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主动出击

听其言,耶律璟露出了一抹苦笑:“公之进策,与南院大王相类啊!”

“还望陛下,审时度势以决之!”耶律琮拜道。

见状,耶律璟叹道:“卿等谏言,朕岂不晓!然而,如此国战,辽汉之间,都是全力以赴。大辽铁骑固然可以席卷南下,纵掠汉地,然汉军又岂能无备。综此前战例来看,对于我军剽掠,汉军已有应对之法。

城池、山水,辅以步骑,再兼那些坚固的堡垒,足可对我军形成钳制。南朝战法,有坚壁清野一说,大军破关南下,如不能就食于敌,粮草如何维持,军械如何补充?

即便,我契丹勇士,不以艰险,能够克除万难,锐意进取,给汉军造成重大杀伤,又如何能控制自身的损失。深入其境,征战能还者,又能有几人?”

从耶律璟的这番话中,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他忧结所在。既能看出其利处,但又顾虑重重,而最大的顾虑,就怕功难竟,目标难成,而损失过大。

毕竟,耶律璟此番动员的,极大部分,都是契丹本部人马,这些部族,都是辽国真正的统治根基。不要因为他们是胡人,就真把他们当未开化的野蛮人来看待,同样是顾惜伤亡的。

当然,似耶律挞烈、耶律琮者,提出的策略,于辽国而言,确实有可取之处,也更适合他们。但是,策略是好策略,就是有些理想化,想要实现,达成其想要的效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行军打仗,尤其是这种国战,并不能一厢情愿,汉军也不会被动挨打,在硬实力方面,经过十多年不懈军事发展的大汉,确实是强过他们的。

而事实上,在此战早期的时候,辽军所采取的杀掠幽燕的策略,是取得了不小效果的,田舍被毁,生灵涂炭,百姓只能缩首避难于城池、堡壁之中。

虽然在两方的缠斗激战的过程中,汉军取得了不少战果,杀伤不小,但不可否认的是,辽军确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就目前来说,幽燕地区的百姓,给汉军作战提供的有效支持已显匮乏,丁壮可以参军,统一编入丁役,卖劳卖力。但是,还有更多的老弱妇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负担。

但为何没能扩大,一是汉燕军队积极对抗,河北边军及时支援。二则是,当时辽军在南面布置的军力不足,实力不够。

这也是前文所提的,在应对大汉北伐之事上,准备不足,属于仓促应对。在辽国君臣的规划中,汉辽战争,当由他们发起,却没料到,汉军突然地更改国策,大举北伐,在主动性上,落了下乘。

等辽国这边动员得差不多了,汉师已然北上,以极为强势的姿态,步步紧逼。使用辽军这边,陷入被动,从大局上,一直跟着汉军的节奏在走。这个过程中,辽军不是没有反抗过,几次派骑兵,主动出击,就是为了打断汉军的压迫与紧逼,只是结果不如其意,被强硬地顶回去了。

到如今,汉军大股部队,已然强势北进,逐步封锁方便辽军进出的几道关口,留给辽军施展的空间,也明显不足了。

总结得来说,就是汉军成功地实现了先发制人的目标,以致辽军,进退不得,处境尴尬。

而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再加上这段时间诸文武的意见,耶律璟对于如今辽军的处境,虽然认识还不算特别清晰,但终有所得。

别看辽军,也实实在在动员的三十万军,但人员良莠不齐,战力参差不一,并且也是分散应对。河东的汉军,由耶律挞烈去对付,兵马少不了,辽东及滦平营那边,也征召了不少人,但是,不足大用。真正靠得住,能够用以对付汉军主力的,还只有燕山一线的二十来万军。

而如果让耶律璟梭哈一把,将这些兵力投放到汉境,这个决心,有些难下。毕竟不是一个赌徒,而对于辽国而言,虽然形势显蹙,但仍未伤筋动骨,还不到赌国运的时候。

沉吟良久,耶律璟看着耶律琮,说:“即便朕遣大军入关,今汉师重兵云集幽燕,如何突破其封锁?就南口的汉军,如何突破?河北虽说一马平川,然那千山万水,又岂是处处可度?”

“公既然提出此等方略,如何实现,也有所考量吧!”耶律璟问。

听耶律璟这么说,耶律琮表情并不轻松,面上露出一抹迟疑,而后严肃道:“陛下,今汉军对我,已成扼颈之势,久峙则必于我不利,当此之时,唯有以坚定无畏的魄力与决心,打破之!”

“说下去!”知道他还有后文,耶律璟一挥手。

见状,耶律琮不由精神一振,指着居庸关方向,说:“陛下,臣建议,主动出击,进攻南口的汉军!”

看了辽帝一眼,耶律琮将他的想法尽数道来:“臣仔细探查过,汉军虽发大军北上,即便合燕军之众,算上乡兵民勇,不足五十万,其中战兵不足其中一半,这是可以肯定的。

刨除此前与我军交锋伤亡者,剩下的人,一部分东调,对付我滦平之师,再刨除各城关、碍口的驻军以及保障粮道者,集于幽州者,只有三十万左右。

而这三十万众,乃是此番汉军北伐最主要的力量。其若集结一处,正面对敌,我们纵使倾力以对,胜算也不大。

然而,汉军以其势雄,而分兵来攻我城池,却给了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幽州三十万汉军众多,密云那边十数万人,南口十万,余者悉在幽州。

南口汉军,虽有十万之众,但正旅战兵,绝不超过五万步骑,甚至更少,实力并不如其表现出来的那般雄厚,否则,也不会在抢占南口后,便采取防御姿态。

倘若,我们能集中精卒,发起突袭,一举消灭这支汉军,则战局必然得到彻底扭转!”

听其言,耶律璟下意识地提了口气,盯着这个老将,对他胃口之大,略显诧异。

凝眉沉思几许,耶律璟问:“公有信心击败之?”

“臣不敢言必胜!”耶律琮干脆地答道:“但我军有三大优势!其一,我军兵力雄厚,精卒劲旅在此,可以十三万之众,全力攻其杂合之兵;

其二,我知敌,而敌未必知我,此番陛下秘密率众东来,消息未扩散之前,发起突击,可出其不意;

其三,汉军在南口的防御布置,虽则坚固,但难称面面俱到,尤其是得胜口方向,其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可遣精兵,自得胜口出击,绕袭其后,两面夹击,可收奇效。”

闻之,耶律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目光逐渐变得冷峻起来,沉声说:“汉军素强于守,前后交锋下来,大辽在其军阵寨垒上,吃的亏不少了,往往能结死阵,强抗我数倍之军!”

看得出来,耶律璟实则已经动心了,耶律琮慨然道:“汉寨虽固,唯督将士,全力拼杀!值此国战,国人当效死力,岂能畏难退缩!”

见其豪情,耶律璟表情反倒越发沉凝起来,埋头沉吟。大帐内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了,时间仿佛过得异常缓慢,耶律琮也不打扰辽帝,他也知道,这毕竟不是个容易下的决定。

良久,耶律璟遽然而起,一挥手,正色果断道:“那就打!”

闻言,耶律琮面色郑重:“陛下,兵贵从速,还当速作调遣,臣以为,可于今夜发起进攻!”

耶律璟却道:“不急,公可暂与诸将,筹划进攻,秣马厉兵,做好准备,朕急调文德之师,全数东来,全部投入进攻!”

听其言,耶律琮微愣。耶律璟则道:“既然决定出击,何需留力?南口有汉军十万之众,我即以两倍兵力,攻袭之。如此,即便幽州汉军来援,亦不惧之!”

对于耶律璟能有这等魄力,耶律琮是又惊又喜,拱手感慨道:“如此,我军更添胜算!”

商定大事,心头的纠结,得以放松,耶律琮看着辽帝,又忍不住说:“陛下,出击之事,是否再与诸大臣商议?”

听其言,耶律璟平淡的语气中,透着点强势:“其余诸卿,朕来说服!”

“是!”

再度行了个礼,耶律琮准备下去筹划出击细节,似乎想到了什么,再拜:“陛下,值此艰难,正当用人之际,臣有意,向陛下举荐一人!”

“哦?”见其状,耶律璟微讶,伸手示意了下:“何人得入公眼?”

耶律琮直接道来:“于越耶律曷鲁之孙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那个放荡子啊!”闻言,耶律璟不由笑了。

耶律斜轸和耶律璟算是同辈兄弟,如今年纪还轻。见辽帝的态度,耶律琮道:“陛下,耶律斜轸虽然年岁不盛,但性机敏,放荡只是其不羁表面,实为国家难得的人才。能任事,尤擅兵略。前者温榆河之战,汉骑急追,臣就是听取他的建议,设伏于南口,斩杀敌骑上千。此番,出击方略,臣以其参赞,多获益处......”

听耶律琮这么讲,耶律璟也严肃了些,想了想,说:“倘若如此,朕倒要抽时间见见!”

第1756章 海丰号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00章 御敌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46章 骄将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36章 橐相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68章 机遇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76章 处置决议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46章 黄羊平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57章 郑州第59章 元臣多鄙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42章 杀肥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59章 病榻陈情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9章 劝谏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444章 揣测者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199章 出宫第17章 武德司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91章 暗箭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40章 濮州案(3)第380章 开宝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22章 “郑州站”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7章 贵戚解权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198章 转折点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8章 任其纷扰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25章 邢州事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41章 纳降第125章 颂公亭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5章 名单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0章 御宴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45章 非常之事
第1756章 海丰号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200章 御敌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46章 骄将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36章 橐相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68章 机遇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76章 处置决议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46章 黄羊平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57章 郑州第59章 元臣多鄙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42章 杀肥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59章 病榻陈情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9章 劝谏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444章 揣测者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199章 出宫第17章 武德司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91章 暗箭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40章 濮州案(3)第380章 开宝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22章 “郑州站”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7章 贵戚解权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198章 转折点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8章 任其纷扰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25章 邢州事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41章 纳降第125章 颂公亭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5章 名单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0章 御宴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45章 非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