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抉择

bookmark

脸上洋溢着笑容,尽展欣赏之意,冲安审琦道:“有此雄壮之师,镇守北境,朝廷乃安!类此师徒者,不消多,只需万卒,何愁北虏不定,雠耻难雪?”

刘承祐这话,也就是耍耍嘴皮的功夫了,师旅有强弱,兵卒有勇怯,迎驾的官兵,都是北军中的精锐菁华,若真有此过万卒众,当真可恃北讨了。

对其言,安审琦平静地应道:“陛下壮志雄心,终有一日可实现!”

“对了,燕王到哪里了?还未南至吗?”刘承祐问。

闻言,安审琦禀道:“昨日收到哨关上报,燕王一行,已近永清,估其脚程,今日也当至!”

皇帝巡至北边,自然少不了召见燕王赵匡赞,并且提前下诏,召燕王南下,欲于瓦桥关举行会面,联络感情。而赵匡赞,显然也奉诏南行了。

“随众有多少人!”刘承祐问。

“千骑轻甲!”安审琦说:“臣已下令,让沿途关卡、驻军,严密监视,警惕不测!”

“不必如此!”听其答,刘承祐当即拜拜手:“燕王镇守幽州多年,乃柱国大臣,燕卒亦是我汉军儿郎,这般戒忌之举,反倒显得我们心狭,引起其疑虑。

传令下去,放开关卡道路,沿途官兵,当以诚相待,不得有怠慢迟误之举。另外,朕遣近臣北迎,你派一名军官为向导!”

“是!”安审琦拱手,恭维说:“陛下胸襟开阔,以诚相待,令臣钦佩!”

稍微停顿了下,安审琦一脸坦然状,说:“陛下,非臣背后进谗,臣就任北边,亦有两载,对幽州与燕军也有所了解。其镇关多年,本自成一系,早年时,汉辽激恶,边境交锋不断,幽州为北面屏障,作为汉辽之间的缓冲,功效甚大,朝廷得以徐图恢复,专心南事。

然而,自乾祐四年,汉辽和议以来,边境少事,国民得安,幽州横亘于汉辽之间,则属左右逢源,首鼠两端。几年下来,燕王多年不朝,与朝廷已是若即若离......”

比较难得地,安审琦主动提起幽州之事,表示其担忧。闻之,刘承祐脸上笑容微敛,说:“幽州之事,安卿的顾虑,朕岂能不知。只是,当初以幽燕派赵氏父子,便可料今日之局情。不论汉辽之间关系如何,燕王与幽州对大汉北疆防御的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陛下!”安审琦说:“时移世易,今非昔比,今日之局势,也大异于当年。于大汉而言,燕军之弊,也更甚于其利。

据闻,如今幽州,常年备有一万步骑,诸关塞堡垒及涿、易二州,亦布置有一万多军丁。以三州不到二十万民,供养两万多兵备,可称穷兵黩武,而朝廷每岁还需调拨钱粮,助其养兵,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而燕军下属,多骄兵悍将,不敬朝廷,唯尊燕王......

臣以为,当此之时,陛下当速下决断,对燕军采取动作,以作剪除,消弭祸端,一解燕军之忧。否则,长此以往,必致大患,甚至可能影响对契丹大局!”

安审琦这一番言论,刘承祐眉头锁了起来,沉声说道:“安卿呐,你是一言,将朕心中的隐忧,尽数戳破了啊!如你所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契丹休整这么多年,国力日复,大敌在北,不宜轻动啊!”

“正因如此,则更不当与其挟敌自重的机会,如今方可制,日后难料啊!”安审琦说道:“以陛下之英明,只怕对幽燕之事,也是洞若观火,还望早定决议!”

“依安卿之意,朕当如何解决?”刘承祐轻轻一笑,看着安审琦。说起来,即便被委以北面都部署之职,统管诸军,但这还真是安审琦头一次,主动向他进言献策,谋国谋军。

安审琦语气坚决地说:“燕军之重,首在燕王,其诸子尚幼,除其之外,无可主事者。此番其奉诏南来谒驾,不若趁机将其扣留,而后迅速派军北上,在其群龙无首之际,以疾厉之势,占得幽州,削平燕军!”

“安卿此策,是要朕失信于人呐!”听其建言,刘承祐喟然道:“如依此策,燕王或许能够受缚,然如欲剪除燕军,顺利接收幽燕三州,可不是那么轻易的。稍有差池,便是幽燕大乱,即便能够成功,北境维持多年的平衡,也将被打破啊,倘若事情做得不够利落,引得契丹插手,局势则更加不可测......”

“以今日之小乱,而定未来大势,利弊如何,请陛下审思之!”安审琦郑重道。

听其言,刘承祐一时没有接话,而是陷入沉思,显然在权衡者利弊。而安审琦,从刘承祐口气中,也能感受到,他实则是动心的,只是顾虑影响,顾虑北方多年安宁的大局,一旦迈出那一步,北疆的局势,将陡然而转。

至于召燕王南来会面,突然发难,虽有背信弃义之嫌,但始终是靠后考虑的。对于刘承祐这样的君主而言,利弊才是决策行事的权衡标准。

就幽燕之事,并不局限于幽州,契丹的态度与反应,也是参考因素,而契丹那边,是不受掌控的......

见皇帝不作声,安审琦又道:“陛下的顾虑,臣能体会一二。但不管如何,对燕王及燕军,必须有所限制,有所削弱,以免其继续坐大!”

听安审琦这么说,刘承祐目光微凝,冷声道:“朝廷但有动作,伸改弦更张之意,必致燕王疑惧。要么不动,动则彻底,以霹雳之势,解决问题,将动乱消弭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之内!”

皇帝这番表态,安审琦微感讶异,心中不禁感慨,大汉皇帝的判断力,果然出众,看问题也犀利,深切綮肯。

考虑几许,刘承祐伸手指住还欲说话的安审琦,说道:“安卿之意,朕已深明之,勿复多言,让朕再想想!”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是!”见状,安审琦揖手道。

“再者,燕王未至,此事尚属空谈!”刘承祐突然语调轻松地,补充了一句。

安审琦闻之眼神微亮,天子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燕王若到了,就有可操作性了......

君臣之间,未复交谈,安审琦危然而坐,刘承祐则陷入了沉吟。说实话,对于幽燕的问题,他这个皇帝心里,怎么会没个谱。这些年,幽燕三州的发展,燕军的情况,赵匡赞的政治倾向,他可时时关注着。在幽州,安排了那么多人,也不是白吃干饭的。

可以说,幽州的变化,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的监测之中。但也正因如此,才会让刘承祐感到棘手,常年的渗透布置,确有效果,但如欲起到倾覆效果,还差得远。

幽州,本质上还是个军政府,核心在于军队,而对燕军的渗透,并不容易。收买、分化、瓦解,是个细致活,既要有成效,还得避免引起反弹......

经过这些年的中央集权,几次削藩下来,作为如今大汉朝廷属下,唯一还保持着半独立性,把持军政大权的燕军,地位实则已经有些尴尬了。但是,有别于其他方镇,刘承祐想要庖丁解牛般地收其权,制其军,难度也是不小的,根源还在于契丹。

还是那句话,燕军难以翻出朝廷的五指山,唯虑契丹的影响。毕竟,汉军若解决了幽燕,对于契丹而言,绝不是个友好的讯号。

而如安审琦之言,幽州作为汉辽之间缓冲屏障的作用,已经不大了,朝廷自可兼之,只是多年下来,三方都习惯了,刘承祐需要考虑打破平衡的代价。当然,可以预见的,幽燕的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将来解决的难度也会更大。

但是,一旦动燕军,北方的局势会发展到何等地步,又存疑了。燕军能否顺利收服,幽州能否迅速平定纳入朝廷掌控,契丹会不会参与进来,会不会影响到南征战略......

不得不说,安审琦这猛然一谏言,让刘承祐思绪狂涌,给他出了个难题,又到他在权衡利弊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82章 不手软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1779章 四王毕第199章 出宫第84章 夏州降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94章 善后第127章 不允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14章 大朝会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1752章 放手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60章 魏王病笃世宗篇终 驾崩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117章 机会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375章 少林寺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41章 祭关公第33章 两广运动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章 何谓开宝第70章 大礼第7章 贵戚解权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104章 平息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06章 敲打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4章 君臣同心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328章 默认第2053章 终章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77章 间策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87章 兄弟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04章 解决第21章 祸从口出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38章 争执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18章 进兵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66章 朕要亲征第58章 火神淀之乱
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82章 不手软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1779章 四王毕第199章 出宫第84章 夏州降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94章 善后第127章 不允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14章 大朝会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1752章 放手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160章 魏王病笃世宗篇终 驾崩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117章 机会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375章 少林寺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41章 祭关公第33章 两广运动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章 何谓开宝第70章 大礼第7章 贵戚解权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104章 平息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06章 敲打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4章 君臣同心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328章 默认第2053章 终章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77章 间策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87章 兄弟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04章 解决第21章 祸从口出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38章 争执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18章 进兵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66章 朕要亲征第58章 火神淀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