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

油灯燃烧释放出的光芒,依旧不知死活地往刘皇帝脸上凑,阴影中的刘皇帝,气息都粗重了许多,听得一旁的喦脱心肝直颤。

观察了好一阵,方才试探着说道:“还请官家息怒,保重御体!似这等忘恩乱法之徒,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即可,实不值为之介怀……”

嵒脱的劝慰似乎起了些效果,刘皇帝偏头看了他一眼,沉吟几许,方才道:“你说,如康保贞事者,天下还有多少?”

“小的不知。”嵒脱已经被刘皇帝训出阴影了,因此哪怕直接面对询问,也不多嘴。

“是不知,还是不说?”

“小的不敢!”嵒脱犹豫了下,眼瞧着老皇帝面色深沉加重,还是纠结着道:“以小的之见,如康保贞者,或许只是独此一例。毕竟,舍得耗费十万贯,又如康家如此巨富之家,直接影响到天官侍郎为之张罗,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全天下也没有几个……”

嵒脱心知,他这番话刘皇帝若是听进去了,那康氏父子的下场或许会更加凄惨,乃至于整个康氏家族,都未必能有个好结果,毕竟前些日子才死了一个合川伯。

果然,刘皇帝语气森然道:“一个小小的商贾,仗着点臭钱,胆敢把手伸到朝廷内部,干预朝廷官吏升迁选拔,这等人,岂能容之?”

嵒脱不敢接这话了,御桉边安静了一会儿,刘皇帝又轻声呢喃道“以钱谋私,终究是有局限的,然而那些以权谋私的呢?”

显然,对这起桉子,刘皇帝关注的点绝不只表面上呈现的这点问题,他是很会联想的。不过,以权谋私这种事情,是很普遍的,刘皇帝也早已习惯,只不过借着个由头,再搞一场整饬运动也是他下意识的行为。

而刘皇帝思考得比较深的地方,则在于现行的官吏考核标准及升迁途径,除了康保贞这档子事,刘皇帝总是难免往制度本身上去想。

一直以来,在用人标准方面,刘皇帝提倡的总是唯才是举,为此不断地加补丁,修办法,完善朝廷对军政人才的选拔制度。

如果说早期的时候,是怀着一定的理想与胸怀而践行此道,那么随着在皇帝位置上坐久了,随着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加深,随着对当下社会运行规则构建的深度参与乃至主导,刘皇帝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初衷早已背离,底线与下限也在不断降低。

早在二十多年前,刘皇帝的所作所为,便已不是为了兼顾公平,一切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维护统治,在官吏选拔任用、考核升迁各项制度上的完善只是手段,限制一个过于集中的政治势力、固化的阶级派别则是想要达到的效果。

然而,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治国尤是如此,不是新矛盾代替旧问题,便是好经念歪,这一点在刘皇帝几十年的施政生涯中已有充分体现,基本可以说,他所施行的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完全按照他的预想发展运行的,也没有任何一道政令能取得一个尽善尽美的结果。

康保贞桉,深层次地来讲,又是对刘皇帝政策的一记打脸,也是一种提醒,具体体现在官吏选拔升迁的途径上。

在这方面,刘皇帝一向是践行选拔途径多样化、升迁考核公平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汉在官吏的选拔与升迁上,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这套体系构建的初衷是为了尽可能避免阶级固化,在满足上层权贵阶级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给予下层普通士民上升需求与空间。

早些年的时候,效果很不错,大汉朝廷内部贤士云集,众正盈朝,其中有诸多普通庶族乃至平民出身的能才干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变了,大汉上层阶层,包括流动性不弱的官僚阶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固化。

普通人再想为官,那难度是呈现量级提升,竞争压力也是空前增加。如今思来,当初的人才喷涌,那么多喜人的“鲤鱼跳龙门”实例,更主要的还是大环境的原因,早期的时候,朝廷里外是整体缺乏人才,但凡有一技之长,都能在体制之内找到位置,获取任用,但人才饥渴症一旦得到解决,属于大汉的官僚阶级体系完善,普通人再想往里钻,更多面临的就是被拒之门外了。

眼下在大汉朝,想要当官,难度可远远高于前世公考,公考竞争激烈、比拼困难,但至少还有努力的可能,还有基本的公平,而在大汉更大的可能,却是努力到最后,发现已然没了攀爬的梯级。

别的不提,仅科考题目中占比越来越重的一项实务,就能挡住天下九成的读书人。毕竟,一般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实务实践的机会,那些关于吏能经验,对大部分读书人而言只有一片空白。

早些年的时候,读书人还能通过边读书、边在地方官府为吏充实经验、锻炼吏能,那时候,对于一些清高的人而言,简直是为了大志折腰下作。

但如今,就连为吏都不是想去就去的,天下太平了,社会稳定了,教育也恢复了,读书人才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后早已形成井喷之态。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对地方官府而言,也不缺做刀笔吏的人才,甚至于,为吏都得抢着来才行,而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普通人迈入仕途最高的一道门槛。

过去,因为刘皇帝提倡重实务这一条,引起来诸多非议,对于很多传统士人而言,这样的变革几乎是无法接受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维护这一条了,理由还是拿着刘皇帝那套实干理论。

在这层表象之下,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既得利益者们发现,实务考试简直是为了他们这些人量身打造的,对于权贵而言,不论在学识还是经验上,他们的子弟绝对是碾压普通学子的,也只有考实务,官僚的儿子继续成为官僚的可能才更大......

正因为在后续的观测中,刘皇帝发现了这个苗头,才在后续的升迁条例中,给了普通吏员直升命官的机会,每年吏部的升迁名单中,都有一项指标。

然而,这同样有个前提,你得是吏,还得有出众的能力,过硬的成绩,否则一切还是空谈。而康保贞走的正是吏转官这一条路,倘若他们能做得更细腻些,更耐心些,吃相不要太难看,就算是皇城、武德,也是难以轻易察觉的。

刘皇帝一个“理想化”的考虑,使得大汉诞生了一套新型“九品中正制”,并且这一套,比唯出身论要高明得多,毕竟,“唯才是举”难道还不正确,还不公平吗?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说得过去,都能振振有词。

对这些,刘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方面不愿自打其脸,另一方面也没有纠正的理由。相比于已经出现的阶级固化,他更不希望出现一些只会奉圣人之言为圭臬的书呆子,那于国无利,做学问他不管,当官还得真抓实干。

对于当下的士林而言,他们的日子,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三代乱世还要难过,那个时候还能期待圣主诞世、拨乱反正,如今,随着刘皇帝越当越久,他们那些人对国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

对于有产的士绅而言,进入朝廷比起普通人而言没有那么地难,但首先得端正思想,得做出妥协,这也是许多人最终的选择,妥协之后,尝到甜头了,便是死命的维护......

同时,刘皇帝也有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在里边,要固化,就当固个彻底,最好保证他刘氏的皇位能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而这一点,刘皇帝有时候还是信心十足的,至少在他看来,只要大汉当前的体制能够长久维系下去,大汉的江山便能得到更多的延续。

毕竟,在“实干优先”的认知不断被强化推广之后,大汉的官僚们,不论是贵族官僚还是庶族官僚,不管有多少根深蒂固的毛病,至少在剥削黎民黔首上,都会更加聪明、更有手段也更长久......

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82章 不手软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87章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34章 苦难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44章 打个赌第52章 幽燕变故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243章 总结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48章 教诲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81章 两日而克第82章 四件大事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04章 解决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75章 恩威齐下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62章 二代勋贵第56章 是非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1755章 良平岛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488章 真实第58章 回师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138章 破寨第2052章 回京第75章 西北边报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60章 论婿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75章 按*不动第103章 郭王会第62章 祸福之间第73章 纸上谈兵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25章 冬至宴第45章 靖江军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70章 大礼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章 春闱第14章 大论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75章 在滑州第77章 吓人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78章 祭拜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21章 道士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
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82章 不手软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87章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34章 苦难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44章 打个赌第52章 幽燕变故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243章 总结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48章 教诲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81章 两日而克第82章 四件大事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04章 解决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75章 恩威齐下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62章 二代勋贵第56章 是非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1755章 良平岛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488章 真实第58章 回师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138章 破寨第2052章 回京第75章 西北边报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60章 论婿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75章 按*不动第103章 郭王会第62章 祸福之间第73章 纸上谈兵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25章 冬至宴第45章 靖江军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70章 大礼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章 春闱第14章 大论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75章 在滑州第77章 吓人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78章 祭拜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21章 道士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