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回鹘汗之死

在琼林苑这皇家会所等待柴荣抵京之前,刘承祐还接见了一人,甘州回鹘可汗景琼。早在甘肃地区基本平定之后,景琼就作为被征服的君主,押至东京献俘。

同样是被攻破国门,沦为俘虏君主,比起前辈们,景琼所享受的待遇完全没法比。一路兵丁看守,槛车押送,没有任何优待,反而吃尽的苦头,等到了东京,唯一的安排,也是被下放到理藩院的监牢里,许久无人过问。

差异之大,原因也很简单,大汉西平甘肃,打得不痛快,上下多有不满意的。比起其他战事,收复河西的伤亡总得来说,并不算重,但是那种被“冒犯”的感觉,总是令人不快的。

自身的原因找了,还得看对手的表现。如果一切都按着制定的战略以及大汉君臣期待的方向发展,或许又是另外一种说法。毕竟,从计划的本身来讲,不算光明正大。

但偏偏是不甘心沉沦的甘州回鹘,倾力一击,给汉军一闷棍,并差点成功,让大汉蒙受重大损失,给河西局势带来更多的变数。

当然,世上没有不允许别人反抗的道理,兔子急了还咬人,甘州回鹘的行为客观地来说可以理解,但是世间也没有那么多理性与客观。

强权才是硬道理,并且这硬道理掌握在大汉朝廷手中,因此,甘州回鹘偷袭汉军的举动,就是不臣,就是叛逆,就该口诛笔伐,严厉惩戒。

帝国统一了,强大了,也产生了一种毛病,大国病,一种近乎傲慢自负的情绪在滋生。虽然儒家思想讲究中庸,德行,礼仪,但也要看对谁,哪怕是帝国内部,都没有多少贵族、士大夫能够做到礼下庶民的,况于四夷。

对于回鹘汗景琼,刘承祐本没有接见的兴趣,刘皇帝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介俘虏面前的耀武扬威,那也无益于他的逼格。

之所以见他,只是因为,景琼在临死前想见他一面,想亲眼看看灭了他甘州回鹘的大汉皇帝究竟是什么模样。没错,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激烈的讨论,景琼得了个处死的下场,不是异国之主,而是大汉叛臣,双标得厉害。

而刘皇帝呢,则大发仁慈,决定给景琼一个机会,让他见见破国灭家的罪魁祸首。

甫一见面,景琼还挺傲,所经苦难,已然消瘦不少,凭生白发,但是面对刘皇帝,却不肯下拜,不过,他的两腿显然还不够硬,在卫士的友好帮助下,那对膝盖还是地落地,匍匐在大汉天子面前。即便如此,景琼仍旧大胆直视,似乎要把刘皇帝的样貌铭记心底,带下地狱,带去来生,转世复仇......

刘承祐同样打量着景琼,年纪看起来不小了,但身材高大,体魄强健,一看就是个壮士,听闻被俘前,还骑马亲自斩杀了五名汉军官兵。迎着其目光,复杂的目光中分明饱含着刻骨仇恨,刘承祐倒感觉像个高高在上的大反派了。

就冲着他这强烈的仇恨情绪,也只有死路一条。

“回鹘与朝廷交好十多年了,何以心生歹意,背反朝廷,悍然集众偷袭我西进兵卒?今沦为阶下之囚,斧钺加身,可曾懊悔?”刘承祐主动开口。

闻问,景琼声音低沉地反问一句:“西征的汉军,当真是为去救西州吗?”

“自然!”刘承祐脸不红心不跳,淡淡然地说道:“西州与朝廷友好通往十数载,不下与甘肃,使者仆勒,历经千难万险东来求援,泣泪以求,朕心中怜之,为其忠诚感染,故而遣军救助!”

“说起来,你们同西州回鹘同出一源,也曾求援于你,只可惜尔不念前谊,拒绝其请!”

面对刘皇帝这番说辞,景琼几乎斥之以鼻,不过反应倒没多大,只是冷笑着道:“听闻中原乃礼仪之邦,大汉天子更是口含天宪,一言九鼎,如今说出这等诳言,竟不觉羞耻吗?”

“大胆!”喦脱不在,但听这胡虏如此冒犯天子,随侍的一名太监忍不住了,仿佛遭受了了不得羞辱一般,怒斥之。

刘承祐则摆了摆手,并不在意的样子:“没想到,回鹘可汗,竟然也有这样一张利口,还知口含天宪,还知一言九鼎,了不得啊!”

“汉人的书籍,我也读过,汉人的历史,我也听人讲过!”景琼始终昂着头,继续以一种讥讽的语气道:“朝廷名为西援高昌,实为图我甘肃,这等粗浅计谋,瞒得住谁,真当我回鹘人都是无知愚夫?”

“看来是朕小瞧你们了!”刘承祐还是微微一笑:“不过,你既然也读过汉家典籍,可曾知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是承认对我甘肃的图谋了?”景琼恨恨地道。

“是又如何?”刘承祐淡淡然的,一副我摊牌了的样子。

“既然如此,我聚兵对抗,是为保家卫国,延续我回鹘的基业,有什么好指责的?”显然,经过朝廷的“审判”,对大汉朝廷的那种高傲的态度与思想,景琼显得很悲愤。

呵呵一笑,刘承祐道:“结果呢?”

“就因为你的偷袭之举,使得河西血流成河,甘肃生灵涂炭,这就是尔等保家卫国的初衷?”刘承祐语气仍旧平静。

提及此,景琼的双目顿时就红了,他可是亲眼见到过汉军犯下的杀孽,他的女人被凌辱,亲人被杀害,若不是有卫士看护着,又带着镣铐,只怕他就要暴起,尝试一下同刘皇帝同归于尽了。

仇恨的目光几乎化为实质,景琼近乎嘶吼着,对刘承祐道:“汉军素诩仁义之师,却悍然对俘虏,对平民,滥行杀戮,在我看来,与河西禽兽,并没有什么区别,早晚必遭报应!”

“所以,朕再问你,可曾后悔?”刘承祐还是同样平静的语气。

“何悔之有?”景琼咆哮了一声。

见状,刘承祐叹息了一声,然后有点意兴阑珊地说道:“你极力要求见朕一面,朕也满足你了。既然无悔,可以无牵无挂地去赴死了吧!”

说着不待其再说其他什么,挥了挥手,对卫士吩咐着:“发还有司,处决了吧!”

刘承祐是看出来了,这家伙要见自己,完全是想质问一番,发泄一番。对此,他只觉得,内心毫无波澜,最主要的,并不能感同身受,失败者的辛酸,亡国者的苦痛,在刘皇帝这边,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

同时也觉得,所幸西进得早,以这回鹘汗的表现,若是再拖得久些,没准真能让他搞出什么意外来,给朝廷添加麻烦。

“这等胡虏,无礼之极,竟然冒犯天威,简直罪不可恕,官家您又何必接见,徒坏了兴致!”在刘承祐准备练习书法时,侍候的太监试探着说了句。

闻之,刘承祐探手捋了捋笔尖,蘸墨的同时,淡淡地道:“对将死之人,给一份尊重吧!不论如何,终究是朕的手下败将,阶下之囚,胜利者,又何必在意失败者的咆哮与呐喊......”

刘皇帝只是随口一说,继续研墨的内侍却觉惊喜,趁着喦脱不在,主动说了一句,竟然引得官家对说出这么一番话,有种荣幸之至的感觉。

对于这些奴婢而言,皇帝哪怕多说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天恩了。

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章 柩前继位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459章 挫折第131章 鸣沙匪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37章 特权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95章 玩阴谋第127章 冬至宴3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29章 叔父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395章 大商人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7章 贵戚解权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6章 相形见绌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371章 杀,不杀?第40章 开拓之志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674章 爆发第1761章 新问题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347章 割韭菜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48章 处处矛盾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04章 解决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57章 七月大朝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5章 襄阳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39章 韩常案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
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章 柩前继位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459章 挫折第131章 鸣沙匪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37章 特权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95章 玩阴谋第127章 冬至宴3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29章 叔父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395章 大商人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7章 贵戚解权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6章 相形见绌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371章 杀,不杀?第40章 开拓之志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674章 爆发第1761章 新问题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347章 割韭菜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48章 处处矛盾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04章 解决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57章 七月大朝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5章 襄阳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39章 韩常案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