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罢免两勋贵

“这些人想干什么?什么鸡毛蒜皮的俗务琐事都要来找朕,是觉得朕太闲了吗?”崇政殿内,刘皇帝一脸愠怒,将御案上堆着的两叠奏章推倒,因为用力过猛,一些奏章甚至掉在地上,白色的内页中密密麻麻地写满文字。

这些奏章,都是经过吕胤整理之后,呈报与刘皇帝审阅的,而从这些来自诸部司的本章就可以看出,刘皇帝近来有多忙,朝廷中那股风向如何。

见刘皇帝稍显暴躁,吕胤微低着头,默不作声,只是亲自将散落在地上奏章拾起,旁边的喦脱见了,也主动上前帮忙。

待收拾好,将奏章的摆放复原后,吕胤方才不慌不忙地拱手道:“陛下,国事虽则繁琐,然岂有俗务,这一章一奏,都是朝廷大事,关乎国计民生,还望陛下鉴之!”

一听这话,刘皇帝当即就想怼回去,然而注意到吕胤那一脸不卑不亢的态度,又强行按捺住了。

怎么说呢,吕胤如今这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可不是刘皇帝赏赐的,而是他主动延揽的。原本,按照吕胤的想法,是不打算受任的,甚至连开封府尹都打算辞了。

不是怕猜忌什么的,而是自觉年迈、身体不支,只是刘皇帝固请,又多次找他谈话,吕胤方才勉为其难接替李昉出任。

所谓无欲则刚,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胤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自然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依照朝廷的制度来。

刘皇帝也了解这些,自然不好将这无名之怒发泄在吕胤身上,免得这老家伙撂挑子不干了。虽然刘皇帝不可能受制于区区一名大臣,哪怕是重臣,但是,对吕胤这样的正臣、干臣,刘皇帝也得给予一些尊重,当然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平复了下心情,刘皇帝伸手指着御案上的奏章,说道:“朕也不是小觑怠慢这些国事,只是对这些大臣上奏背后的用心,不得不多思量几分!

什么事都往朕的案上奏,那赵普他们做甚?政事堂难道是摆设吗?又让宰相们情何以堪?这些积极奏事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的心思,是真正放在这些事务上!”

吕胤不是常人,当然明白刘皇帝话里所指的意,只是,他也不好对此事贸然发表什么看法。过去多年,他一直在地方任职,对于朝廷中枢的纷争并没有深入了解,但哪怕仅仅一些传闻,也足以让他持以一个谨慎的态度了。

一方面是赵普为代表的士族官僚集团,一方面是那些在军政之中占据大量要职的勋贵,这两者之间虽然只是笼统对朝廷内部派系进行区分,但内部的争斗在很长时间内也确实是围绕着这两方间的碰撞而展开。

而近来,显然是勋贵们,开始发力,针对的毫无疑问,就是赵普。至于刘皇帝的“勤政”,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顺手拿起面上的一份奏章,刘皇帝翻看了一会儿,很快在手中甩了甩,直接掷于案上,道:“这潘美也来凑什么热闹?官兵饷钱发放、秋装更换,这也要来问朕?他这个兵部尚书当了这么久,连这点事都办不好,还需要特地请示?

过去几年怎么不见他如此主动?是赵普不批?是财政司不拨款?还是兵部的僚属职吏他指挥不动了?”

刘皇帝这一连串近乎诛心的问题,没人能给个答复,但显然,对于近来朝中那股暗涌与异样风气,刘皇帝是很不满了。

目光淡漠,从奏章转移到吕胤身上,刘皇帝竖指吩咐道:“你亲自拟一份诏书,免潘美兵部尚书职,调任云黔巡检使。”

一听此诏,吕胤下意识心下微惊,他实在没想到,就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刘皇帝竟然动了撤换潘美的念头。

潘美是何人,范阳公、兵部尚书,朝中排得上号的实权勋贵,其如今的地位,可是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一向是深受刘皇帝信任的。

过去,在大汉诸多的年轻将帅之中,论宠信程度,大概也只有杨业能够胜过潘美了。但就是这样,刘皇帝说撸就要撸了,一动此念,就让吕胤拟诏了。

对此,吕胤心头震动的同时,也不免多几分猜测,这究竟是皇帝盛怒之下的情绪化决策,还是早有打算?

如果是前者,那如今的皇帝也太任性了,潘美也太倒霉,正好触怒皇帝。如果是后者,那么也不是没道理的,潘美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待的时间也实在不短了,挪一挪也属正常,只是,一下子发配到西南去,对潘美来说,可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了。

略显迟疑,吕胤还是主动道:“陛下,如此调任,是不是太仓促了?潘尚书毕竟是国家功勋,朝廷重臣,贸然撤换,这影响......”

瞥了吕胤一眼,刘皇帝也不再客气了,反问了句:“怎么,现如今的朝廷,撤换一个部司大臣,朕都做不了主吗?”

“老臣并非此意!”面对刘皇帝的眼神,吕胤惊了下,赶忙表示道。

刘皇帝则继续道:“告诉潘美,西南地区近来不安稳,既然兵部的事他办不好,就让他去靖安绥远吧!总不至于,连带兵的本事,都退化了吧!”

“是!”吕胤心中默叹。

刘皇帝则不罢休,继续指示着:“还有,再拟一道诏旨,调石守信前往西北,接替郭进,弹压地方。

这些年,他这个枢密使可当得太舒服了,什么事都是人家曹彬在操心劳累,名不正言不顺的,正当将之扶政。

至于石守信,年纪轻轻的,怎能在京中养老荒废了,出去给朕带兵!”

又是个大动作,又一个朝廷郡公,一个功勋赫赫的将帅,职位还是主掌枢密军政的石守信。有潘美在前,吕胤没有再发表什么异议,同时心中也确定了,这样的调整绝不是刘皇帝意气之下的决定,而早有打算。

只是,一下子夺了两个郡公的实权,将之排除出权力中枢,这样的举措,已然足够引起朝廷震动了。在国公日渐凋零抑或隐居幕后的大环境下,郡公已然是勋贵在朝廷中的顶梁柱了。

虽然潘美与石守信这二者,并不能完全代表勋贵集团,但从身份阶层而言,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给他们区分定性。

而刘皇帝罢免二者的举动,毫无疑问,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消息,刘皇帝对勋贵们近来的动作不满。

至于此事会给朝廷造成怎样的影响,吕胤暂时不得而知,也不好预测,但有一点是确信了,近来传言的赵普相位不稳,也仅是流言了,赵普的宰相生涯仍旧持续。

而刘皇帝接下来的话,似乎也能佐证这一点。只见,刘皇帝指着御案上那一堆奏章,吩咐道:“把这些奏章移交政事堂,让赵普处置!另外,关于兵部尚书的人选,由其与太子及诸宰臣商量!”

“是!”

要说刘皇帝对赵普一点猜忌都没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过去这些年,面对各种针对赵普的非议,他多少是受了些影响的。

尤其其中,关于赵普擅权敛权、培植私党的情况,刘皇帝也是上了心的,并一度有意压制一下赵普的权势。

在历任首相之中,赵普手握的实权是最大的,这既有赵普执政能力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来源于刘皇帝的放权。

但是,刘皇帝虽然放权了,但赵普受到的挑战,却一点不小。在政事堂,还有监国参政的太子,诸部司还有几名亲王皇子以及外戚,官僚重臣中,前有宋琪,后有王溥,这些都是一种牵制。

至于,或出于自身的执政方针,或受刘皇帝的逼迫引导,针对勋贵们的限制,更导致赵普失了绝大部分贵族的人心。

综合以上因素,赵普的相位,绝对不能说有多稳固,只需要刘皇帝透露一点意思,有的是人扑上去搬到他。

论实权,赵普确实是不少,但要说独揽大权,那显然也是冤枉他了,上上下下掣肘太多,根本没有多少擅权的空间。

原本,刘皇帝是觉得,经过这些年,再加上当初滑州河工贪腐案风波后对勋贵的限制打击,勋贵集团的影响与实力已经有所收缩,赵普为首的官僚集团已经能够做到压制。

但因此番刘皇帝突然干涉朝政的举动,而引起的这些波澜来看,显然,大汉功臣勋贵们对朝廷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容易清除的。过去,只是暂时蛰伏罢了,遇到点风声,就能乘风而起。

有鉴于此,赵普这个宰相,还得继续让他当着。

至于罢了潘美与石守信,也仅仅是表明一种政治态度罢了。当这二者外放后,那朝廷内部,还剩下多少有实权的勋贵呢?

中层的自不必说了,就勋贵子弟而言,数不胜数,但上层,尤其是靠近权力中枢的职位,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了,并且大多数如杨业、高怀德、王全斌、慕容承泰、赵延进、安守忠等,影响固大,但大部分都局限于军队,且身份来源也复杂。

真正还在朝政中掌握实权,发挥影响的,大抵只剩下扶正的曹彬以及主掌理藩院的赵匡赞了。

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344章 打个赌第1689章 高规格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50章 小满与临盆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265章 杨无敌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53章 交代后事第93章 完了第87章 秋后算账第41章 高丽国王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82章 矛盾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3章 不宜扩大第104章 在真定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216章 初夏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9章 回京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85章 浮雕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52章 巫宦之国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342章 杀肥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43章 不自知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365章 看衰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6章 虒亭第73章 解决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324章 交代第357章 国灭第374章 善待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36章 虒亭第334章 下诏平南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72章 正常说话!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474章 立场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世宗篇47 封禅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296章 反响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497章 重拾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章 屯务废改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31章 边公在任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86章 戍卒之心
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344章 打个赌第1689章 高规格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50章 小满与临盆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265章 杨无敌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53章 交代后事第93章 完了第87章 秋后算账第41章 高丽国王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82章 矛盾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3章 不宜扩大第104章 在真定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216章 初夏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9章 回京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85章 浮雕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52章 巫宦之国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342章 杀肥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43章 不自知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365章 看衰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6章 虒亭第73章 解决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324章 交代第357章 国灭第374章 善待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36章 虒亭第334章 下诏平南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72章 正常说话!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474章 立场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世宗篇47 封禅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296章 反响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497章 重拾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章 屯务废改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31章 边公在任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86章 戍卒之心