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梁山观政

上山赏景,下水摸鱼,夜宿农家,刘皇帝在梁山享受了一番田园生活,虽然惬意,但终究只是一时愉情之举。倒是跟着的子女们,玩得开心,难得没有宫廷规矩的约束,可以放声大笑,可以肆意奔跑。

当然,嬉玩之间,刘皇帝的注意,还是不免为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所吸引。视察的结果,让他还算满意。

在梁山,他走访了三村一庄,得到的反馈便是,当地的百姓对于时下的日子很满意。基本做到了,耕有其田,居有其舍,衣食不缺。

作为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亲民皇帝,刘承祐可太了解当初大汉百姓是怎么的困苦状态了,几乎可以说,举国上下,人有饥色。虽然背靠着青山绿水,物产乃丰,不能代表全天下,但这样的景象,已足令其喜。

从当地村民的口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反馈就是,开宝新政,经过这几年的推进,已然取得良好的成效,百姓们的负担确实得到了减轻。

而最受百姓欢迎的,也唯有两个政策,其一是丁税的减少,如今可谓历代最低,到如今,梁山地区每一户的百姓,一家都至少有六口人,人口的繁衍增长,在这几年尤其明显。

其二便是税收的减少了,两税税制下,各道州按朝廷配额划税,梁山泊附近的百姓,算是偏富庶的,哪怕财政在制定税额时,按照朝廷的意思,对富庶地区有所偏重,但因为人口基础大,分摊下来,到每家每户也不算多了。

然而,对于一些穷苦地区,朝廷的优惠政策,实则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两税税制,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做到公平,贫者少交,富者多交的思想,没能得到体现。

事实上,关于税制上的问题,刘皇帝心里也是清楚的,但一直没有大动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当下,两税法仍旧是顺应时代发展,是一套成熟的推行已久为上下内外所接受的制度,不该轻易推翻;

其二则是,弊端固然有,但对时下的大汉而言,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政治稳定,吏治清明,经济大爆发,一切社会矛盾都在这种前进的时代浪潮中被掩盖起来了。

作为一个帝王,维护统治才是第一件事,问题没有爆发出来之前,又何必主动去捅出来,引起内外的动荡。

历代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就像当年刘皇帝登基之后的各项改革措施,那也局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改革基础与条件,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刘皇帝则属于顺势弄潮的推动者。

税制原因也一样,固然有先见之明,固然看得到税制的缺陷与不足,但瑕不掩瑜,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下的统治需求,刘皇帝就不会轻易去变。小调整可以有,但大变革,则需小心得来,不知觉间,刘皇帝也从当初锐意进取改革者,转变成为了一个守成者。

依照刘皇帝的见识,或许能够做到相对公平的税制,还得属摊丁入亩,按田土多少收税。然而,以大汉如今的人口状态,需要急躁地去施行吗?

再者,所谓摊丁入亩,真的就能一劳永逸吗?显然不是,再好的制度,终究是要人去推行,去维护的,只要人出了问题,终究也是白搭。刘皇帝秉国这么多年,很多问题,可看得清楚得很。

在梁山的最后一晚,没有再寄宿农家,当地百姓在山脚立了一座山神庙,作为当代神祇,借山野小神的庙宇住上一宿问题自然不大。

虽然已是暮春,将入夏季,但夜幕降临之时,还是有些寒冷,尤其靠近水泊,林荫茂密,水汽也重。

山神庙的建立,显然是看过风水了,位置优良,视野极佳,不过,刘皇帝这一行人,也使得这庙宇烟火气息浓重了许多。

几座帐篷高高地立起,随行的卫士严密低守备于四周,内侍宫娥们侍候着,正对着湖泊,篝火升得很旺,烤架上烧烤的是他今日亲自捕捉的肥鱼。

大公主刘葭玩了一天,已然困顿,倚着刘皇帝,迷瞪着双眸。见状,刘皇帝朝小符示意了一下:“困了的话,就先行去歇息吧!”

小符自然不会,难得有这种单独侍驾的机会,在梁山的这几日,没有其他后妃,没有其他皇子皇女,她才真正地有“一家人”的感触。因此,哪怕有些疲惫,仍旧表示要陪着刘皇帝。

刘皇帝也不勉强她,倒是刘葭实在扛不住了,告罪一声,先行回到自己的小帐就寝了。九皇子刘曙已经十一岁了,长得眉清目秀的,诸子之中,除了五子刘昀,就属他最调皮。

随着逐渐长大,刘皇帝诸子的性格也都展现出来了,论家世出身,刘曙算是突出的,不过这小子,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喜欢。比如此番出宫,摸鱼戏水,伐竹编舟,玩得不亦乐乎。

此时,仍旧目光炯炯地望着烤架上的鱼。见他一脸馋像,刘皇帝不由乐了:“在宫中什么美食没吃过,这等烤鱼,竟把你馋虫勾出来了?”

在寄宿农家之时,面对百姓的吃食,刘曙可表现得分外排斥,觉得难吃,哭天抢地地要吃美食。要不是挨不住饿,当真不会去尝试那简餐陋食。

此时,面对皇父的问话,刘曙不由缩了下脖子,似乎回忆起了前两日因为挑食被刘皇帝呵斥的场景。

指着其中一条已然烤得焦黄的鱼,刘曙应道:“这可是我亲手网的鱼,自然要尝尝它的味道!”

刘皇帝笑了,目光再度投到远处的梁山泊中,黑夜笼罩下,那纵横的港汊显得更加神秘而幽静,一片森森之中,隐现着一些灯火。

“此形胜之地,朕看这梁山,可以设一镇!”刘皇帝说道:“这样,山下的百姓,就不用泛舟前往市镇赶集了!”

“是!”张去华候在一旁,赶忙记下此事。

刘皇帝也看了一番梁山的地形,以他那不算出众的军事眼光,也看得出来,这确实是个绿林啸聚的绝佳场所。

他这一开金口,可以想见,一座新的市镇,就将在梁山下崛起。

“还有一事,你也记一下!”刘皇帝思路不停,继续道:“丁赋一减,人皆喜悦,民间新生丁口犹多。朕的意思,以开宝五年所录籍册为凭,今后丁税照此收取,开宝五年之后,所增人口,不在征收范围之内,且今后,永不加丁赋!”

“陛下,此诏一出,只恐朝中异议啊!”张去华不由道:“二十年后,朝廷将少一大笔财税入项啊!”

“你都说了,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刘皇帝摆摆手:“可以发回东京,让政事堂讨论讨论,但朕的意思,还是要落实!”

“是!此诏若得通行,可以想见,天下子民,都当感谢陛下恩泽了!”张去华是个聪明人,明白刘皇帝的用意。

没错,刘皇帝玩的就是“永不加赋”那一套,对大汉来说,每年四十文的丁钱,本就不算多,因此,就时下而言,投入的成本也不高。也就到人口暴涨之后,庞大的基数下,那才会是一笔不菲的进项了,但如果帝国发展到人头税都能影响国家财政,那样的帝国,就绝对出问题了。

并且,丁钱不加,但正税以及各种徭役,却是可实时调整。作为君主,刘皇帝可太知道那备受推崇的“永不加赋”,是怎么回事了。

但不管如何,刘皇帝可以预见,开宝五年以后,百姓们生养的动力会更足,大汉的人口将继续爆发。

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62章 分封?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6章 告一段落第84章 灭佛伊始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86章 须发花白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487章 “惊喜”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295章 难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357章 国灭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1章 西巡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60章 论婿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364章 过韩府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98章 秋猎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95章 漳泉献地半岛史话·奇葩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71章 兵临寿春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36章 迎奉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47章 诱其北上第79章 滏阳之捷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59章 还朝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52章 幽燕变故第206章 难免异议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1章 进军令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80章 赏功第439章 枉作小人世宗篇22 建隆三年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75章 西北边报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446章 流光园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412章 二王第4章 西南事务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3章 田畔问对第41章 探监第106章 诱惑第1695章 袁家庄
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62章 分封?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6章 告一段落第84章 灭佛伊始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86章 须发花白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487章 “惊喜”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295章 难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357章 国灭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1章 西巡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60章 论婿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364章 过韩府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98章 秋猎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95章 漳泉献地半岛史话·奇葩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71章 兵临寿春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36章 迎奉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47章 诱其北上第79章 滏阳之捷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59章 还朝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52章 幽燕变故第206章 难免异议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1章 进军令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80章 赏功第439章 枉作小人世宗篇22 建隆三年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75章 西北边报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446章 流光园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412章 二王第4章 西南事务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3章 田畔问对第41章 探监第106章 诱惑第1695章 袁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