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捷

喜气洋洋而来,向刘承祐禀报的,是名身着绯袍的壮年官员,蓄着抹短须,面相端正,气质出众,虽为文士,却明显少书卷气。此人,便是赵普了。

刘词所辟从事幕僚中,以赵普与楚昭辅最为出名,受其重点推荐,刘承祐也只接见了这二人。楚昭辅年逾四十,以才干著称,办事能力突出,治政经验丰富,刘承祐察问之,应对也颇为敏捷,即拟制用印,拜其为沧州知府。

至于赵普嘛,哪怕就冲着其在历史中留下的偌大名声,刘承祐都高看他一眼,与其给事中的官位,就职崇政殿,侍奉御前,参赞军政。

能于漫漫历史中,闯下那般名声的人,都是每个时代的精英,而赵普俨然是其中出类拔萃者。并且,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刘承祐发现,此人虽非博学鸿儒,读书也不求甚解,但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不墨守成规,极通权变。

如此,给刘承祐以一种“新奇”的感觉,要知道,眼下大汉朝堂上的宰相、官僚,多保守顽固,并且接触地越久,给刘承祐的感觉越强烈。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宰臣范质了,这两年以来,在施政、断事、决策方面,屡有与刘承祐意见相左,并且固而争之的表现。

赵普则不然,进宫任职以来,每与之谈,总有所得,且多畅达,君臣之间,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事实上,刘承祐继位以来的许多改革政策,都有效仿原历史中赵普为赵匡胤所谋。是故,谋国定策方面,二者意见往往相同相近,赵普对刘承祐的励精图治、施政驭军,也给了极高的评价与认可。二人共事不久,却有种君臣一体,志趣相投的感觉。

入仕不到半年,上下皆知,庙堂之上,又将添一位新贵。

这段时间,刘承祐操心的是黄河水患,挂念的是秦凤战事。此番,赵普是奉其命,去枢密院察问最新军情,结果带来喜讯。

“战事有结果了?”刘承祐凝眉舒展,看向赵普。

“陛下,大胜!”赵普兴奋地禀道:“向都帅设谋大破蜀军,前后歼敌五万有余,蜀国精锐敢战之卒,几乎一战而丧!”

“总算给朕等来了!”刘承祐抬手握了下拳,神宇间露出一抹振奋:“向训终不负朕望!”

“去,通知诸宰臣及各部司院主官及两衙统帅,崇政殿议事!”刘承祐朝着张德钧吩咐了句,又看向赵普:“给朕讲讲,详细情况。”

“是!”

喜悦的情绪,迅速收敛起来,刘承祐的神情,转而化为一种释然。

未己,崇政殿上,文武高官齐聚,各自面露轻松,都收到了西南战事突破,取得大捷的消息。包括李涛、范质等文臣,也都不自禁地有种欣慰,面上有种释愁的意态。

“......十八日,蜀军主动出击,两路进击,一路三千卒,进屯白涧,一路五千卒,在蜀将韩继勋统领下,出击黄花谷,意欲断我粮道与后路。

为西南将帅所觉,速下决断,以内殿直厢将石守信,统军退敌。石守信分兵两路,一路袭唐仓,一路抢至黄花谷口设伏,当日傍晚,痛击来犯蜀军。韩继勋败走唐仓,为袭占镇寨的尉将韩重赟所拒,投降。黄花谷、唐仓一役,我军斩杀并俘虏三千余人。

其后,石、韩二将合兵休整北上,威胁白涧蜀军。其先闻败讯,后路既绝,军心动荡,一战而破,半数投降。

十九日,都部署向训以火攻击威武城,发霹雳车五十架,尽火油弹两千四百颗。其时,威武城内外草木茂密,气候干燥,火起而迎风高涨,蔓延数十里,鸟兽皆绝,至夜方以秋雨而止。大火之下,蜀军急撤出关,退守梁泉城,城寨、道路遗尸四千余具。

二十日,大军以龙栖军为前军进击,追击蜀军,中军循其后,迫临梁泉,合围蜀军。

二十一日,蜀军新败,又遭新围,军心动荡,战意低落,胆气尽丧。大军全力攻城,半日而破,龙栖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指挥部下,先登入城。

梁泉之战,三万余蜀军,伤亡五千,降一万两千,走失无算。蜀将高彦俦受伤被俘,主帅李廷珪与都监赵崇韬率军突围,退往马岭寨。城中米粟十五万石及诸仓甲胄、军械、钱帛,皆为我军所获。

二十二日,我军趁势追击,王全斌率兴捷军连战而破马岭寨,王仁赡率所部,绕道而袭固镇,欲断蜀军余卒归路。

二十三日,李廷珪退守青泥岭,意欲负隅顽抗,闻王仁赡军动向,弃寨而走,途中又遭我军截击,最终,李廷珪集合残部,撤往成州,只余兵卒三千。

至此,凤州蜀军五万余,悉为我军所破,凤州全境,复归大汉。”

政殿之上,听完枢密院承旨李处耘的一番讲述,群情皆悦,毕竟打了一场胜仗,还是大获全胜。这段时间以来,以凤州战事,久战无功,靡费颇多,朝臣不免微词。及至近来,黄河水患,又有复发征兆,以李涛、范质为首的一干朝臣,连番上表,请求撤还大军。

虽然被刘承祐强势地压制下去了,但是一味的强势,总之不利于君臣的关系,造成了一定朝堂和气的不稳。不过,现如今捷报传来,胜利者,仍旧是皇帝,西南将士用事实结果证明,皇帝强势得有道理。

“李承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尽述军情,口也渴了。来人,给李承旨上一杯茶!”刘承祐语调轻松,支使着内侍。

“谢陛下!”李处耘恭敬一揖。

“凤州一战,我军大获全胜!此战过后,蜀军兵力大损,国力大减,为我军南下汉中、川蜀,奠定了基础!”郭荣出列,朗声振奋道。

刘承祐微颔首,目光落在李涛与范质身上,悠然笑问道:“李卿、范卿,此捷报,可能解二位心中忧虑?愁绪可解?”

闻问,李、范二人对视一眼,李涛脸上露出一抹尴尬,躬身道:“陛下,臣目光短浅,且杞人忧天,竟欲阻陛下大计,西南大捷。臣羞愧难当,请陛下降罪!”

范质表情严肃如常,不过也向皇帝服软:“陛下高瞻远睹,目光敏锐,洞察战局,臣愚鲁,固执己见,言辞激烈,妄谈撤军,请陛下治罪!”

“好了!”见二臣做出这番姿态,刘承祐也表现着他的宽宏,轻轻地一抬手:“二卿不必自责,朕知道,你们也是一心为公,为国家着想。况且,朕素不因言问罪!”

“陛下圣明!”二臣躬身长拜。

“而今西南,高奏凯歌,对于接下来的战事,二卿可还有异议?”刘承祐又问。

李涛作为首相,当先进言道:“臣等必定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全力支持西南大军作战!”

范质看起来,要矜持些,但观其神色,显然不会再唱反调了,至少在西南战事上面,不会再表异议。

“颁诏,嘉奖表彰此战有功将士,一应人员功劳,尽数记录在册,以备战后策勋议功。遣使前往凤州,慰问将帅!所损失之粮秣、军械,有司当迅速补全,不得怠慢军情。”刘承祐高高在座,吩咐着:“另,宣慰司当就此战,宣传天下!”

“是!”

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6章 “座谈会”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351章 林邑国第483章 南巡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97章 扩*整顿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7章 附议第456章 遗泽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125章 邢州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52章 对峙第141章 纳降第311章 李沆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58章 手执朱笔278章 军务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714章 百姓苦第64章 杨业却敌第41章 高丽国王第376章 对策第108章 井陉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18章 蒲阴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41章 “戏言”第106章 敲打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19章 难审第465章 “教匪”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693章 安西王第298章 事泄了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79章 长教训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77章 耶律妃第433章 圣训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459章 挫折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100章 城战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14章 大朝会第141章 纳降第349章 边情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47章 谈话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52章 六谷土豪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65章 制举进展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77章 安阳之殇第432章 今非昔比
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6章 “座谈会”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351章 林邑国第483章 南巡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97章 扩*整顿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7章 附议第456章 遗泽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125章 邢州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52章 对峙第141章 纳降第311章 李沆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58章 手执朱笔278章 军务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714章 百姓苦第64章 杨业却敌第41章 高丽国王第376章 对策第108章 井陉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18章 蒲阴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41章 “戏言”第106章 敲打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119章 难审第465章 “教匪”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693章 安西王第298章 事泄了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79章 长教训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77章 耶律妃第433章 圣训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459章 挫折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100章 城战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114章 大朝会第141章 纳降第349章 边情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47章 谈话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52章 六谷土豪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65章 制举进展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77章 安阳之殇第432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