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封王

开宝九年,夏六月朔,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刘皇帝要给他的儿子们封王了。这可是轰动朝野的大事,也今年上半年朝廷又一次盛会。

封王的消息,实则早就传出来了,并且在皇室、朝廷内部流传甚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便依照成例,作为皇帝的儿子,封王赐爵,也是理所当然,没有人会有异议。

而刘皇帝呢,也是早有这个想法。只不过,受限于他“无功不授名爵”的理念,一直表现得有些克制,即便这个理念,用在皇室内部成员身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站住脚,但刘皇帝也难免有些又当又立的心理。

时至开宝九年,大汉宗室之中,得王爵者只有三个人,雍王刘承勋以及徐王刘承赟以及承继魏王一脉的刘旻。即便算上早年刘皇帝所授周王以及被剥夺名爵的太原王刘崇一脉,那也只有寥寥五人。

当初刘崇被发配洛阳养老,爵位是得到保留,不过,在他猝然而逝后,子孙被幽禁,而爵位也是连降三等,由刘承均承袭。

而除了陆续得封公爵的几个儿子,其余宗室,有爵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不只是宗室血脉单薄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刘皇帝那隐约的打压。

可以说,在刘皇帝当朝,大汉的宗室们,并没有享受到他们该有的权力与地位。一方面,刘皇帝要坚持赐爵以功,另一方面,刘皇帝又吝啬信任,没有给宗室子弟以奋进的机会。

久而久之,大汉的宗室子弟们,怎能没有怨气,刘皇帝也不相信他们没有怨愤。这也是前番,刘皇帝一朝解禁,大汉宗室尽开颜,甚至有喜极而泣的情况发生。

如今,对宗室的管理与任用,朝廷有了新的政策与制度,对于自己的儿子,这些大汉宗室的核心成员,刘皇帝自然也该有进一步的安排。

封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且,没风声传出之前,就有很多人想到了,北伐战争中,除太子意外,刘煦、刘晞、刘昉这几兄弟,都立下殊荣,朝廷议功,却没有足够份量的犒赏,这其中的曲折,自然引人思考。

而恰如很多人所猜测的那般,之所以一直按捺着,刘皇帝还真是在等着刘昉兄弟的归来。即便回京了,仍旧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筹备。

对于封王大典,刘皇帝也表现出了极高的重视,场面也异常浩大。册封典礼举行在乾元大殿,由内阁大学士、虞国公魏仁溥担任司仪,与会者包括宗亲、外戚、公卿、六品以上百官悉数在列,并专门延请在京的诸族各国使节观礼。

如此盛大隆重的典礼,也足以看出刘皇帝对于此事的重视。而准备封王的皇子,也只有三人,刘煦、刘晞、刘昉,因而在典礼之上,他们也头一次成为了刘皇帝脚下最耀眼夺目的配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乾元殿上,贵族云集,大汉的统治阶层们,俱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以极其饱满的热情立于大汉规格最高的殿堂,而能够立身于此,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权力与地位的体现。

“开始吧!”刘皇帝一身正式的冕服,高坐龙床,一张脸上尽是威严肃穆,古井无波,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

受命之后,魏仁溥便按照仪制,正式开始册封典礼。过去,对于这些显得繁冗复杂的礼制流程,是极其不屑的,甚至抱有一种蔑视的态度,恨不得所有事务都能干脆利落、直达要害地解决。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以他为首构建的一整套的制度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这些繁琐,却是有了更深的体会,甚至甘之如饴,他早已意识到了,这些规矩与礼制,就是权威的体现,是维系统治阶层的一种方式,而作为站在统治阶层最高峰的皇帝,又怎会再厌恶。

刘皇帝的“成熟”是全方位的,他的被同化,也是全方位的,思想精神早已融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这个由他所主导的时代,当然,时代也在吞噬并同化他。

坐在最高的地方,视野也就更开阔,看得更远更全,当然,乾元殿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虽然整齐有序,但那乌压压一片,仍旧难以尽收眼底。

不过,这并不妨碍刘皇帝观察他的臣子们,体会他们的情绪。当然,重点只放在两个人身上,一皇后,二太子。

今日这场盛大的册封仪式,毫无疑问,对于朝廷上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说得严重点,甚至对帝国的未来都有深远意义。

就眼下,最可能因之产生想法的,在刘皇帝看来,就是他的皇后与太子了。大符不会反对封王,但场面搞得如此盛大,如此隆重,就难免让人揣测其用心。太子呢,哪怕有多次同刘皇帝促膝长谈,也难免被诸王如此恩遇影响。

不过,让刘皇帝比较满意的是,皇后仍旧一副雍容大度的表现,端坐凤床,尽显母仪之姿。刘旸呢,平静如常,一脸和煦,嘴角挂着笑意,似乎在为兄弟们高兴。

整个典礼按照流程进行得十分顺利,没有丝毫波澜,也没有任何人敢在这种场合生出事端。这就是一场戏,所有人都是身临其中的演员,哪怕只扮演一个微不足道的龙套,也以十二分的热忱,郑重其事地表现,融入其中。

当然,在这一幕中,只有三位主角。封号都不需另作考虑的,刘皇帝显然早在多年以前,就做好铺垫了,当初改孟昶赵国公封号,转赐刘昉就是证明。

刘煦封秦王,刘晞封晋王,刘昉封赵王,这没有一点出人意料的东西。只是,册封诏书有些冗长,由魏仁溥亲自拟写,刘皇帝在其中的作用,只有盖上玺印,但这也最具功能的一项。

虽然只是封王,并且刘皇帝还没有赋予封建意义,诸王也没有实际的封邑,没有行政与军事权力,甚至连采邑的权力都没定论,但对当下的大汉,诸王的封立,绝对是件轰动的大事,至少以这几位率先封王的皇子来说,是这样的。

大汉的爵位体系,早已完善,却始终存在一块短板,如今,算是给补全了。在这个权力与地位的金字塔中,刘皇帝与太子以下,也终于诞生了一批最顶级的权贵。刘皇帝初衷,也在于维护天家,巩固皇权。

魏王刘旻在远征漠北中,也积赞了功勋,但以他的地位,已是封无可封,人家从出生后,就已经站在人生的顶峰了,并且还不怕功高盖主。

无封,但是有赏,并且比他的哥哥们所受赏赐更重。刘皇帝从东西两京,各赐一座皇庄,另有御器、名马、宝甲、金银等一系列的赏赐,名器无法再提升,就在物质上进行补偿,同时刘皇帝还给魏王府加增一百人的卫队,从宿卫中调拨。

可见,刘皇帝对刘旻的喜爱,当然其中未尝没有皇后大符的影响,爱屋及乌。

除新封三王之外,对于其他到年纪的儿子,刘皇帝趁着这个时机,也一并赐予爵位了。五皇子齐国公刘昀还是原地踏步,此子有些没心没肺的,没有一点失望与不甘,笑嘻嘻的。

七皇子刘晖封吴公,八皇子刘暧封鲁公,九皇子刘曙封楚公,十皇子刘昭封燕公,十一皇子刘晓封梁公,十二子刘晗封越公。

这些都是十岁以上的皇子,也是刘皇帝的一次爵位大派送,对于自己的儿子,刘皇帝最终还是显示出他大方的一面。

礼毕之后,自然是满堂喝彩,道贺之声不绝,喜悦的气氛也攀升至高潮。一场御宴,是免不了的,而刘皇帝则专门将得爵的儿子们叫到偏殿勉励训导一番。

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46章 郭荣奏事第446章 流光园第349章 边情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8章 皇子戍边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6章 告一段落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38章 破寨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381章 功臣阁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95章 掘地求生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68章 机遇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31章 进军令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81章 两日而克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90章 安东国王?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62章 紧锣密鼓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18章 蒲阴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278章 军务第207章 还京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78章 火油弹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87章 秋后算账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40章 家宴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151章 凋零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296章 缺人了第72章 磁州贼
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46章 郭荣奏事第446章 流光园第349章 边情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8章 皇子戍边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6章 告一段落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38章 破寨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381章 功臣阁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95章 掘地求生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68章 机遇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31章 进军令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81章 两日而克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90章 安东国王?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62章 紧锣密鼓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18章 蒲阴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278章 军务第207章 还京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78章 火油弹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87章 秋后算账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40章 家宴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151章 凋零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296章 缺人了第72章 磁州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