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祭拜

三月的开封,草木疯长,山花烂漫,万物灿烂,一派生机勃勃之像。开封周郊,坡冈林野间,春游踏青的身影已算密集了。

草长莺飞,蔚蓝的天空下,大量的风筝高低层飞,仿佛寄托着线端一头执线人的心思,昂扬向上,遨游天际。

道途间,赵匡胤骑在马上,目光也被几只高飞的纸鸢所吸引。当然,赵匡胤出开封,并不是为了郊游,而是去祭奠自己的父亲赵弘殷。

还朝业已三日,觐见述职,参加检阅,配合枢密、兵部公务,一直到如今,方才有得空暇。身后只跟着一辆马车,一架板车,载着其母弟妻子,装着烛纸等祭品,只有三名家丁相随。

说起来,从赵弘殷到赵匡胤也算多子多福了,但是似乎在走霉运,所生子女,半数夭亡,导致赵家的香火,看起来并不那么旺盛。

经过十年的发展,赵家也是大汉朝的高级勋贵了,然而,赵弘殷一死,声势立刻就弱了下来,虽然还有赵匡胤这根越来越粗的顶梁柱支撑,仍不免给人一种下滑的感觉。

不过,相较于吃瓜群众地好奇非议,赵匡胤始终表现得沉淡如常,他的城府,也越来越深。

赵弘殷的坟墓,在开封东南的雍丘县内,靠近一个叫西平的村子,所选当然是风水宝地。走了半日多的时间,方才达到目的地。

相比于许多日渐享受堕落的贵族,赵家算是十分低调的,平日里虽未刻求简朴,但也从未铺张浪费,任何事情,都显得“普普通通”的。

包括赵弘殷的丧葬也一样,基本看不出什么奢欲。赵匡胤带着一家人到达,除了坐落山首的老父新墓外,最引其注意的,还得属墓边不远的一座茅屋。

大概是听到了外边的动静,从中快步走出了一名儒衣素服的青年,正是“赵二”。

原本,以赵弘殷留下的福荫,赵匡义可以接受赏赐,入宫当值的,从此以勋贵子弟的身份,正式步入仕途。

不过,有些出人意料的,赵匡义选择了上表请辞,说要依礼制,给其父守孝三年。这自然就引起了刘承祐的注意,稍加思索,同意了,人家要尽孝,他也不便拒绝。当然,还在于如今的赵匡义在大汉,只是个无名小卒,换个要职重臣,估计降制夺情了。

其后,赵匡义就在乃父墓旁,结庐而居,守墓扫陵,读书习武,简衣朴食,悉由西平村提供。三两月下来,赵家三郎孝顺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对于弟弟的表现,赵匡胤显然很是赞许,兄弟相见,自是一番用力拥抱。不过,还是先拜见了随来的母亲杜氏,方才叙话。

“二哥,前两日便听闻你回京,终于等到你来祭拜父亲了!”赵匡义守墓,并非不闻窗外事。

“先祭拜父亲吧!”拍了拍赵匡义肩膀,赵匡胤说道。

焚香、烧纸、叩拜,陈述衷情,赵匡胤也是刚强硬汉,但此情此景,也不免潸然泪下,号啕痛哭。就如刘承祐所关心的那样,对于未能见到赵弘殷最后一面,侍榻送终,赵匡胤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国事之故,谈不上后悔,但心中确是充满遗憾。

祭拜结束,抹干净眼泪,交代了一下,赵匡胤叫上赵匡义,两人到他的草庐内坐下。赵弘殷既去,赵家基本就靠已长成的两兄弟撑着了,当然,当家做主的还是属赵匡胤了。

草庐计两间,一室一厅,十分简陋,也就配备着基本的生活用品。赵匡义怎么也是贵家公子,母亲杜氏管教甚严,但也算养尊处优,能够甘守如此清简,也算难得了。倘若真能坚守保持三年,行为如一,那也真是个人物了。

“匡义,我回京就听说了你的事迹!”观察赵匡义,见他的状态并没有装模作样,赵匡胤说道:“你能有这份孝心,为兄很感动,父亲在天之灵,也当欣慰!”

“二哥征战在外,我这也是为我们兄弟尽父孝!”赵匡义应道。

“此间清贫如此,倒也难为你了!”赵匡胤说。

交流好书 关注vx公众号 【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赵匡义则认真地答道:“此地僻静,风光甚好,远离东京浮华,既能侍奉父亲,还能读书养性,一举两得!”

“好!”赵匡胤形容舒展,点了点头,很是感慨:“你素聪颖,心怀孝仁,将来必为栋梁之才。”

被兄长这么一夸,赵匡义也不由露出了开怀的表情。

“二哥,此番平蜀的经过,在东京广为流传,多有传奇,你总一路大军,经历必然精彩,可否给我说说?”二人聊了聊天,赵匡义突然兴冲冲地问。

见状,赵匡胤说:“宣慰司那边,应该宣传得很清楚了吧!”

赵匡义则道:“宣慰司的文士们编写的故事文稿,固然精彩,但我总觉得失其实。我想,还是二哥你的亲身经历,领军指挥过程,更值得倾听!”

对于赵二所请,赵匡胤点头允之,道:“不过也不用急,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就待在此处,陪陪父亲!”

当夜,赵匡胤把家人安排在附近的西平村落宿,自己则与赵匡义待在茅庐里,两兄弟同榻同被,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白日尚且还好,然到夜间之时,孤墓之旁,单庐一座,周遭十里而无人烟,林荫之中偶尔还能响起几声分不清什么品类的兽鸣。

体验了一番环境,赵匡胤对这个弟弟,更加满意了。

接下来的时间,赵匡胤基本就待在草庐,与赵匡义一起守墓。不过,三日后,来了几个人,以党进为首,带着香烛并酒肉。

“都帅!”

“班师还朝,我东路主将的职位已撤,这都帅的称呼可不敢当了!”赵匡胤摆摆手。

“都虞侯!”听他这么说,党进等人立刻改口。赵匡胤身上,还挂着殿前都虞侯的军职。

来的,都是赵匡胤的旧部。虽然刘承祐一直在加强军队的制度建设,加强掌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军队之中仍是派系林立,不可避免的,这么多年下来,赵匡胤也成了一方小派头。再加上赵弘殷的人脉资源,已经足以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些情况,刘承祐实则也清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那么忌惮了。这么多年的整饬、分权、制衡,大的山头基本都被削平了,再没有能够做好一呼百应的将帅了,军队已进入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刘承祐需要做的,只是维持这种平衡。

赵匡胤是属于在禁军中逐渐崛起的,其中有刘承祐的扶持。有趣的是,早年之时,刘承祐因为黄旗加身而对郭威屡加猜忌戒备,如今对将“黄袍加身”发扬光大的赵匡胤,却又多加扶持,似无戒心,这其中的变化,还是值得思考的。

“你们来此作甚?”看着齐聚的部下,有三人都是随他入蜀作战的。

党进笑道:“听闻都虞侯前来祭拜,广阳公既是都虞侯的父亲,也是军中前辈,我等也该来吊祭一番,以表敬意!”

看了看齐齐整整的一干人,赵匡胤心中暗叹,太招摇了啊。不过,人家一番盛情,也不好弗其好意,郑重地抱拳作揖,赵匡胤道:“我代家父,谢过诸位兄弟好意了!”

祭拜结束后,一干人在赵匡义的茅庐前,席地而坐,烤肉饮酒。党进直接开口,语气里透着幸灾乐祸:“都虞侯,你在此守墓,或许不知,这几日,东京可热闹了!”

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296章 反响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92章 刘铢案第1751章 结束了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387章 就国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194章 减税难第70章 卫公辞世第374章 善待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157章 提亲第54章 聘纳郭女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17章 修法第83章 辽帝之亡第18章 侯益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75章 恩威齐下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27章 冬至宴3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88章 天子金令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50章 听政第1803章 运动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21章 黄袍加身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383章 敞开谈第399章 还债第1章 何谓开宝第119章 难审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7章 鼓噪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3章 新皇诏制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74章 根由在朝第5章 堂议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19章 回京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37章 覆灭在即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05章 善后安排
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296章 反响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92章 刘铢案第1751章 结束了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387章 就国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194章 减税难第70章 卫公辞世第374章 善待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157章 提亲第54章 聘纳郭女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17章 修法第83章 辽帝之亡第18章 侯益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75章 恩威齐下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27章 冬至宴3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88章 天子金令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50章 听政第1803章 运动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21章 黄袍加身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383章 敞开谈第399章 还债第1章 何谓开宝第119章 难审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7章 鼓噪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3章 新皇诏制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74章 根由在朝第5章 堂议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19章 回京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37章 覆灭在即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05章 善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