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聪明的瑶蛮

经过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培训,如突破重重障碍一般,终于抵达崇政殿前。那些礼制、规矩,于秦再雄而言,确是繁琐而冗杂,但同样的,天子与皇家的威严也让他有了一层更深的认识。

老老实实地候着,崇政殿并非汉宫最宏伟的殿宇,但于秦再雄而言无差,都令他震撼,远观终不如近览的感受那般直观。于秦再雄而言,却更生敬畏。

大汉的宰臣们相继而出,都下意识地瞥向秦再雄,心里都有猜测,天子想借这瑶蛮做些文章。面对宰相们审量的目光,秦再雄到有些不自在,直到宰臣们走远,方才松了口气。

对于秦再雄而言,见一次汉天子,过程似乎有些太曲折了......

终于踏上崇政殿的地板,殿内的清凉让秦再雄混沌脑袋都清醒了些,小心地瞥了御案方向。确实高高在上,望到一道明黄的身影,忽然想起礼部官员教导的,不能直视天子,又赶忙埋下头。

有意压低着声音,有些局促地行叩拜之礼:“臣秦再雄,参拜陛下!”

看着这瑶蛮首领,不只是三跪九叩,还五体投地,恭顺地不得了,只是表现有些紧张,动作有些变形,短时间内能学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了。

“免礼。平身!”刘承祐意态温和,挥了下手,说道:“你如今,可还不是朕的臣下!”

听皇帝之言,秦再雄站起身体,应道:“回陛下,臣虽为瑶人,但素来仰慕天威王化。此前也效力于湖南,然湖湘之地,素来恭服朝廷,臣在其治下,自为大汉臣属!”

秦再雄一番表态,刘承祐脸上露出少许的讶异,心中暗叹,此人觉悟倒是蛮高的,心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几分。回想起赵延进的汇报,此人非一般蛮酋,确有几分见识。

“臣前番听周行逢之调,悍然从逆,对抗朝廷,自觉罪责难逃,还请陛下治罪!”秦再雄主动道。

这真的是个聪明的蛮酋,估计也看出来了,皇帝若是真想治他的罪,又何必做这连续几日的热情款待。但是,这份态度与觉悟,却也让人心生愉悦。

“朕已下诏,应湖南从逆之职掌吏民,一概赦免,不作追究!”刘承祐说。

秦再雄立刻躬身而拜:“谢陛下宽容!陛下胸襟,正如江湖一般开阔,臣敬佩万分!”

刘承祐不禁笑了,开怀的笑声在殿中回荡,感染着所有人,秦再雄也跟着憨笑几声。

“这些时日在东京,感觉如何?朕的京师,还算壮丽吧!”看着秦再雄,刘承祐问道,语气中透着点自矜之意。

闻之,秦再雄顿时来劲了,满脸的感慨,道:“还要拜谢陛下的盛情款待!臣在湖南,见过长沙,认为那就是天下大城,北上经过江陵、襄阳,便觉东京不过如此。然待抵达东京,方知道见识之浅陋,东京之繁华富丽,远超臣的想象,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是十座长沙城也难以比拟的......”

这蛮子,确实挺会说话的,不会是个安禄山类型的人吧,刘承祐脑中尚有此类杂念。

“东京既然这般好,可愿意长居于此?朕可以赏赐你宅院、财物、僮仆......”眼珠子缓缓地转动了几圈,刘承祐的语气中带上了些玩味。

闻问,秦再雄粗粝的面容间恍过一阵明显的纠结,拱手拜道:“若能久居东京,那简直是臣的荣幸。然而,古语有云,无功不受禄,臣如今属戴罪之身,无尺寸之功于陛下与朝廷,前受款待,已生不安,岂敢再受陛下恩赏。臣敢请陛下,给臣机会,待臣为大汉建得功勋,届时再受陛下赏赐,臣也问心无愧!”

“卿虽长于蛮荒,却能有此见识,有此器量,朕很欣慰啊!”语气明显柔和不少,连称呼都变了,刘承祐此时的脸上,就透着两个字:欣赏。

秦再雄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天子的善意,咧嘴发笑,露出有些发黄的牙齿。

“你与你的部属,在辰州治下吧!”刘承祐严肃了些,问。

“正是!”

“辰州下属,有多少部族,多少人?”

“大小部族难以计数,当有数万之众......”没有详细的调查,哪怕身出其中,秦再雄也只能给出个模糊的答案,并且,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略作沉吟,刘承祐问:“你部下瑶民,有多少人?”

“男女六千余人!”秦再雄似乎有些自豪,这毕竟算个大势力了。

“如何营生?”

“一靠采摘,二靠渔猎,三靠耕作!”秦再雄几乎不假思索应道。

“朕览史书,中原常以荆蛮、楚蛮视湖南,思之大不利和谐。今既收取湖南,欲遣官育化,一体治之,无分汉蛮,一视同仁。秦卿以为如何?”有些突兀地,刘承祐问道,满满的试探之意。

秦再雄微愣,下意识地说道:“若得如此,则湖南诸族必定钦服大汉,满誉陛下如海之胸怀!”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对其回答,刘承祐似乎有些不满意,觉得这话除了无营养的吹捧,并没什么意义。但是,稍作思量,秦再雄忽然认真地问刘承祐:“敢问陛下,倘若朝廷化治辰、溆五州,似乎臣这样的首领、族帅,朝廷打算如何处置?”

这一回,刘承祐是真的感到惊异了,以同样认真地眼神打量着秦再雄,又以同样认真的语气答复道:“朕还是那句话,一视同仁。一应族长、首领,可至东京,学习治政之术,驭民之法,而后量才任官。至于诸族民,同样可以通过科举、战功,任官为将。有技能者,经过官府考核,亦可于衙署为吏。似秦卿这样的勇略之才,待有功勋,朕自当以爵职赐之!”

大抵是感受到了刘承祐的诚意,秦再雄郑重地应道:“臣愿率部下族民,归化朝廷,听凭安排!”

这真的是个聪明人,这是察觉到皇帝的态度与朝廷的政策,向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但不管如何,对其态度,刘承祐是真的挺满意,有这样一个蛮酋,实在难得。

想了想,刘承祐不禁叹道:“可惜啊,像秦卿这样慕王化,明事理的人,终究太少了!”

秦再雄也算机警了,闻之,不由问道:“陛下何出此叹?”

“溆州的苻彦通,你当知晓吧!”

当然是颔首以应:“正是!其纵横五州数十年,声势甚大,臣在辰州时,与溆州也有交往。”

“朕相邀苻彦通来东京小住时日,并封其为溆王。只是,朕虽然推诚置腹,苻彦通似乎对朝廷心存疑忌,不愿动身!”刘承祐好像一副当真可惜的样子,满目欣赏地看着秦再雄:“有鉴于此,朕方觉得,似秦卿这样的豪杰忠良,十分难得啊!”

闻赞,欣喜的同时,秦再雄也不禁主动道:“陛下,臣愿意去溆州,替陛下劝说苻彦通!”

“那倒不用!”刘承祐轻敲着御案,悠悠说道:“朕现在考虑的,是对辰州的收治!”

稍微换了个姿势,盯着秦再雄,刘承祐问:“与秦卿一番交谈,朕所获颇多。如欲治辰、溆五州,正需你这样的明理识事的人才。而今大汉,施行文武分治,各司其职,不知秦卿是欲驭文治政,还是统兵经武?”

汉天子这副贤明的模样,让秦再雄颇为感动,竟然还参考他的意见。同时也很上心,考虑过后,秦再雄说:“陛下,臣识字不多,徒有一身武力,还是愿意领兵,为陛下沙场建功!”

“好!”刘承祐直接颔首:“朕允了,不过在此之前,朕还需要你回辰州,配合朝廷官员,对辰州汉蛮的编户齐民!”

“是!”秦再雄也不加犹豫,恭顺极了。

等接见完秦再雄,已至傍晚,暮色降临,刘承祐干脆留秦再雄一道用膳。这个时候,秦再雄发现,皇帝的膳食,尚不如他在东京的吃喝。心有所感,这大抵就是传闻中明君的表现吧,天朝有明君出,四方诸族,唯有伏首效忠,否则必取其祸,这中朴实的道理,秦再雄还是明白的,由此又打消了心头的些许疑虑。

事实上,对于辰、溆诸蛮的治理,刘承祐当真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他不会天真地以为,政策下去,南蛮尽安。

凡是涉及到民族问题,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刘承祐认识很清楚,他要的只是楚蛮归治,归汉制,进一步削弱其独立性,如此足矣。

至于完全消除蛮酋、首领之类的影响,刘承祐根本不作那妄想。哪怕中原州县,都饱受宗族、乡党之弊,还能冀望一干蛮民,完全接受朝廷的统治?

就拿秦再雄来说,他将部民全部献出,接受朝廷的整治,然后做汉将,受勋爵,如此,只会使其名望更高。今后,在辰溆五州,可想而见地会崛起一个“秦氏”大族,对此,刘承祐看得很清楚,但不会去阻止,甚至会鼓励。

但有一说一,刘承祐的辰州政策,对于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发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湖南毕竟有其特殊性,汉化情况良好,又有中唐以来的文化崛起,对朝廷的抵触,不会那么大。

待到取得岭南、西南,又将是另外一种处置政策了。很多时候,综合因素下,羁縻政策,乃是最合适的办法。

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79章 长教训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7章 覆灭在即第376章 拷问第39章 长沙第395章 大商人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39章 濮州案(2)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62章 兵事第170章 御宴第346章 底层第52章 对峙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49章 降表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64章 边事不宁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284章 影响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77章 小贤王第121章 道士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0章 濮州案(3)第96章 言官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99章 出宫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83章 降将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96章 杨邠案(4)第331章 泰来楼第178章 会猎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297章 怪圈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92章 大调整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60章 “暴毙”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104章 平息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383章 敞开谈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12章 整风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15章 冬月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72章 磁州贼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
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79章 长教训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7章 覆灭在即第376章 拷问第39章 长沙第395章 大商人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39章 濮州案(2)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62章 兵事第170章 御宴第346章 底层第52章 对峙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49章 降表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64章 边事不宁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284章 影响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77章 小贤王第121章 道士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0章 濮州案(3)第96章 言官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99章 出宫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83章 降将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96章 杨邠案(4)第331章 泰来楼第178章 会猎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297章 怪圈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92章 大调整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60章 “暴毙”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104章 平息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383章 敞开谈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12章 整风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115章 冬月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72章 磁州贼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