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便披着秋露寒霜进宫,直奔垂拱殿面圣。不过,结果注定让他失望,面对接待的那名通事舍人,赵匡胤严肃地道:“陛下不在寝宫?”

对赵匡胤,通事舍人显得不卑不亢的,拱手回应道:“陛下一早,便出宫前往西苑了,荣国公若有要事,可前往觐见!”

“多谢!”闻之,赵匡胤一张已称不上英伟的面孔,不由得拧在了一起,随口道了声谢,转身便去。

当然,他并没有莽撞地去西苑追驾,皇帝这个时候不在,显然不是巧合,必有深意,贸贸然地前往,赵匡胤不为。

暮秋的晨风,已经十分阴凉了,赵匡胤却似无所觉,变道前往兵部,一路都琢磨着刘皇帝对此事的态度。显然,想要直接从刘皇帝讨个恩旨,求得宽恕减刑,是不可能了。

心情微沉,但面上还是很快恢复了平静,他赵匡胤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这件事,虽然麻烦,却还不至于让他破防。

天色尚早,南衙兵部官署内,静悄悄的。不知觉间,赵匡胤当这个兵部尚书,也快十年了,里里外外,都打上了他的印记。

坐在公案后,赵匡胤随手翻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公文,尤其是南征大军,要求增调一批武器与被服的事情,不得不上心。

“参见殿下!”外边传来了属吏恭敬的参拜声。

赵匡胤一下子回过了神,刘旸的身影已然映入眼帘,赶忙起身行礼。刘旸展现着他的风度,毫无做作,只是自然地回应,比起刘皇帝个性的强势鲜明,太子的中庸,显然还是更臣下们放得开些。

“听闻昨夜有大理军报至,是否紧急,孤特来看看!”刘旸说道。

“只是请求调拨一部分军需!”将刘旸迎入上座,赵匡胤将情况简单讲了一下:“所需军器军械由兵部调拨,至于被服,还当由剑南供应,即将入冬了,气候变化,不可不虑!”

闻之,刘旸颔首,笑应道:“荣公既然已有所决议,自无不妥,可照此办理!”

看着赵匡胤,刘旸问他:“如今大汉,四海安平,宇内无事,唯有西南,战事未休,朝廷上下也都关注着。荣公久经沙场,长于戎事,以你之见,西南战事何时能够终结?”

闻问,赵匡胤第一反应就是,太子着急了,迎着其目光,以一种劝告的语气道:“殿下,西南地区,迫于地势民情,难以卒下,不可操之过急啊!如今胜势在我军,段氏君臣退避,不过苟延残喘,其势则日渐式微,这等情况下,只需从容应付,终可将其逐步剪除!”

眼下的西南战场,汉军已然取得了绝对的胜势,自敌都告破,交通也彻底打通,近日来自南方的军情,也陆续北来,安洛阳君臣之心。

到目前为止,大理国中北部地区,其主要城镇已然尽数落入汉军控制,二王合兵之后,便分遣一偏师,进占西部大理,境内的官员、将领、部族多选择投降。

而经过休整之后,王全斌再度提兵南下,兵向鄯善府,准备对段氏君臣继续追剿。基本上,鄯善拿下了,那大理国也就可以宣告,彻底瓦解了。

听赵匡胤之言,刘旸笑了笑,平和地道:“王都帅上报,说大理国大族董氏投降朝廷,愿意引居中联络,引大军平定不臣。这董氏,乃是段思平当初起兵后的重要支持者,后来曾一度把持大理国政,参与废立,虽然如今已然衰落,为高、杨等氏族代替,但仍旧有一定影响力。

赵相公提议,可以对这些大理旧族势力,采取收买、招抚政策,如此,既可快速结束战事,也可用以战后制衡西南的那些部族。

荣公以为如何?”

闻此,赵匡胤略加思考,即眉开眼笑,应道:“倘若如此,大理确可速下!甚至,对于逃跑的段氏,朝廷同样可加以笼络,善待其族人,亦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结束之后,朝廷如欲实现西南安治,也离不开这些当地的氏族、部族的支持,推行土司制度也是必然之事,因此,许以官爵利益,是条可行之法!”

刘旸只是点点头,却没更多的反应了。见状,赵匡胤问道:“殿下是否有其他疑虑?”

刘旸抬指,说道:“大理部族林立,相互倾轧,不足为虑,授以土官土职,足可招抚之。只是段氏以及那些大族,他们在西南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底蕴深厚,如若太过放纵,或可得一时之安,难保长久之后,不为朝廷之患?”

听其言,赵匡胤稍微皱了皱眉,对其疑虑,心中实则有些不以为然,毕竟西南本非中夏根本之地,又地处僻远,交通不便,想要彻底收治,也没那么容易。纵然没有那些大氏族,刘旸的疑虑同样会发生。

不过,心中这般想,赵匡胤嘴上,还是说道:“殿下所虑甚是!那便颁令西南行营,对那些大族,予以削弱,哪怕将之尽数迁离故地,也不为不妥。”

“还是先看看后续战况吧!”刘旸叹道。

谈完此事,赵匡胤看了看刘旸,面上稍显刻意地做出些表情。见状,刘旸问:“荣公何以欲言又止?”

赵匡胤顺着滑头便往下说:“殿下,韩常两家子弟于昨日惹出的事端,不知您是否听闻?”

迎着其目光,刘旸心中了然,饮了口茶,道:“此事严重,都闹出了人命,孤有所耳闻!”

见其反应,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带着点愤懑道:“殿下,韩庆雄这小儿,胆大妄为,一时激愤,竟至伤人性命,实在该杀!”

不过话音一转,又问道:“不知殿下,对此事,有何看法?”

赵匡胤的目光中,竟然带着少许的期待。刘旸沉吟了一会儿,心中计较着,淡定道:“国家自有法度,依律处置,总归是公平的!”

说着,抬眼轻笑着对赵匡胤道:“孤也知晓,荣公与故韩武宁侯,关系素来亲厚,近乎兄弟之谊!”

闻言,赵匡胤叹息一声,也把话说开了:“不瞒殿下,臣也恼怒此子妄为,触犯国法,恨不能执刑。然而,毕竟是子侄,若坐视其赴死,臣心不忍。”

赵匡胤这话,已经算是坦诚了。刘旸脑子里,则记着刘皇帝的叮嘱,想了想,道:“荣公在军中时,治兵甚严,军纪严明,因而士卒心悦臣服,原意追随死战。如今,子侄犯法,也当知国法森严才是啊!”

赵匡胤苦笑:“这也正是臣为难之处啊!韩家三郎虽然不肖,但仅剩这一点骨血......”

见赵匡胤这副模样,刘旸面上闪过一抹迟疑。这么些年来,赵匡胤对他这个太子,还是很恭敬的,也多有辅弼之处。稍加考虑,刘旸还是决定提醒一番:“荣公,此事,还当根据朝廷成法,不可擅加干涉啊!”

这话,让赵匡胤心头一紧,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刘皇帝那边。拧着眉,思吟几许,认真地看着刘旸:“殿下,难道我那侄儿,就一点活命的希望都没有吗?”

刘旸默然,他并不能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说道:“此事,要先看洛阳府如何审断了!”

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295章 难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86章 笼络人心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9章 王峻归来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2章 郭氏之虑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4章 北伐已定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33章 捷报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7章 恩赏问题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43章 “梳理”、“优化”第9章 王峻归来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77章 间策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49章 降表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195章 辽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章 台怀之事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76章 雍王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101章 大整军第62章 紧锣密鼓第36章 西面来人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17章 修法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92章 大调整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376章 拷问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98章 温柔乡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265章 杨无敌第99章 又穷了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39章 那一脚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
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295章 难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86章 笼络人心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9章 王峻归来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2章 郭氏之虑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4章 北伐已定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33章 捷报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7章 恩赏问题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43章 “梳理”、“优化”第9章 王峻归来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77章 间策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61章 晋阳来人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49章 降表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195章 辽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章 台怀之事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76章 雍王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101章 大整军第62章 紧锣密鼓第36章 西面来人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17章 修法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92章 大调整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376章 拷问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98章 温柔乡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265章 杨无敌第99章 又穷了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39章 那一脚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