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韬光养晦

bookmark

在开宝二十八年到来之前,西京城内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丧礼,漫天雪舞,或许因为洛阳本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当白幡林立,冥钱纷飞之时,白与白交融,在这雪季倒也不那么突兀。

秦王刘煦的丧礼,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场追悼会,刘煦的遗体被安葬在安东王陵,至于大汉皇陵只是象征性地以衣冠葬之。但哪怕只是一座追悼会,规格之高,场面之大,也堪称大汉建国以来第四次。

前三次分别是高祖刘知远、太后李氏以及符皇后,从这个角度,就可看出刘煦在刘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了。但凡事过犹不及,当刘皇帝把刘煦抬得这么高时,下边就免不了怪话连篇了。

在某些人看来,刘煦身份再尊贵,那也只是一个庶子,何况既已分封安东,那就已经属于外藩,秦王爵位保留,已是格外恩典。虽有死尽哀荣的说法,但如此大操丧典,超格待遇,却难孚人心。德不配位,自古以来就是容易受人指摘的

可想而知,当这样的言论传进老皇帝的耳中,会是怎么的反应,本是一锅冷油,迅速被刺激成一锅炸裂的热油,那些流言就是和雪一般寒冷的凉水。

于是,一场报复性的免官罢官再度发生,大几十名京城官吏遭到贬谪,并且不是传统的发配边地偏州,一股脑儿地被刘皇帝给赶到安西与南洋。

刘皇帝很愤怒,不只因为那些流言,更在于那些人竟然敢说,敢非议。胆子肥了,壮得给刘皇帝一种自己老迈不堪、镇不住人的感觉了。

事实上,以老皇帝那等状态,没有开杀戒,就已经是十分克制,格外宽容了。不过,比起贬黜官员这件事,有一点更令人胆战心惊,那就是被贬的官员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东宫僚属或与东宫有牵涉的人,总结得说,来源于“太子党”,这实在不能不让人产生诸多不好的联想。

因此,在跨入新年后,太子刘旸明显低调了许多,存在感也少了许多,除了朝廷的重要会议,几乎不出现在人前。新春到来,万物正努力地寻求复苏,大汉朝廷却陷入了沉寂,哪怕是上元佳节,场面盛大依旧,臣民热闹依旧,而刘皇帝则是孤独依旧,越发没滋味

夜深了,乾元殿宴和往年一般的时间结束,漆墨天空之下,清寒夜风之中,太子刘旸与枢密副使慕容德丰俱面带醉意地行走在宫室之间,缓缓地朝东宫而去。

大概是此前放了太多烟火的缘故,空气并不那么清新,仍旧残留着不少刺鼻的味道。自从慕容德丰升任枢密副使之后,君臣二人就很少如这般偕影同行了,既因各司其职,脱不开身,也需要避嫌。

然而,不论时势如何变化,慕容德丰都刘旸最亲近、最为信任、也最为倚仗的臣僚,当然,考虑到马怀遇的存在,这“三最”后加个“之一”也是合理的。

“殿下,臣此前听到了一则消息,说陛下有意让燕公代替晋王殿下,入政事堂秉政。”慕容德丰毕恭毕敬地跟在的刘旸身侧,宫灯没能照亮他整张脸,但说出的话却能反映出他的表情:“这些日子,宫里朝外,流言颇多,不知此事,是否为流言?”

闻问,刘旸的步伐还是不急不缓的,没有多少变化,但还是过了会儿,方才点了下头,道:“是有那么回事,不过十弟拒绝了。”

燕公刘昭,在诸兄弟中排名老十,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是符皇后所生,乃是刘旸的胞弟,从继承法的角度来说,在诸皇子的继承资格上,是仅次于刘旸的了。

只不过,一直以来,刘昭一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干,二则没有流露出类似的野心,成长的轨迹也和年序靠后的普通皇子们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因此,倒少有人关注。

但是,当刘皇帝突然下诏,让刘昭进入政事堂为相,参与中枢朝政后,就难免引起一些人的联想与揣测,到这个时候,很多人似乎才重新意识到,这也是大汉的嫡出皇子

作为刘旸的铁杆拥趸,慕容德丰自然属于那些联想丰富的人,见太子反应平静,追问一句:“难知陛下,此举何意?”

慕容德丰言语中有股子意味难明,但刘旸却清楚地接收到了,偏头瞥了他一眼,背过双手,淡淡然地道:“你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代替晋王,参赞朝政,政事堂需要有皇室成员的一席位置!”

仅是如此吗?慕容德丰心里暗暗计较着,但观刘旸,却明显在装傻充愣的样子。犹豫间,刘旸开口了:“十弟拒绝了,理由是才德不足,未习政务,难当重任,让陛下另找贤能。”

“臣斗胆直问,不知陛下是何态度?”慕容德丰急切几乎写在脸上。

对此,刘旸脸上露出点似笑非笑的表情:“陛下同意了,并找七弟谈话,诏旨下达,当在这三两日间。”

听到是吴国公刘晖,慕容德丰精彩的表情恢复了平静,显然,在他看来,刘晖的威胁并不大。刘晖的文才很好,几乎可以称得上冠绝京师,在诗词上更与李煜并称为“南李北刘”,但同样的,少不了眼高手低、虚华浮丽的毛病,就算跳得再欢,也难引起忌惮。

当初在河南都政税改发生的事情,已经让很多大臣看清楚了这个七皇子,如今就更不会被慕容德丰这样的重臣看在眼中了。

似乎察觉到慕容德丰松懈的气息,刘旸语气平缓依旧,说出一番让他讶异的话来:“这些年,操劳国事,未尝罢歇,着实有些疲了。我决定,向陛下请个假,暂离政堂,修身养性,过点轻松日子”

闻言,慕容德丰眉头当即便蹙了起来,大胆仔细地观察着刘旸,黯淡灯光下那张脸依旧平静而朦胧。若有所思,沉吟少许,慕容德丰轻叹道:“何至于此?”

刘旸沉默了下,摇头轻叹道:“东宫这段时间,走了不少人,倒有些寂寞了!日新,可有意再到地方任职,以你如今的资望,为一道封疆大吏,是顺理成章之事。”

慕容德丰眉头皱得更紧了,脑筋飞快转动着,思考着太子此言的用意。过了一会儿,从容拱手问道:“臣遵殿下意旨!”

“辽东道与燕山南道,二则其一!”刘旸道。

若依慕容德丰本心,自然想去辽东的,然而考虑到刘旸作此举的出发点,迟疑了下,郑重应道:“臣愿往燕山南道。”

“好!”刘旸的回答也是简短有力。

君臣俩又走了一会儿,一直到宣惠门,住步望着那巍峨且戒备森严的宫门,刘旸嘴里喃喃念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闻言,慕容德丰面上露出恍然之色,嘴上同样喃喃自语:“韬光养晦!”

刘旸斜了慕容德丰一眼,手一伸,微笑着邀请道:“乾元殿上,怕是没喝尽兴,到我的弘德殿内,再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那臣只有舍命作陪了!”慕容德丰笑应道。

事实上,在刘旸的筹谋中,不只是慕容德丰,还有一大批与东宫亲旧贵族、官僚及他所看重的人才,都要在接下来逐步外放。

目的是很明确的,既锻炼培养人才,也加强他太子对地方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同时京中也让老皇帝看得舒心一些

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36章 李业告状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2章 称帝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9章 王峻归来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347章 割韭菜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5章 开宝新政第73章 解决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33章 豪强第3章 不宜扩大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85章 赐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276章 玉如意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769章 影响力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83章 抉择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0章 收获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64章 监国第40章 濮州案(3)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297章 新山阳第119章 难审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772章 处置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92章 大调整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772章 处置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56章 腹心之谈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84章 教训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450章 落幕第60章 皇后进言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
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36章 李业告状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2章 称帝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9章 王峻归来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347章 割韭菜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5章 开宝新政第73章 解决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33章 豪强第3章 不宜扩大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85章 赐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276章 玉如意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769章 影响力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83章 抉择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0章 收获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64章 监国第40章 濮州案(3)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297章 新山阳第119章 难审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772章 处置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92章 大调整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772章 处置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56章 腹心之谈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84章 教训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450章 落幕第60章 皇后进言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