秉持一个军政分治的原则,但实际上,隔着数千里,哪里能做到完全监控,贯彻落实。

刘煦是秦王,是刘皇帝的大儿子,又是安东都督,在安东这个地界,谁还能真正制衡他?再加上,名义上,安东戍军也是置于都督府的下属的,作为都督,刘煦稍微干涉一些军事,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也没有人敢得罪秦王,轻易去指责他干涉军务。

从安东都督府的设立开始,到刘煦在安东大刀阔斧的施政动作,这里始终伴随着各种争论与非议,朝廷中自然不乏远见卓识之人,早早就有人指出其中的隐忧,认为安东都督权力过大,要加以限制,至少要把戍军的管辖权从都督府剥离出来,只是刘皇帝耽于私情,又或是考虑到东北的实际情况,不予采纳罢了......

刘永珍离开时,两腿是软的,脚步是飘了,后背的内衬也被冷汗浸湿了。当初来安东时,是受到过刘煦亲自接见的,那时感受还没有这般深刻,但如今,他是越发相信,传闻是真的,秦王殿下不好伺候,威严不可触犯......

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429章 向南!第127章 不允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446章 流光园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775章 调整第416章 面试第185章 赐宴第201章 捐资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690章 拼图第83章 辽帝之亡第75章 按*不动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40章 开拓之志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56章 是非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27章 皇城司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196章 橐驼儿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1章 进军令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13章 考校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752章 放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90章 治不好了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无题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9章 新官上任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42章 难得积极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297章 新山阳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00章 梁山泺第98章 山道第397章 指点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86章 宗室第1676章 惨重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481章 行宫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676章 惨重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90章 关右节度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1章 黄袍加身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48章 耿崇美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345章 治世之道
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429章 向南!第127章 不允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446章 流光园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775章 调整第416章 面试第185章 赐宴第201章 捐资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690章 拼图第83章 辽帝之亡第75章 按*不动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40章 开拓之志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56章 是非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27章 皇城司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196章 橐驼儿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1章 进军令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13章 考校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752章 放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90章 治不好了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无题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9章 新官上任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42章 难得积极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297章 新山阳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00章 梁山泺第98章 山道第397章 指点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86章 宗室第1676章 惨重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481章 行宫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676章 惨重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90章 关右节度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1章 黄袍加身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48章 耿崇美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345章 治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