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

“爹爹,王相公是不是要死了?”回宫的车驾内,气氛略显沉抑,大概是觉得太安静了,抱着刘承祐腿坐着的刘葭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不许胡说!”闻言,刘承祐顿时轻斥了一句。

低头看着他的公主,或许是语气有些严厉,那清亮无辜的眼眸中,不由泛起了少许泪滢,仿佛不安抚一下,就要落泪了。

见状,刘承祐微微一叹,摸了摸她的童髻,轻声道:“王公是大汉的功勋,是为父的股肱之臣,他身体不爽,更当诚心祈愿祝福,虽则童言无忌,却也不能妄言!”

“嗯!”面对父亲的教诲,刘葭微微埋下头,呢喃道:“我知错了!”

当然,刘葭的话也不能完全说是错的,因为王朴确实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乾祐十五年,刘承祐自己都快三十二岁了,更何况王朴。

时势造英雄,王朴不能用英雄来评价,但他是这个乱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英杰,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参加科举,折状元桂冠,出仕为官。为刘承祐所重,几度跃迁,委以大事,一晃就是十三年多。

在轰轰烈烈的乾祐前期,涌现出了无数英杰,共同消除动乱,打造盛世,而王朴则在这十几年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管怎么说,王朴这一生,也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建功立业,位极人臣,青史留名。并且,即便真的去了,盖棺定论之时,刘皇帝对他也绝对不会薄待,该有尊荣一点都不会少。

很快,心中的那点戚戚之感迅速被掐灭,固然是刘承祐心如铁石,也在于这么多来,他已经历了太多功臣重臣的离世。在时间的伟力下,老臣的凋零不可避免,王朴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心绪恢复平稳,刘承祐又对刘葭道:“快到我家葭娘子生辰了,可曾想好,要什么礼物?”

闻问,小脑袋抬起,翘起尖尖的下巴,刘葭想了想,说道:“爹爹所赐,儿都欢喜,不当挑拣!”

刘承祐不由笑了,这就是他喜欢这个长女的原因,平日里好强活泼,但小小年纪,已经表现出“情商”了,尤其在取悦刘承祐上。

说起来,下个月,又要到嘉庆节了,他刘皇帝也又要长一岁了。自从多事的乾祐十一、十二年以后,按照既定的国策,由东到西,自南至北,大汉所控制的广大地区,都奉行休养生息之策。对于封建帝制的王朝而言,与民休息这四个字太重要了,这代表着秩序的恢复,生产力的发展,统治的稳固。

当然,北伐结束的这三年间,也并非无为。

首先,对于全国军事的调整彻底完成,前前后后共耗费了两年的时间,才彻底为结束,经过一番整改,全国军队加起来,也就二十万出头,比起汉辽大战前,还有所削减。

休养生息嘛,自然不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也是大汉的外部环境,已经十分舒适了。当然,兵力的削减,不代表战争潜力的削弱,汉辽战争的影响还未彻底摆脱,但是爆兵的能力还是强悍的。

裁减的军队,也都做了各种安排,除了回乡种地的人之外,多有职位,继续夯实着朝廷对于基层的影响。

其次,则是对大汉官僚系统的调整,这同样是个旷日持久的工作。大汉立国的这些年,尤其是刘承祐继位的这十多年,进行了大量的制度重建、改革,但是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详细的梳理。

此番刘承祐做的,就是这件事,尤其在权责方面,划分更加明确,查漏补缺,使得整个官僚系统更加合理,增强治务实力,提高行政效率。

伴随着的,是对中央及全国官吏的大调整,十多年以来,因为国家的主旋律是“统一”,地方权力虽早已归附中央,但在官员的任用上,不合理的地方太多。

当然,刘承祐的调整,不是一概罢免,而是考核、调动,陟罚臧否。像那种,在一任上一待就是七八年乃至更久的,是重点整改对象。这种情况,在开国初期,还是比较常见。

这种调整,一直到去年夏,才真正告一段落。到如今,大汉的军政,才真正走向正轨,此前制定好的制度,在落实程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至于其他方面,皇帝的意志,体现在交通上,朝廷在治河、修路、疏通漕渠的事务上投入了大量人物力。担着工部尚书的雍王刘承勋,几度出京,视察黄河、汴水的治理工程。为防决堤,还专门下诏,让黄、汴流域州县,安排沿岸植树,两年多的时间内,植杨柳超过三十万株。

同时,为了弥补财政,朝廷终于把目标指向商旅了。此前,有皇帝压制着抑商的声音,使得大汉商业呈放任式发展,但在以农为本的帝国,终究轮不到商人为所欲为。

是以,当刘承祐露出这个意思后,割肉的宰刀很快就挥下来了。三司除了出台一系列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外,还有一套相对清晰简明的商税制度,关税、市税的收取,对于各类商品的税率都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于税吏也进行了制度规范,缴税与收税,本来都是相互的,至少在制度是容不得任何一方乱来。

这就像一张松散的罗网,突然紧密起来,直接围向商贾人群。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商业的扼杀,这是一种规范,使其良性发展,只是在很多执行的官吏而言,这就是一场因财政困难而采取的杀猪行动。

并且,在朝中还是引起了一些反对的,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原因也很直接,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大汉明文规定,担任公职者不能经商,严禁官商勾结,但是,这哪里是禁得了的。

刘承祐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想要对商业进行整顿时,也是谁都拧不过他的,些许的阻力,甚至不能延缓其势。

甚至,刘承祐都没有亲自下场,只是授意武德司、三司使配合三法司进行了一波反腐打贪,主要针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朝廷因为被处置了一大批官员,而商贾之中,东京有名的富商何福殷被拿来当做典型处置了,以其行贿、不法经营,斩首、抄家、流放。

这个背景深厚,在东京辉煌了十多年的巨富之家,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什么关系都用不上。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权力面前,再多的钱都无用,不加收敛,反遭钱祸,倒也引起了不少人感叹。

而就刘承祐个人方面,这三年里,他又添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皇室愈加兴旺昌盛......

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396章 天花板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04章 冬夜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6章 遗奏十条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58章 正面互怼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38章 争执第184章 教训第25章 开宝新政第117章 机会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33章 西征!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82章 矛盾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1740章 农民苦第42章 难得积极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23章 老臣凋零第9章 王峻归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790章 忧劳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36章 试炮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92章 刘铢案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72章 磁州贼第69章 夫妻密谈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36章 奉宸营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31章 鸣沙匪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8章 接纳回归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111章 动心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
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396章 天花板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04章 冬夜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6章 遗奏十条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58章 正面互怼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38章 争执第184章 教训第25章 开宝新政第117章 机会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33章 西征!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82章 矛盾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1740章 农民苦第42章 难得积极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23章 老臣凋零第9章 王峻归来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790章 忧劳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36章 试炮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92章 刘铢案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72章 磁州贼第69章 夫妻密谈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36章 奉宸营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31章 鸣沙匪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8章 接纳回归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111章 动心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