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月为期

对于军队的整编,如何整编,编制如何,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殿前司的正式成立,几乎确定了今后两衙并立的局面,同时再以枢密院立足于侧掌调驳之权,这是刘承祐此次整军的最终意图。

当然,于禁帅将校们而言,他们更在意的是,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得失的。如此大的整编,自然代表着军职的巨大变动与调整。此次整军的人事安排,眼下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王峻将时下东京禁军诸军的情况通报一遍,各军的整编计划也加以叙说,孙立、马全义等统兵将领有疑惑处,也尽由其解释。一时间,枢密院内,王峻成为了主角。

待其叙述完毕,文武的注意力都投到他这个皇帝身上之时,刘承祐方才开其金口:“整军方案,朕很满意。”

语气一顿,环视一圈,目露凛光,严肃道:“朕再强调一遍,整军之事,势在必行,断无异议之说,不得迁延逡巡。诸君皆乃军中将帅,为家国江山计,为将士军心计,当勇于任事,通达上意,安抚人心!朕与诸君共勉!”

“是!”不管心头做什么想法,面对刘承祐的训话,都积极表态。

“还是那句话,整军之事,当依章程,稳步推行,裁汰之士卒,当善加抚慰,妥当安置!”刘承祐语气加重:“三个月!朕要三个月之内,整军计划,初步完成!”

“请陛下放心,三个月足矣!”又是王峻,站将出来,很有自信道。

刘承祐稍微留意了下郭威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异样,就是任由王峻完全代表枢密院的意见。

平静地点了下头,刘承祐又肃容说道:“关于殿前司将帅,朕意设殿前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及都虞侯各一员,品秩与侍卫将帅相同,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尚卿为殿帅,侍卫副都指挥使李洪信为殿前副都指挥使,负责殿前司的组建!”

将时下的侍卫司的一二把手,调到殿前司,就是刘承祐对以尚洪迁为首的那部分将帅的“安抚”。

而听其安排,两个人,两种反应,两个表情。李洪信愕然之间带着不解,按照他的预期,殿前司与侍卫司,他总得当一个衙门的头头,并且机会很大,没曾想刘承祐竟会做这样的安排。李洪信估计很难想明白,若在军队,他一辈子都只能当个老二了。

尚洪迁倒是稍作意外后,面露喜色。毕竟按照计划,新设的殿前诸军,编练成功后,将集禁军之精锐,再拣天下之壮士,那将是大汉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臣必定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看见了好处,尚洪迁头一次,表现得如此积极。

对其反应,刘承祐则一脸淡然。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将殿前司“暂托”于此人手中,只需看殿前司的组建成分便可知了。

内殿直,兵力虽不多,但都指挥使是李崇矩,这可是刘承祐的侍卫出身。大汉立国后新组建的军队,此前为侍卫第一大军,但西征之后,中上级将被整治了一遍,周晖、吴虔裕两名高级将领也被调出,如今基本被刘承祐彻底收服了。至于龙栖军,那自不必提了,这是刘承祐起家的队伍,任何时候,都值得信任。

若是尚洪迁真有足够高的政治智慧,就会发现,调离侍卫军,反而脱离了“根基”,殿帅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而侍帅调离,则更方便刘承祐对侍卫军的改造调整。刘承祐虽欲集禁军精锐打造出殿前军,但不代表要将侍卫军给废了,他是要两军制衡了。目标中的侍卫军,兵力仍旧庞大,得将外驻的几万禁军给算上的,且裁汰老弱之后,战力也当刮训变强。

对于这些更深入的考量,看尚洪迁的样子,显然没有意识到。

收回目光,刘承祐又继续道:“至于侍卫司,以宣徽北院使白文珂为侍卫都指挥使,殿前都部署李洪建迁为侍卫副都指挥使!”

“谢陛下!”舅父李洪建起身应道,亦微喜。

对李洪建的任命,算是酬其此次西行平叛之功,虽然这个舅父,从头到尾,并没有太过出彩之处。

“其余军职调动安排,由枢密院领衔二衙议定上报!”刘承祐做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排,目光炯炯地扫着众人:“此次整军,由郭卿,统筹其事!”

“是!”

此命下,王峻的脸色不禁变了变,前期章程的筹备都是他在做,“挂帅”的却不是他,他岂能甘心。但是,不满也只能暂流于面上。

而听刘承祐之安排,底下的文武,多无异议。郭威面上若所思,非但没有受要任的兴奋,反而面色凝重。

此次,刘承祐对禁军的整饬动作,规模可要比正史上郭荣整军要大得多,需以威望隆重统筹执行,细数内外,只有寥寥几人有资格负责此事。

史弘肇、郭威,余者不论......

至于担心郭威趁机扩大在禁军中的影响力,结党敛权之类,刘承祐会有所防范,但不至太过。

一者,刘承祐更加强调的是,枢密院在此次整军中当起到的作用,郭威代表的,是枢密院的权威;二者,此次大整军,除了强化禁军战斗力之外,本就是为了弱化侍卫将帅的权力,转而增强他这个皇帝对禁军的掌控与影响。

......

御前会议之后,刘承祐对于禁军的整饬动作,正式展开。东京禁军各军,依次进行变动。

对于殿前诸军的组建,刘承祐是当真将侍卫司的墙角都给挖塌了,以内殿直、小底、龙栖三军为根本,大量其他军队的勇锐军官、士卒,都给划归殿前司。年轻的军官中,似高怀德、李重进、赵匡胤、张永德等人,都在其列。西征河中平叛过程中,功过军官的升贬,一道在整军中体现。

而剩下的侍卫诸军,刘承祐又自龙栖、小底两军中分拨出一批可靠军士,用以充盈新编护圣、奉国、兴捷、武捷四军的组建,并且借机提拔了一批资历不足中下级军官。

涉及到十数万人的整顿,当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但自启动之后,便如登上驰道的马车,不达目的,誓不停歇。

在这个过程中,刘承祐当然是躬亲是问,隔三差五,便要亲自巡视新旧诸军,抚慰军心,煊示存在感。

当然,免不了的,是军职被贬、遭受裁汰的一干军卒,彼利益受损,自不会轻易罢休。由于刘承祐对于军队的严密监控,有聚众闹事者,皆为所擒,火速平灭。

早有鉴于此,对于裁汰下的老弱,刘承祐主要安排了三个去处。一为禁军辅兵,这是应有之义,待遇减半;二为京畿州县巡检士卒;三放置于地方,准其还家,为乡里职吏。

同时,针对禁军将士,刘承祐新出台了一份军功授田的政策......

多管齐下,在刘承祐及郭威等将臣严密掌控之下,大汉禁军的军改,就如刘承祐所期待的那般有序推进,虽然免不了波折,但整体平稳。

为此,刘承祐在这段时间内,完全没有在其他方面,进行折腾,就为了营造一个安稳的整军环境。

甚至于,高祖刘知远的丧葬仪式,都给耽搁了。

在初入十月的时候,杨邠报,“睿陵”终于修建好了,而刘知远的遗体,还躺在宫中的冰室内。

第21章 祸从口出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45章 靖江军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78章 召还二郎?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765章 三郡公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19章 难审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79章 大获全胜第31章 功成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84章 虚了第408章 蠢儿子第1751章 结束了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04章 在真定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95章 玩阴谋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30章 湖湘之治第53章 有诗云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81章 厮杀汉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87章 兄弟第66章 陷河阳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53章 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6章 “座谈会”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97章 再临六合第216章 马政第349章 边情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7章 贵戚解权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75章 少林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9章 还朝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80章 春夜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77章 吏职变动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96章 言官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74章 立场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91章 “从谏如流”
第21章 祸从口出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45章 靖江军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78章 召还二郎?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765章 三郡公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19章 难审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79章 大获全胜第31章 功成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84章 虚了第408章 蠢儿子第1751章 结束了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04章 在真定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95章 玩阴谋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30章 湖湘之治第53章 有诗云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81章 厮杀汉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87章 兄弟第66章 陷河阳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53章 遁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6章 “座谈会”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97章 再临六合第216章 马政第349章 边情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7章 贵戚解权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75章 少林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9章 还朝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80章 春夜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77章 吏职变动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96章 言官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74章 立场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91章 “从谏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