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

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

韩德让的南来,也是经过综合考量的,虽然远在漠北,但对于大汉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对于大汉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也是时时研究。

虽然迫于消息获取困难,很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只能雾里看花,但以韩德让的聪明才智,多少能有所得。

在耶律贤北遁之后,契丹制定的国策是养民生息,积蓄国力,待时南下,攻略大汉,恢复旧地,报仇雪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基本国策,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了,除了少部分老人沉浸在旧日的荣光之中,时不时地叫嚣两句,大部分契丹当权者已经到提都不提的地步。

毕竟,现状太过真实,两国的国力对比过于悬殊,大汉帝国太过强大,强大到令人绝望。即便有天赐良机,也不是短时间能够降临的,至少眼下这一代契丹人难以看到那一日。

随遇而安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契丹人而言,也一样,尤其是那些上层的贵族首领。虽然垂涎南方的富饶,但养更多部民努力,畜更多牛羊马驼,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财富,才是更为主要的。漠北固然偏远苦寒,却不是不能养人,也相对安全,能得安稳。

过去的十年,大汉与契丹之间基本呈现“政冷经热”的状态,大汉对漠北的影响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加深,毕竟连漠北通用的货币都大汉银铜钱。

而在这种民间的经济往来之中,一大批契丹的贵族,从中获取了大量利益,来自大汉的各种商品,足够让他们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也不缺享受。

普通的契丹部民,日子或许艰难,但上面的那些贵族首领,从来都是滋润的。毫无疑问,经过十多年的恢复,漠北契丹已经逐渐退化了,其中既有来自大汉的腐蚀,也有本身的堕落。

剥削阶级的腐化堕落,是不分国家民族的,放在漠北契丹身上,也一样,从大汉开宝北伐之后,曾经契丹王朝的脊梁已经被彻底打断。

虽然不乏一些有识之士,但是整体环境的变化,却不是少数理智人,就能扭转的。理想再高远,也难以解决现实问题,光喊口号,喊到最后就连自己都不信了。

眼见着契丹的变化,很多老一辈的契丹文武感到痛心疾首,这也是一些人积极鼓动南下的原因。但这些人,在漠北契丹不掌权,也难以掌权,被韩德让等人死死地压制着。

在这方面,韩德让看得很清楚,南下侵扰,固然能有一些收获,掠得一些资源,但更可能招致大汉更为残酷的报复,而刘皇帝统治下的大汉帝国,报复心是极强的,很少有什么温良可言,过去无数的战争与死亡,都证明了这一点。

更何况,明明大汉已经无意北上,将契丹覆灭了,再兴师挑衅,岂不是自讨苦吃。而实力上的差距,也足以让人清醒,韩德让也太清楚,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是何等的可怕。

契丹已然衰落得不成样子,但大汉虽然纷扰不断,但仍旧处于一个上升阶段,这就更让人绝望了。而过去两国之间民间的往来,大汉官方上层有一定的宽容,契丹方则是积极了,除了利益之外,就是大汉有太多漠北需求的东西了。

早在几年前,韩德让就已经察觉到大汉对契丹态度的变化,这自然也让他以及许多契丹贵族大臣安心不少,他们也多次商讨这种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南面的汉帝国已经吃饱了,漠北契丹可以保全了。

大概是为了试探,韩德让一部分契丹部族迁徙南下,在漠中边缘放牧,同时设立了据点集市,用于民间贸易,方便汉商的到来。对此,大汉同样采取了默认态度,即便有汉骑北上游弋,也没有攻击,在确定无威胁后,便主动退去。刘皇帝那个女婿李继隆,在山阳的那些年里,几乎每年都要领兵北上,但如今也消停了。

这些情况,都是大汉与契丹之间关系改善的表现,但是,韩德让并不满足这一点,他认为还能更进一步,恢复到正常的邦交往来。

这不只是韩德让的想法,也是不少契丹上层所希冀的。过去,一直在考虑,在试探,但没有实质的行动。

一直到去年,得悉大汉内发生那些状况,不论是与黑汗的战争,还是西北的叛乱,都让韩德让看到了机会。

当然,不是借机南下,浑水摸鱼,韩德让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那些都只是疥癣之疾,难以动摇大汉的统治。

韩德让看到的,是彻底改善两国敌对关系,让两国交往回归正常的机会。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契丹主动些,态度要诚恳,身段要放低,该低头低头,该下跪下跪,韩德让这个宰相亲自出使,就是表示诚意。

大汉正逢多事之秋,他们契丹却主动来朝,表达臣服之意,给足中原帝国面子,也有雪中送炭之意。更何况,作对了几十年的敌人,服软称臣,可极大满足刘皇帝虚荣心,要知道在此前,即便被赶到漠北,契丹也没有服软的意思,汉军北上,契丹军队也是顽强抗击。

在韩德让看来,有此前两国关系改良的基础,大汉朝廷没有拒绝的道理。因此,韩德让的便自漠北南下,快马兼程,吃了不少苦头,方才抵达东京。

抵京之后,甚至顾不得感受赞叹东京的壮丽与繁华,就向朝廷表达觐见之意。然而,满怀的诚意与希望,直接被泼了一盆冷水,朝廷这边,顾不上。

朝廷这边,虽然同意来使,放韩德让一行入境进京,也安排他们入驻礼宾馆,但也仅此而已,其后便不闻不问,把他们晾着。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管,毕竟是契丹来人,只是这件事,需要有刘皇帝点头才行。一直以来,对契丹事务,刘皇帝都是亲自插手过问的,他不表态,就是太子刘旸也不敢贸然动作。

韩德让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因此,也只能暂居东京,苦苦等着,等着刘皇帝召见的一日。当然,韩德让心理素质极佳,也耐得住忽视与折辱,安分守己地待着,甚至还有闲心在东京闲逛,亲自观察大汉的心脏的情况。

而这一看,便大有收获,正逢东京粮价风波,这更让韩德让确信大汉并不平静,朝廷求安求稳,契丹臣服的诚意,有可能被接受。

只是,这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刘皇帝还是没有接见的意思,询问只是得到一个待诏的答复,退而求其次,想见见太子,但太子操劳国事,也没空见.

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77章 小贤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136章 郭氏父子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80章 春夜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368章 荣宠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36章 奉宸营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38章 濮州案(1)第306章 北面事务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5章 唐将空谈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118章 商贾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82章 不手软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58章 正面互怼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0章 “宽刑简政”第86章 须发花白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398章 虞美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85 礼宾馆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8章 杨苏还京第79章 “抚远之战”第80章 京观第39章 百年大计第401章 老郭威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80章 过邺都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04章 冬夜第81章 厮杀汉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26章 名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9章 谈话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133章 捷报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24章 海外扩张
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77章 小贤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136章 郭氏父子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80章 春夜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368章 荣宠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36章 奉宸营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38章 濮州案(1)第306章 北面事务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5章 唐将空谈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118章 商贾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82章 不手软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58章 正面互怼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0章 “宽刑简政”第86章 须发花白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398章 虞美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385 礼宾馆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8章 杨苏还京第79章 “抚远之战”第80章 京观第39章 百年大计第401章 老郭威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80章 过邺都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04章 冬夜第81章 厮杀汉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26章 名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9章 谈话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133章 捷报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24章 海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