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殿试

“臣陶谷(赵上交)参见陛下!”赵上交与陶谷二人,双双入殿,恭谨地拜道。

“二卿免礼,赐座!”

日常性礼节过后,刘承祐有点迫不及待地问起选材情况。

赵上交色黑,美姿仪,仍旧一副风度翩翩模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看起来此次所获应该不少。

不过哪怕感受着天子迫切的心情,赵上交仍旧保持着他的仪度,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此次制举,入京与考者,共计一千两百三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八百三十六人,明经科两百三十七人,余者皆为明法科、明算科及史科......”

“人也不多啊!”刘承祐叹息一句,又赶紧问道:“及第多少人?”

“陛下,经臣等省试考察过后,进士科取士八十二人,明经科取三十六人,其余诸科,取士二十三人。”陶谷也积极地站出来,禀道:“以国家乏才,求贤甚急,此番制举,臣等筛选条件略作低放。”

闻报,刘承祐暗暗琢磨了片刻,按着这个比例,确实算大了。

“进士时务策,考察哪几条?”刘承祐问。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关于制举所考,刘承祐并没有过于插手,任由赵上交与陶谷发挥,他对于杂文、帖经,并不是过于看重,仅在策问之上,降谕划定了一个范围:乾祐新政。

“吏治清肃事;京粮乏困事;刑律不倡事;漕运怠滞事;监察不兴事;臣等各拟题察问!”赵上交拱手禀道。

“所察之事,倒是条条贴近时务,然参考士子,及第之人所答,皆能切中綮肯?”刘承祐想了想,问道。

闻此问,陶谷十分积极地应道:“士有优劣之分,自不能人人应答如流,经臣等所察,应考士人中,独有二人,洞悉诸务,言之有序,当属一等!然论以何人为优,臣等争论日久,难出结果,排名未定,故奏以陛下圣裁!”

“哪二人?”刘承祐兴致愈高。

“郓州王朴,太原王溥!”陶谷说道。

眉头一扬,刘承祐的脸上,闪过极为明显意外之色,不过意外之余,带着喜色,并且很快恢复平静。连见赵匡胤,刘承祐都能平和以待了,而况于这区区“二王”,实在难让他心里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耳闻贤才,喜悦是避免不了的。正史上,历后周一朝,王溥与王朴二者,都是十分有名的大臣,刘承祐对这段历史小有涉猎,虽谈不上详知,但也有所耳闻,至少二王的名字印象还算深。至于是否同名而非其人,刘承祐倒不觉得有那么“巧”。

王溥入仕后汉,却早为郭威所发掘,经广顺一朝,累迁至宰相。郭威给郭荣留下了不少贤能勇将,王溥便是其中佼佼者,在郭荣励精图治,威震八荒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具份量的一个角色。

至于王朴,属于大器晚成的典范,则为郭荣所举,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同郭荣一道,打造出了一个显德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则短暂,却足够辉煌。一篇“平边策”,提炼出一个“先南后北”的战略,便流传于世。

“这是二人考举之时,所作辞赋、策文!”见刘承祐果一副感兴趣的样子,自袖中掏出了两份册页,上呈。

刘承祐拿着,阅览起来,辞赋刘承祐没那个兴趣,欣赏水平也不够,稍微浏览了一遍,着重在策论上。果如赵、陶所说,针砭时弊,言之有物。王朴大概是年纪长上不少的缘故,世事洞察,言辞不露锋芒,倒是王溥,显得年轻气盛,直透时务,尽显见识能才。

放下册页,刘承祐意态愈显从容。

听赵、陶之汇报,对于此次制举,刘承祐心里也大概有所了解,少作思吟,朝二者摆出一副温和的面孔,道:“辛苦二卿,操劳制举之事了,朕很满意!”

对视了一眼,纵使相看两厌,但赵上交与陶谷还是十分默契地回道:“为国选材,臣等不敢言苦!”

刘承祐点着头,眼神飘了飘,吩咐着:“制下,经省试考察通过诸科进士,明日辰时进宫,于广政殿,不分科别,朕亲自出题考核,点定状元,重定名次。着诸宰及三馆群英,作陪共监。”

两个人不由互视,俱感讶然,这“殿试”在唐高宗朝便已有先例,但在经过制举省试考定名次之后,再加一轮殿试,可是少见,就为了一个“状元”?

心里虽有所疑问,但二者回应起来却还是很干脆。

刘承祐突起念头,却是想到了自宋元之后,贡举选材的三级考察规矩,施行了那么久,总归有其道理,可以效仿。不过这一回,是完全抛弃“省试”的结果,一论而定优劣次序。

并且,刘承祐作此考虑,更重要的是,他要表示对士人,对贤才的重视。另一方面,经殿试之后,也可以着力宣传“天子门生”的噱头了。

赵、陶二人,匆匆应命而去,他们得迅速地做好殿试的准备,考举流程,张告公榜,通知及第的那一百多名士人。刘承祐就给了一天的时间,可有些赶。

事实上,此次制举,参考的大部分士人,基本都还老实地待在登记的居所,等着朝廷的后续安排。基本上,就是等着皇帝的处置。

很快,殿试的消息便传开了,反响不小。通过省试的一百好几十名士人,不少人对此有所非议。虽然此次参考人数不多,录取的人数不少,但是陶谷所言降低要求,只是相对于此前而言,具体的试题,仍旧很难,尤其是时务五条。

好不容易及第了,又被告知要加试一轮,名次重定。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却是喜悦,兴奋。殿试,皇帝亲自出题,众臣监考,御点状元......

似乎,士人的春天,将要来了。

除了少数的倒霉蛋,不在东京,得以错过盛事之外,皆老实应考。

皇城南门,一大早,百多号人集于此,老实规矩地候着,直到天放亮,凭借着前昨日贡部发放的身份凭证,入宫,引导至广政殿。

筹备地仓促,刘承祐也不喜繁琐,简化流程过后,一百多人,落座,等候考题。

辰时一至,由赵上交亲自举着刘承祐所书考题,进入大殿,高声宣读。

就三个字:平边策。

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676章 惨重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413章 分食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74章 燥热的辽帝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96章 橐驼儿第18章 侯益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68章 西县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3章 豪强第157章 刘老四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85章 安心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91章 王峻骄狂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243章 总结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119章 回京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85章 家务事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57章 龙舟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19章 幸西京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41章 纳降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327章 派系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261章 大捷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43章 东京声色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370章 刘鋹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119章 回京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2章 方略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235章 开封新城
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676章 惨重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413章 分食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74章 燥热的辽帝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96章 橐驼儿第18章 侯益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68章 西县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3章 豪强第157章 刘老四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85章 安心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91章 王峻骄狂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243章 总结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119章 回京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285章 家务事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57章 龙舟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19章 幸西京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41章 纳降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327章 派系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261章 大捷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43章 东京声色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370章 刘鋹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119章 回京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2章 方略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235章 开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