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主持善后

“大哥却是悠闲啊!”刘旸不由笑了笑,想了想,说道:“不过如此也好,陛下遣我们兄弟前来江南,本就有彰天家之恩德,安江南臣民之心的意思,大哥在金陵走一走,也是好事!”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刘家年长的几兄弟中,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从小就一起成长,一起嬉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

再加上有刘皇帝的教育,符皇后坐镇中宫,皇子们之间一直以来也是兄友弟恭。刘承祐立太子,其中一个目的就目前为止,是达到了的,那就是诸子之中,君臣名分已定。

在诸兄弟中,对于刘旸的太子之位,从刘煦到刘晞再到刘昉,都是呈现认可态度,都是服气的。天家贵胄,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多已知事。照目前的情况,只要没有什么意外变故,刘旸的地位是很稳固的。至于其他的皇子,年纪太小,还没有资格。

李昉如今与刘旸,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皇帝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用意,他本身也清楚。规劝、教导、辅弼,以国本相托,可谓重任了,一直以来,李昉也是兢兢业业,深感荣焉。

听太子的话,李昉心中却是暗暗点赞,在他看来,如今的刘旸,只需要堂堂正正,修身养性,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展现出太子储君的气度,那就足以处在不败地位。

皇帝对于太子的重视与期许,通过这些年的安排,已是朝野尽知。只要太子不犯错,不失德,不无道,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完全没有人能同他争。就目前刘旸的表现来看,很不错。

“金陵城中的治安如何,人心如何?”刘旸又问。

李昉答道:“城池已经完全在控制之中,人心已安,士民门户已开。李公遣人通报,他已打算取消戒严,使金陵彻底恢复往常秩序。”

“如此便好!”刘旸说道。

完整收复的金陵,将是大汉朝廷除了开封之外,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城市,自然是希望能够恢复治安,让他继续繁荣下去的。

“原金陵令陈起,确实是个人才,强项令,执法公正,从无徇私,官声很好,名望很高,臣都很是好奇,以其刚正,是如何能做金陵主官的!”李昉又道,语气透着赞赏。

“两江十九州之地,也是不缺良臣才俊的,朝廷想要安治江南,就应该重用他们!”刘旸点了点头,略露迟疑,问李昉:“你觉得,我有意上表举荐这陈起知金陵,如何?”

李昉想了想,道:“殿下,从以往朝廷平定割据势力的处置结果来看,对于其原本所属官吏,都将陆续进行考察,尔后进行升迁抑或贬谪,再辅以自京城与其他道州调派干吏,以实现迅速归治。对于江南,当不例外,本乎公心,选拔贤才,举荐朝廷,并无不妥。不过,以陈起的官声人品,必然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听其言,刘旸露出了点释然的笑容,略带好奇地问:“李师傅觉得,金陵的高官之中,有多少人才?”

“论文才,比比皆是,如论治才,臣不好评述!”李昉这么说。

刘旸不禁玩味道:“不好评述,也就是看不上他们的理政之能了?”

“大汉削平天下,固然是时势使然,天下向安,然而,如若江南君臣,能善加治理,富民强军,此番平南,何至于使王师长驱而直下,如李公之言,探囊取物耳!”李昉答道。

“可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江南百姓确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富足!”刘旸说。

看了看刘旸,李昉想了想,说道:“关于江南之治,臣早年在御前时,尝听陛下与诸公谈论过。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自唐季以来,属文道之盛,莫过于金陵,然除此之外,几无建树。江南之富足,由吴王杨行密、徐温及李昪,数十年安政养民奠基,乃有其盛。

及其鼎盛,也是沿袭李昪之休戈养名之政,待李璟时,受冯延巳等词臣篡夺,欲构雄图,改弦更张,锐意进取,主动发兵,对外征战。南灭王闽,几番反复,西取马楚,得而复失,结果未成霸业,反劳民伤财,因而由盛转衰。

是故,当陛下收拾中原,目标南向之时,以江表之浮华,也难缨汉师强兵,自此,一蹶不振,国势日衰,十余年间,竟至灭亡。

然而,如非大汉广受诸边掣肘,欲平江南,何需等到今时?”

“如论诗词,似冯延巳者,天下少有人及,其开一代词风,谓之词宗也不过分,然于治国,则有害无益,冯氏当政,国困民苦!”李昉道。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刘昉认真想了想,却轻吟了一句长短句,叹道:“一首《谒金门》,多少人赞誉有加,若是冯延巳尚在,我都想见识一下其诗才!可惜,诗词再美,终究不能治国啊!”

事实上,当初的议论,归根结底,还是将南唐盛衰转化的责任落在李璟身上,在李昪时代,金陵朝廷上的高官中也不乏文人词臣,然而那时,南唐不论国力、军力都堪称强盛。

李昪,是个优秀的政治家,虽然提倡文治,但爱惜军民,懂得用人之道。然而,李璟差其父太多,否则,南唐岂是那么容易打的。

继续将这些情况与刘旸分析一遍,刘旸又有所得。看着李昉,恭敬地说道:“李师傅,今后类似这些事务,还请不吝赐教,我获益良多啊!”

“殿下如有兴趣听,臣自当知无不言!”李昉很满意刘旸这种态度。

“我有意思,设一场宴席,邀请原金陵的大臣们,你看如何?”刘旸又问。

“可以此安抚其心,臣以为可!”李昉道。

“当邀请什么人?”

李昉轻笑着给刘旸一个建议:“殿下可将此事交给钟仲益操持,金陵城中,怕没有比他更适合负责此事的人了。想来,他也乐于为之,并将之办好!”

刘旸恍然,道:“那就将此事交给他!唔,我听说金陵奢侈之风盛行,权贵饮宴,多铺张浪费,极尽浮丽,当交待钟谟,注意规格排场!”

“殿下能有此虑,陛下闻之,也当欣慰啊!”李昉说道。

听他这么说,刘旸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露出一些笑容。

“对了,派人去问问李公的情况如何了?”是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刘旸又吩咐道。

“已传过话,好转许多,太医也说了,只要善加休养,会改善的!”李昉道。

在全取金陵之后,李谷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将事务放下,自己安养去了。可以说,此前李谷都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夙愿一完成,也就不强撑了。

“李公当真是无双国士啊!”刘旸则感慨:“告知太医,金陵宫廷药材、补品,尽可取用,供李公疗养!”

“李煜一家的搬迁事宜,进展如何了?”刘旸又问。

提及起,李昉也不禁皱了皱眉,说道:“尚未开展!”

“是何缘故?”

李昉说:“宫城之内金银财帛,未知可让其取用多少?”

刘旸恍然,考虑了一会儿,刘旸说:“李煜主动投降,保全金陵,也是有功劳的,我想与其两百壮丁,任其取运,能搬多少,就与其多少,余者悉数封存,上缴国库!”

“......”

在李昉等人辅助下,由太子刘旸为主的,对金陵的善后事宜,已然展开。并且,从效果来看,做得不错,刘皇帝的初衷,或许已经达到了。

第164章 监国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36章 迎奉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82章 矛盾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96章 言官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70章 卫公辞世第65章 决议南征第2章 王、郑二公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29章 独眠孤馆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16章 马政第81章 两日而克第297章 怪圈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章 何谓开宝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6章 初夏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374章 善待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18章 查抄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397章 指点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16章 异见第49章 求援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94章 减税难第127章 不允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48章 还京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17章 泼冷水第6章 “座谈会”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40章 农民苦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1779章 四王毕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81章 厮杀汉第167章 请辞
第164章 监国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36章 迎奉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82章 矛盾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96章 言官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70章 卫公辞世第65章 决议南征第2章 王、郑二公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29章 独眠孤馆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16章 马政第81章 两日而克第297章 怪圈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章 何谓开宝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6章 初夏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374章 善待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18章 查抄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397章 指点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16章 异见第49章 求援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94章 减税难第127章 不允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48章 还京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17章 泼冷水第6章 “座谈会”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40章 农民苦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1779章 四王毕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81章 厮杀汉第167章 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