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

西北的情况,复杂多变,隐患重重,或许不容乐观,令人头疼,但所幸,也就此一隅罢了。对于处在初生上升期,国力也远未发展到巅峰的大汉帝国而言,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问题,都是隐患。

大汉四境,数来数去,也就北方的契丹,最具威胁,或者说能够对大汉产生威胁。不只是历来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警惕与排斥,更因为辽国的体制,那些汉制、汉礼、汉臣,是最为大汉的贵族与士大夫阶级所忌惮的,因为那意味着契丹入主中原的野心与文化基础,这十分遭有识之士嫉恨。

而事实就是,大汉的统治阶级,宁愿北方是一个愚昧、野性的游牧部族,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糅合了汉家文化制度的半游牧、半封建的王朝长期存在。

如今的大汉帝国,与原史同期的宋王朝不可同日而语,对北方的强邻的态度与应对措施自然也不同。大宋是没办法,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大汉则是寻得机会,就要北上,寻求灭了“辽”。

在一统天下之后,作为帝国周边唯一的一个具备威胁的庞大势力,大汉对契丹辽国的关注也持续上升。两国的交流,也愈发频繁了。

作为东亚地区的老大与老二,相互接壤,国境线漫长,汉辽双方,也不可能没有交流,不管是友好的还是恶意的,双方之间,往来堪称密切。

尤其民间,山阳、燕山两道,边市贸易发展到开宝四年,已然十分繁荣。不要把契丹当作纯粹的蛮夷,占据着东北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原,其物产可一点都不贫瘠。来自草原的牛马羊驼以东北的药材毛皮,在中原可市场都是十分受欢迎的。

汉辽大战血肉横飞的场景,历历在目,双方将士的尸骨,尚有露于野者,然而两国之间,却在复杂矛盾的政治背景下,保持着“友好”往来。

也可以想见,说友好,但不可能真正友好。有和谐安宁的一面,自然也有矛盾冲突之时,边市上也不是没发生过契丹抢掠的情况,汉军北出关城“搜捕匪盗”,同样也有“照顾”契丹部族之时。

只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整体的稳定,都克制着。并且,在开宝三年,辽国往东京送来了一名宗室女,名叫耶律翎,十八岁的豆蔻年华,为此,刘皇帝也回赠了一名“公主”。

自汉辽大战以来,已经七年多了,通过这么长时间,辽国国力军力都有所恢复,休养生息可不只是中原的专利。

而在这七年中,除了消除叛乱,安定臣民,巩固统治外,辽国对外主要办成了两件大事。

其一就是西征高昌,灭西州回鹘,其战果前面已叙,此处不表,效果也很明显,辽国回了一大口血。

不过,因为这一年多来,与黑汗王朝对上了,鏖兵日久,使得战争红利不复此前,反而空耗兵力,对于西域之事,辽国内部也出现分歧了。

一部分人觉得也捞够了,希望放弃西域,减少无谓的损失,撤军东返;一部分人则舍不得西域那快乐,坚持要守住西域,继续创造财富,甚至提出,继续增兵,把胆敢与大辽作对的黑汗王朝给灭了,全据西域,尽取其钱财牲畜。

对此,辽主耶律璟也尚在犹豫,不得不犹豫,若是黑汗像高昌回鹘那般好打也就算了,关键那时块不好啃的硬骨头,而南边的大汉,又不得不备,因此,对于西域之事,契丹永远不可能投入太雄厚的力量。

而对于西域这块宝地,又着实舍不得,来自西域的财富,近几年可让耶律璟阔绰了一番,连赏赐臣子都大方不少。

与西征相比,另外一件事,就显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了。在大汉开宝二年冬,朝廷忙着平定东南吴越叛乱之时,辽主耶律璟以东京留守高勋为主帅,发兵灭了盘踞在其后花园的定安国。

这个由渤海遗族组建的弹丸小国,在辽国真正下定决心要歼灭它时,却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结果也没什么意外,城破,国灭。

由于前一年,定安国的贵族们,曾希望能够内附大汉,由于地理路程限制,朝廷拒绝了。但是,为了安抚之,由大汉出面,邀高丽、定安共商其事。

毕竟,定安国背靠高丽国境,于是,其国虽灭,却有不少贵族百姓,南逃至高丽境内,接受高丽国的庇护。只有少数人,浮海而来,投靠大汉,被安置在登莱一带。

这少数人,算是幸运的,除了旅途艰难些,但到大汉之后,财产性命得到了保障,有一栖身之地,表现得好,还有入籍的机会。

而被高丽收容的那些人,日子可就凄惨了,据闻,很多人被敲诈勒索,只能为奴,寄人篱下,饱受压迫,发展到后面,很多人选择逃回辽国,宁愿做契丹人的顺民。同样是被奴役,至少契丹还强大些。

高丽对于定安国人的做法,实则让朝廷很不满,此事本是大汉牵头的,结果高丽表现得如此贪婪不义,甚至是在打朝廷的脸面。

虽然没有发作,但大汉与高丽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了。尤其是,东北后面的局势,没有如大汉君臣所期待的那般发展。

在高丽收容定安国人后,果然触怒了辽军,高勋亲自领军叩边,一副要打高丽的样子,毕竟,灭定安国实在没费什么军力。

对此,高丽国的应对倒显淡定,一面增兵加强边境戍守,一面又准备了大量的酒肉食物用以犒赏辽军,姿态做得很足。

最后,两国没有打起来,高丽把一部分定安贵族的头颅斩下,送给高勋,以示诚意。于是,辽军耀武扬威一番后,果断撤军,打高丽,他们还没有那个计划。

东北的局势详情传到大汉后,自刘皇帝以下,无不愤慨,高丽国表现太过,行事全然没有考虑大汉朝廷的感情。

对定安之事,遣人问罪王昭,结果王昭表示边境之事,都是地方的将领擅作主张,他不知情,当即彻查。然后,在汉使归来之时,带回一颗人头,说已经为定安之事做了处罚,这颗人头就是给朝廷的交代。

如此做法,如此伎俩,岂能瞒得过大汉君臣的眼睛。真正让刘皇帝感到气愤的,是东北传来消息,辽国与高丽之间,也开始交通往来了,这可大大触及了刘皇帝的底线。

为何与高丽交好,对王昭予以支持,还不是想在北伐之时,利用高丽的力量。结果呢,事还没成,其已露反骨仔本性了。

高丽如此表现,也不是难以理解,只能说,大汉强大之后,带给周边国家的压力太大了。如今,汉强辽弱的形势明显,高丽王王昭也不是傻子,当然愿意看到辽国能顶住大汉的压力,他就可安安稳稳做东亚地区的老三,甚至伺隙从中渔利。

当然,与辽国交好,可不代表彻底得罪大汉,与帝国翻脸,仍旧恭恭敬敬地侍奉着,每年使者贡物不断,但大汉想要干涉其军政,显然也是不可能了。王昭希望的,还是能够在汉辽之间,左右逢源。

然而对此,刘皇帝是真的恼火了,一度将高丽的贡物给摔到地上,大骂王昭,说他翅膀硬了。但是,愤怒之余,却真拿此时的高丽国没什么办法。

或许有些惩治手段,但是使出来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反而会彻底把高丽推向辽国。刘皇帝,毕竟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更不会为愤怒影响思路,但是,心中已然暗暗把高丽记恨上了。

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22章 “郑州站”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765章 三郡公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99章 北使南归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186章 赐死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708章 格局第68章 湖南乱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375章 少林寺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89章 谈话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36章 赵都帅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37章 国舅劾郭荣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73章 解决第78章 火油弹第150章 蜀亡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1798章 宴无好宴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808章 老来丧女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3章 两广运动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72章 磁州贼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99章 北巡结束第47章 陶谷自荐第380章 开宝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85章 异心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01章 藩臣离京
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22章 “郑州站”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765章 三郡公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99章 北使南归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186章 赐死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708章 格局第68章 湖南乱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375章 少林寺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89章 谈话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36章 赵都帅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37章 国舅劾郭荣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73章 解决第78章 火油弹第150章 蜀亡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1798章 宴无好宴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808章 老来丧女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3章 两广运动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72章 磁州贼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99章 北巡结束第47章 陶谷自荐第380章 开宝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85章 异心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01章 藩臣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