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

略加收拾心情,迎着刘皇帝那隐隐带有几分欣慰的目光,刘旸下意识地起身,拱手拜道:“还有一议,欲禀陛下!”

刘旸这副郑重的模样,吸引了堂上所有人目光,刘皇帝也小小地眯了下眼,抬手示意:“讲!”

刘旸沉声道:“除了郭老将军率水师南下破高丽水军之外,行营同时已令马仁瑀将军率兵北上攻辽通州,歼其残部,以呼应室韦、女真义军。

荣国公拟后续给马仁瑀添兵至十万,尽力一击,到入冬以前,不论战果如何,通州克与不克,即收兵休战。

其后,留足兵力驻守,逐步撤还大军,返回关内,待到来年抑或次年,再行根据局势发展动作!”

说完这句话,刘旸就闭口,微垂首,默默等待着刘皇帝的回应。如果说,在刘旸对高丽事务决策上是观察、考验与期待的话,那此时刘旸的进言,则让他感到一丝诧异了。

这么长时间了,虽然随驾大臣、地方大吏甚至包括西京的宰相们,都有劝阻刘皇帝罢兵的意识但直接向刘皇帝提出来,刘旸这还是第一次。

“你的意思,是打算撤军了?”此时刘皇帝的眼睛似乎只能看见刘旸了。

“是!”刘旸回答地很坚定。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行营将帅的建议?”刘皇帝的语气陡然严厉了几分。

一股压力扑面而来,刘旸整个人木了一下,头再度扬了起来,轻声道:“是臣的提议,返回前,与荣国公等将帅商讨过,他们不反对!”

“不反对?”刘皇帝呢喃的一句,心中则暗思,或许是不愿反对,也不敢支持吧。

盯了刘旸好一会儿,刘皇帝持续后仰,换了一个更加舒适的躺姿,淡淡道:“说说你们的考虑!”

闻问,刘旸表情不见放松,提了一口气,应道:“其一,此番北伐,最初目标,仅为攻取辽东,如今辽阳已下,且大超预期,可见好就收。

其二,辽东之战,虽有波折,但斩获颇丰,辽东敌军,大部损失,精锐重折,为灭残敌,已不需屯数十万官兵民役于彼。追剿残敌,收取东北,用兵用略,都可根据当地地理、军事、部族等实际情况施展安排。

其三,北伐以来,自西自东,数路大军,全线出击,劳师之众,靡费之巨,实为大汉立国以来诸多战争之最。臣不知仓廪耗费详细,但可以肯定,不论阵前作战将士,还是后方馈军官民,都已疲惫,需要休养;

其四,将士自服役出征,至如已半载有余,苦战数月,大小战斗五十余场,死伤甚众,将士疲惫,士气有损,且对大部分官兵而言,千里远征异域,思乡情切,归心益重。

其五,辽东作战将士,半数来源于中原兵马,远在东北作战,水土气候,皆有不服,到目前为止,诸城前后已有数万军民染病,这还是全力医药供给,方才没有扩大继续扩大。

臣同当地的一些官员部民仔细了解过,待到入冬,气候严酷,其恶劣状况,比我们原本想象的要严重数倍。

去岁西巡河西,其冬寒酷烈,陛下也亲身体验过,东北的情况,不会比西北良好!即便供应足够的柴炭、被服,也难以保证将士非战之损伤。

冬季的严寒气候,将成为辽军最好的御防助力,勉强维持大军于辽东,且不说粮草被服柴炭等军需之转运消耗,也难对敌人起到更多的威慑。

与其如此,不若撤还兵马,让将士军民回国内休养,以解长征久战之疲......”

显然,刘旸说了那么多,但最重要的考虑,还在于最后一条,东北的气候问题。室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等着刘皇帝的反应。

刘煦、刘晞两兄弟,也在思量,不过都忍不住对刘旸进行侧目。他们在刘皇帝身边,了解的情况也不少,尤其是,对于撤军的议题,刘皇帝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对外表露过态度,这也是态度的一种了。

而刘旸言罢,脸上倒露出了一抹坦然,面色逐渐平静下来,默默地等待刘皇帝评断,就像等待判刑一番。

太子刘旸过去,为政处事,都显得平平无奇,温吞如水,甚至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对于军国大事,更像刘皇帝的应声虫。

但此番,算是第一次,向刘皇帝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出不同的声音了......

刘皇帝呢,也陷入了思索,神情虽显漠然,但微锁的眉头证明他确实在思考。过去,对于刘旸的任何建议与政务国事的处理,他往往都是抱有一种考察评判的态度。

但这一回,他是认真地考虑刘旸的意见,当作臣子的军政进谏来考虑。而刘旸的话,也确实带给他一些更郑重的思量。

有一点,算是给刘皇帝提了个醒,也是他此前有所忽视的。那就是东北的天气问题,对冬季作战,刘皇帝一直都认为,凭借着充足的后勤供应,保障御寒物资,就足以克服。

这是刘皇帝,站在过往的战例上考虑的,不论是乾祐四年南下淮南,还是乾祐十一年第一次北伐,都是横跨两岁三季,生生熬过整个冬季,始终保持着对敌军的压迫。

然而,就事论事,在东北那片既陌生且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前两者似乎不能完全拿来做类比,付出的代价且不提,能够取得的效果能有几成,都还需要打个问号。

尤其是刘旸提到去年巡视西北之事,这一下子勾起了刘皇帝的回忆,要知道,去年行营不过一万人众,还非战时,仅顶风冒寒的行路,迫于冻死冻伤的压力,也不得不在凉州待过整个冬季。

如今在东北的,可是四十万军民,这么多人,面临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可不是简单地乘个数字就行了的。

思及去年的经历,哪怕屁股底下坐着热炕,刘皇帝的双腿都忍不住哆嗦几下,而况于东北呢?那里的实际情况,他还真没有实地考察过,他一直在避免奏章上治国,但此次,似乎在战报上治军,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考量之中。

至于刘旸提到的其他几条理由,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刘皇帝也不是没有触动。此前,他就有从辽东撤军的想法,撤军的意图不是罢战,而是抽调辽东军队,填补到西面。

随着高丽的异动,刘皇帝也暂时打消了那个想法,而决心继续在辽东坚持,北击契丹,南讨高丽。

然而,此时刘旸给他的进言,却是从辽东大撤军,这是刘皇帝还从未设想过的......

思虑之际,刘皇帝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十分丰富,沉吟良久,刘皇帝终于偏过头,看着站了好一会儿的太子,平静地说道:“若是撤兵了,辽东战局,有所反复怎么办?倘若有失,再要救急,遣将调兵,过程中周折与麻烦,可一点也不小!”

刘皇帝这一开口,打破了空气中凝重的气氛,刘旸心情稍松,连有些坐立不安的刘煦、刘晞两兄弟都感觉解除了束缚一般,身体略微松弛,看着太子。

刘旸拱手道:“臣与将帅们商讨过,留十万兵马,足以北制契丹,南拒高丽,余者,尽暂时可撤还!”

“具体的撤兵计划,可曾拟定?”刘皇帝问。

当刘皇帝问起具体的计划时,也就证明,他心里对于撤兵,并不那么抵触了,甚至有接受建议的可能。

刘旸当然也感受到了,稍加斟酌,禀道:“按照设想,还需待南北两路水陆两军进展结果,还军也通过水陆两路!陆上问题不大,唯有水路,只要将高丽水军消灭,剪除海上威胁,便可通过海路还师!”

听其言,刘皇帝轻轻颔首,也示认可,稍加考虑,刘皇帝冲刘旸露出点笑容:“遣郭廷渭南下进攻高丽水军,真正的意图,也是为海上撤军做准备?”

闻问,刘旸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垂首躬身,应道:“是!”

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1720章 静默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73 王晏镇洛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218章 进兵第1676章 惨重第150章 听政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85章 少壮派第185章 赵砺案第38章 濮州案(1)第411章 政治危机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92章 刘铢案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31章 泰来楼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46章 流光园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421章 梁孝王第96章 寿春城内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497章 重拾第336章 橐相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6章 “座谈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61章 癫狂?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32章 郭氏之虑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193章 杨邠案(1)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9章 长沙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268章 机遇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117章 泼冷水第195章 辽帝第170章 御宴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87章 兄弟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章 父母兄弟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7章 西京风波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
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1720章 静默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73 王晏镇洛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218章 进兵第1676章 惨重第150章 听政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85章 少壮派第185章 赵砺案第38章 濮州案(1)第411章 政治危机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92章 刘铢案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31章 泰来楼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446章 流光园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421章 梁孝王第96章 寿春城内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497章 重拾第336章 橐相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6章 “座谈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61章 癫狂?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32章 郭氏之虑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193章 杨邠案(1)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9章 长沙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268章 机遇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117章 泼冷水第195章 辽帝第170章 御宴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87章 兄弟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章 父母兄弟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7章 西京风波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