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鼓噪

晨曦时分,太阳照常自东方升起,屡屡柔和的光线,刺破黎明前最后的昏暗,照在晋阳的坚城铁壁之上。很快,天空中布满了一层层亮丽的朝霞,绚丽多彩。城外的树林间,已然响起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知有多少早起的虫儿已经被吃了。

时辰还早,东城正门下已然聚集着一些等待着进城的百姓。城楼上,轮值的年轻队长揉了揉眼睛,扫了一圈底下规规矩矩候着的人群,露出了点满意的神色,打着呵欠,招呼着手下:“准备开门!”

“有情况!”这个时候,阙楼之上的哨卒高声示警。

“怎么回事?”

“队长你看!”哨卒遥指东面。

噔噔噔几步跑上阙楼,队长朝远处张望,查看情况,很快,表情就变了。城池东面,视野十分开阔,隔得虽远,却能清楚得看到,有一支军队正排着整齐的阵型向晋阳城走来。

“立刻上报!”见状,队长果断吩咐着:“戒备!”

城头之上的卫卒,顿时刀出鞘,箭上弦。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底下的百姓也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哄然而散,唯恐避之不及。

待那支军队近前,城门队长疑惑了。城外的军队不过两百来人,都是河东军服饰,分明是自己人,且没没有携带兵器。按捺住心头的怀疑,队长高声喝止道:“来者止步!你们是什么人?”

底下带头的正是张彦威,听到喝问,直接出列,仰头高呼道:“本将是龙栖军都虞侯张彦威,我等有要事入城,求见北平王。”

闻其言,队长脸上疑色不减,略作沉吟,答道:“若是张将军入城,自无不可,但您所率军卒,请恕卑职不敢放行。还请将军散去其众!”

听到这么个回答,张彦威脸色顿时微变,心里不禁嘀咕:不是说都安排好了嘛!

心中凭生出些烦躁,张彦威不由扯足了嗓子,继续说:“我等确实有要事!城上的弟兄,请开城放行!耽误了大事,只怕你担当不起!”

阙楼上的队长还算忠于职守,语气也跟着强硬起来,冷声道:“请张将军恕罪,卑职职责所在,不敢轻启!请将军止步,遣散众人,否则休怪卑职不客气了!”

显然,城门队长已经确定张彦威等人有异,警告完,立刻让手下的弓箭手拉上了弓,瞄准张彦威等人。张彦威见状,心中顿时大骂:都办的什么事?连个“门候”都安排不好!

“放他们进城!”在城楼上下紧张对峙之时,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响在队长耳边。

扭头看,却是营指挥使亲自来了,队长很是惊愕,向其确认:“您说什么?”

“我说开门,放他们进城!”营指挥又说了一遍,这回清楚地传到队长耳中。

队长脸色一变,指着城下:“可是他们——”

面对麾下的质疑,营指挥根本不听其啰嗦,强硬地打断他:“上头的事,容得你一个小小的队长在此罗唣?他们没带武器,纵使放他们进城,又能出什么事?开门!”

伴着一阵沉闷的启门声,厚重的城门终究是开了,已经在城下憋了一肚子气的张彦威,顾不得许多,立刻领着人进入,直接奔向北平王府。

......

王府后院,主母李氏居处,母子三人正在进着早食,刘承祐日常前来蹭饭。三弟刘承勋也在,反倒是老大刘承训没来,大概是最近几日太忙了。

“二郎,吃个蛋。”李氏满脸慈祥,亲自给刘承祐剥了个蛋,轻轻地放到其面前的盘子里。

“多谢阿母!”刘承祐吸了一口粟粥,瓮声道。

“你呀,简朴虽是品德,却不要太过苛待自己。你年纪还小,军政要务自有你父兄去操劳,不要太辛苦了。这段时间,眼瞧着你清瘦了这许多!”和蔼的目光洒在刘承祐身上,李氏温柔地叨念着。

在刘承祐的印象中,李氏一直是个十分睿智明理的妇人。多思多虑的性格,让刘承祐对李氏的话敏感地多想了。“让父兄去操劳”,这莫非是在对自己暗示?

抬眼看向李氏,却正对上母亲两眼中关切的目光,那应当是做不得假的。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刘承祐朝李氏点了下头:“让阿母挂虑,是儿子的罪过。我,会注意的。”

以李氏的智慧,又哪里看不出刘承祐敷衍自己的意思,却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吃蛋吧!快凉了。”

两指夹起剥好的蛋,细嫩光滑,还飘着几缕热气。蛋是鸽子蛋,这东西,补肾益精.....

“我也要!”另外一边的三弟刘承勋却忍不住向李氏开口了,眼巴巴地望着李氏,一副需要关爱的样子。李氏自不会厚此薄彼,笑骂着拾起一颗蛋,动起手来。

“二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军营转转呀!”刘承勋年纪还小,却是三兄弟中最活泼的,此时有些坐不住,期待地望着刘承祐。

“征得父亲同意,我便带你去!”刘承祐淡淡地回了句。

刘承勋闻言,小脸顿时一苦,朝刘承祐吐了吐舌头,嘀咕道:“那还是算了,还不如偷偷溜出去......”

“你说什么!”其言入耳,旁边的李氏却是凤目微睁,嗔怪地盯着他。

“没,没什么!”刘承勋立刻摇头矢口,讪讪地笑了笑。

刘承祐却打量着这三弟,十三岁的青葱少年,充满了稚气,长得虎头虎脑,身体很棒,是个武将的好苗子。看着这少年,刘承祐的思绪,却不由飘远了。

他隐约记得,史书中有那么一段记载,大意是:郭威率邺军南下“清君侧”,隐帝崩于京郊,以国不可无主,请立皇弟勋。太后以皇弟勋病笃拒之,威等拜视,果然,遂议立刘知远养子身份的刘赟。其后,刘赟被废杀。刘承勋第二年也卒了,却没有再交代究竟是病卒,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此时瞧着眼前这生龙活虎的少年,刘承祐的心却是又冷了几分,脑中浮现出那张谦和肃慎的面庞。郭威,呵呵......

思绪飘飞间,自王府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嚣声,哪怕处在王府深院,也能隐约听到某些“北平王”的高呼。

堂间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李氏凤眉凝起,朝侍候着的一名内院管事吩咐着:“去问问,怎么回事!”

刘承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拿起一方丝帕,擦了擦嘴,很是淡定的样子。

未己,出去探听的管事匆匆而归,紧张地禀报道:“夫人,王府外聚集了大量军民,他们鼓噪着要面见大王!”

“有这等事?我要去看看!”刘承勋闻言,却是来了兴致,兴奋地表示要去凑个热闹。

“你给我待在这里!哪里都不许去!”结果被李氏一句话镇压。

刘承祐则不急不缓地,起身朝李氏行礼告退,要去看看情况。而注意着二子那淡定的表现,李氏眉宇间的凝意也渐渐散去,望向堂外,轻轻地吁了口气。

转脸,便开始教训起不安分的三子。

第98章 封禅之议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314章 还京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178章 祭拜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38章 濮州案(1)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4章 还京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421章 梁孝王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474章 立场第345章 剥削者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5章 瀛州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80章 饶乐国第3章 田畔问对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470章 分封第338章 争执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339章 那一脚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5章 治安第418章 洗礼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00章 河西大案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207章 还京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345章 剥削者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98章 军心可用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18章 蒲阴第96章 言官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487章 “惊喜”第1708章 格局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811章 归来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416章 尾声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121章 大朝第62章 难得迟疑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41章 祭关公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329章 游市第9章 凤翔战况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393章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25章 颂公亭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
第98章 封禅之议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314章 还京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178章 祭拜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38章 濮州案(1)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14章 还京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421章 梁孝王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474章 立场第345章 剥削者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5章 瀛州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80章 饶乐国第3章 田畔问对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470章 分封第338章 争执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339章 那一脚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5章 治安第418章 洗礼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00章 河西大案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207章 还京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345章 剥削者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98章 军心可用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18章 蒲阴第96章 言官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487章 “惊喜”第1708章 格局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811章 归来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416章 尾声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121章 大朝第62章 难得迟疑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41章 祭关公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329章 游市第9章 凤翔战况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393章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25章 颂公亭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