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郭威思退

在皇帝于宫中,操劳于国事,耕耘于床榻,至夜未休的同时,皇城之外,朱门大户,贵族府邸间,也免不了一番交际往来。

淮南大胜,天子还朝,牵动的是整个天下局势,而于东京的高官重臣们而言,北汉朝局变化,则更受关注些,毕竟切身忧关。但浪潮滚滚,身处其间,能保持清醒头脑,长远见识者,终究是少数。

随驾还京,交接好公务之后,郭荣、李重进、张永德三人,先后上门,临郭府中拜见。不提旧部、故吏,这三人,一子一婿一侄,是郭氏宗族中,最为出众者,尤其是郭荣。

此时堂中,作为郭府大妇的张夫人,亲自招待三人,命人准备好酒食,供其享用,以解其劳顿。

“还是东京舒适,打了几个月的仗,身心皆疲啊!”李重进抓着一直羊腿,狠狠地啃了口,满嘴油腻道:“府中烤肉味道,就是不一般呐!”

“那就多吃点!不够,我再让人准备些!”张氏主座上,含笑以应,冲三人道:“你们在淮南打仗,相公是夙夜忧心,惦念不已,而今完好归来,可安心了!”

闻言,郭荣起身拘礼,表示感激,李重进张永德二人,也跟着行礼。

“抱一啊,此番你在庐、和二州,夺城五座,攻寨七处,破唐军上万,立功不小啊!”喝了点酒,李重进扫向张永德,笑眯眯地说道。

“怎么比得上重进兄!”见李重进面上作态,张永德微微一笑,谦逊道:“南征大军中,论激战、苦战、恶战,没有比护圣军更出众的。苦仗都被重进兄你们打完了,剩下的唐军也只是一干乌合之众,城池传檄可下,怎敢居功!”

听张永德这般谦下,李重进舒服了,哈哈大笑两声,不由瞥了眼右首的郭荣一眼,微露得意之色。

注意到李重进眼神,郭荣点了下头,说道:“这一仗,护圣军确实打得不错,我在濠、泗,都有耳闻,护圣军为诸军翘楚!”

张永德却一脸敬佩地看着郭荣,说道:“还是大哥文韬武略,独挡一面,以寡军击众敌,来安一战,击破三万敌军,威震天下。淮东经略诸军,所取得的战果,堪比寿春行营啊......”

“小有战果,却不足以恃功而骄!抱一啊,有些话,不可妄言啊!”郭荣看着张永德,以一种告诫的语气道。

张永德性格素好,为人谦慎,闻言会意,赶忙道:“是小弟忘情了,受教!”

李重进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敛,方才的自得,因张永德一言,被击个粉碎,他带护圣军,在西线打得再勇,也只是行营驱使之人,那些军功,同郭荣相比,又算不得什么了。

见郭荣端着架子,李重进不由道:“抱一也是好言相赞,何必不近人情?”

郭荣看向李重进,没有与之争辩,只是轻叹了一口气。这番反应,反而惹得李重进自觉难堪。

见状,还是张氏出声控场,说道:“瞧你们,百战归来,难得上一次府,回一次家,酒食之间,还不忘谈论军国之事......”

有张氏圆场,都得给面子,气氛自然好了些。趁着这个机会,张氏对郭荣说道:“你前几年,一直在外任职,去岁遭跌折,也未久留,便被派去徐州了。此番还朝,我有意择日举行一场家宴,你们夫妇将宜哥他们都带来,都是一家人,一起聚聚!”

闻此,郭荣稍作迟疑,但迎着张氏有些期盼的眼神,还是应道:“是!”

郭威回来,已然很晚了,正见着堂间情景,仆人还侍奉着,众人皆起身迎拜,唯有李重进,酒喝多了,劝也劝不住,颤颤巍巍的。

郭威扫了三人两眼,眉头一凝,说道:“初还京,你们三者同来,恐......罢了!”

目光落在李重进身上,只见其醉态恢复了些,但仍旧有些难以自持,不由微怒,冲仆侍吩咐道:“先把他送回府去!”

“你们两个,随我到书房来!”又撂下一句话,郭威当先后宅而去,郭荣、张永德不敢怠慢,匆匆而去。

干整的书房内,三人落座,仆人侍茶,郭威直接道:“南征一事,我料大汉必胜,却也没想到,区区半载,已尽取淮南,金陵臣服。”

“陛下苦心孤诣,朝廷三载筹谋,而江淮无备,一朝爆发之沛然伟力,伪唐自然难以抵挡!”郭荣亲历战争,倒未觉多惊奇。

“此战之后,陛下威加四海,势并天下,一统之势已成,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不可阻挡。当此大势,我们郭家,却是不能不早作考虑了!”郭威此言,说得露骨。

张永德似乎会错了意,吓了一跳,忙道:“妇翁何意?作何打算?”

“我起于微贱,追随太祖,方有所成。昔日在河东,声名未扬,及至建国,受到两朝天子所信重,委以枢密,付以重权,位极人臣!”郭威面色平淡地述说道:“几年下来,郭氏宗族、故旧,在朝、在军、在地方,为将吏者,足有上百,声威隆著。

此番,你们三人及郭氏旧部,从征淮南,立功不小,朝廷另有赏拔。到这个地步,外臣之中,如论权势地位,恐难胜于我家者!”

说着,郭威不禁有些慨叹:“然有盛极而衰之言,亦有福祸相依之说,位尊权重,名盛誉隆,于我家而言,却不得不谨慎,怀惜福感恩之心。

陛下御临以来,河东旧臣,史杨王二苏,昔日高朋满足,宾客盈门,而今却晚景凄凉,令人唏嘘,郭家却不能不引以为戒。

天子年岁日长,权势愈重,地位越固,心思却益加难以猜测。侍驾,如伺猛虎,若把握不住进退,早晚必取其祸......”

郭威说了一通,尽道其肺腑,明其用心,郭荣与张永德,都算得上聪明人,都能领会郭威的意图。

郭荣道:“儿早有此虑,不过以我之见,天子行事,虽显凉薄,但器量恢弘,志趣高远,雄图大略,只要尽心辅佐,专于王事,再约束行为,当不致有祸。眼下,还远谈不上功高震主!”

而张永德,反而松了口气,跟着道:“大哥说的是,我等无二意,尽心侍奉,心迹坦明,自无可惧者!”

见状,郭威却摇了摇头,老眼之中,透着深思:“三五年之内,当保无虞,然五年之后呢,十年之后呢?虽无近忧,却需有远虑!我家权势过盛,并非好事啊!”

听郭威这么说,郭荣想了想,问道:“父亲有何打算!”

郭威直接盯着郭荣,道:“前番,朝中便有流言,说我郭氏一门两使,爵拥公侯。虽则功劳配其名爵,难免为小人所嫉。而我掌枢密院多年,根深蒂固,却也愈惧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我左思右想,自觉你我父子,不当同时在朝!”

顿了下,郭威道:“你在外多年,履职方镇,军政兼挑,累有功绩,看陛下之意,当留你在中枢了。我有意自请去职,外放为官,到地方上,待几年!如此,你们可安心在东京任事,求得君安,也求得己安!”

郭威言罢,郭荣连连摇头,说道:“父亲年岁已长,为人子者,何忍于心?还是我离京吧!”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听其言,郭威却笑道:“我虽年老,却还能为朝廷办点事,建点功业,只是朝中已无适合我之职事罢了,你不必如此!”

观郭威之状,郭荣这才颔首,想了想,大概能猜测到点郭威的心思。事实上,如欲退而避嫌,郭威大可上书乞骸骨,但以他的年纪与身体,又没到那个地步。

而郭威自己,也还没有抛却功业之心,富贵荣华是有了,青史丹书上,却还有所求。急流勇退,是勇气智慧,但终究可惜。

在朝中迁职,效果不一定好,还不如到地方上,办点实事,也免得在京中招风,惹人注目。

第82章 不手软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2章 荆南既定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85章 少壮派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45章 移镇之议第283章 降将第252章 面圣第151章 听政2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27章 不允第23章 老臣凋零第70章 卫公辞世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39章 长沙第53章 有诗云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126章 问罪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694章 盐州第28章 下狱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87章 琐屑第1694章 盐州第336章 橐相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38章 破寨第43章 接见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27章 父子座谈第257章 龙舟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52章 幽燕变故第141章 纳降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2章 “郑州站”第348章 老皇帝第329章 游市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19章 回京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5章 东归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216章 初夏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62章 奸宦昏主第56章 腹心之谈第52章 对峙第287章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106章 敲打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45章 剥削者第351章 南粤,危!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28章 檀州大捷
第82章 不手软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2章 荆南既定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85章 少壮派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45章 移镇之议第283章 降将第252章 面圣第151章 听政2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27章 不允第23章 老臣凋零第70章 卫公辞世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39章 长沙第53章 有诗云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126章 问罪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694章 盐州第28章 下狱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87章 琐屑第1694章 盐州第336章 橐相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38章 破寨第43章 接见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27章 父子座谈第257章 龙舟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52章 幽燕变故第141章 纳降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2章 “郑州站”第348章 老皇帝第329章 游市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19章 回京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5章 东归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216章 初夏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62章 奸宦昏主第56章 腹心之谈第52章 对峙第287章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106章 敲打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45章 剥削者第351章 南粤,危!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28章 檀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