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中秋御宴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作为下半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用心操办一番也是合情合理的,进入开宝二十五年以来,除了上元节外,大汉宫廷内外,还真没有怎么热闹过。

怎么过中秋,朝野上下早有成制,毕竟过了几十年了,说千篇一律是没什么毛病的,因此,今年的中秋节庆,并没有搞出什么新花样,只是规模搞得大些,气氛烘托得热烈些,让刘皇帝高高兴兴的过个佳节。

虽然刘皇帝几番叮嘱,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意思一下就行了,但少府与国库联合所拨一百万贯款项,还是花了个干干净净,甚至犹有不足。

中秋之夜,一场盛大的御宴在乾元殿举行,大汉朝的权贵们盛装出席,个个衣冠楚楚、喜笑颜开,这是一场大汉精英统治阶层的集会。

殿外是不断爆开的烟花,璀璨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洛阳城的夜空,殿内是一派热闹的场景,三千席的宴会,壮观极了,宫廷雅乐,悠扬入耳,歌舞美酒,分外醉人。

刘皇帝永远都是宴会的中心,仍旧坐在那方高高在上、万众瞩目的宝座上。与那些衣着华贵的权贵们不同,刘皇帝今夜穿着十分简单,只是一席白袍,外边罩着一件黑裘,冕冠也没戴,头发只用一根素朴的竹笄扎着,看起来随意极了,在贵气逼人的宫廷宴会间,刘皇帝蓦然成为了那最格格不入之人。

乾元殿内空间很是开阔,建筑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有扩音的效果,数千人的声音汇在一块儿,难免有些嘈杂,不过,刘皇帝明显屏蔽掉这些杂声,只是一边饮着酒,一边观察着殿中这些臣子们的表现。

年近六旬的刘皇帝,眼神已经不那么好了,近的地方看不清,太远的地方也看不清,其余距离看着也有些朦胧,就像他那双老眼一般浑浊。当然,如今的刘皇帝看人,基本上是不用眼了,他真正地开始用心,用他那颗多疑、猜忌之心。

隔着一道御阶,离刘皇帝最近的,自然是太子刘旸,满殿之中,这是唯三拥有单独座席的人,另外一人,乃是宰相赵普,这是刘皇帝给他的特殊待遇。

刘旸并没有参与到殿中的庆祝行为中,推杯换盏也显得比较矜持,仿佛子然独立于这热闹氛围中一般。只有眼神不时地往御座上瞟,满殿之中,仿佛只有刘皇帝才是他关心的。

只是,观察着那张沉静的面庞,刘皇帝又不禁想,刘旸倒是越发沉稳了,毕竟将至不惑了,这城府似乎也更深了,作为皇储,这是必需的,不能轻易让人看透。不过,他此刻,关心的究竟是朕,还是朕屁股底下这张席位?

不知是否因为刘皇帝的威慑力不如从前了,刘旸似乎始终没有察觉到刘皇帝在观察他。目光从刘旸身上挪开,转到另外一边,那是后宫嫔妃的区域,贵贤二妃的席位在最前方。

符后崩后,这二人便是当今天下最尊贵的两个女人了,毕竟是陪伴了刘皇帝将近四十年的人,这份感情,不是当下明面上最受宠爱的周宜妃所能比的。虽然刘皇帝已然明确不再立皇后,但后宫的事务总要有人主持,而这份事实上的“后权”,则是交由贵、贤二妃分掌的。

刘皇帝一生中,一共有五个对他具备重要影响力的女人,李太后、符皇后、耿辰妃,以及仍然在世的高贵妃、折贤妃。

此时,看着这二妃,老皇帝心中又不禁生出一些复杂的情绪。权力是一道良药,能治病,能美容,不论男女,这一点在高贵妃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从因刘文海出使之事而病倒后,高贵妃的身体便一直不爽,再加年纪大了,甚至给人一种行将就木的感觉。但是,自从符后崩,手上又掌握后宫管理权后,贵妃明显精神焕发,病体渐愈,精神渐好,能吃能喝,衰老的面孔上也重新写上了得意二字。

显然,高贵妃过去得的就是心病。

一个女人,权力欲怎么比男人还强?这是此时刘皇帝看着高贵妃,心中的感慨了。过去的几十年,被压制得确实有些狠了,发泄一下也好,折腾吧,马上就六十了,又还能折腾多久呢?

相比起高贵妃,折贤妃显然更让刘皇帝感到欣慰,几十年来,这位来自府州那边鄙地区的将门虎女,始终践行着一个“贤”字,贤能加贤明,深明大义是对折妃最合适的评价。

向使妇女都如折妃这般,何惧后宫不宁?

慢慢饮着酒,刘皇帝又把注意力放在赵普身上,这老狐狸也矜持着呢!推杯换盏,酒水都只沾唇,莫非是在戒饮养身?老家伙也六十五六了,确实需要注意,改革的事还需要这老家伙把控大局,近几年可不能出事......

朕什么时候需要如此倚仗一名大臣了?饮酒间,思忖间,刘皇帝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样一个念头,迅速让他心头笼上了一层阴霾。

在那里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是刘昀、刘曙吧,这两兄弟,真是天家中的奇葩啊,就从来不让人省心。

刘昀此子从小就聪颖,可惜就是聪明过头了,哪里来的那般谨小慎微。早年觉得刘晞喜欢藏着掖着,但如今看来,“忍术”还得是刘昀这小子修炼得最高深,到如今,也难看出这小子究竟是怎么想的,那逍遥自在的表面追求下,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机心。

刘曙这个混账,明明不蠢,甚至有不少小聪明,要是毁了怕是就毁在那混不吝的性格上。此子究竟能不能成事,至今也是个迷,毕竟还真没给他多少表现的机会,只记得他干的那些混账事了。

两年前辽东那一次差事,虽然不改其荒唐作风,但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此番将他封到中南半岛,虽然有过交待,但就怕他难以真正明白朕的用心,也不知道他与林邑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总不至于坚持不下去,狼狈逃回吧?

应该不至于,就算朕去了,还有刘旸呢,刘旸虽然有些迂,但在大局上还是有基本的底线的,否则就算朕瞎了眼。倒是他那些东宫属臣以及太子党的那些官僚,或许该清理一番,帮他剪剪枝叶......

刘曙那个独子文演,看起来倒是个有禀赋的孩子,那双眼睛,有神,有劲儿!或许能够用来托底,但年级还是太小了,尚不满十岁,朕的身体也不知还能撑几年。

身体?

这两个字出现在脑海,刘皇帝整个人就像被点了穴道一般僵住了,手中端着的酒杯也定住了。喝了多少酒了?竟然没有人劝阻,果然,大符之后,再没人真正关心朕了......

“官家!官家!”紧张而担忧的呼唤声,终于把刘皇帝从自我的思绪中唤醒了,抬眼一看,只见嵒脱满脸忧虑地看着自己。

迎着其关心的目光,刘皇帝呵呵一笑,道:“还是你这老东西对朕忠心!”

嵒脱只是看刘皇帝状态不对,想要劝慰一番,哪里想到刘皇帝莫名其妙得来这么一句,虽然话里透着欣喜与认可,嵒脱总觉有些心季,刘皇帝这表现,实在太反常了。

刘皇帝没有管这老阉,又自顾自地抿了一口酒,醉眼迷离地俯视着乾元大殿中的场景,满目的喧闹与繁华,高朋满座,但属于他刘皇帝的旧人只有那么零星的三两只了,少得就好像他刘皇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般。

那是赵匡义吧,又在交际啊!此人还是得防备着,心思有些阴毒了,真以为那些暗中的手脚能够瞒得住人?不过才干确实是有的,当个宰相,搞搞文官政治,那是绰绰有余。

也不知刘旸今后能不能压制住此人,为了保险,是否帮刘旸把这祸患提前消除?

醉眼朦胧,头也有些晕乎乎的,唯一清晰的,还是刘皇帝那颗洞察世事的心了。

在殿左,画师黄荃一如既往地,观察着,记录着,这是他的职责。当初因为替刘皇帝画像,差点把脑袋都丢了,最终也没能把握住刘皇帝的心思,所画之像还是将他美化许多。所幸,刘皇帝没有因为黄荃把自己画得好看,而下诏诛杀,有些恼怒只是一时情绪所致罢了。

此时,黄荃心中已经默默勾绘着这场中秋御宴图了,色彩得明亮,鲜艳,但在这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恰如此时,高高在上的刘皇帝给黄荃的感受一般。

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433章 圣训第313章 晋王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361章 “龙宫”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487章 “惊喜”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8章 杨苏还京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385 礼宾馆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6章 异见第24章 巡游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85章 赵砺案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08 状元第2章 分食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74章 厚葬之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09章 各执己见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99章 两个人才第99章 北使南归第407章 麻烦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36章 奉宸营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39章 长沙第41章 西域战况第51章 诏令西进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72章 太子妃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109章 在长安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4章 大论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84章 教训第465章 辽奸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379章 萧思温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8章 濮州案(1)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36章 奉宸营第196章 杨邠案(4)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51章 听政2第86章 驾临涡口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
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433章 圣训第313章 晋王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361章 “龙宫”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487章 “惊喜”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8章 杨苏还京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385 礼宾馆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6章 异见第24章 巡游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85章 赵砺案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08 状元第2章 分食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74章 厚葬之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09章 各执己见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99章 两个人才第99章 北使南归第407章 麻烦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36章 奉宸营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39章 长沙第41章 西域战况第51章 诏令西进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72章 太子妃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109章 在长安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4章 大论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84章 教训第465章 辽奸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379章 萧思温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8章 濮州案(1)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36章 奉宸营第196章 杨邠案(4)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51章 听政2第86章 驾临涡口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