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蜀定,凯旋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 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 众 号【书友大本营】 免费领!

季春的东京,万花烂漫,牡丹芍药盛开,春花的芬芳隐隐弥漫全城。近两月以来,汉帝以及朝廷的工作重心,仍在川蜀三道安治上。

大批行政、监察官吏从中央及地方调入蜀中,广布政制。蜀民的外迁,持续进行中,到三月为至,已有蜀士人、贫民21580户迁入湖南。参与了叛乱的蜀地方豪强、俘虏,也随同北调的军队,向西北地区迁徙,落实移民实边的政令,主要以陇西地区的渗透为主。

按照政事堂的计划,将北迁蜀民二十万,以裹乱的叛贼俘虏为主,辅以一部分贫苦农民,再加上原蜀卒。待到计划完成,别的不说,大汉朝廷对川蜀的统治隐患,将大幅度减小。

北迁之民,一律实行半军事化组织管理,均田垦殖,筑堡团聚,不设乡村,以百户为团,从属于遍地各军使,置耆长三员管理,基本由平蜀的有功低级军官担任。

仔细想想,这似乎又子开历史的“倒车”,如此安排,等于变相了给了军使们一定的行政权力。但是,边地情况复杂,想要加强对那薄弱地区的掌控,不得不因地因情而制宜权变。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刘承祐对于许多统治制度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唐朝那为人所诟病的藩镇节度制度来讲,设立之初,初衷绝对是好的,便于边地的管理,边患的扼制,军政命令的通达,只是缺少了制衡、监察,并逐渐失控,以导致遗祸无穷。

刘承祐对于西北故地的野心与欲望,已经可以用昭然若揭来形容了,而如欲开拓西进,收复故土,巩固边地,对于西陲州县的军政,他就不得不松一松束缚。

把边州像腹地州县那样搞,同样会出问题的,另一个时空的大宋在时刻警醒着刘承祐。而为了减小抑或压制隐患,他能做的,只能在监察以及财税上多费心思了。

事实上,只要朝廷权威足够,拥有着强大的实力,一切都不是问题。然只要皇帝昏庸了,朝政混乱了,没有藩镇之祸,边军之害,也会有其他乱事。

是故,刘承祐并不怕开“倒车”。

时间是最好的镇定剂,经过了长达半年的了波折,朝廷对蜀地的统治,可以说基本稳固了。二月的时候,以全师雄、王中孚、句中正为代表的一干蜀国旧僚来到京城,刘承祐亲自接见他们,这些都是有一定名望及治才的人,得到刘承祐褒奖,后迅速遣归川蜀三道,任道州大吏。治蜀,仍需蜀中人才的帮助。

包括当年在汉军进取汉中时,在西县被俘的蜀军主帅李廷珪,也被刘承祐记起。此君当年兵败之时,持剑悬而不决,终未能狠下心自刎,竟成一时笑柄。不过自古艰难唯一死,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作为统领蜀国大军北抗大汉多时的主帅,被押赴东京后,倒也没有受到折辱。刘承祐了解过此人,实则不算庸碌,官声也还不算不错,比起成都一干奢侈享受的官僚勋贵,可算一股清流。

似降将韩继勋,在蜀连战连败,在汉则屡建战功,是故,不能片面地去看一个人的才干如何。李廷珪亦然,通盘其在北面抵御汉军的表现,除了王昭远的一些遥控指挥外,他所做的对敌决策,并没有太多疏漏。但是,很多时候,正确也只是相对正确,大势所趋,不论如何挣扎,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当年受到刘承祐接见时,李廷珪的态度还算恭顺,但当刘承祐问他愿不愿意为大汉效力之时,沉默以对。后来回道,孟氏父子对他有恩,他率大军丧师失地,不能死节,已是惭愧无地,岂敢再受大汉俸禄。

对其回答,刘承祐呵呵一笑,却也没有为难他,赏了他一些钱帛,让他在东京住下,不许离开开封范围。到去岁汉师灭蜀,孟昶投降,举族来归,刘承祐又接见李廷珪,这下,都不加多言,此人便主动识趣地表示愿意为大汉效力,刘承祐即以他知渝州府。

另外一人,就是王昭远了,对于这个“大名鼎鼎”蜀中小诸葛,在押赴东京后,刘承祐抱有极大的兴趣接见他,并与他重新推演汉军平蜀之役。

这王昭远也算是一妙人,还真有些不服气,一直觉得自己非战之罪,在刘承祐面前也能放得开,谈其兵略,也是滔滔不绝。

接触下来就发现了,这王昭远果非凡人,对国家战略、军事战术、用兵之法,说得是头头是道,理论知识十分深厚扎实。然而问题就是,太过于想当然,很多事情,都是不察细况,就凭着主观想象,张口便来。总得来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太夸夸而谈。

综合王昭远在利州的指挥表现,再从他的角度听他描述,可以发现,他的很多判断与决定,都有他的理由,并且挺有说服力,只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以致他做什么,错什么。

战机瞬息万变,于将帅而言,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与对战机的捕捉能力,比那些记在书册上的兵法要重要的多。名将都是历练出来的,王昭远一无治军威望,二无作战经验,凡事自我自负,哪里能是身经百战的汉军将帅们的对手。

不过,平心而论,王昭远也能算得上是一人才,以当下之时代,这天下,有多少人可以就军国战略,侃侃而谈,并自圆其说,即便脱离实际,也分属难得了。

刘承祐兴致**,有种变废为宝的冲动,干脆将他留在了崇政殿,参赞军务。听听他高谈阔论,纸上谈兵,嘴上治国,他也会,偶尔还能碰撞出些思想的火花......

就在这几月间,王昭远已向刘承祐进献了《平南策》、《平辽策》、《西北战略条奏》三篇,都是立足天下,纵观全局,其中不乏可取之处。

拿他的《平辽策》来讲,王昭远建议,发展骑兵,加强汉军的机动能力,多备弓弩,勤练方阵,提升汉军对抗骑兵的能力,还有遣使联络分化塞外部族,联合高丽等一系列想法。

不过,刘承祐只是问起具体如何分化,该联络那些部族等具体执行问题的时候,王昭远讷口了。还有契丹军政制度,兵力布防,部族分布,实力强弱,矛盾关系,这些情况,王昭远也是一概不知。

当然,一盆冷水并没有打击到王昭远的热情,他开始去收集信息,研究、了解辽国的具体情况,并请命出使辽国,对此,刘承祐表示鼓励,并大开方便之门,没准,将来大汉能多一位对辽事务专家呢?

......

季春中旬,在蜀地征战、镇守、平乱近八个月的汉军,终告凯旋,班师回朝,在主帅向训的率领下,回到东京。进京的军队,除了禁军之外,都是平蜀的有功将士,包括关中籍的西南大军在内共计两万余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入过京城的。

刘承祐下诏,为归来的得胜之师,举行了一场入城仪式,宰相范质率众相迎,以表重视,东京百姓,争相往视,观者如堵。

而随着平蜀将帅及大军的回归,一道议题也提上了日程,那便是对平蜀将士的功过赏罚。

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96章 寿春城内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9章 凤翔战况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364章 过韩府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336章 怪圈第338章 争执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86章 宗室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99章 北巡结束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80章 博弈第111章 动心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43章 事毕世宗篇47 封禅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52章 六谷土豪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82章 不手软第207章 还京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29章 叔父第134章 回府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323章 斗法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35章 杨村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313章 晋王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97章 再临井陉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9章 公府密议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68章 机遇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30章 小市民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421章 梁孝王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浅谈两点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32章 郭氏之虑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91章 栾城之战(3)
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96章 寿春城内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9章 凤翔战况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364章 过韩府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336章 怪圈第338章 争执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86章 宗室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99章 北巡结束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80章 博弈第111章 动心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43章 事毕世宗篇47 封禅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52章 六谷土豪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82章 不手软第207章 还京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29章 叔父第134章 回府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323章 斗法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35章 杨村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313章 晋王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27章 冬至宴3第1724章 叛贼虽败,封锁继续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97章 再临井陉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9章 公府密议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68章 机遇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30章 小市民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421章 梁孝王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浅谈两点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32章 郭氏之虑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91章 栾城之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