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在长安

盛夏的长安,各处都透着些热烈留,炽热的阳光,将整座城池,照耀得异常亮堂。最炎热的季节,即将降临,而长安士民,似乎也做好了度过炎夏的准备。

自关中乱起之后,长安动荡了一阵,人心的动荡,民间议论纷纷,不过更像是一种吃瓜谈资。虽然王顺“义军”在京兆闹得很厉害,杀官掠民,凶焰滔天,但对于长安士民而言,还不足为惧,或许是大城的自信吧。

也就在栎阳、渭南相继乱起之后,才有了那么些微的紧张,不过都指挥使赵弘殷率军迅速将之平灭,再加府衙的宣抚,人心尽安。其后果然,掀起兵乱的贼首王顺,也没能逃过官军的剿杀,首级至今悬于西门,警示世人,朝廷威严不可侵犯,造反作乱死路一条。

长安,千年古城,汉唐旧都,一座让人闻之就无限感慨与向往的城池。当年繁华犹可追忆,虽几经战火离殇,但历史的底蕴犹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沉淀,越显厚重,整座城池也增添了诸多唏嘘与慨叹。

更让人叹惋的,是长安不可避免的衰退,几乎是整个关中的缩影一般。究其根源,战争的破坏,气候的变迁,丝路的衰落,人口的锐减,军事地位的下降,都是要因,但更重要的,还得属于政治与经济中心的东移。

但即便百年沉沦,持续衰落,长安在关中乃至整个大汉西部的地位与影响,仍旧是举足轻重的。十数万人口的城池,在当今之大汉,仍是排得上号的大邑。

刘承祐之至,同样的,有所唏嘘,有所感慨。而随着天子的到来,似乎将整座城池埋藏许久的热情,都给引导出来了,上至官吏将佐,下至工商百姓,都抱有异常积极的态度,恭迎天子的驾临。

銮驾临城之日,全城泰半的百姓,都至城关、街道迎奉观礼,人潮汹涌,沸反盈天。并不是官府下令,而是百姓自发而来,想要一瞻天颜,恭拜于道,山呼万岁,场面十分热烈。

并不是长安的士民,对大汉天子当真有多大的忠诚与敬仰,或是从众,或是猎奇。另外,不知有多少年了,长安城没能迎来一位正统天子的临幸,刘承祐之至,似乎将长安百姓那根植于骨子里的自豪与荣耀激发出来了......

这里是,长安!

对于长安臣民的热情欢呼,刘承祐感到喜悦的同时,也不禁讶然,初来乍到,他还是以十分的热忱对臣民们表示回馈,身现銮驾之外,招手相应。并亲自接见了多名士民代表,其中还有一名人瑞老者,直接被他赐以勋官、粟禄。

有个小插曲,就是接见的一干士民代表,向刘承祐请愿,希望能够恢复陪都的地位。对此,刘承祐含笑掠过,作为一个多疑多思的皇帝,这等提议背后,若没人推动,他是决计不信的。

当然,也不会同意,至少暂时不会同意,再设长安为辅都,就是和洛阳在争地位,于刘承祐而言,实在没必要生此波澜。要知道,大名府元城的邺都名分,才被刘承祐废置不久。

如今,大汉是三京制,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北京晋阳,足以镇压天下,保证朝廷的权威得以张扬。

临长安的第一日,除了接见京兆官员、将吏、百姓之外,便是查问此番变乱的损失与恢复情况,这也是他此来的初衷之一。

经过初步统计,已经有了个粗略的结果,受乱十几余县,官民死者达八千余人,这是直接的人口损失,也是最大的损失。至于经济财产的损失,受限于统计手段,难以估量,总归是不少,就那损毁的大量田亩、房屋以及耽误收割的夏粮,就是一大笔。

当然,对于官府而言,平乱、抚民之所出,罹难县镇财税的蠲减,后续当有个确切的数据,那将是最直观的损失数据。当然,贼军自百姓所掠钱财,那属于官军的战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是不会还与百姓的,也没法还。

说到底,治乱之间,受苦受难的,总是普通百姓。

到刘承祐驾临长安为止,各地基本已经安定下来,乱军乱民,基本被肃清,趁乱作恶的宵小,仍在打击。在官府宣慰之下,逃难避祸的百姓,陆续还乡,夏收也在抓紧之中。在皇帝巡视的情况下,各地官府没有敢不尽力的,同时,乱事之后,也是出政绩的时候,官吏们少不了心怀期待,上达天听。

进长安,刘承祐下榻于雍王府。

夜间,王府大堂之间,叫上刘承勋一家,举行了一场家宴,气氛还算融洽。二十三岁的刘承勋,已然完全褪去青涩,整个人变得愈发沉稳,留着点略显性感的小胡茬,也越发有威仪。作为皇帝嫡亲的弟弟,大汉雍王,享受着无上的尊荣。

吴越公主,也是长大了,恬静而温雅,不再是当年的幼妇,并且,顺利地给刘承勋诞下了一名王子,取名刘淳。

“会说话了吗?”刘承祐看起来很开心,亲自抱着皇侄,逗弄了下,问刘承勋。

“才一岁多,牙牙学语!”刘承勋俊朗的面庞间,初为人父,对自己第一个儿子,十分喜爱,谈及他,脸上是敛不住的笑容。

“叫伯父!”刘承祐一脸和煦的表情,盯着小刘淳那明亮的瞳子。

“伯...伯...”似乎天生就知道讨好抱着自己的这个陌生男人,皇侄囫囵地唤道,勾得刘承祐大笑。

“此子,甚是聪明啊!”心情愉悦,刘承祐对刘承勋道。

“应该是二哥恩泽感化,让这小儿,也开窍了!”刘承勋说。

“三郎啊!你也学会恭维你二哥了?”刘承祐莞尔道。

刘承勋嘿嘿一笑,倒自在了许多。

“周岁之时,试晬之礼,他抓的什么?”刘承祐看起来似乎很喜欢目前唯一的皇侄,关心道。

刘承勋:“一只笔!”

“好啊!没准将来,我皇室之中,就出了一名文坛大家呢?”刘承祐轻笑道。

“那我就替这小儿,谢二哥吉言了!”

关爱了一番皇家血脉,刘承祐方才放下,并赐了块玉,家宴继续,几个皇子对尚在摇篮的堂弟很感兴趣,分外惊奇,轮番观看调戏......

妇人妇言,刘承祐两兄弟,也同案,饮酒叙谈。在府是兄弟,但君臣总归是大于兄弟的,刘承祐也不可能只与其弟谈些家长里短。

“你在京兆也有些年头了,远离京师,娘亲那边也时常想念。此番,你就随我回东京吧,侍奉一番娘亲,也让她看看惦念已久的孙儿!”与刘承勋碰了一杯,刘承祐平静地吩咐道。

“是!”闻言微讷,但面对皇兄的吩咐,一点反对的念头都不敢有。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迟疑了下,刘承勋声音都低落了些:“二哥,此番关中之乱,尤其是京兆重创,我有失察之责,让你失望了......”

“这与你无关,不必自责!”瞥了他一眼,刘承祐淡淡道:“治事理政的,另有其人,你不必有负担!”

迟疑了下,刘承勋说:“这些年,京兆治安,典政理事,太傅竭有其力,兴教育民,造福乡梓,口碑向来不错。希望,希望二哥能够从轻发落......”

“谁说我要发落李崧了?”听其言,刘承祐玩味道。

“我猜的。”稍顿,刘承勋说出心中想法:“关中逢此乱事,道司变动颇多,京兆岂能幸免!”

“看来,这几年,你确是成长不少!”刘承祐对弟弟的变化,似乎很是认可,抿了一口酒,悠悠道:“你能顾念师生情分,我能理解。不过,有些事情,朝廷这边尚无定论,不要妄自揣测,以免引得人心骚动,怠政误事!”

“是!”刘承勋张了张嘴,低声应道。

第80章 春夜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35章 瑶华春第22章 称帝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4章 东路军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64章 边事不宁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06章 倒赵第87章 亦有其忧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736章 试炮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404章 冬夜第66章 陷河阳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216章 初夏第89章 谈话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11章 动心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101章 大整军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707章第62章 难得迟疑第52章 六谷土豪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完结感言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70章 同州之战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75章 高贵妃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85章 善后争议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44章 堂审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82章 不手软第25章 李史合谋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78章 沧州府第173章 日常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456章 遗泽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
第80章 春夜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35章 瑶华春第22章 称帝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4章 东路军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64章 边事不宁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06章 倒赵第87章 亦有其忧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736章 试炮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404章 冬夜第66章 陷河阳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216章 初夏第89章 谈话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11章 动心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101章 大整军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707章第62章 难得迟疑第52章 六谷土豪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完结感言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70章 同州之战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75章 高贵妃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85章 善后争议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44章 堂审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82章 不手软第25章 李史合谋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78章 沧州府第173章 日常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456章 遗泽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