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官上任

不过三日的时间,吏部即将新科的数百进士去处给安排好,明经、明法、明算之类的都好安排,三馆、两院有的是基础职位,三法司、财政度支,也都缺人。

反倒是录取最多进士科的士子,费了些功夫,根据名次,都有妥善安排。半数留在中枢诸部衙司署观政,剩下也下放到开封府及近畿州县,任佐吏。

比起一般进士对自己去处的忐忑与彷徨,作为实有状元之资的张洎,则要安逸闲适得多,不过同样也忙,忙着找地方落宿。

很多士子,都选择安身于外城,虽然嘈杂,但胜在宜居,价钱与生活水平上宜居。如今,官府对开封的开发修建,基本完成了,但外城之中,仍旧是工程不断。

除划定的道路、仓场、营廨之外,许多士民百姓,仍在建造、修葺自家的房舍。当初,在慕容彦超的计划中,是该由官府统一建造,用以补偿迁居的内城百姓,但是修到最后,为了省却麻烦,直接划地,再给些钱粮补偿,任由自建......

景范上任后,发现百姓自建房宅,各有嶙峋,极不严整,于是又规定了一套民宅建造标准,为了东京市容的整洁,所有自建民宅都需在官府发布榜文的框架之内,不合规者,还要整改。

刘承祐初闻之的时候,都有些惊奇。是故,如今的开封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起来,都透着整齐、秩序,十分赏心悦目。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东京城,仍在不断开发之中,官民一起共同建设。

又扯远了......

张洎当然也选择了在外城,找了一栋民舍寄居,他家境不算贫寒,却也好不到哪里去。来京考试时,其叔父张懿(也就是那淮东布政司参议)资助了一些,但仅够三月之日常花销。

等收拾妥当后,他的任命也就下来了,右拾遗、崇政郎,从七品,崇政殿侍候。起点可以说是很高了,前两个有这种待遇的,分别是王著与赵曮。

三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细心地梳洗干净,还撒上点香料,换上一身崭新官服,张洎早早地前往皇宫。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宫,但这一次感觉明显不一样,殿试之时,心中向往,脚步都是飘的,而今,心中仍旧带着期许,但是落地了。

仿佛冲破重重难关一般,终于得以进入崇政殿。方入辰初,将将破晓,宫室之间,尚且笼罩在一片黯淡之中。不过,皇帝刘承祐已然高坐于御案,腰杆就如往常一般笔挺,似乎不会累一般,埋头阅览着奏章。

“臣张洎,参见陛下!”张洎恭敬一礼。

抬起了头,刘承祐打量着他,换上了官服的张洎,有另外一种帅气。刘承祐淡淡地问道:“张洎,我们这是第几次见面了?”

“回陛下!第四次!”张洎的脑子似乎都不似平日灵活了,回想了一阵,方才道。

酒楼、殿试、琼林宴,再加此次,给张洎震动最大的,当然是殿试那一次了。到现在,张洎还以为,自己丢了状元是因为殿试当时,心怀震动之下,表现不佳......

“这身官服,还合身吗?”刘承祐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又问。

闻问,张洎下意识地自我审视了下着装,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进宫前细细打理过,那局促的表现,倒有些像当初酒楼中被强行见刘承祐之时。

但迎着皇帝的目光,张洎还是小心地答道:“回陛下,甚是合身!”

“既然合身,那就好好穿着!”刘承祐点了下头,一语双关。

虽然一时难明其意,张洎还是老实回应道:“是!”

看他那一副局促小心的模样,刘承祐眉头微凝。同样是小心,赵曮是谨慎得体,而张洎则显是忐忑不安。

放下手中的一本奏章,刘承祐松了松筋骨,双手合十,略带好奇地问道:“张洎,朕想问问你,你如今对朕所提‘实务’试题,还抱有此前的看法吗?”

皇帝面上无喜无怒,平静如一汪深潭,难以窥测。而张洎闻问,则有些犹豫了,这似乎是道考察的问题,在不熟悉皇帝脾性的情况下,并不敢乱答。

“怎么,朕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见其迟疑,刘承祐似乎不耐烦地催促道。

“臣,坚持此前看法!”一咬牙,张洎还是决定赌坚持意见。

闻之,刘承祐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继续问:“朕还记得,当初在那进士楼,你可是侃侃而言,清谈阔论,自信不疑。怎么,换到崇政殿,就嗫喏不安了?朕也只是换了身皇袍,就使你这么害怕?”

面对皇帝这番论调,张洎却是不敢苟同,心里嘀咕着,前后两者之间,区别可大了。但嘴里,还是稍稍逢迎道:“臣只是深敢陛下天威,再念及当初不知深浅,狂言造次,有所汗颜罢了!”

刘承祐顿时笑了笑,又道:“若以文才,你当属本科第一,此乃公议,知道为什么,朕要夺了你的状元位吗?”

张洎一愣,英俊的面孔上,又浮现出一丝沉凝,不过,皇帝有言在先,倒也没那么紧张了,选择了实话实答:“臣殿试之时,心神不定,表现不佳!”

“不对!”刘承祐直接道。

“朕再问你,拾遗与崇政郎职责所系为何?”在其没反应过来之前,又问。

张洎下意识地回答:“拾遗掌供奉讽谏,匡补人主言行过失;崇政郎协助陛下,处置国事!”

刘承祐又不置可否,对其回答,并没有表露满意,抑或不满意,只是淡淡道:“既然是这般想的,那便好好表现!”

“是!”张洎赶忙应道。

稍微迟疑了下,张洎主动道:“陛下,有一事,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都开口了,那便直说吧!”刘承祐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陛下,臣这几日寻找居处时发现,有许多士子,虽委以职位,留居东京,但安身之所一时难以料理。尤其是诸多贫寒进士,上京赴考,已是靡费颇多,今虽留任,但东京广大难居,是以到如今,仍有许多人未曾找到合适住处,并且有许多人,已是欠债累累......”张洎禀道。

听其言,刘承祐神情严肃了些,扫了张洎两眼,道:“上任第一日,就进此一谏,倒也言之有物,倘若如你所言,这便是朕与朝廷的疏忽了!”

得到皇帝的肯定,张洎终于松了口气,俊俏的面容舒展几分。

“赵曮!”刘承祐朝一旁唤了声。

“臣在!”赵曮趋步待命。

指着张洎,刘承祐吩咐着:“你安排一下他!”

“是!”

张洎跟随赵曮往偏殿而去,整个人的都松弛下来,与皇帝问对,压力格外大。一直以来,张洎都是举止洒脱,随性而为,给人一种潇洒倜傥的感觉。但如今看来,很可能是一种外在表现,心中功名利禄之心,只怕少不了,否则,若心无挂碍,坦荡自然,表现又岂会如此顾忌小心。

待张洎退下后,刘承祐考虑了一阵,提笔写下一份关于张洎所禀的短扎,交给张德钧:“传去政事堂,让李相遣人调查,根据实情,解决进士们的安置问题!”

“是!”

吩咐完,刘承祐又不有笑了笑,以一种玩味地语气低声说道:“今日进言,若宣扬出去,朝廷再解所录进士之困厄,这张洎,在本科士子的名声与威望,只怕再非旁人可能媲美了......”

第30章 满堂春宴第247章 视察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95章 难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298章 事泄了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97章 怪圈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55章 良平岛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96章 天花板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286章 宗室第9章 新官上任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393章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317章 修法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45章 了结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20章 刘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80章 进攻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09章 在长安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84章 虚了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07章 殿试第248章 西撤!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33章 豪强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265章 杨无敌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96章 言官第49章 求援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50章 落幕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790章 忧劳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31章 泰来楼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
第30章 满堂春宴第247章 视察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95章 难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298章 事泄了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97章 怪圈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55章 良平岛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96章 天花板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286章 宗室第9章 新官上任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393章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317章 修法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45章 了结第77章 吏职变动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20章 刘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80章 进攻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09章 在长安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84章 虚了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07章 殿试第248章 西撤!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33章 豪强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265章 杨无敌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96章 言官第49章 求援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50章 落幕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790章 忧劳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31章 泰来楼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