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善待

在大汉削平天下的过程中,亡国虏主,出降之臣,东京的百姓们已然经历得不少了。从高保融到周行逢,从孟昶到刘鋹,因此,江南国主李煜被“护送”到开封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也在于,刘鋹在前不久,东京的士民们难免有些审美疲劳,大伙都习以为常了。当然,市井之间,仍旧少不了议论,东京士民真切地看到了朝廷平南的功绩,都觉得天下一统,理所应当。

年轻一辈的人,沉浸在对朝廷功业的赞美与向往之中,老一辈的人,尤其是那些亲历了前代乱世,亲眼见证着从大汉建立到统一天下过程的中老年人,感慨尤多,他们既为国家的统一高兴,也期待着天下真正获得长久的和平,向往着新一轮的太平盛世。

比起刘鋹,李煜明显要幸运些,受到待遇也要优厚些,没有像罪徒一般被关在囚车里,游街示众,供人观赏,也算是保留了最后一份体面。

由一辆温暖舒适的华车,接至汉宫,礼部郎中董淳奉诏接待,态度谦和。同时,关于刘鋹的一些情况,李煜也被动地得知了。

对刘鋹的处置,只花了一日便出了结果,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人虽多,但效率出奇地高。官员之中,大多对刘鋹表示鄙视,觉得不能厚待,同样的,也没有直言说他该杀。

大部分人觉得,乱政害民的巫宦奸佞都被明正典刑了,足可释民怨愤,刘鋹本庸人,就不必过于苛待他,将之养在东京即可。

甚至有少部分人替刘鋹辩解,说岭南国政之乱,从其父刘晟开始就乱了根制,坏了风气,刘鋹年幼而不知世事人情,为群小所左右,从而延伸出,劝谏刘皇帝引以为诫,为天下表率,强化宗法,订立万世不移之成制,传之后世,以免后患。

这虽然是少部分人的迂腐之论,但落入刘皇帝耳中之时,还是引起了他的思考,当然不是准备立什么万世不移之成制,而是想这些人进此言论的原因。

说到底,刘鋹最为人所诟病、批判的,就是残杀骨肉兄弟的行为,和其父一样,是杀尽戮绝。刘晟还会找些理由,分十多年逐步剪除,刘鋹更是直接,一上台便明确提出效仿先父,杀尽兄弟。虽然把锅甩给龚澄枢等宦官,也确实是那些人建议的,但能够狠得下心,就绝不是一个“少不更事”就能解释的。

刘承祐在与刘昉交谈的过程中,也问起他处置刘鋹的意见,刘昉的态度很明确,该杀。理由就是那三条,一屠弟,二乱国,三杀贤。

有意思的是,从岭南士民中选出的一些人,他们的看法也大体一致,觉得祸国殃民的奸佞都杀了,岭南归于朝廷治下,刘鋹已为俘虏,又知错误,就不必再过分追究了。

后来,刘承祐才知道,是有人教这些人如此说,或者是约束他们这么说,幕后的人却是负责安排此事的开封尹高防,并不是有什么阴谋,而是高防向刘承祐坦言,说尊卑有别,等级有差,岂能由一干黔首议论国主生死,并直接谏言,说刘皇帝让群臣、百姓商讨此事的做法,不妥当。

对于高防,刘皇帝一直是信任的,对其能够直言陈事,也未加触怒,反而表示欣赏,并向他承认,是有欠考虑。嗯,这也是看人,这么多年,也有不少言官被触落,刘皇帝的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同样是有限度的,开明不代表纵容。

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出的结论便是,绕过刘鋹一命,养之于京城。因为有言在先,刘承祐也就接受了。

事实上,在刘承祐心里,刘鋹的生死当真无足轻重,但究其本心,还是没有杀他的意思。其中最简单的一个考虑,是刘皇帝的虚荣心在作祟。

数十年来纷乱终结,帝王侯之家,尽为其所虏,臣服脚下。在开封,有一条名气很大街道,大就大在居住人的身份。列几个名字:石重贵、李从益、高继冲、孟昶。

可以说,当这些人被集中一起时,不正是在夸耀刘皇帝的功绩吗?

当李煜得知刘鋹的情况后,他沉默了许久,苍白的面容之间,除了少许同病相怜悲凉之外,更有后怕。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也这样经历一场,是否能够忍受?李煜归根结底,只是个文人,少不得矫情。像刘鋹那样没脸没皮,获得倒轻松自在,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得到宽恕后,刘鋹是千恩万谢,然后兴冲冲地住进了朝廷准备的宅邸中,看他的意思,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当个笼中鸟又如何,比起当一国之君可自在多了。

对于李煜夫妻,皇帝会如何对待,是有迹可循的,就一路的招待来看,也是礼遇有加的。进入汉宫之后,李煜应邀至万岁殿觐见皇帝,刁氏则被请去坤明殿,接受符后的慰问,帝后一起接待,足以显示出对其重视了。而从刘皇帝在万岁殿接见李煜的举动来说,也足显对他的另眼相待。

“罪臣李煜,参见陛下!”孤立于万岁殿中,李煜声音略显低沉,闷着脑袋,跪倒在地。

“免礼!平身!”打量着李煜,刘承祐语调很是温和。

“谢陛下!”李煜平静地起身。

眼见着这个千古词帝臣服在自己脚下,刘皇帝的心境,难得地有少许波澜。他不是个文化人,却也“读”过李煜的词,太多名句记忆犹深,对其在词道造诣,是很推崇的。虽然,这一世,将李煜推向“词帝”的,大有可能正是他刘承祐。

换个身份,换个角度,看待此事此人,感触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基础感情在,抛却政治因素,看待李煜,刘皇帝心情是复杂的。前世站在一个凡人的角度,读其诗,而惜人,如今,刘皇帝是真有能力与资格,去怜悯其人,同情其人。在造成其悲情人生的同时,也不免期待,他是否还能写出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想来应该是可以了,毕竟其才学实实在在的。

在刘皇帝打量其人,思维发散之时,李煜也小心地望了眼刘皇帝,只是瞟过一眼,并不能明白刘皇帝脸上流露出温和表情背后的复杂意味。

“朕对卿,可是闻名已久,几度邀君而不见君,今日会面,也算一偿夙愿了!”良久,刘承祐说道,嘴角竟然带上了少许笑意。

这话落在李煜耳中,只觉得刘皇帝是在拿他几度婉拒进京邀请说事,心情微沉,还是选择了低头,应道:“让陛下久候,是罪臣的大过,伏请惩处!”

见他误会了,刘皇帝微笑着摆摆手,道:“赖卿之力,使金陵免于一场不兵灾,此为大功德,朕已恕卿之罪,就不必自臣了!”

“旅途辛苦,朕特地略备薄酒,以待卿来,还请入座吧!”刘承祐指着一方食案,对李煜道。

抬眼迎着刘皇帝平和的目光,感受着他谦和的语气,李煜愣了愣神,一股疑惑涌上心头,就他所知,大汉天子是个的强势霸道,唯我独尊的强权人物,似乎对他特别礼待?

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48章 教诲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9章 御帐议战第30章 收获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124章 辞表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19章 幸西京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32章 做媒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8章 琼林宴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48章 处处矛盾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章 鼓噪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48章 还京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96章 天花板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694章 盐州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421章 梁孝王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755章 良平岛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74章 帝崩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416章 尾声第1713章 机遇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260章 论婿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50章 听政第110章 坦白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1695章 袁家庄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93章 班师第487章 “惊喜”
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48章 教诲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9章 御帐议战第30章 收获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124章 辞表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19章 幸西京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32章 做媒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8章 琼林宴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48章 处处矛盾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章 鼓噪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48章 还京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396章 天花板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694章 盐州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421章 梁孝王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755章 良平岛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74章 帝崩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416章 尾声第1713章 机遇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260章 论婿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50章 听政第110章 坦白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1695章 袁家庄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93章 班师第487章 “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