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

自崇德殿王宫门而去,王约又低声向刘旸禀道:“殿下,宫中还传来消息,陛下适才降诏,将礼部郎中郑敬如下狱了!”

刘旸闻言瞥了王约一眼,王约下意识地躬下身,蹑步跟着。作为太子,刘旸平日里需要操心的人事国务太多了,礼部郎中虽然品阶并不算低,但也不值得王约特地禀告。

“为何?”刘旸问道。

王约小心地应道:“据说是郑敬如向陛下上了一道奏章,说中宫虚悬已久,于国不利,希望陛下能早定后位,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听王约讲完缘由,刘旸步伐都不禁放缓了几分,袍袖下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澹澹道:“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嘛!”

闻言,王约更加小心道:“陛下反应愤怒,直言此人包藏祸心,差卫士将其下狱候办!”

在如今的大汉宫廷,倘若有什么禁忌的事,那皇后之位绝对首当其冲。自符后驾崩后,刘皇帝便下旨将两京的坤明殿封了,至于再立皇后之事,没有表露出半点意思。

当然,不是没人提过,宋琪罢相之前,便兜着圈子进了一次言,结果被刘皇帝严厉斥责一番,从那之后便再没人敢提了。

宫廷内外的权贵们,也都明白刘皇帝对符后感情,即便心有想法,也不敢再就此事议论,如今,中宫无主的状态便持续了这近两年。

只是,没曾想,这突然地,又有“勇士”冒出头来,重提旧事,甚至直言陈奏,而刘皇帝的反应依旧如此激烈。

而作为符后的儿子,对于此事,刘旸的态度自然坚定的,除了他的母亲,天下没任何一个女人有资格母仪天下。

因此,当听到有人再度向刘皇帝进言,请立中宫,他心中的恼火是可想而知的。沉吟几许,刘旸问道:“去查一查,那郑敬如是什么来历?”

闻问,王约直接禀道:“殿下,郑敬如乃是开宝十年进士二十三名,曾在河东、山阳任职,当过晋王府僚吏......”

一听这话,刘旸眉头顿时拧了一下,偏头看着王约,面带犹疑,目露审视,似乎在意外他效率之高,又似乎在思考此事背后的故事。

“三弟?”刘旸低声呢喃道:“不应该啊......”

“殿下,此事还当有所警惕啊!”王约拱手道。

闻言,刘旸立刻冷声斥道:“此言何意?这是你该说的吗?”

“小的多嘴了!请殿下恕罪!”王约面露慌张,赶忙弯下腰杆,局促地道。

“先去迎赵公!”缓缓地收回目光,恢复平静,刘旸摆了摆手。

眼下,晋王刘晞、赵王刘昉,可都在京中,前者为吏治整饬,也被委以差遣,巡察各地,一主政,一在军,年初方归。

在京的这些皇子龙孙中,除了刘旸之外,显然以这二者为贵。而倘若刘皇帝当真要立皇后,以后宫如今的情况,有资格的只有三人,高贵妃、折贤妃以及符惠妃。

不过,小符惠妃虽然姓符,但还是竞争不过前两者的,过去刘旸是子以母贵的话,在册立新后上,便会是母凭子贵了。

任何时候,皇后的册立,绝非单纯的皇帝家室,其影响牵扯到宫廷内外、朝廷上下的方方面面,严重点,便会动摇国本。

而于当下的大汉帝国而言,在太子正当盛年之时,册立一个新的皇后,不管怎么看,对太子的地位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尤其两个希望最大的嫔妃都有出色皇子的情况下。

刘旸实则是能够理解刘皇帝不立皇后的考虑,除了为符后深厚感情所左右之外,保护太子,维持其地位也是用心之一。此番郑敬如下狱,刘皇帝的反应证明,他想法如初,没有改变。

只是,刘旸自己却不能把刘皇帝这番爱护之心看作理所当然,再深厚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是难免澹漠,刘皇帝能坚持两年,又能坚持五年十年吗?而刘皇帝心思之多变,刘旸也是体会颇深的。

因此,即便那王约不说,关于郑敬如上奏事件,他心中也提高了警惕,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过,对于此事,他心中有所怀疑,虽然看起来郑敬如有晋王刘晞的背景,但刘旸不免怀疑,以他对刘晞的了解,是不可能做出如此明显到愚蠢的事情来。

这究竟是郑敬如昏昧不知,自作主张,还是有什么人在策动?以刘晞的精明,即便心存想法,也不会如此肤浅决定,徒惹忌惮。若是高贵妃......这倒有些可能!还是,背后还有什么埋伏?

怀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刘旸与同样受诏的晋王刘晞汇合,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揣摩。而刘晞,在听说郑敬如之事后,同样眉头深锁,面对刘旸异样的目光,心中同样多了几分警惕。

再把中枢各部司的头头脑脑及重要官吏们叫上,一行人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前往南城定鼎门,迎接赵普。

这样的礼遇,满朝上下,也没几人能承担得起。当车驾停下,排开了仆人的搀扶,赵普下地,踩实了京城的土地,遥望巍峨雄壮的洛阳城墙,紫薇城内直插云霄乾元大殿还是那般心生敬畏,赵普却有些心潮澎湃:大汉,你们的老宰相回来了!

会面、寒暄,自不必细述,与太子、晋王一道进宫面圣,刘皇帝接见赵普于垂拱殿,屏退了其他大臣,只让太子与晋王刘晞作陪。

这老家伙,保养得倒不错!这是刘皇帝再见赵普时脑中浮现出的第一念头,赵普比起刘皇帝还要大了将近十岁,但看起来,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虽然白发苍苍,但那双老眼依旧炯炯有神,不见一般老人家的浑浊。

“看来这江南水乡,确实养人啊!”刘皇帝拉着赵普的手,好生打量了赵普一番,拖着苍老的语调,感慨道:“两年不见,卿风采依旧啊!”

“江阴鱼米之乡,风光秀丽,人情和睦,确实是块养老的宝地!”赵普笑了笑,很是自然地说道。

闻言,刘皇帝抬指晃荡了两下,笑道:“朕都有些动心,想要去江南游览一番!当年南巡,止步于江宁,太后驾崩,不得不折返,如今,也约有二十年春秋,时光易逝,实在令人感慨啊......”

略作寒暄,君臣落座,宫娥奉茶毕。看着坐在席位上,腰杆依旧笔挺的赵普,刘皇帝再生感慨,不免想起当年赵普向自己奏事的场景。

小饮一口茶,放下茶盏,看向赵普,刘皇帝悠悠问道:“当初卿在朝为相之时,常与朕心心相印,只是不知,避居江湖这两年,与朕的默契可曾消减。朕此番召卿回京的用意,卿可知晓?”

闻问,赵普面色如常,略作沉吟,拱手作揖,道:“老臣斗胆猜测,是为税制改革之事吧!”

只是那么一刹那的感觉,刘皇帝感觉赵普此番回京,表现之间,多了那么一丝澹澹然,心态放得很平和,与当初在朝中应对自己时的小心持重的表现相比,变化虽然细微,但刘皇帝依旧感受到了。

嘴角扬起少许笑容,刘皇帝道:“赵则平,还是赵则平,闻弦歌而知雅意!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啰嗦,开门见山地说了。

朕有意推行税改,也知晓其中的难处,但真正启动了,才发现其中的琐碎也麻烦,此事,事关天下臣民,干系江山社稷。

旧疾用新药,能否治好,朕不知道,是否会产生新病,朕也不知道,但朕已决意要改一改。这项重任,非寻常人能肩负,卿在江阴把自己身体调理得很好,就是不知,可愿意再居宰堂,帮朕治一治这天下之疾!”

听刘皇帝这么问,赵普缓缓起身,面太郑重,但没有丝毫的犹豫道:“但有所命,绝无推诿!”

“好!”见赵普如此干脆,刘皇帝不由得拍了下大腿:“卿不愧是国家柱石,老来为国,不辞辛苦,朕很是欣慰啊!”

说着,刘皇帝便吩咐道:“传诏,拜浔阳侯赵普尚书令,加内阁大学士,全面主持政事堂事务!”

“且慢!”赵普这时候出声了,打断刘皇帝兴冲冲的许官。

刘皇帝也不恼怒,笑眯眯地问道:“赵卿是否有什么顾虑?还是有何要求?”

赵普深揖,从容道:“陛下,自古改革,往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阻碍,而需要破除这些阻碍,执行者需要有足够的权威,否则,令不能行,禁不能止,再好的政策,也难以收获良效,改革也终将流于形式......”

赵普的意思,刘皇帝自然听明白了,虽然有些诧异于如此直白要权,但刘皇帝心中却反而踏实了许多,稍加思索,轻笑道:“赵卿所言在理!自古变革,有成有败,但失败者除了面对各利益层面的阻碍反击,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当权者的意志不坚,前后矛盾!

朕话今日且放在这儿,税制改革,朕当全力支持,卿放手去敢。所涉之人事,尽由卿去处置,朕绝无异议!”

“臣奉诏!”见刘皇帝表态,赵普再拜一礼,坚定地道。

“朕还给你找了个帮手!”刘皇帝又指向一旁坐着的刘晞:“晋王刘晞,挂职尚书左仆射,协助尚书令,全面推进税改之事!”

此令一出,刘晞讶异,刘旸蹙眉,赵普难得地变幻了下脸色,目光从这父子三人身上一扫而过,迅速恢复从容。

对赵普而言,他已经不需为储君之事有什么顾虑了,他年纪已经到了,他的政治生涯,只在刘皇帝时代,不论将来即位的是不是太子,都将不会有他的位置。

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62章 薨逝第90章 栾城之战(2)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84章 影响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49章 南国风起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124章 辞表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93章 班师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6章 郭荣奏事第351章 林邑国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85章 赐宴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68章 婚宴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90章 安全脱身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5章 治安第12章 如此安慰第61章 晋阳来人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8章 殿议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383章 敞开谈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2章 “郑州站”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1771章 襄阳王第349章 边情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507章 一缕叹息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46章 郭荣奏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133章 面圣第40章 郭党俊杰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132章 进宫第106章 敲打第108章 井陉第311章 李沆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80章 饶乐国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31章 边公在任
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62章 薨逝第90章 栾城之战(2)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84章 影响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49章 南国风起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124章 辞表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93章 班师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6章 郭荣奏事第351章 林邑国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85章 赐宴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68章 婚宴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90章 安全脱身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5章 治安第12章 如此安慰第61章 晋阳来人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8章 殿议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383章 敞开谈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2章 “郑州站”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1771章 襄阳王第349章 边情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507章 一缕叹息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46章 郭荣奏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133章 面圣第40章 郭党俊杰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132章 进宫第106章 敲打第108章 井陉第311章 李沆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80章 饶乐国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31章 边公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