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口大战4

南口汉军在苦苦抵挡辽军重兵围攻之时,他们所期待的援济之师,支援的脚步却并不快。高怀德距南口八十里,幽州南口也不足百里,南口有战事的消息,实则是早早地便通报至两处了。

当然,动作迟缓自有缘由的。信骑倍道疾行,高怀德那边,还未到巳初,就收到了安审琦聚歼出击辽军的军报。

不过,高怀德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出兵。他率骑兵居中,支持两路大军,保障周边畅通,但是有所侧重的,二十三日,也是慕容延钊军正式对檀州发动进攻的时间。

在此前的御前会议上,定下的作战基本方针,就是东攻西守。是以,在檀州方向汉军有大动作的情况下,南口又生佗变,高怀德这心里,难免迟疑,不敢自专。

不过,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怀德便对于情况有了基本的判断,并做出反应。没有直接发兵,而是派遣手下的心腹军官,急奔幽州,向皇帝刘承祐汇报请示此事。

但与此同时,高怀德将牛栏山的骑兵集结起来,做好了令到出击的准备。虽然不敢自专,但高怀德心里当然是偏向出击南口的,毕竟十几万辽军不是股小力量,南口汉军未必能从容应对,而檀州那边,慕容延钊十几万人马,区区四万守军,哪里需要他掠阵。

另一方面,对于安审琦提出的,聚歼辽军的想法,高怀德本身也是很心动。北伐以来,可还没有十几万辽军的集体出动的情况,而其主动出击的举动,再高怀德看来,就是战机。

虽然心动,但高怀德“保守”的选择,使得援军抵达南口的时间,足足耽误了近两个时辰。

幽州距离稍微远些,是以驻陛城中的汉帝收到南口消息的时间,还要晚一些。对于安审琦的报告,天子刘承祐只有一个反应,惊奇,意外。

彼时,刘承祐正一意关心着檀州的情况,毕竟那是主攻方向,并且慕容延钊提前汇报过,二十三日发起总攻。

然而,檀州的情况还没有个结果,南口这边出状况了。但是,对于南口传来的消息,刘承祐表现出了十分的重视,不为其他,就为那主动出击的十几万辽军。

不过,也没有闻之即动,立刻下令,幽州军马,火速北上南口。军国大事,哪里是这么草率的,一听消息,不辨真假,直接动作,实不可取。

刘承祐是召集随驾的文武,君臣一干人等,一起听取信使的汇报,并且仔细盘问细节。待基本搞清南口的情形后,再与文武商议此事。

和皇帝的态度差不多,柴荣对此也表示出了异常的关心,关心之中尚带几许警惕。而赵匡胤,则直接提出,辽军如此异动,必有所谋,突然袭击,实际情况只怕不如安审琦想象中的乐观,务必重视。

而对于发兵的提议,柴荣与赵匡胤也都表示赞同,毕竟以南口的汉军兵力,想要应付大举出动的辽军,怕也没有那么容易。燕王赵匡赞也支持此议,有这三者背书,其他的人,更没什么反对的余地。

只是在发兵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争执。留守幽州的汉军,以龙栖军、铁骑军一部、大内军、燕军为主力,兼以一部分地方兵与大量的幽冀民夫。

刘承祐的意思,除了大内军及一部分辅卒民夫之外,剩下的近五万步骑,全部交给柴荣以及赵匡胤,让他们领军前往南口。

对此,几名随驾的大臣,群起表示反对,理由很明确,如果这样,保卫皇帝的军队就少了,风险太大,如果皇帝有所差池,即便把南口的辽军全部歼灭了,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毕竟是一番忠言,也是为自己考虑,虽然不孚心意,但刘承祐还是表现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态度,并把自己的考虑也说与众臣听。

刘承祐的考虑也很简单,十几万辽军大举冲动,此前没有过于明显的征兆,显然有备而来。就算幽州五万步骑北上,在兵力上也没有绝对的优势,想要击败乃至歼灭他们,并不容易。如有不测之事,南口的汉军甚至会遭遇危机,这是要极力避免的。

刘承祐唯恐派的兵力少了,又怎会为了考虑自己的安危,而枉顾南口的军情。至于他的安全问题,有坚城依靠,又有大内军及燕民护卫,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而南口的汉军,事关整个北伐大业,不能出现任何差池。说到激动处,刘承祐甚至直接表示,如果害怕他的安危,那他就亲自提兵北上,有大军护卫,自可安全。

刘承祐最后这么一表态,随驾的大臣们急了,再不敢有异议。避免皇帝亲临前线,是他们这些人极力想要促成的,再加上南口情况不明,刘承祐又形容得那般紧要。皇帝是个说得出做得出的人,也担心他真的亲自带兵去,是以再不敢赘言。

如此,发兵与出兵规模之事,终于定下。兵争大事,容不得怠慢,柴荣则与赵匡胤赶忙下去,从速调动御营诸军,准备出征事宜。

当然,高怀德那边,刘承祐也考虑到了,即遣飞骑传诏,让他出兵西进,配合安审琦大军作战。而决议不足半个时辰,高怀德的信使也到了,对其所请,刘承祐难得地有些发脾气。

他已经给高怀德一定的自主权,让他配合两路大军作战,这点决断力都没有,还有专门来请示他?当然,又实在不好过于苛责,毕竟,这也是大舅哥敬畏他刘皇帝权威的体现。

刘承祐亲自交代高怀德的使者,火速返回,再加了一条谕示。辽军大举出动,其事有异,西进作战,务必当心,凡遇敌情,可临机决断,不必复请。

幽州的御营军队,仍以步卒为主,是以发兵北上,即便带着紧急性,需要准备的事务,仍旧很多。不过在柴荣与赵匡胤的统筹调度下,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的。

而幽州兵马未发,安审琦的第二道军报到了,这一回,直接求援。如此,也让汉帝君臣意识到了,事情果然有变,南口的局面不容乐观。

于是,在刘承祐的敦促下,援济之师的准备工作,立刻加快了。到正午过后,五万汉军步骑,满装齐备,在柴荣与赵匡胤的率领下,离开幽州,向南口进军。

而此番,留驻在幽州城中剩下的五千燕军,也被派出去了,到此为止,幽州城再无原燕军的一兵一卒。燕王赵匡赞却被留下了,刘承祐给他的任务,负责燕民的调配,协助城防。

在发兵过后的半个多时辰,刘承祐终于收到了来自韩徽的示警,也得知了南口最新的情况。这才明白,安审琦大军的情况,已经不是“不容乐观”四个字就能形容的了。

北伐以来,头一次,刘承祐感到了忧虑、紧张、不安。差点忍不住抽自己一嘴巴的冲动,这是一语成谶了,就如他所说的那般,南口的汉军,事关整个北伐大业,如果真的出现了差池,那等于此前的战果,都吐了出去,甚至难以弥补。

并且,如果安审琦大军出了问题,就不是一场败仗抑或损失一些兵马那么简单了,造成的后果与影响将难以估量。想要收燕云,必将成为泡影,而为了此次北伐,大汉付出代价,必然成为一颗苦果,严重些,引起国家的动荡也不是不可能。

正因为深悉其严重的后果,对于南口的战事,刘承祐是忧心忡忡,坐立难安。冷静下来,思及辽军此次的大举反击,刘承祐不得不承认,自己似乎轻敌了,对居庸关方向的用兵,显得托大了。不知觉间的得意忘形,竟然引发了如此险恶局面。

心中过于担忧,急欲倾吐,刘承祐把负责宿卫的安守忠叫来谈话,问他:“你父亲在南口,受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形势危如累卵,有覆灭之忧,可想领兵,北上支援?”

得知南口的军情,安守忠心中岂能无忧。但是,侍候在皇帝身边已经很多年了,对其脾性也有所了解,刘承祐一张口,安守忠就明白了,天子这是心忧前方险情,想动身北上。

对此,安守忠郑重一礼,沉声道:“老父遇险,为人子者,岂能无忧。然而,末将的职责,乃是保护陛下周全,除此之外,别无想法!”

看着安守忠,见他那副严肃的表情,刘承祐不由一叹,也没把自己亲赴前线的想法说出来。

望向北边,双目之中,忧色不断闪动。这样的情况下,他能做的,只能寄希望于南口的汉军能够坚持抵抗,两路援军能够及时感到,将士能够保持斗志。

不过,略加考虑,刘承祐遣郭侗,前去檀州,察问攻城情况,也带给慕容延钊一道命令,让他视情况而定,分兵西进,支援南口。

即便心中不断的坚定信心,但南口的危局,始终让刘承祐放不下。终于,在幽州城,苦等了两个时辰,在傍晚时分,刘承祐再也坐不住了,不顾文武的反对,带领大内军北上,前往南口。

什么凶险,他也顾不上了,只有一个想法,天子亲自领军前来,希望能起到激励军心的作用。

第444章 揣测者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775章 调整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85章 少壮派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76章 雍王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48章 耿崇美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00章 城战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35章 杨村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52章 巫宦之国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73 王晏镇洛第20章 屯务废改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381章 功臣阁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39章 进退第30章 收获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176章 雍王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0章 开拓之志第481章 行宫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313章 日常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132章 做媒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80章 赏功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92章 大调整第76章 处置决议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53章 遁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2章 称帝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809章 饯行
第444章 揣测者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775章 调整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85章 少壮派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76章 雍王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48章 耿崇美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00章 城战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35章 杨村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52章 巫宦之国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73 王晏镇洛第20章 屯务废改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381章 功臣阁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39章 进退第30章 收获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176章 雍王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0章 开拓之志第481章 行宫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313章 日常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132章 做媒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80章 赏功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92章 大调整第76章 处置决议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53章 遁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2章 称帝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809章 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