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北伐已定

“王卿,看来还要再辛苦你一趟了!”刘皇帝神情愈趋于冷静,看向王昭远。

对此,王昭远当然没有任何迟疑的理由,躬身拱手,面色从容,嘴角带笑:“请陛下吩咐!”

“汉辽毕竟是婚姻之国,回想去岁与辽主会猎于塞外,宾主尽欢,仿是昨日的事情。如今他横遭大祸,惨罹弑杀,朕颇觉可惜,你代替朕与大汉往上京走一趟,将朕的哀思也一并带到!”刘皇帝一本正经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若非嘴角始终洋溢着的笑意,估计在场众人还就当真了。

“是!臣稍后便动身北上!”王昭远一副会意的表情。

王昭远此去,代表着朝廷官方,带去一份关怀与诚意,这也算大汉朝廷对辽国变故的正式回应。但是在这回应背后,兵锋与獠牙或许已然在酝酿中了。

“明日銮驾起行,轻装前进,朕先行还都,太子、荣国公随驾,其余行营随众,就由国舅带着随后返回了!”刘皇帝又对刘旸几人吩咐道。

“是!”

从刘皇帝的语气中,所有人都不禁感受到一种紧迫感,这既是辽国巨变带来的,更是刘皇帝带来的。

“派人把赵国公叫来!”刘皇帝又支使着喦脱。

刘昉到长安城中闲逛了,花了一些时间方才找到。匆匆赶来,大跨步入内,还是那副昂扬的姿态。殿内,只剩下刘皇帝与太子父子二人以及几名内侍宫娥,刘皇帝正与刘旸在下棋,象棋,围棋他不会,学过,不过以刘皇帝的天分很快就放弃了,即便是象棋,水平也很次。

而刘旸呢,手里拿着一颗棋子,举棋不定,眉头纠结着,似乎在迟疑该怎么让刘皇帝而不露痕迹......

“啪”得一声,终于落子了,很寻常的一个防守走法,然后轮到刘皇帝迟疑,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两步将军的机会,但是,怎么不暴露目地过度走一步呢?

“爹,二哥!”刘昉放慢脚步,上前行礼。

“四郎来了,正好,你帮我看看,这一步棋怎么走?”刘皇帝把刘昉招至身边。

刘昉凑近,看了看棋局,刘昉直接探手上士,刘皇帝一愣,仔细研究了下才发现,光顾着进攻,刘旸早就有一步将死的机会了......

脸上露出少许的尴尬,忍不住瞥了刘旸一言,只见他回应一个谦卑的笑容。顿时,刘皇帝没了兴致,他就是又菜又爱玩,还不喜欢人让,输了又不高兴。

当然,刘皇帝下棋,也只是求个乐趣,并非钻研棋艺,他更擅长的,还是下“天下”这局大棋。

“不错!”点着头夸了一句,然后刘皇帝注意力就从棋盘上挪开了,扭身盘腿,看着站在身前的刘昉,对他道:“辽主遇弑,契丹巨变,事态紧急,局势未明,如今两国并立,辽国有变,大汉也必当郑重应对。我已下诏,先行回京了!”

刘皇帝的话,对刘昉来说,有些突兀,但还是迅速反应过来了,拱手问道:“您是让我随驾返京?”

“不!”刘皇帝豪不拖泥带水,直接表示道:“你不用回京了,去瓜沙!”

“去沙州?”刘昉表示意外。

也不用他猜测用意,刘皇帝继续道:“此番西巡,未能走通河西走廊,履及瓜沙,我始终觉得遗憾,你就代替为父走一趟,去看看玉门阳关。当然,最重要的,接下来如有变故,就是你建功的时候了,沙场建功,你不是渴望已久了吗,这一回,我给你这个机会!”

闻之,刘昉一时没有反应,而是大胆地盯着刘皇帝,见皇父不是说笑,这才单膝下跪,抱拳郑重道:“臣奉诏!”

刘昉这干脆利落的表态,从来是刘皇帝欣赏的,见状,脸上再度挂着笑容,探手将他扶起,偏头向刘旸吩咐道:“稍后你拟一份制命,以赵国公为河西巡检使,代朕西巡!”

“是!”刘旸起身应命。

“先去和你母亲辞行,再准备准备就上路吧!另外,把杨延昭也带上!”刘皇帝拍了拍刘昉,不轻不重的力道却带着期许与鼓励。

“是!”

刘昉应命而去,留给刘皇帝父子俩一个挺拔刚强的背影,直到其消失在眼帘,刘皇帝方才对刘旸感慨道:“四郎这柄宝剑,我已经磨了好些年了,过去压着他,是为打磨,为洗练,以免他锋芒过露,刚极易折。如今,宝剑也当出匣,让敌人试试他的锋芒了!再是锋利,不见血也难成雄兵,也难以承担重任!”

“爹,四郎终究年轻,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事啊!”刘旸闻言,叹了句。

刘皇帝的表情逐渐变得严厉,说道:“已然成家,快满二十岁了,不小了。他比我幸运,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有最优良的条件,还在潘美、杨业等将帅身边学习过,更有军中的打磨,如果这样,仍旧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说明,他不堪造就,我此前的寄望也只是一厢情愿......”

听到刘皇帝这番话,刘旸不算挺拔的腰杆顿时一绷,那种让他赶到沉重的压迫感又来了。刘皇帝那般喜爱刘昉,要求都是这般严格,那他这个太子呢?

大概是感受到了刘旸情绪的波动,刘皇帝不由投以好奇的目光,含笑道:“不过,我相信,刘昉不会让我失望的!”

“是!众兄弟中,论知兵,论英勇果敢,当没有人比得过四郎!”刘旸顺着话说。

沉吟了下,刘旸难得地主动问道:“听您对四郎的安排,是准备对辽国开战了吗?”

闻问,刘皇帝没有直接回答,示意刘旸坐下,面态平和地问道:“你觉得如何?”

刘旸恭顺地道:“儿遵从爹的意志!”

刘皇帝摇了摇头,目光中都仿佛透着威慑,道:“你是大汉的储君,此事涉及到国家战略,臣民安宁,你当有你自己的想法!倘若是你,值此局面,会做什么决策?”

对刘旸而言,这似乎又是一道考题了,让他不得不严肃面对。在刘皇帝的目光注视下,思忖几许,刘旸终于开口应道:“战争事关生死,不可贸然为之,尤其是汉辽两大国之间,一旦开战,必是惊天动地。儿以为,如今辽国局势未明,还当进一步观察进展,再做决策!”

听其意见,刘皇帝脸上没有露出任何不悦,刘旸能说出这种看法,他也并不意外,毕竟是属于持重谨慎的。

“你觉得,汉辽之间,能够永远和平下去吗?”刘皇帝这么问了句。

刘旸沉默了下,摇着头,说道:“难料!”

刘皇帝却笑了,单淡然的语气却透着股坚决:“只要我还在,两国之间,必有一战,我不会允许塞北有一个统一的稳固的政权存在,有这样一个威胁在榻边,岂能睡得安宁!”

闻言,刘旸表情一滞,凝眉许久,方才释然道:“既然如此,儿无异议!”

“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开战时机?”刘皇帝又问。

刘旸这下没有经过太多的迟疑,干脆地回道:“或许就是当下了!”

“辽帝毕竟掌国近二十载,他在位,辽国军政稳定,贸然开战,内外齐心,举国相抗,结果难料。然其遇弑,新主未定,局势轻易难安,甚至会走向混乱,若两国之间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趁其新旧交替期间,便是大汉北伐的良机!往前十年,往后十年,或许都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听刘旸这一番话,刘皇帝终于露出了笑容,朝其认可地点了下头,而后说道:“很好!”

“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在我这里,北伐的事情已经定下了,从得知耶律璟遇弑的消息开始,就已经下定了北伐的决心,不论接下来辽国的局势会走向何方,也不管他们谁继位!”刘皇帝一脸自信慨然道:“我急于回京,就是为了安排北伐事宜!”

“这一点,你心里要有个数!”刘皇帝近乎告诫刘旸。

“儿明白了!”

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053章 终章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34章 亡国之族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28章 澧阳之战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323章 斗法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125章 颂公亭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0章 打他一仗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95章 大商人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0章 濮州案(3)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3章 夜宴第287章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06章 敲打第40章 郭党俊杰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141章 雌威第374章 善待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84章 影响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95章 杨邠案(3)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81章 两日而克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487章 “惊喜”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736章 试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
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053章 终章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34章 亡国之族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28章 澧阳之战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323章 斗法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125章 颂公亭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0章 打他一仗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95章 大商人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0章 濮州案(3)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3章 夜宴第287章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06章 敲打第40章 郭党俊杰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141章 雌威第374章 善待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84章 影响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95章 杨邠案(3)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81章 两日而克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487章 “惊喜”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736章 试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