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

开宝十一年的春闱,在大汉历届科考中,都属于极其寻常的一次,与封禅撞期是最主要的一次,哪怕刘皇帝专门留李昉主持,但整体给人的观感,重视程度并不高。

然而正是这么一次寻常至极的科举, 却以一种让人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方式,再度于朝廷内部掀起一场风波。

倘若没有意外,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应当是刘皇帝照例在崇元殿举行一场殿试,从三十名新取进士中点出状元或前三,然后再重启琼林宴。

但这个进程,随着落第士子徐士廉一番胆大妄为的登闻上告,彻底耽搁, 甚至有引发开国以来“科举第一弊案”的嫌疑。

傍晚时分, 东宫之中,正进行着一场家宴,太子刘旸居主座,慕容妃与赵妃陪侍在侧,一片其乐融融之态。

当然,所谓的其乐融融,单指刘旸与其子的互动。太子妃坐在一旁,玉容平静,一副端庄大妇之状,赵妃则面带桃花,眸露秋波,笑吟吟地看着刘旸父子。

不到一岁的娃娃, 稚嫩地不忍稍微用力的触碰,对于自己唯一的子嗣,刘旸也确实喜爱,哪怕只是些模糊的牙牙学语,都引得他开怀, 那纯净的笑容, 几乎能让刘旸兴奋起来。

看着刘旸父子之间的互动,注意到一旁赵妃那得意的温柔,慕容妃哪怕竭力克制着,垂下的眼眸中也不由流露出少许的哀愁与委屈。

没办法,谁叫自己肚子不争气呢?

虽然纳了赵妃,哪怕诞下了一位皇孙,但一直以来,刘旸倒也没有冷落慕容妃,但她心中的惆怅却是与日俱增,直觉太子是离自己越来越远,正在无限靠拢赵氏母子。

巨大的危机感早已笼罩在这同样出身名门的慕容氏心里,甚至于,这太子妃的位置,都有种摇摇欲坠之感。

内阁大学士李昉来访!内侍的通禀,打断了太子妃的自怜自哀,也让刘旸从父子之乐中回过神来。

“这顿饭,我们一家人是吃不了了,你们先退下吧!”刘旸两眼中恍过一抹凝思,将怀中的刘文涣交给赵妃, 说道:“你们先退下吧,让膳房重新备一份!”

“是!”太子一发话,两妃也心知他有正事要谈,自然也不敢多纠缠,恭顺地起身行礼告辞。

“去把李师傅请进堂来!”刘旸则沉吟了一会儿,指着一席还未怎么开动的膳食,吩咐道:“再把碗筷收拾一番,换一副新的餐具!”

没有多久,李昉便显露堂前,脚步沉重,脸上也带着一抹难以化去的凝重。刘旸则亲自迎了上去,拜道:“李师傅!”

“殿下!”见太子仍旧这般亲切的称呼,那嘴角带着的笑容也极具感染力,李昉竟有种受宠若惊之感,赶忙行礼:“冒昧打扰,实属无奈,还望见谅!”

对于此时的李昉而言,太子的这份尊重,也能击穿胸膛,直指人心。能够感受到李昉心绪的不安,刘旸亲自拉住他的手,引其入座:“李师傅这是什么话,先入席,同我一起用膳!”

“谢殿下!”

然而,此时的李昉,又哪里有心思进食,落座之后,也没有平日里的养气风度了,迫不及待地便开口:“殿下!”

“李师傅,不急,先吃点东西!”刘旸止住他。

注视着刘旸那副平静的面孔,淡定的眼神,李昉也不由心定几分,同时,也多了些感慨。当初刘旸少时,他作为太子太傅,是时时教导,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遇事之时,反倒是曾经的学生来教育他了。

君臣师生二人,饮了口茶,用吃了几口菜,李昉也平复地差不多了,方才拱手道:“殿下,今日之事,您也知道了吧!”

“怎能不知!”刘旸表情也凝重了些,说:“这登闻鼓一响,震动半个开封城,午后的士子请命,则震动整個朝廷啊!”

落第士子,登闻告御状,直指今科主考内阁大学士取材不公,对朝廷来说,本就不啻于一道惊雷了。然而,此事消息传开后,事态越发扩大,另外二十多名同样落第的士子,鼓噪齐进,聚集于宫门前,要求还他们一个公道,还是直指今科朝廷取士。

毫无疑问,这已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漩涡,处在漩涡中央的李昉,所承受的压力,那是何等巨大。

对李昉不安的心理,刘旸也多少能理解,问:“李师傅可曾进宫面圣?”

对此,李昉老脸浮现出明显的忧色,道:“殿下,我请求觐见,可是陛下拒见,只让人传话,让臣回府等待!”

刘旸虽然没有直接插手此事,但自事发之后,也一直暗暗关注着,这牵动朝野人心的风波中,作为太子,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我听说了,午后陛下亲自召见那武济川,与上告的徐士廉一并考校策问,结果,武济川应对失措、条理不清,相反,那徐士廉则对答如流、举止从容!虽未有定论,但武济川已与那徐士廉一并被控制起来了!”刘旸又吐露出一则更加不利于李昉的消息。

“这!”李昉愁容更深了,焦虑之情,也溢于言表。

沉吟几许,刘旸抬首,一脸肃重地看着李昉,斟酌了下言辞,认真道:“按说以李师傅的品行与操守,我不该有此一问。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李师傅与武济川之间,是否毫无瓜葛?”

听刘旸酝酿出这么一句问话,李昉呆了一下,但见太子那平静的眼神,顿时起身,躬身一拜:“殿下,臣与那武济川之间,从无往来,甚至直到取定人选之后,方才知晓此人!”

李昉语气坚决,刘旸与他对视了会儿,神情缓和下来,示意他坐下,琢磨了下,道:“会不会是取士的僚属,暗怀心思,存私录取?”

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但对李昉,仍旧不那么友好。如果是,那么作为主考的李昉,也应担负其责,至少有个督下不严,也代表着朝廷取士,当真存在问题,否则岂有这暗中操作的结果。

李昉迟疑了下,郑重地说道:“殿下,臣可以保证,考试的一切流程,都是依照朝廷制度施行,下面的僚属,不论监考官还是阅卷官,都无徇私授受的可能!”

见李昉说得肯定,刘旸眉头终于凝结起来,轻声道:“那问题又出在何处?”

“所录进士的考卷,李师傅都仔细审阅过吗?”刘旸道。

“臣都一一确认过!武济川的答题,文才出众,既有条理,且切中要害,以臣所见,足以取为进士!”李昉面露苦恼:“只是未尝料到,只因为与臣同乡,竟招至这样的攻讦!”

“我相信李师傅!”考虑了一会儿,刘旸说出这么一句话。

“谢殿下!”听到这么一句话,李昉都快哭出来了,起身感激涕零地道。

“只是!”刘旸话里也带着转折,道:“事情已然闹到御前,事态也越发扩大,轰动朝野,然如何定论,还需等待调查结果!其中出了什么问题,也必须调查清楚!”

“李师傅持身以正,则无惧这些流言与攻讦!”刘旸尽力地安抚着李昉。

闻言,李昉点了点头,但还是不禁叹息道:“事态至此,臣只是担忧会如何收场,士子鼓噪,质疑朝廷不公,臣只怕,只怕......”

刘旸再度抬手,止住李昉,看着他,沉声道:“李师傅!朝廷不会为了一干士子纷扰,就地罪责大臣,也不当如此!公论就是公论,倘若为众情所逼,为了给士子一个交代,安抚众心,便罔顾事实,那朝廷取士之公道,又如何能站住脚!”

“殿下英明!”李昉感动之色愈浓。

听完刘旸这番话,李昉终于确定了,如今的太子殿下,再不是当年那个受他教导的学生了,已然成长为一名足以庇佑羽翼的参天大树。

舆情汹涌,喧嚣纷扰,都难动其心。这份思考,这份气度,正是储君所需要的。

当然,刘旸固然信任李昉的品行与操守,这份信任的背后,除了多年的师生情谊,也有个前提,那就是李昉确如其言,没有在取士罔顾存私。

“陛下既有示谕,李师傅便先回府,此事总会调查清楚,自有公论,也会还你一个清白的!”刘旸又冲李昉道。

李昉见状,终是起身,行礼告退。不过,离开前,又言辞恳切地道:“殿下,臣自认清白,无惧责难,甚至不怕死罪!只是,众毁销骨,若一世清名,毁于此事,臣宁赴死!”

“李师傅言重了!”听他这么说,刘旸起身劝慰道:“且安心,不至于此!”

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159章 乱情第197章 决断!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304章 楚州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28章 默认第66章 请辞?不许!第49章 求援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95章 玩阴谋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5章 恩威齐下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11章 动心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68章 机遇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5章 杨无敌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74章 帝崩第63章 武德奏事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08 状元第98章 温柔乡第12章 河东之患第36章 奉宸营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693章 安西王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421章 梁孝王第187章 琐屑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406章 调任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85章 浮雕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052章 回京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8章 濮州案(1)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88章 童谣第235章 南口大战4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6章 遗奏十条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67章弹冠相庆第80章 京观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
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159章 乱情第197章 决断!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304章 楚州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28章 默认第66章 请辞?不许!第49章 求援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95章 玩阴谋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5章 恩威齐下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11章 动心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68章 机遇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5章 杨无敌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74章 帝崩第63章 武德奏事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08 状元第98章 温柔乡第12章 河东之患第36章 奉宸营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693章 安西王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421章 梁孝王第187章 琐屑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406章 调任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85章 浮雕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052章 回京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8章 濮州案(1)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88章 童谣第235章 南口大战4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6章 遗奏十条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67章弹冠相庆第80章 京观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