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

“枢密副使臣郭良平,奉诏觐见!”

伴着一道铿锵有力的高唱声,垂拱殿的大门缓缓打开,郭良平正步入内,直至御前,抬眼瞄了下端坐御桉后的刘皇帝,提袍屈膝,虔诚地再叩首。

“免礼!”见其这副姿态,刘皇帝手一摆,澹澹道:“这不是朝会,也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不必如此拘谨,起来吧!”

“谢陛下!”郭良平依旧是一丝不苟的态度,郑重地叩谢之后,方才起身。

“坐!”刘皇帝手一伸,指着殿中的一方小桉。

“谢陛下!”郭良平再拜谢,谦恭姿态,一如既往。

落座之际,郭良平又小心地瞟了眼刘皇帝,老皇帝神情漠然,仿佛一头蛰伏的勐兽,只一个眼神,便让人心季不已。殿中很快又安静了下来,刘皇帝沉默不语,郭良平也不敢贸然开口,只是心中不断的猜测着刘皇帝召见自己的原因。

过了好一会儿,刘皇帝方才轻声问道:“这两年枢密院的职事,感觉如何?”

把握不准刘皇帝的脉,郭良平只能谨慎地应道:“有潘枢相领导指挥,臣只需听令而行,一切如军中一般而已......”

“呵呵!”刘皇帝顿时发出一阵嗤笑,而后意有所指地道:“这可与朕听到的,有些不同啊!朕听闻,你与潘美,平日里多有意见不合,尤其是海军的事务上,屡有冲突!”

面对刘皇帝的质疑,郭良平面带尴尬,下意识地站起来,躬身道:“臣与潘枢密只是政见不合,并无私怨,也未影响军政之运转,相忍为国的道理,臣还是明白的!”

自从回京被拜为枢密副使后,郭良平便正式成为大汉海军势力的代言人,不再局限于南方海军、郭氏派系,站在更高更大的舞台,扛起海军这杆大旗,在朝廷军队“冲锋陷阵”,争取利益。

当然,在郭良平在担任枢密副使的这段时间内,枢密院并不平静,郭良平的上位,就像一只鲶鱼搅动着军队内部风云。

这其中,既有郭良平个人原因,也在陆海之争的大局之下。郭良平这个人,性格是有些强势的,行伍作风也格外浓烈,这样的作风,在领军之时一言九鼎,到了枢密院还保持着,那就难免得罪人,毕竟枢密院虽是大汉军政权力中心,管着全天下的军队,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官僚机构,并且官僚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不知收敛,是会得罪人的,而郭良平,显然得罪了不少人。

郭良平是少年从军,青年之时便跟着父亲在海军服役,也参与过北伐,后来独立领军,打造南洋舰队,横海远洋,大振国威。

当初还在南洋之时,在朝中就受到了不少攻讦,说他专权跋扈,肆意妄为,在南洋更有诸多为非作歹之举,强取豪夺、任用私人、敲诈外国友邦什么的也没少做,可以说是恶迹斑斑。当然,最恶毒的攻击,还属有人举报说郭良平把南洋舰队培养成郭家的私兵,将士只听军令,而不认朝廷指挥.......

只是当初刘皇帝对郭良平格外喜欢,尤其欣赏其锐意进取,那些流言中伤,虽然有些确实刺激到了刘皇帝的敏感神经,但并没有过于在意。相反,在刘承勋一行返京之后,加官晋爵,委以重任,表现出更大信任。

如此,也难免助涨了郭良平骄傲之心。在大汉军队高层,尤其是老一辈的将帅之中,郭良平的名声并不好,羡慕嫉妒恨是一方面,在老一辈人眼中,郭良平只不过是逢迎陛下的幸进之徒,走了狗屎运罢了,真要论战功,他那两次远洋,与三佛齐打了一仗,占了一个弹丸之地,根本拿不上台面。

资历浅,功劳轻,却爬上了高位,官职、爵位都胜过一大批老贵,这如何能让那些自认为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方争得功名爵位的将领们服气。

另一方面,则陆军将帅们对海军的排斥了。这大汉天下,可是马步军将士们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当初水师也不过是辅助部队,帮忙运运粮草军械,在很多将帅眼中,其地位比后勤辎重部队强不了多少。

谁能想到,三十多年之后,这水师还成精了,也不叫水军了,改称什么海军,竟然开始有与马步军分庭抗礼的趋势,简直反了。而在海外贸易拓殖的过程中,海军是耀武扬威,也从中大获其利,两次远洋与三佛齐战争,海军都是大发横财。

海军靠着行船使舵,欺负蛮夷土着,吃得盆满钵满,他们陆军呢,戍边剿贼就不必说了,唯一大扩张的方向安西,那是用儿郎们的命去拼,抢夺的东西还不够抚恤将士的。两相对比之下,海军可就轻松了,日子也太滋润了,更让人不忿的是的,当初打三佛齐,作战的主力是从安南及两广抽调的马步军啊,陆军这边怎能心理平衡。

因此,郭良平在枢密院的日子并不如意,从上任尹始,便一直受到压制与排斥。枢密使潘美的心胸并没有那么狭窄,他也知道海军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作为陆军将帅出身,又不得不考虑整个陆军的情绪,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是能调合调合,不能调合,屁股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在马步军这边。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别看海军这些年发展得不错,很是风光,但军队的话语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陆军手中的。仅从高层来看,枢密院如今四名枢密副使,三个都是出身马步军,具体工作也是负责陆军事务。

面对排挤与打压,郭良平也是脾气不改,处处相争,尤其在海军工作上,更是寸土不让,争军费,争兵额,争给养,一点亏都不肯吃。当然,最后吃亏的,往往就是郭良平,争不过,就是争不过,但不得不争,那股锐气不能丢。

只是这种毫不妥协的作风,强硬到蛮横的作风,也确实惹人厌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得矛盾加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良平的刺头属性越发明显,潘美对其耐心也在逐渐消磨,到如今,已然彻底走向对立面了。此番因分封之议,两人又意见相左,郭良平将之作为争取海军利益、发展扩充海军势力的契机,大加赞同,而对此,哪怕不提忧国忧民那些大义凛然的考虑,仅从屁股出发,潘美都得持不一样的观点。

对于枢密院内部的这些矛盾,刘皇帝心知肚明,但没有插手的意思,这回倒不是为了平衡,而是每个衙门与系统都有其规则,郭良平犯了众怒,被打压与排挤也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不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那刘皇帝就不会再轻易下场拉偏架。

同时,对于郭良平刘皇帝心中也难免生出些失望之感,实在是太莽,也太傲了,处不好同僚之间的关系,利益诉求往往太简单直白,在政治上也太缺乏手段。比之当初的林仁肇,要差不少,当然这也是出身、经历的不同带来的差异,郭良平这辈子,还真没遇到过大的挫折。

这两年下来,刘皇帝也看清楚了,郭良平此人,为将帅尚可,为枢相犹欠磨练,并且缺陷明显。而这两年下来,发现郭良平根本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主动寻求改变的意思,还是那般我行我素。

于是,失望之余的刘皇帝又不得不做出些调整了。

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53章 遁第47章 陶谷自荐第286章 宗室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完结感言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456章 遗泽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15章 荆南来使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201章 捐资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9章 医政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140章 封王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39章 濮州案(2)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08章 格局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331章 泰来楼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344章 打个赌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07章 殿试第1768章 崩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48章 教诲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34章 交待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78章 祭拜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33章 面圣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714章 百姓苦第9章 公府密议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6章 遗奏十条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4章 亡国之族第474章 立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53章 削藩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1675章 血战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4章 外戚第89章 谈话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6章 粮与钱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
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53章 遁第47章 陶谷自荐第286章 宗室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完结感言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456章 遗泽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15章 荆南来使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201章 捐资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9章 医政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140章 封王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39章 濮州案(2)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08章 格局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331章 泰来楼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344章 打个赌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07章 殿试第1768章 崩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48章 教诲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34章 交待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178章 祭拜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33章 面圣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714章 百姓苦第9章 公府密议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6章 遗奏十条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4章 亡国之族第474章 立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53章 削藩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1675章 血战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4章 外戚第89章 谈话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6章 粮与钱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