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劳民伤财

泰山在天下群山中的名气,历来是很大的,作为齐鲁大地的擎天一柱,也因为自古以来这座实际称不上高峻的名山身上被赋予的特殊意义。

即便是五岳之首,岱宗名胜,也沉寂多年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虽然不乏游人墨客登高望远,但那只是过客。

在泰山周边,是居住着一些村落的,依靠着山林,也守护着。不过,山里山外,分布比较零散,就是官府收税,有的地方都需要跑个上百里, 传达政令。

一直到开宝十年,在知州张齐贤到任之后,迫于身上肩负的特殊使命,目光首先便投向了泰山地区。

亲自走了一圈,察其弊端,即书文表奏,请示在泰山之阳,新设一个行政区,将周遭几十個村落都囊括其中,级别不算高,只是一镇,名为岱岳镇, 并直属兖州府。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大汉的“城镇化”趋势是大跨步向前,在过往节度军镇的基础上,于州县治下设立了无数市镇, 这大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

这些镇级官府, 不只体现在行政区划上,更突出的还是蕴含的经济属性。当然,新成立不久的岱岳镇,其身上的政治意义显然要更浓厚些,或者说,就是张齐贤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展开的举措。

在过去的一年中,除了近半年的抗灾救民以及灾后重建事宜之外,自知州张齐贤以下,整个兖州府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泰山地区的治理上。

当然,行政上的整顿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最最要的,还是兖州政府对泰山进行了一次“美容”。

在开宝十年的秋冬季,在河南、河北受灾州县忙着善后安民重建事宜时,与之比邻的兖州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忙着开山修路,垒土筑坛,总之,大兴土木。

三四个月的时间内, 兖州府征调了七千余民劳力,进行工程建设。对于兖州府来说,这样规模的民力征发,已经是大动干戈了,甚至可以肯定地说,耽误了正常的民生建设,乃至农事。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仅从经济民生价值的角度上去看待,政治优先前提下,一切都得让步,而在这帝制社会下,皇权则更大于天。

泰山那久未经营的古旧狭窄的山道进行大规模的扩宽,整齐地铺上石阶,开辟出一条直通岱顶的通天之途来。

在山顶,建立一座登封坛,宽九丈、高五尺,四面设陛。同时,打造了一作高九尺、宽五尺的石碑,当然,宣传中是天然发掘的一块原石,其作用便是记叙刘皇帝那一系列的丰功伟绩。

在山下,背靠汶水,正面泰山,居中之地,建立了一座封祀坛,以五色土砌就;在与泰山隔汶水相望的梁父山,同样开通山道,于山顶兴建一座降禅坛。

同时,从岱岳镇到泰山、梁父的道路,也经过修整,道路的质量标准,也达到直道的要求,甚至超过之。清一色的白石板,平整笔直,而自建成之后,就沿途设有巡路使,不许任何人车牲畜践踏。

这几处关键建筑,也几乎涵盖了天子具体的封禅流程,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这几乎是个大杂烩,不论从工程建设准备,还是从后续具体制定的典礼流程,都大规模地借鉴前人,能从中找到太多历代帝王在封禅上的举措,很多东西都是照抄。

但是,突出一个宏达,一个全面,其中主要贯彻的,则宰相赵普以及他领导的封禅筹备礼仪使团的意志。用赵普的话来说,就是刘皇帝的功业已经远盖以往所有的帝王,那么在封禅典礼上,也全方位地覆盖。

虽然刘皇帝正式下诏封禅,是在开宝十一年的崇元殿大朝会上,但具体的工作,早就从各方面落实展开了。

不论是开宝十年冬全国各地祥瑞涌现,还是东京上万百姓到皇城下请命封禅,还是全国各地官员联合上表陈情。

原本就是一件政治意义重大的典礼,经过这么一番造势,更给其增添了一份神圣性,也导致负责其事上上下下的官僚以巨大的压力。

在兖州,张齐贤更是表现出一种求全责备,也事必躬亲,哪怕是御道上一棵树的位置都要仔细比对。

最初还打算专门修通一条岱岳镇通往州城的新路,不过,在衡量规模以及修筑成本后,放弃了。

毕竟,超过一百二十里的道路,即便忽略汶水阻隔的问题,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仅靠兖州府就能够实现的,还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

总得来说,兖州府在封禅准备的事宜上,是尽了全力的,没有任何保留,府库仓廪为之一空。简单得总结一下,也只有劳民伤财了。

当然,这背后自然不可能仅仅依靠兖州府之力,那也不现实,除非不顾一切地压榨民力,这毕竟与大汉的治国理念相悖。

关键在于,以赵普为首的朝廷,对兖州府这边的工作很是支持,尤其体现在钱粮及各种建筑资源的支持上。

过去的一年,财政司不论是在廷议还是在刘皇帝面前,都不只一次大吐苦水,抱怨财政拮据。但在兖州府展开的这些工程上,一次性便调拨了上百万贯钱,没有任何折扣。

钱,毕竟得花在刀刃上,显然,对于财政司的宰臣而言,封禅就是刀刃上的大事,政治正确的事情,容不得一点质疑与怠慢。

因此,同样是劳民伤财,至少在兖州府内进行的诸多工程中,倒也没有造成民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与寻常时期的劳役、兵役负担不同,这一次是劳有所得,口粮、被服、工具都由官府提供,被征召的劳役们只需要提供他们最有价值的劳力,并且每个人都能根据劳动成果获得钱粮、役期上的奖赏。

按照朝廷的指示、兖州府的解读,那就是封禅大典是陛下与朝廷的大事,在这其中,体现的是皇帝的功业、朝廷强大、国家的富足,不能以压榨百姓以达目的,相反,要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顺天应民,恩泽于民。

上百万贯的款项及各项资源挥洒下去,对于兖州当地的官民而言,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份福音。

而在过去的开宝十年冬季中,兖州府也明显成为了中原州治中最具活力的一地,显然,由于封禅的影响,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哪怕只是一时的。

在过往大汉展开的诸多工程中,哪怕是河工直道、两京重建这样的重点工程,都难说是一片风清,否则后面也不会爆发出那么多的贪腐弊案。

但在兖州府内进行的各项工程,则可以用清澈透明来形容,除了张齐贤近乎变态的监督落实之外,也在于事情的严肃性。

这种政治任务,办好了是功绩,办不好就是罪过,哪怕是些客观因素,都难赎罪,而若因人为因素出了岔子,那就要人命了。

一直到开宝十一年二月十五,在会和了自洛阳东来的皇后、太子、宗室、公卿及百官之后,御驾正式自开封出发,东向兖州,目的泰山,进行封禅。

同样一件事,在开宝十年,就不合时宜,到了开宝十一年,就是人心所向,万众推戴。

第51章 以镒称铢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世宗篇51 皇太孙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34章 回府第417章 轻狂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9章 写得不错!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768章 崩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7章 秋后算账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52章 听政3第83章 抉择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83章 南巡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240章 家宴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63章 朝廷应对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1章 大典日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96章 反响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6章 进士楼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370章 刘鋹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80章 过邺都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47章 战略所向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章 公府密议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465章 “教匪”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55章 见闻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19章 回京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417章 轻狂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
第51章 以镒称铢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世宗篇51 皇太孙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34章 回府第417章 轻狂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9章 写得不错!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768章 崩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7章 秋后算账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52章 听政3第83章 抉择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83章 南巡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240章 家宴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63章 朝廷应对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1章 大典日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96章 反响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6章 进士楼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370章 刘鋹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80章 过邺都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47章 战略所向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9章 公府密议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465章 “教匪”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55章 见闻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19章 回京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417章 轻狂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