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朝

刘承祐回京的第一日,没有回崇政殿,不接见大臣,不查阅政务,只在后宫打转,夜宿于春兰殿。

“你身子不便,就不要忙前忙后地伺候了,好生歇着!”清晨,养足了精神的刘承祐,接过小符亲自递上来的冒着热气的丝帕,擦了擦脸,对她道。

在刘承祐面前,小符从来一副小女人状,心思很多,争宠易妒,但从不掩饰。经过刘承祐的贴心抚慰,怨气已然消解不少,未加粉黛的俏脸间,透着少许绫乱的气质,颊生红润,明显舍不得地问道:“官家什么时候再来我这里?”

握了握她手,刘承祐笑应道:“有时间我就来!”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承诺有些敷衍,刘承祐又道:“你平日里,多在外边走走,别总闷在殿中。还有,多陪陪刘葭,我昨日看她一人在殿绕柱嬉玩......”

“是!”小符低声应道。

“该上朝了,我走了!”等穿戴好,照了照镜子,确定仪容无失,撂下一句话,在小符的恭送下,缓缓离去。

初秋的宫廷间,已增添了几分清冷,殿宇上空,一片澄净,给刘承祐一种气爽的感受。前往崇元殿的途中,刘承祐考虑着小符。

对于小符娘子,刘承祐的感情当然是不似大符、高、折三娘子深厚的,到如今,他都快忘记当初纳她的初衷了,似乎是因为对“知名美人”的收集癖好,也有姐妹花的缘故,拉拢符氏的目的反倒要朝后靠一靠。

容貌、身段、气质是无可挑剔的,虽然有时爱使小性子,但毕竟是养成的,刘承祐对小符还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还是很喜爱的。

脑子中杂念闪动,至崇元殿,刘承祐回过神,暗自哂道:“我这是怎么了,竟然顾虑起后宫情爱了。美人虽好,却不可流连沉沦其中啊......”

崇元殿内,东京诸部司衙职掌官员,已然自待漏院出来,鱼贯而入其中,候于其间。收拾好情绪,刘承祐稳步入内,接受百官朝拜,开始回京后第一次大朝。

虽然,刘承祐当政以来举行朝会的频率并不高,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高居御案,看着那些名望隆重、手执大权的高官大臣,恭敬地匍匐于陛下,心中的虚荣感得到了空前满足。高高在上,仿佛有种乾坤悉在掌中的感觉,刘承祐自己都在好奇,他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心理与情绪。

一般人,只怕早已陶醉其中,飘飘然,骄矜自满了。只能说,他刘皇帝,确实非一般人。

“朕此番出行,历时近半载,履几五道数十州县,跋涉数千里,感慨颇多。大汉立国十载,至如今,天下方有清平之象,军政、农桑、教化、百工,都有长足的进步,此皆内外臣工将吏,勇于任事,恪尽职守,同心同德,辅弼之功!”站在御案前,刘承祐发表着出巡感言。

“此皆为陛下英明领导,内外贤臣、四方才士感召尽力,乃有建树!”李涛在行首,当即开口恭维道。

看了他一眼,刘承祐嘴角稍微勾了下,话锋一转,继续道:“然而,天下未平,大业未尽,朕与诸君,还需努力,不可因以生骄,而有所怠慢。当此之世,四海百姓生计犹艰,内外吏治犹待澄清,朝廷政策尚需贯彻,受灾州县仍需恢复,宗贼奸吏横行乡里,地方治安更需强化。天下事务犹多,朕与诸卿共勉!”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必定全心竭力,辅弼圣君,廓清寰宇!”面对天子口风的转折,李涛稍显尴尬,不过反应不慢,牵头当先拜道。

“众卿免礼!”摆了摆手,刘承祐回身落座御案,满带着温和的笑意,落在李涛身上,道。

“魏卿,你巡视黄泛州县,说说你的见闻!”又瞧向魏仁溥。

“是!”出列一拜,魏仁溥禀道:“陛下,臣奉命东巡,走遍五州府三十二县,察查吏治民情,经近两年的恢复发展,地方局势已然偏安,受灾的数十万百姓或移居,或还乡,重建家园,土地复垦已达十万顷,三年之内,如无大灾,可取丰足。

然而,就臣所察,百姓生计确是艰苦,治安不稳,乡里之间,常有争端,激烈者乃至械斗。更有因缘为奸之吏,行不肖不忠之举,屈解朝廷良政,谋取私利,中饱官囊。

臣前上疏五议,便有建议,朝廷当加强吏政监察,再宽税赋,打击不法强化治安,并开放山川林泽让利与贫苦百姓......

“魏卿的奏疏朕看了,很有见地啊,也都提到要点,值得采谏!”刘承祐颔首,看向李涛:“李卿,你管着吏部,治政治人,吏治之事,还需你担负啊!”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是!”李涛拱手应道:“臣与诸公商议,已然由吏、刑、都察三衙,挑拣负责干吏,配合道州按察,巡检地方!”

“嗯!”刘承祐应了声,看起来很满意。

环视一圈,刘承祐又道:“两年前,朕曾遣了一支使团,持节西走河西,历经艰险,终于东归,带回了不少西北的情况与消息。在座的众卿,只怕没有多少人了西北的形势吧,即便有所了解,想来也仅是从典册旧籍中阅得些只言片语。

朕提此事,只是想告诫诸君一件事,陇右、河西乃至安西故地遗民,虽因交通隔绝,脱离朝廷多年,但始终是华夏之土,中国之地。时间虽则久远,但是朕不会忘,希望诸卿也不要忘了,上千年以来,中原文明播散之地,都是先辈留给我们,身为后人,该当牢记!”

皇帝的语气有些严肃,一干大臣互视了几眼,当然都很给皇帝面子地,拱手称是。

“朝廷的大略,仍在削平诸国,一统天下,西北之事,虽然暂时顾及不上,但不妨加强与诸州各族势力的联系,重启丝绸之路!”刘承祐道:“不过,在此之前,诸位不妨听听河西的现状!”

“卢多逊,你给殿内诸公们讲讲吧......”刘承祐看向头一次上朝参与国政的卢多逊。

“遵命!”在众人的注视下,卢多逊深吸了一口气,从容出列,侃侃道来。

反复的讲解下,卢多逊谈起西北情状,便能做到滔滔不绝,不假思索。如今的卢多逊,已然成为了大汉对西北事务最为熟悉的“专家”。基本上,他未来仕途的上升,都落在“西北大计”上了。

一个大朝会,便在卢多逊的“西游报告会”中结束。

......

“陛下!”回到崇政殿,赵曮、赵普二学士一道在御前恭候着。

“赵曮,看你气色似乎不佳?”刘承祐注意道赵曮脸上异样的红润,不由凝眉。

“多谢陛下关怀,陛下回京,只是昨夜熬了些时辰,整理奏章,无甚大碍!”赵曮恭敬地应道。

御案上整整齐齐地摆列着奏章,案面几乎被占满,垒得很高。目光扫过,刘承祐不由开口细数:“一,二,三......二十!”

“整整二十叠啊!”刘承祐语气中透着惊诧。

见状,赵普禀道:“这些都是陛下离京期间,政事堂处置的要务。另外,李相公传话,中书门下诸部司事务,也都准备好,随时供陛下查阅!”

“这是做好准备,让朕检查作业啊!”刘承祐这么说了句。

二赵闻言微愣,似乎没明白皇帝语气中的意味。

扫了二人一眼,刘承祐苦笑道:“还记得,继位之初,朕唯虑摆在案上的奏章不够多,唯恐失察内外政务。但如今啊,看着这满案的奏疏,真有种望而生畏之感啊!”

“陛下初回京,或可稍作歇息几日,再拾政务?”赵普建议道。

“还歇?那还得了!”刘承祐摇摇头:“倘若此,用不了两日,这张大案,恐怕就真摆不下了!”

落座,看着二人,刘承祐道:“你们二人,拣最要紧的,先同朕说说!”

“是!”

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41章 雌威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17章 泼冷水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52章 听政3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74章 帝崩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21章 道士第236章 母、妻、子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57章 国灭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92章 万岁殿宴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85章 赐宴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44章 个中弊端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694章 盐州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56章 弥月之喜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0章 御宴第13章 考校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48章 教诲第9章 凤翔战况第1694章 盐州第77章 吏职变动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14章 三桩大功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27章 皇城司第1775章 调整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298章 事泄了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1811章 归来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398章 虞美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
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41章 雌威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17章 泼冷水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52章 听政3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74章 帝崩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21章 道士第236章 母、妻、子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57章 国灭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92章 万岁殿宴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85章 赐宴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44章 个中弊端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694章 盐州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56章 弥月之喜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0章 御宴第13章 考校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48章 教诲第9章 凤翔战况第1694章 盐州第77章 吏职变动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14章 三桩大功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27章 皇城司第1775章 调整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298章 事泄了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1811章 归来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398章 虞美人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